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官中郎將,什么是五官中郎將軍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什么是五官中郎將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什么是五官中郎將軍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軍隊的將領中郎將,是什么官職?
古代的中郎將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品級。
中郎將中國古代官員名稱。最早從秦朝的時候開始設置中郎將這個官職,至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諸將軍。
東漢以后,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jù)勢力廣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衛(wèi)統(tǒng)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于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統(tǒng)兵將領亦多用此名。
唐代,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wèi)的禁衛(wèi)統(tǒng)領,品級在正四品下,為高級武職。宋初中郎將曾用為虛銜,后廢。
擴展資料:
中郎將這個軍銜由秦朝設立,到西漢時分為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職權在將軍和校尉之間。諸葛亮的中郎將是在赤壁之戰(zhàn)后,建安十三年,劉備平定了荊南四郡之后劉備任命的。
當時劉備封諸葛亮為中郎將也是不得已的事,因為當時雖然劉備有了四個郡的地盤,但是身份依然是個將軍。
當主公的才是個將軍,而漢朝除了戰(zhàn)時置將軍一職,平時并不常備,所以劉備能給諸葛亮的最大軍銜也就是個中郎將了。
不過諸葛亮的軍銜雖然不高,但是手中盡是實權,要知道諸葛亮是劉備最信任的人。諸葛亮掌管著漢中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因為仁義寬厚,深得劉備的一眾部屬擁戴
至于到了三國末期,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的官位,如果擱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國務院總理兼國防部長兼外交部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郎將
古代的中郎將是什么官職?
中郎將這個職務,最早是在秦朝被設置,后來到北宋時被廢除,前后延續(xù)長達一千五百余年。在這個時間里,中郎將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其中,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這段時期,中郎將這個職務的含金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nèi),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其中這位盧植,不僅是劉備的老師,還是曹操早年最崇拜的偶像,他當時的官職,就是中郎將;后來盧植獲罪被免,接管盧植軍隊的人,叫做董卓,其職位也是中郎將。
與此同時,在平定黃巾起義中,東漢帝國有兩位名將表現(xiàn)最為亮眼,被稱為是當時的帝國雙壁,也是東漢軍界資格和威望最高的兩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皇莆嵩和朱儁,當時他們兩個的職務,分別是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東漢末年的中郎將,已經(jīng)可以說是東漢帝國軍界的扛把子,其權力和地位不可謂不高。
當然,中郎將原本的職務,并沒有這么大。在先秦時期,“中郎”只是作為君主的近侍被設置,其職能大體是管理皇帝的出行車駕、馬匹并保衛(wèi)君主、照顧起居等等,俸祿只有區(qū)區(qū)六百石。
等到了秦朝和西漢初期,中郎開始負責統(tǒng)管皇帝的侍衛(wèi),于是更名為中郎將,當時中郎將共分為五官、左、右三個官職,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時候的中郎將,級別依然不高,它就相當于是皇帝身邊的侍衛(wèi)首領。
再等到漢武帝時期,他為保衛(wèi)皇宮的安全,特意設立了一支精銳的皇家禁軍,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即羽林軍。而這支軍隊的統(tǒng)領,被稱為“羽林中郎將”。由此,中郎將才正式成為統(tǒng)管皇帝禁軍的的高級將領,俸祿也變成兩千石,和地方各郡郡守相當。
后來西漢皇帝又將宮廷衛(wèi)士正式命名為“虎賁郎”,他們的統(tǒng)領也就被稱作“虎賁中郎將”。自此,中郎將也就由三個變成五個,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和虎賁中郎將,主要負責統(tǒng)帥皇帝的侍衛(wèi)和禁軍,俸祿均為兩千石。
等到東漢時期,中郎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而普及的官職,其職能也從統(tǒng)率禁軍變得更加寬泛,成為統(tǒng)兵的高級將領。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漢時期武將們的軍銜和職務主要可分為三個級別:將軍、中郎將、校尉,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上將、中將、少將。
由于當時將軍職務都不常置,通常只有遇到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時才冠以統(tǒng)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武將們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就是中郎將。
也正因為此,等到黃巾起義爆發(fā)后,東漢政府派出去鎮(zhèn)壓黃巾之亂的三軍統(tǒng)帥,基本都是中郎將,由此中郎將一下子變得風光無限,其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直接可比肩高級將軍。
不過,正所謂成也黃巾起義,敗也黃巾起義,因為這場大叛亂,讓很多將領獲取到軍功,所以各個將軍職務被任命出來,比如后來皇甫嵩任被認命為左車騎將軍,朱俊任被認命為右車騎將軍。在這種背景下,中郎將的含金量自然下降了一個檔次。
再后來,等到這些將軍們都變成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后,他們?yōu)榛\絡自己的得力手下,通常會任命他們?yōu)橹欣蓪ⅰ?/p>
