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韻有哪些韻字,四韻指的是哪四韻
很多朋友對于四支韻有哪些韻字和四韻指的是哪四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的韻腳,除了二蕭韻、十三元韻、一先韻、十五刪韻,還有什么?
(一)上平聲
一東(東),二冬(冬鐘), 三江(江),四支(支脂之),五微(微),六魚(魚),七虞(虞模),八齊(齊),九佳(佳皆),十灰(灰咍),十一真(真諄臻),十二文(文欣),十三元(元魂痕),十四寒(寒桓),十五刪(刪山)。
(二)下平聲
一先(先仙),二蕭(蕭宵), 三肴(肴),四豪(豪),五歌(歌戈),六麻(麻),七陽(陽唐),八庚(庚耕清),九青(青),十蒸(蒸登), 十一尤(尤侯幽), 十二侵(侵), 十三覃(覃談),十四鹽(鹽添), 十五咸(咸銜嚴凡)。
(三)上聲
一董(董), 二腫(腫), 三講(講),四紙(紙旨止),五尾(尾), 六語(語), 七麌(麌姥),八薺(薺), 九蟹(蟹駭), 十賄(賄海),十一軫(軫準), 十二吻(吻隱), 十三阮(阮混痕), 十四旱(旱緩),十五潸(潸產), 十六銑(銑獮), 十七筱(筱小), 十八巧(巧),十九皓(皓),二十哿(哿果), 二十一馬(馬), 二十二養(養蕩),二十三梗(梗耿靜)二十四迥(迥拯等), 二十五有(有厚黝),二十六寢(寢), 二十七感(感敢), 二十八琰(琰忝 儼), 二十九豏(豏檻范),
(四)去聲
一送(送), 二宋(宋用), 三絳(絳), 四寘(寘至志), 五未(未), 六御(御), 七遇(遇暮), 八霽(霽祭), 九泰(泰), 十卦(卦怪夬), 十一隊(隊代廢), 十二震(震稕), 十三問(問焮), 十四愿(愿慁恨),十五翰(翰換), 十六諫(諫裥), 十七霰(霰缐), 十八嘯(嘯笑),十九效(效), 二十號(號), 二十一個(個過), 二十二祃(祃),二十三漾(漾宕), 二十四映(映凈 勁), 二十五徑(徑證嶝),二十六宥(宥候幼), 二十七沁(沁), 二十八勘(勘闞), 二十九艷(艷 釅), 三十陷(陷鑒梵)。
(五)入聲
一屋(屋), 二沃(沃燭), 三覺(覺),四質(質術櫛), 五物(物迄), 六月(月沒), 七曷(曷末),八黠(黠鎋), 九屑(屑薛), 十藥(藥鐸), 十一陌(陌麥昔), 十二錫(錫), 十三職(職德), 十四緝(緝), 十五合(合盍), 十六葉(葉帖), 十七洽(洽狎亞乏)。
什么是四支韻
四支韻出自清車萬育撰寫的《聲律啟蒙》,第四韻為“支”,以“支”韻為韻腳做出的詩詞被稱為“四支韻”。
近體詩平仄規則:主要以七言律詩為例,五言律詩可以看成七言律詩每句截去開頭兩字。絕句則可以看作律詩截去兩聯。
二四六平仄交錯,也就是第二字如果是平,那么第四字必須是仄,第六字必須是平,反過來,第二字是仄,那么第四字必須是平,第六字必須是仄。如果不遵循這個原則就是拗句。這一條有例外,參見后面拗救的部分。
一聯之中,二四六平仄必須相對,比如說第五句第二字是平,那么第六句第二字就是仄,反之亦然。不遵循這個原則就是失對。
相鄰兩聯的鄰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須相同,比如說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須是平,不遵循這個原則就是失粘。
擴展資料:
韻字表:
一東,東同銅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蟲終戎崇嵩弓躬宮融雄熊穹窮馮風楓豐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籠聾瓏洪紅鴻虹叢翁聰通蓬烘潼朧礱峒螽夢訌凍忡酆恫總侗窿懵龐種盅芎倥艨絨蔥匆驄。
二冬,冬農宗鐘龍舂松沖容蓉庸封胸雍濃重從逢縫蹤茸峰鋒烽蛩慵恭供淙儂松兇墉鏞傭溶邛共憧喁邕壅縱龔樅膿淞匈洶禺蚣榕彤。
三江,江扛窗邦缸降雙龐逄腔撞幢樁淙豇。
四支,支枝移為垂吹陂碑奇宜儀皮兒離施知馳池規危夷師姿遲眉悲之芝時詩棋旗辭詞期祠基疑姬絲司葵醫帷思滋持隨癡維卮麋螭麾墀彌慈遺肌脂雌,披嬉尸貍炊籬茲差疲茨卑虧蕤陲騎曝歧岐誰斯私窺熙欺疵貲笞羈彝頤資糜饑衰錐姨楣夔涯伊蓍追。
四緇,緇箕椎羆篪萎匙脾坻嶷治驪尸綦怡尼漪累犧飴而鴟推縻璃祁綏逵羲羸肢騏訾獅奇嗤咨墮其睢漓蠡噫馗輜胝鰭蛇陴淇淄麗篩廝氏痍貔比僖貽祺嘻鸝瓷琦嵋,怩熹孜臺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劑提禧居梔戲畸椅磁痿離佳雖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酈。
