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景物七絕詩,描寫景色的七言絕句自創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寫好景物七絕詩,以及描寫景色的七言絕句自創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怎樣寫好七絕詩的內容
這個還是有很多的規矩的,
首先要明白 詩詞格律 起碼簡單的基礎知識要懂
比如韻腳,要懂得押韻
要明白 對偶(對仗)可以是工對,也可以是流水對,
然后平仄方面的相對,
這些能理解簡單的了,可以嘗試去寫,
符合整體韻律的詩會朗朗上口的
然后就是內容方面了,寫哪類主題,時間,空間,動態,靜態,視覺,聽覺,環境渲染,氣氛烘托,內心感受,等等。
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個過程,一點點的,才能水到渠成,別著急,否則會事倍功半的!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望采納!
求描寫江南風景的七言絕句詩
1、《江南逢李龜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2、《寄揚州韓綽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譯文:青山隱隱起伏,江水遙遠悠長,秋時已盡江南草木已經枯敗。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3、《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4、《江南弄》——唐代李賀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巘紅嵯峨。
水風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譯文:綠霧從江中清涼的波濤中升起,天上紅霞重疊,像高峻的山峰。河邊的云,水面的風,都像從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眾多蒲帆連成一片,不甚分明。鱸魚千頭醇酒百斛盡情享用,酒醉臥地,斜視著南山的綠影。信口唱支吳歌越曲,還未唱完,江月如圓玉,已在東方冉冉上升。
5、《古離別》——唐代韋莊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譯文:春光明艷,晴空上飄浮著一層淡淡的煙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舉行著一場送別的酒宴。無奈分別在即,愁腸百結,這酒也喝得不暢快。
離人舉起華貴的馬鞭指向他此行將往的遠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難有人與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斷肚腸。
怎樣寫七絕?
掌握了七絕寫作方法之后,遇到心中一動的景色或者事物,有情感需要抒發的時候,用七絕的格式表達出來,就是七絕了。
不懂者以為艱難,懂者不過隨手為之罷了。而且格律詩這種東西,只代表了詩人對格律是否知道,并不代表詩作就一定好。
不遵守格律的作品,盡是好詩;遵守格律的作品,未必好詩。
一定要以正常心態看待格律詩的創作。愛用者用,不愛用者避開就是了,并不影響感情的抒發和讀者的認同。
怎么寫七絕,只是一個格式問題,雖然在格式使用上有水平高低,并不代表寫出來的作品水準高低。
絕句在格律詩中是屬于規則相對少的,不需要對仗,最少只需要兩個字押韻,最多也就三個字押韻。相對簡單容易,只不過因為篇幅較短,所以在平仄格律之下合理安排詩意就更加重要。
格律詩有四種基礎平仄關系: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這四種關系的判定主要看首句第二個字(二四六分明,首字平仄不論),它決定這首詩是仄起還是平起,再根據首句的尾字決定是仄收還是平收。同時注意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交替前進的。
在格式上,首句是決定一首格律詩平仄關系的重中之重。
四種基礎格式具體到七絕的首句就分別是: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絕起句都是從這四種平仄上開始,適當地根據詩意來調整“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不能出現詩病)。然后再根據“相對”、“相粘”的規則推導出整詩的平仄關系,對仗是不需要的,但是有對仗的話會顯得文采更好。
寫七絕注意好平仄關系和押韻(格律詩必須押平聲韻)就可以了,至少在格式上就是一首七絕。
只說理論肯定會讓人迷糊,那么我們就試著寫一首七絕,同時根據上面的理論來詳細列出過程,讓大家看清楚七絕是如何寫成。
首先,找出自己的要抒發的情感點在哪兒?
