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是柳永在哪里,蝶戀花柳永是一首什么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蝶戀花是柳永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蝶戀花柳永是一首什么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柳永的《蝶戀花》全詩準確的內容是什么?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
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思想內容: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窮愁潦倒,處事方面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很長,經常出入倡館酒樓間,與教坊樂工和歌伎們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曉樂律。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還境及其他各個方面的條件,使他成為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柳永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詞長調,使詞從小令為主過渡到慢詞占優勢地位,從而為詞容納更多的內容提供了相應的表現方式;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于鋪敘,善于運用白描,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諧優美。柳永詞對秦關等人都有影響,對后來的說唱文學和戲曲作家在曲辭創作上也有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有詞集《樂章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適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翆、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柳永的《蝶戀花》的寫作背景是什么?
寫作背景:十八歲,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參加禮部考試,卻在途中被繁華迤邐的蘇杭迷惑了心智,整日與青樓歌妓相伴,并為她們作詞寫曲。將政治理想全總都拋之于腦后,第一次應考名落孫山,原本雄心壯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擊。
作者簡介: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
譯文: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賞析: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柳永蝶戀花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當作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之后,而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柳永漂泊異鄉,因懷念意中人而作此詞。
【出處】《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擴展資料
1、《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鑒賞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這首詞妙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調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詞的最后兩句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2、《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作者介紹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
蝶戀花 柳永
1."春愁"表現作者漂泊異鄉,滿懷愁緒,以及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詞
2."不悔"體現了詞人的堅定、執著,直抒胸臆地表達作者為春愁憔悴也無怨無悔的思想感情。
3.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妓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4.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黯然地升起從遙遠無邊的天際。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什么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文言文蝶戀花選自哪里
1. 蝶戀花,輕顰淺笑嬌無奈. 風逐雨,幽綏暗目世繁華.選自哪里
薄幸
賀鑄
淡妝多態,更的的、頻回眄睞。便認得琴心先許,欲綰合歡雙帶。記畫堂、風月逢迎,輕顰淺笑嬌無奈。向睡鴨爐邊,翔鴛屏里,羞把香羅暗解。
自過了燒燈后,都不見踏青挑菜。幾回憑雙燕,丁寧深意,往來卻恨重簾礙。約何時再,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唾起,猶有花梢日在。
【賞析】
這首詞以男主人公的口氣,寫他與情人的戀愛,歡會和不得見面時的刻骨相思。上片追懷往日歡情。第一印象銘記在心,由裝扮、容姿、眼波傳情,到傳遞心聲、兩相結好,此四句寫定情;“記”字貫通上下,“輕顰”“淺笑”“嬌”“羞”,摹盡少女柔情蜜意,又以“畫堂”“鴨爐”“鸞屏”等景物襯墊,此五句寫幽會。下片直記今夕離思。“燒燈”“踏青”,游樂之節人不可見,憑燕寄語,傳情之箋無由通,重會難期,獨處無聊,借酒消愁,永晝難耐,眷念之深,可以想見。全篇記一則愛情故事,記事記人,緣情布景,下字精美,風韻翩翩。
賀鑄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衛州(今河南汲縣)人。自稱遠祖本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是唐代宰相賀知章的后裔,故自號“慶湖(鏡湖)遺老”。宋太祖孝惠皇后五代族孫。據說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氣,俗謂之‘賀鬼頭’”(《老學庵筆記》卷八)。初為武官,在京為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不久調戍地方,歷任寶豐監錢官、和州(今安徽和縣)管界巡檢等。元祐六年(1091)以蘇軾等人薦,改文官。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出任泗州(今江蘇盱眙北)、太平州(今安徽當涂)通判等。大觀三年(1109)致仕(退休),寓居蘇、常(今江蘇蘇州、常州),卒于常州僧舍。
2. 《蝶戀花》柳永 文言文點擊答案
蝶戀花 柳永
【原文】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賞析】
[上闋]
作者充分地把情景相交融,登上高樓遠望,觸景生情,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作為全詞的第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了出來。“危樓”二字表現出作者的立足點非常高,因此放眼望去,所看到的風景也很廣闊。“風細細”,雖然簡單地寫了并不罕見的風景,卻為這幅剪紙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佇倚”二字寫出了作者倚著欄桿之久和懷想之深。由“佇倚”一詞,引出了“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春愁”一詞不僅點明了季節,同時體現出了主人公的“愁”。“天際生”不僅體現了“春愁”是觸景而生,而且把“愁”這種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體的、可看見的“天際”之中,增強了實際感。“草色煙光”把春天的景色寫得極為逼真。春草,鋪地如茵,在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此時的季節正是“春”,又看到了生命力頑強的春草,不禁使人聯想到綿綿的思愁就像春草一樣連綿無盡。再加上“殘照”二字,就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同時,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無言誰會憑闌意”體現了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黃昏,由此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樓頭眺望,時已黃昏卻仍不忍離去。而“無言誰會”既是獨自倚著欄桿的孤寂,也是不見伊人的慨嘆。“無言”二字引發了千思萬緒。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下闋]
寫了主人公為解離愁而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前一句寫出了他的打算。此時,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消愁 。詞人說得很清楚 ,目的是“圖一醉 ”。為了追求“醉”,他“疏狂”,不拘形象,只要醉了就行。而且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春愁”。強顏歡樂后卻頓感索然“無味”,證明他并沒有抑制住“春愁”,進而體現了“春愁”的纏綿。到此為止,柳永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春愁”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 ”的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語道破:他所謂的“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衣帶漸寬”以有力的語言寫出了柔情,甘愿為思念的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整體已經也隨之得到升華。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全詞]
這首詞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全詞雖然緊扣“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沒有道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我們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停筆 ,掉轉筆墨,使人感覺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 *** 時,戛然而止,增強了感染力。
3. 蘇軾《蝶戀花》的原文與譯文
原文如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
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此詩全名為《蝶戀花·春景》出自宋代詩人蘇軾。
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于豪放。
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 *** 自勉。
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
未必能過。”《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創作背景 由于這首詞沒有編寫時間,但依據《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于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4. 蘇軾《蝶戀花》的原文與譯文
原文: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①花褪殘紅:殘花凋謝。
②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③笑漸不聞聲漸悄:墻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墻里蕩秋千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
④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里的女子。惱:引起煩惱。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圍墻之內,少女正在蕩秋千,發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忍不住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簡析:
《蝶戀花·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在此詞中,作者通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嘆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
以豪放派著稱的蘇軾,也常有清新婉麗之作,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就是這么一首杰作。
5. 蝶戀花原文
蝶戀花 蘇軾 宋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 蘇軾 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戀花 蘇軾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晏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1] 。
羅幕輕寒[2] ,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3]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4] ,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蝶戀花 作者: 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倚,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蝶戀花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蝶戀花 作者: 歐陽修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里無尋處。 蝶戀花 作者: 歐陽修 面旋落花風蕩漾。
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花燈,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戀花 作者: 歐陽修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蝶戀花 作者: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 作者: 蘇軾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蝶戀花 作者: 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萍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蝶戀花 作者: 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你看哪個合適啊~~~。
6. 蘇軾《蝶戀花》的原文與譯文
蘇軾《蝶戀花》 蝶戀花 只是個詞牌 他有很多作品都叫蝶戀花的
你這樣不好
他最有名的蝶戀花就這個了
蝶戀花①·花褪殘紅青杏小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發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詩是在哪里的?誰寫的
宋代著名詩詞達人柳永,號三變,出自《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全詞為: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是柳永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蝶戀花柳永是一首什么詞、蝶戀花是柳永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