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都有哪些,最美宋詞十首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宋詞都有哪些,以及最美宋詞十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著名的宋詞有哪些
宋詞為一代奇葩,爭奇斗艷,浪漫芬芳,著名的宋詞很多,典型的就有: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訴衷情·眉意》《生查子·元夕》;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等。
宋詞有哪些
1、北宋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北宋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3、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北宋賀鑄的《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5、宋朝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詞有什么
宋詞(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 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
中文名
宋詞
外文名
Song Ci
代表人物
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晏殊
別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
體裁分類
小令、中調、長調
發端
唐朝
釋義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
基本概述
宋詞
詞是一種 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 燕樂,又叫 宴樂,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來由 西域胡樂與民間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于娛樂和宴會的演奏, 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 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 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 晚唐 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 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 馮延巳為代表的 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 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了各種 風格、 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1]
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
曲子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傾向。由于 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于民間
宋詞
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 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 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 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 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后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后被用作詞調的,許多據調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胡搗練》、《胡渭州》等調,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部分曲調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來自邊地。《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后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伊州為今新疆哈密地區,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 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 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燕樂構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歌《 竹枝》,吹短笛擊鼓以 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又如《 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 五代朱梁時,“長吹《 麥秀兩歧》于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 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宋代民間曲子之創作仍然十分旺盛,《 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 韻令》等等。燕樂曲調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征。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固了這一文學創作特征。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 俚俗特征,與正統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 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作歌詞時,發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于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關于宋詞都有哪些和最美宋詞十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