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如何閱讀,資治通鑒精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資治通鑒如何閱讀,以及資治通鑒精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才能把《資治通鑒》讀完?
我當小說讀。雖然這么說,還是比小說慢一些,我很少看小說。讀通鑒這東西,速度快還是慢,并不取決于意愿,而取決于古文水平。平時背得多,看得多,那歷史上的經典橋段一定都接觸過了,通鑒只是把珍珠拿來串一串而已。如果積累少,我有個艱難的建議:找一本白話講解的通鑒參考書擱一邊,遇到不理解的字句或典故就查一下,遇不到就繼續啃原文,這絕對在閱讀體驗上優秀、高速、有成效。還要注意寫總結,讀一本好書,如果不寫總結,可能只能吸收5%,寫了總結,吸收35%也不稀奇,天壤之別!我的建議是,晚上睡前脫離讀物寫總結,而不是捧著書摘生字生詞。當然我不知道每個人古文的水平究竟怎樣,如果一塌糊涂到生字生詞滿眼的地步,我另有個建議:先把三字經背得滾瓜爛熟再來摸通鑒,磨刀不誤砍柴工。
《資治通鑒》怎么閱讀比較有效?
想讀通鑒,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你要花上個一年半年的時間來讀,這書不是三五天可以看完的。而且讀這個書,必須還要準備工具書《古代漢語詞典》是必須的。如果你具備高中以的古漢語知識,那就會容易一點兒,如果不具備,那讀起來還是要下點苦功夫的。
我讀這套書,用了兩年半時間,也只能算是粗讀一次,還有很多地方是漏掉沒有讀的。經過這次折騰,我也多少有點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個:買一套好書,這個很有必有。通鑒的版本很多,各版本之間會有一點差異,出版社不同,質量也會有不同。這里推薦中華書局的書,中華書局有兩套,一套是胡三省注的豎排版的,這套書雖然好,但是豎排版不太方便閱讀,還是繁體字。如果你只是讀一次,沒有必要看這套。如果你是做學問的人,用這套是沒有問題的。除了這個之外,中華書局還有一套橫排版的。我推薦這個。其他出版社的,有翻過,質量好的太少。
第二步,找一套白話本的對著閱讀。這個我推薦柏楊先生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雖然他會有很多評注在上面,但是這些評注也可以幫你理解當時的人與事。這個很重要,如果你沒有歷史基礎與歷史常識。很多事情,你是不懂的。只有看了別人的評論,而不僅僅是白話翻譯的話。那可以理解的更透徹。
第三個:隨時百度。百度是個好東西,特別是關于歷史人物的時候,百度的速度比查其他資料的速度快很多。
第四個:從自己了解的歷史開始。如果你這段時間剛好看了《漢武大帝》這個電視,那么你就從這個時候開始讀起。這樣讀比較容易,理解,能讓你習慣古文的敘事方法與節奏。也可以讓你產生興趣。把自己習慣的歷史了解了,就會產生新的好奇心,去探索自己不了解的歷史。這樣讀過來,你才可以讀下去。不用按順序從頭開始。
第五個:讀一章,停一下,想一想。這種書不是小說,可以一口氣讀下去,所以你必須讀一章,就停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這樣你能加深理解。
第六個:制定一個計劃。堅持讀下去!我見過100個讀通鑒的人,99個會半途而廢。可能只有一個人堅持下去了。所以,對于一項這樣的工作,你必須有計劃。
第七個:如果有有幸,能有一個歷史方面博學的人指導你讀這套書。那是無比幸福的事情了。可以隨時請教。反正,我是沒有這樣的美事,你可以問問你們家的長輩,有沒有這方面的人。
讀完了以后的感覺是這樣的,看什么事情都透徹!
初學資治通鑒需要先學習歷史嗎?
