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不可必是什么意思,莊子說外物不可必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外物不可必是什么意思,以及莊子說外物不可必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謝謝! 白居易的詩句
外物不需要過度執(zhí)著,心中卻需要達成虛空自在。不要讓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滯留下來徘徊不去而導致病態(tài)
望采納,謝謝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
可直譯為:外物不需要過度執(zhí)著,心中卻需要達成虛空自在。不要讓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滯留下來徘徊不去而導致病態(tài)。
或者意譯為:外在的事物是沒有一定準則的,人事、自然和人心都充滿殺機,只有順乎自然大道才可以生存。
其全文為:
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
唐代:白居易
我病臥渭北,君老謫巴東。相悲一長嘆,薄命與君同。?
既嘆還自哂,哂嘆兩未終。后心誚前意,所見何迷蒙。?
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或飄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袞服相天下,倘來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窮。?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無令怏怏氣,留滯在心胸。
《莊子》雜篇??外物?:外物不可必
2022.03.14周一D73
“志道樂學·國學經(jīng)典”D581
《莊子》雜篇? 外物
? ? 本篇依舊是用篇首的兩個字來命名,全篇的內容依舊繁雜,但多數(shù)文字在于討論養(yǎng)生處世,倡導順應,反對矯飾,反對有所操持,從而做到虛己而忘言。
? ? 開篇的第一句話“外物不可必”,便表明了本篇的主旨,認為外物對于身、命的影響是不一定的,故當順其外而守其內。接著莊子以一連串的例子,證明世間的事是沒有定準的,就像忠臣不一定能受到君主的信任,孝子不一定能受到父母的疼愛一樣。一定的因不一定有一定的果。
? ? 凡此都屬外物的因素。莊子認為,順從于外物就好,而無須在意其影響,關鍵之處還在于對天道、對性命的領悟。
? ? 關于本篇的主題和文筆,北宋王雱說:“夫大道散而萬事起,萬事起而禍福榮辱之端交來,而不可議其必然矣。莊子因而作《外物》篇。”
? ? 明代楊慎說:“是篇以《外物》命題,總見不可外求意。中言轍魚、垂釣、老萊、白龜,反復言恃知不若亡知。至末‘筌蹄’之論,言以物還之物而已。行文無一字不生峭。”
? ? 清代方人杰說:“此篇開口大意,是道甚來,曰‘外物不可必’,一語盡之矣。吾受命于天,此身之中,空空洞洞,本此以游于世,當有自然之學,自然之教,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以無用之軀殼,成此有用之神功,其妙為何如哉!若夫五官百骸,忠孝名節(jié),總是外物,當其不可必也。以圣賢之精誠,而不免誅戮之厄,是故外物雖多,無補于身,西江水何益乎?無得于趣,東海魚何益乎?每獲于學,含珠詩何益乎?以大圣人而猶諄諄于去矜去智,況數(shù)定不可改移,身死不可再活,外物不可必如此,豈可不知虛之為用,以游于世乎!此一篇之大意也。”
? ? 近人朱文熊先生說:“此篇重在‘至知厚德’四字。至知厚德為神人圣人之中道,具此中道而后刻意有為而無為,入世而出世,亦無為而無不為,出世而不離世絕世,此無入而不自得之旨也。”
? ? 一
【原文】
? ?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1],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 ? 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2],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3],心若縣于天地之間,慰昬沈屯[4],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盡[5]。
? ?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6],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 ?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注釋】
? ? [1]箕子:紂王庶叔。[2]大絯(hài):大受驚嚇。[3]螴蜳(chén dūn):恐懼。[4]慰昬(hūn):郁悶。昬:通“昏”。沈屯:憂郁。[5]僓(tuí)然:崩潰。[6]邑金:征收的稅金。
? ? 【譯文】
? ?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個定準,所以忠良之士關龍逢被斬殺,比干遭殺害,箕子被迫裝瘋,而諛臣惡來同樣不能免于一死,暴君夏桀和殷紂也同樣身毀國亡。國君無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于己,可是竭盡忠心未必能夠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賜死而且漂尸江中,萇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后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子女孝順,可是竭盡孝心未必能夠受到憐愛,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參悲切一生。
? ? 木與木相互摩擦就會燃燒,金屬跟火相互廝守就會熔化。陰與陽錯亂不順,天與地都會大受驚駭,于是雷聲隆隆,雷雨中夾著閃電,甚至燒毀高大的樹木。心存憂喜而且在這兩種心境中越陷越深就會沒有辦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懼不安而又一無所成,內心像高懸在天地之間,憂郁沉悶,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于是內心煩亂焦躁萬分。世俗人內熱如火燒毀了中和之氣,清虛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內心如火的焦慮,于是便精神頹然玄理蕩然無存。
? ? 莊周家境貧寒,于是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說:“行,我即將收取封邑之地的稅金,然后再借給你三百金,好嗎?”
? ? 莊周聽了臉色驟變,忿忿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有誰在半道上呼喚我。我回頭看看路上車輪碾過的小坑洼處,有條鯽魚在那里掙扎。我問它:‘鯽魚,你干什么呢?’鯽魚回答:‘我是東海水族中的一員。你也許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來吧。’我對它說:‘行啊,我將到南方去游說吳王越王,引發(fā)西江之水來迎候你,可以嗎?’鯽魚變了臉色生氣地說:‘我失去我經(jīng)常生活的環(huán)境,沒有安身之處。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樣多的水就活下來了,而你竟說出這樣的話,還不如早點到干魚店里找我!’”
“外物不可必”是什么意思?
外物在這一句話里指的是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出處】:《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莊子闡明了外在的事物是沒有一定準則的,人事、自然和人心都充滿殺機,只有順乎自然大道才可以生存。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