一日去朋友家,屋前有水,房后有山,細碎的秋雨淅淅瀝瀝穿越竹林,打在地上堆積的落葉上,沙沙作響。小雨不撐傘,出去遛狗,無意中走到山頂青天寺附近,煙雨朦朧,山天一色,銀線滿眼,卻細而難辨。
心中頗有感觸,那就以這種秋景感觸寫一首七絕。
首句定平仄關系,那么我們首句起筆隨性,從寫景入手,寫完再來看平仄。眼中的景色即可入詩:“細雨絲絲穿竹葉”,這就是很平淡的,正常的寫景。這是什么平仄關系呢?“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意“竹”字是入聲字,是仄聲,所以這是很標準的“仄起仄收”的七絕首句格式。根據平仄相對、相粘的規則,我們立刻就得到了整首七絕的平仄骨架:
(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對)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對)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么,從第二句開始,我們的詩句就必須按照這個平仄來了。當然如果實在有固定意象詞匯不合平仄的話,還可以考慮拗救,但是正常情況下不考慮出律和拗救。同時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同一個平水韻部(前面“竹”字使用入聲字入韻,那么就只能使用平水韻),所以第二句尾字定韻。
第二句在文法上一般是承接關系,繼續深化描寫景色,同時我們在出句(首句)使用了疊字“絲絲”,那么對句是不是一定要對應地使用“疊字”呢?原則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疊字相對念起來更加好聽,可以滿足吟誦者的心理期待。“落黃片片和秋聲”,落葉一片片地承接這穿過竹林而下的雨滴,沙沙作響,呼應著這秋天雨景。因為平仄的緣故,以及前面有“竹葉”一詞,所以這里使用了“落黃”來形容落葉,不常用,但是一般都能理解,不算生澀。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詞匯,這里就暫時先不管了。
寫完再說。
第三句在意思上要發生一定的轉換,至于轉換角度大小,轉到哪里去,隨便寫作者自己把握,但是不能過于生硬。秋雨欲來,卻沒有風,溫度略帶寒涼,讓人好想窩在溫暖的家里做夢,想必風也是一樣吧?“金風沉夢無由起”,“平平平仄平平仄”,這是“一三五不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合律的。
結句承接上一句,風兒不來助興,那是一幅什么景色呢?“混沌圓方一色清”。“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字為入聲字,入仄聲。吹不斜深秋細雨,吹不散山頂青靄裊裊,混沌云天成一色。“圓方”是指天地,古人所謂之“天圓地方”嘛。其實也可以使用“乾坤”,但是“朗朗乾坤”已成為固定意象,不適合來寫著雨天顏色。
細雨絲絲穿竹葉,落黃片片和秋聲。
金風沉夢無由起,混沌圓方一色清。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言絕句。詩意以寫景為主,個人感受藏在詩外,如果讀者能通過這幾句感受到秋雨中天地一色的蕭瑟和清冷,目的就算達到了。
雖然整首七絕成詩的過程好像很復雜,其實在熟悉格律和古詩詞意象用詞之后,這種詩大概也就是那么幾分鐘內吟誦出來,稍微花了些心思在遛狗的路上進行了一些平仄調整。
如果愿意的話,其實還可以再進行精修,提升文字的合理性和意境深化。不過是隨手寫景罷了,就懶得再去鉆研了。
把寫詩過程分拆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清楚,結合上面的理論,大家覺得有用就好。
轉身而去,深藏功與名。
崔杰訪談專欄
2020.3.21閑賦~京華
贊美公園美景的七律詩有哪些?
1、銀星公園
小小公園景色彰,春來處處盡生香。
環形幽徑桃花看,方式池塘錦鯉藏。
蘋果百株千葉茂,海棠幾樹萬枝芳。
風光秀美令人贊,蕩氣回腸久遠長。
2、公園即景
柳著秀色意飛揚,梅退花凋煥綠妝。
幾處嫣紅增雅趣,數叢串串正金黃。
玉蘭豈愿拉人后,滿苑荊條逞艷芳。
最喜天音啁婉語,輕拋絲線釣晴光。
3、五一游園
閑步公園景序牽,流紅滴翠柳含煙。
古橋橫跨騰春水,高塔扶搖入麗天。
浪漫黃鶯青竹繞,逍遙錦鯉碧波旋。
游人接踵風光攬,騷客低吟誦雅篇。
4、游園趣
漫步公園美景觀,花紅柳綠鳥兒歡。
樓臺傍水池荷醉,亭榭依山曲徑旋。
高速火車林上過,摩輪迥聳欲接天。
龍吟細雨除炎氣,鳳舞和風入畫欄。
5、運河公園
運河之畔覽風光,氣爽天高荷溢香。
芳草如茵鋪碧玉,繁花似錦扮紅妝。
晚風颯颯傳秋意,蟬語聲聲報夜涼。
最是孩童難盡興,夕陽西下不歸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