需要先學習歷史。
之所以要先學習歷史,是因為《資治通鑒》整體是按年代順序記事,一件事只在一個地方講,不在其他地方互相參見,相關的事情散在不同的年份里。雖然結局是大事,萌芽時卻不起眼,后來才漸漸發展起來。所以人剛看的時候可能不曾注意,只管看過去了,后面再提到卻記不得了。所以為了提高讀書的效率,還是需要先學習歷史,而且是正史。
初學閱讀《資治通鑒》的要點:
閱讀首先是熟悉歷史事件。
讀資治通鑒,首先要熟悉里面所有的案例,一卷中歷史案例十幾個,要熟悉他們,需要反復的看才能夠理清楚人物關系,歷史脈絡,相關影響。所以讀三遍才能差不多熟悉其中的故事。
其次閱讀就是帶入角色。
讓自己只剩余案例當中的某個角色,看看自己在那時候的條件下該如何做出相應做出決策或是行動。然后在換個角度才不斷地模擬參與到歷史故事中去。這個過程極度復雜。這是一個提升智慧的過程。
《資治通鑒》從哪里讀起?
應該從《周紀》看起. 資治通鑒圖書封面《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如何讀《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本編年體史書,閱讀《資治通鑒》需要首先了解中國歷史的大體框架,另外一方面則是掌握必要的漢語言文學和歷史語言的常識。
一、了解中國歷史的大體框架是閱讀《資治通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幾本史書,無非就是以司馬遷為代表的史記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代表的《資治通鑒》,由于他已經到了宋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國歷史長時間的發展歷程,如果了解了這樣一個大體的框架,那么對于我們閱讀《資治通鑒》將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另外一點就是要理解《資治通鑒》當中的價值觀,畢竟司馬光是處于當時所謂的正統思想下的文人士大夫,所以他的很多電廠都是站在自己的君主,皇帝的角度思考的,所以他的很多觀點都是強調儒家那一套禮儀制度,我們只有從他的角度去出發,才可以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資治通鑒》的本質內容。
二、閱讀《資治通鑒》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必要的漢語言文學和歷史學字詞的常識。
《資治通鑒》,他畢竟是一部由宋代人所描寫的史書。那么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許多的文字和文言文是我們現代人無法用白話文所理解的。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將這些文字中所蘊含的道理理解透徹,就需要我們大量的閱讀有關漢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的一些字詞的常識知識。這也就激發著我們對于個人,對于時代,對于整體的一種追求。那就是了解更多的有關漢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的常識。這自然也就是我們閱讀資治通鑒最重要的一個地方。
綜上所述,閱讀《資治通鑒》需要我們以方便理解司馬光所處時代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特點,另外一方面,這需要我們對于當下一些漢文學和歷史學的自私的重點和難點有所認識。
求推薦閱讀《資治通鑒》的方法!
對于《資治通鑒》,以往大概有三種讀法。第一種,訓蒙童的讀法。周一良先生小時候,他父親給他制定過一份日課,其中就有點讀《資治通鑒》的內容。這樣讀《資治通鑒》,除了了解歷史,主要是通曉句讀。這當然是《資治通鑒》最簡單的讀法。第二種讀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讀者的讀法,就是通讀《資治通鑒》,藉以了解宋朝以前的歷史。讀古文的過程很困難,一般讀者讀《資治通鑒》就是一頁頁往下翻,再一看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有二十冊,就著急。即便能堅持一天讀一卷,讀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但這樣閱讀的效果不會太好,看掉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除非真能把《資治通鑒》翻來覆去讀,否則很難通過這條途徑掌握中國古代歷史。想了解中國通史,讀《資治通鑒》并不合適,還是選擇錢穆的《國史大綱》比較好。另外,還可以去看清代學者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第三種讀法,就是通過讀《資治通鑒》來做研究。這是專家們的事情,和多數普通讀者沒太大關系。
武漢大學近期就要辦個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高級研修班,就是精講《資治通鑒》中的人生智慧的。如果要研究透徹這本書,上這個高級研修班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針對政、企界的領導干部。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