詠鵝的詩意是什么,詠鵝這首詩的詩意是什么
大家好,關(guān)于詠鵝的詩意是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詠鵝這首詩的詩意是什么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詠鵝》的意思是什么?
詠鵝是贊美鵝、歌頌鵝的意思。
作者駱賓王,是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七歲能詩,號稱“神童”。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使得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了。
《詠鵝》的詩意是什么?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
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tài)美,聽覺與視覺、靜態(tài)與動態(tài)、音聲與色彩完美結(jié)合,將鵝的形神活現(xiàn)而出。
賞析:
“鵝!鵝!鵝!”鵝的聲音非常嘹亮,鵝的叫聲和“鵝”這個字的發(fā)音非常接近。連續(xù)三個“鵝”字讓讀者聯(lián)想到鵝的歡快而嘹亮的聲音。
“曲項”與“向天”是描寫鵝的優(yōu)美的線條和姿態(tài)。鵝的脖子較長,能做出“曲項向天”的動作。
“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用對比的方法描寫出鵝的鮮艷色彩和池水的清澈,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歌、浮、撥”等動詞則描寫了鵝的動態(tài)之美。
李白有“遙看漢水鴨頭綠”,白居易有“春來江水綠如藍”。“綠水”是春天水的色彩。這首詩通過描寫鵝的優(yōu)美姿態(tài),讓人感覺到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春光。
詠鵝的古詩的意思?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詩文如下: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詩意: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高歌。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賞析: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清新歡快的語言,聽覺與視覺、靜態(tài)與動態(tài)、音聲與色彩完美結(jié)合,抓住鵝的突出特征來描寫,將鵝的形神活現(xiàn)而出,自然傳神,生動有趣。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xiàn)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卓越能力。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精彩紛呈。
詠鵝的詩意是什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詠鵝這首詩的詩意是什么、詠鵝的詩意是什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