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小池寫的是哪里,楊萬里寫過小池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楊萬里小池寫的是哪里,以及楊萬里寫過小池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哪里的景色?
描寫初夏的季節,在一個水池邊,蜻蜓與荷葉相依偎的景色。
出自:《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頭。
擴展資料:
賞析: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池的泉眼,泉水細如游絲,似洇似淌,悄然無聲地流著,好像非常愛惜這涓涓細流似的。
初夏翠綠的樹蔭映在水中,在藍天白云的影兒中搖搖擺擺,好像非常喜愛這晴日里柔和清麗的風光。“細流”,極言“流”小而細微。“細流”承接“無聲”。
更見“流”的涓涓而毫無聲息。“無”與“細”相應,“聲”與“流”相對,這就深刻形象地表明了“泉眼”之小。“惜”賦予“泉眼”以濃厚的感情色彩。
乃至非常愛惜這涓小而無聲息的流水,才讓它細細地緩緩地流著。“泉”小,“流”小,愛“惜”之意就愈深愈切。
“無聲”烘托著“泉眼”與“惜”,“泉”的無聲,“惜”的深切,愈見“細流”的涓小,愈使人覺得愛憐。
“樹陰”與“小池”相照應,“池”在下,小而清,“樹”在上,高而綠,“樹陰”倒影又襯出天氣的晴朗和氣候的宜人。
“照”字很有詩意,極為動人,將“樹陰”這個靜止而無生氣的影兒,用“小池”水作鏡子,“照”著自己,欣賞起水中初夏的景色來了。
“照水”與前句的“無聲”、“細流”相映成趣,“無聲”、“細流”顯得“照”更沉靜,也寫出了由“細流”所匯積的“小池”,格外清澈明麗。
令“照”者神往,因而“愛”得也更為深切。這“晴柔”所表達的初夏一派旖旎風光,對“樹陰”更有吸引力,“照”得更為在意。
“愛”得更為迷醉,也就愈見“晴柔”風光的美麗可愛。“愛”和“惜”情意相承,“泉”惜的是“細流”,“樹陰”愛的是倒映在池水中的“晴柔”。
無“細流”的水,則無“晴柔”的影,足見詩句前后照應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
新出池水的小荷葉兒,還帶著滿身的水珠,連她那嫩尖的小角角還沒展開呢;好像蜻蜒是先知先覺的小昆蟲,它已經早早地飛來,挺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了。
“小荷”在意義上與“晴柔”相承,只因這初夏的柔和美好的風光,小荷在水下才萌萌欲動。“才露”,剛剛露出,在一會兒前,一剎那間,才破水而出,才露出了她那尖生生的小角角。
“尖尖”的“角”,透著多少銳意和生機。“露”和“小池”相照應,“樹陰”照池水,“小荷”露池水,都圍繞“細流”匯成的“小池”來寫的。
此句中的“尖尖角”與首句的“細流”在格調和韻味上協調一致,“尖尖角” 對“細流”,令人感到別有新意。推敲起來,“尖尖角”和“細流”也是構成“晴柔”的一部分,使詩味更濃,更醇。
小池描寫的是哪個季節 小池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哪個地方的景色
《小池》描寫的季節是夏天,初夏時節。《小池》這首古詩是我國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古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全文為: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寫了夏天荷塘之中荷花初放的場景和周邊的景色,表達出了詩人對于大自然美景的濃濃喜愛之情。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小池》這首古詩十分的小巧精致,在這首古詩當中描繪了泉水、樹陰、小荷和蜻蜓這些景象,詩人落筆之處十分細微,所有物象整體組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景物和諧而美麗,處處透露著盎然的情趣。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小池描寫的什么季節什么地方的景色 小池是誰寫的
1、小池描寫了初夏的季節,在一個水池邊,蜻蜓與荷葉相依偎的景色。
2、《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原文為: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這首詩的譯文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古詩小池描述什么地方的景色?
《小池》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古詩,描述的是荷花池邊的景色。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什么地方的景色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荷花池塘及其周邊的景色。原文如下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擴展資料
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第一句描寫泉水悄然無聲的流出一股細流。一個“惜”字,就讓原本尋常的景立馬飛動起來,變得靈動有趣!
第二句,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一個“愛”字,似乎讓原本無情的景物變得有情了,詩歌舍形取影,表現水面上的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第三、四句,縮小焦點,描寫立在小荷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嫩尖露出水面,蜻蜓卻捷足先登,立在上面,領略春光。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地方的景色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初夏時節,一方池塘的景色。
1、這首詩的全文是:
《小池》宋代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這首詩的譯文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3、這首詩的賞析是: 這首詩是一首清新的小詩,富有情意,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塘風景,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美好關系。詩人好像是一位高深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副妙趣橫生的畫面,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詩人觸物起興,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非常細小的事物寫得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
4、這首詩的詩人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關于楊萬里小池寫的是哪里和楊萬里寫過小池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