比如,袁紹手下的張郃、呂布手下的高順、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孫策手下的周瑜等等,都曾被任命為中郎將。在這種背景下,中郎將不僅由中央官職變?yōu)榈胤焦俾殻易兊糜行€大街,其含金量自然又下降一個檔次。
當然,這個時候的中郎將至少還有些價值,因為想得到它,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說,想得到中郎將一職的人,必須是這些割據(jù)一方軍閥們手下最重要或最得力的人,相當于集團內(nèi)部的二把手,否則它雖然變成地方官職,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獲取。
但是,等到軍閥混戰(zhàn)后期,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將軍都開始普及化,中郎將直接就淪為中級將領,不再擔任軍隊統(tǒng)領。再等到三國形成后,中郎將已經(jīng)完全成為一個虛銜,一點實際價值都沒有,史書上都已很難看到它的名字。
一直到唐代,中郎將才又被恢復為各府衛(wèi)的禁衛(wèi)統(tǒng)領,品級在正四品下,為高級武職。宋朝初年時,中郎將曾用為虛銜,后來沒多久被正式廢除。
五官中郎什么意思
五官郎的解釋
漢 時五官中郎將署下的屬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稱“五官郎”。《后漢書·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將一人,比 二千石 。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稱宮廷侍衛(wèi)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鄲 女。”
詞語分解
五的解釋 五 ǔ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 中國 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 五帝 (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
中郎將是什么官職?
秦置,至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諸將軍。
東漢以后,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jù)勢力廣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衛(wèi)統(tǒng)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于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統(tǒng)兵將領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
三國時,各中郎將中比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又建安中,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為丞相的副職。此后出現(xiàn)的東南西北等中郎將,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認為高于雜號將軍。
唐代,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wèi)的禁衛(wèi)統(tǒng)領,品級在正四品下,為高級武職。宋初中郎將曾用為虛銜,后廢。
擴展資料
古代軍銜
1、元帥:唐代設有元帥、副元帥等戰(zhàn)時最高統(tǒng)帥,宋有兵馬大元帥,元有都元帥、元帥。
2、將軍:春秋時晉國以卿為將軍,戰(zhàn)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將軍名號頗多,魏晉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歷代皆設有將軍官名。
3、校: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統(tǒng)帶一校之官稱校尉。漢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
4、校尉:為專掌特種軍隊的將領,其地位略次于將軍,后通稱將佐為八校。晉武帝時設有軍校,為任輔助之職的軍官。清代有步軍校、護軍校等官職。
5、尉: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皆設尉,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頗高,以后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漸下降。唐代折沖府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明清時的衛(wèi)士和八九品階官稱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郎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軍銜
五官中郎將是個什么官職?
五官中郎將,古代官職名。
西漢沿秦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tǒng)郎官,號為三署,所統(tǒng)郎官為三署郎。東漢規(guī)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余分屬左右中郎將。掌宿衛(wèi)殿門、出充車騎,東漢初又參與征戰(zhàn),又協(xié)助光祿勛典領郎官選舉,有大臣喪事,則奉命持節(jié)策贈印綬或東園秘器。三中郎將本侍衛(wèi)之長,漢末已無三署郎,而曹丕于建安十六年(211)任五官中郎將,是則以此名義為丞相之副,后遂不置。
------------
首先,“五官中郎將”在曹魏并沒罷置,《宋書百官志》有云“左中郎將。右中郎將。秦官,漢因之。與五官中郎將領三署郎,魏無三署郎,猶置其職。”而三國時的李豐在黃初年間任過此職,吳、蜀兩國也有此職,至于該職最終消失大概是在南齊以后的事了。
其次,個人認為“五官中郎將”的“五”字不是從“五大夫”延展而來。閻步克先生認為“五大夫”之所以名之為“五”,最初可能也是“第五級大夫”之意。個人贊同該說。而“五官中郎將”的“五”是與“官”字連讀的,即“五官”為一詞,大概一開始相當于“中郎將”的官號,后來“五官中郎將”成為一固定官稱了。這可由“五官中郎將”簡稱“五官將”為旁證。
至于說“五官”指什么,我懷疑是指掌管五種官,因為漢代的各種“中郎將”前面加的官號基本都表職掌,像“左曹中郎將”、“虎賁中郎將”、“匈奴中郎將”、“發(fā)丘中郎將”之類。那么,是哪“五官”呢?個人猜測為是“議郎”、“侍郎”、“中郎”、“郎中”、“外郎/散郎”。當然,也可能不是這樣,但“五官中郎將”并非是由“五大夫”延展而來應可以肯定。
最后,郎官、大夫都是比秩,相關問題參見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一書。
三國時期的中郎將是什么級別的官員呢?
要說清楚什么是“五官中郎將”,先得從什是郎官說起。
在兩漢時期,郎官是朝廷中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的統(tǒng)稱,其中議郎負責顧問應對,也就是可以參加朝廷會議討論,而后三者,則是屬郎中令之下,負責宮殿、車輛等安保工作,這三種郎官又被分別劃分為三個官署:左、右、五官。
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五官中郎將,就是這么來的。他們的官秩都是比二千石,屬于高級官員了。
另外在史書上,因為“五官中郎將”字數(shù)太多了,所以有人將其簡稱為“五官將”,實際是一個意思。
東漢時的五官中郎將
到了東漢時,郎中令被改稱光祿勛,但是左、右、五官中郎將的職位和職責都沒有改變。然后三署中的各種郎官,又成了達官貴人子弟進階入仕的敲門磚,當時稱呼為“三署郎”,進了這個團隊,就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了。
因為兩漢時的官員選拔制度是“察舉制”,三公九卿也要接受舉薦賢良的任務,這些帝國高官長期居住在京師,他們只能從三署郎中間去挑選;因為高官、外戚之間的關系盤根錯節(jié),舉薦賢良早就成了一塊遮羞布,本質(zhì)上,他們都會互相舉薦利益關聯(lián)的家族子弟。
所以,一度到了東漢帝國中葉,“三署郎”成了紈绔子弟的“升官待定俱樂部”。正直的官員如光祿勛陳蕃、五官中郎將黃琬,他們兩人試圖改變這種歪風邪氣,而改推舉三署郎中的寒門子弟,結果,高官們們不樂意了,畢竟動了自己的利益,他們聯(lián)合起來,把陳蕃、黃琬給整下臺了。黃琬為此遭受禁錮(終身不能做官),成為提前“享受到黨錮政策”的名士。
陳藩雕像
漢末的五官中郎將
五官署有點特殊,因為其中的“中郎”,都是年紀五十歲以上的人。雖然說所有郎官都需要去負責宿衛(wèi)工作,扛戟之類,但是指望這些年老的中郎來做體力活肯定不人道了,所以,這些“老中郎”應該更多的是“養(yǎng)老”。
五官中郎將,在平世,還能代替光祿勛,主持參加朝廷活動,到了漢末亂世時,朝廷都沒有什么規(guī)矩可言了。建安元年(196),在曹操安排天子都許后,經(jīng)歷了東歸劫難的天子劉協(xié),又在應劭的幫助下,重新建立漢廷禮儀。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已經(jīng)身居丞相之位,在考慮培養(yǎng)繼承人的情況下,讓曹丕擔任了五官中郎將,同時兼副丞相。
有人也會問:曹丕是在許都漢廷當五官將,還是在鄴城當副丞相呢?
按照史書記載來分析,曹丕是長期坐鎮(zhèn)鄴城的,但凡曹操率軍遠征時,曹丕都是負責后方穩(wěn)定,代理鄴城丞相府事務。
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曹丕形象
道理也很簡單,既然父親的漢丞相都在朝廷之外辦公,他這個副丞相,也不用拘泥于五官將的身份而留在許都漢廷了。何況許都漢廷的官僚體系早就成了空殼子。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
曹丕的五官將故事
在鄴城,曹丕也開設了五官署,任命一些人擔任自己的下屬,例如有:長史涼茂、邴原,功曹常林,司馬趙戩,文學夏侯尚、徐干、應瑒,劉禎、劉廙、蘇林,門下賊曹盧毓、郭淮。
這些人不用筆者一一介紹,簡而言之,他們都是名士,例如邴原,當年他與華歆、管寧并稱為“一龍”。意思是:大家把華歆當成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三人合起來,就是一條龍。
《魏略》: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舞蹈禮儀
可想而知,曹丕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也積極交際名流,“博延英儒”。
《三國志·朱建平傳》記載,曹丕經(jīng)常請大家開座談會,“坐上會客三十余人”。在《典略》中說,曹丕還曾把自己妻子甄氏請出來和大家見面,其中的文學劉禎色膽包天,他不顧禮節(jié),抬頭盯著甄氏看。曹丕倒是心胸開闊,覺得沒什么,可是事情傳到曹操耳中,曹操把劉禎抓去罰做苦力。這個劉禎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另外的六人中,孔融被曹操所殺,陳琳、阮瑀、王粲是跟在曹操身邊做官,剩下徐干、應瑒和劉禎都成了曹丕門下的文學。
《邴原別傳》中寫道:魏太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天下向慕,賓客如云……
可見曹丕這個五官將的門面還是很大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得到曹操的認可,封為魏國太子,這時候曹丕便設立太子府。所有五官署的官員都轉(zhuǎn)入太子府繼續(xù)做官了,這些人后來很多成了曹丕的親信。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