五微,微薇暉徽揮韋圍幃違霏菲妃緋飛非扉肥腓威畿機幾譏磯稀希衣依沂巍歸誹痱欷葳頎圻。
六魚,魚漁初書舒居裾車渠余予譽輿胥狙鋤疏蔬梳虛噓徐豬閭廬驢諸除儲如墟與畬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櫚淤好雎紓躇趄滁。
押韻都有什么韻
押韻有的韻如下表:
讀音為“翁”(ㄨㄥ weng)者為庚韻,以翁為韻母而有其他聲母者,如東(ㄉㄨㄥ dong)為東韻。詩文創作通常使用的修飾技巧押韻,使詩文讀起來就十分順口、悅耳
擴展資料
用韻的避忌
1、忌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2、忌重韻: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3、忌復韻:即同一首詩中使用“花”、“葩”,“芳”、“香”意思相同的字等。
4、忌撞韻:即在不應用韻的句子(白腳句),比如七絕的第三句尾、七律的第五句、第七句句尾也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押韻
古詩詞的各韻角分別有哪些? 如:a,家,花,華…
下面是《平水韻》30個平聲韻所包括的字數:
上平聲
一東包括風、空、蟲、弓、東等174字
二冬包括冬、鐘、松、龍、蛩等120字
三江包括窗、江、缸、邦、逄等51字
四支包括詩、兒、絲、鷥、縻等464字
五微包括稀、飛、微、肥、衣等72字
六魚包括虛、書、車、驢、魚等123字
七虞包括珠、烏、鳧、須、朱等305字
八齊包括溪、堤、雞、西、霓等133字
九佳包括淮、崖、喈、鞋、諧等55字
十灰包括開、苔、臺、萊、災等111字
十一真包括真、麟、椿、人、秦等171字
十二文包括文、軍、芬、薰、聞等97字
十三元包括喧、源、暄、軒、魂等161字
十四寒包括難、蟠、鸞、鞍、灘等123字
十五刪包括攀、菅、顏、潺、刪等64字
下平聲
一先包括天、川、田、弦、錢等235字
二蕭包括驕、遙、謠、雕、消等183字
三肴包括爻、蛟、蛸、哮、膠等107字
四豪包括刀、高、袍、醪、猱等110字
五歌包括河、羅、歌、磨、荷等115字
六麻包括麻、衙、鴉、茶、花等167字
七陽包括長、香、王、塘、妝等270字
八庚包括輕、聲、酲、生、行等190字
九青包括青、燈、經、亭、星等90字
十蒸包括升、鷹、冰、昆、燈等114字
十一尤包括憂、游、牛、愁、頭等247字
十二侵包括心、琴、砧、森、參等70字
十三覃包括三、南、庵、藍、潭等96字
十四鹽包括嫌、蟾、尖、甜、簾等86字
十五咸包括咸、緘、帆、喃、杉等41字
律詩韻腳簫和濤通韻嗎?
押韻是寫作格律詩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使聲韻諧和,朗朗上口,構成聲音回環的美,有利于欣賞和傳承下來。
押韻需要韻書。古人所用韻書,經歷了《切韻》、《唐韻》、《廣韻》、《韻略》、《集韻》乃至《平水韻》。《平水韻》是唐詩用韻的標準。
對格律詩(律、絕)的押韻,存在著不同對看法。第一種意見強調一韻到底,否則就是出韻、錯韻,就不算格律詩。第二種意見主張首句可借韻,也就是首句用通押。所謂通押(通韻),指的是韻母相同或相近。第三種意見主張全首可通押。
唐詩絕大部分是一韻到底的,因而第一種主張基本上是對的。
主張首句借韻的第二種意見,獲得多人贊同和實踐。明代詩論家謝榛《四溟詩話》說道“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現代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教授指出:起句借韻不但七言詩有,五言詩也有。晚唐已經成為時尚,初唐和盛唐也有少數起句借韻的律絕。他例舉李白、許渾、金昌緒、李賀、李頎、李商隱、李咸用、鄭谷、韓偓、韋莊、沈彬、張籍、白居易、杜秋娘等諸人的作品。
在學習中,我發現下列詩作也是起句借韻的:享有小李杜之稱的晚唐詩人杜牧,在五律《愁》詩中,首韻“形”是下平九青,其余四韻:“成”、“生”、“情”、“京”均屬下平八庚。
苦吟詩人賈島在七律《詠懷》里,起韻“勤”是上平十二文,其余的“貧”、“人”、“鄰”、“頻”四韻是上平十一真。五律《贈胡禪歸》里,起韻“純”是上平十一真,其余四韻的“深”、“心”、“林”、“尋”,是獨用的下平十二侵韻。
北宋蘇軾七律《寄題刁景純藏春塢》,起韻“松”是上平二冬,其余的“風”、“中”、“紅”、“公”四韻是上平一東。他另一首七律《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起韻“年”是下平一先,其余的“頑”、“山”、“間”、“刪”四韻是上平十五刪。
朱熹七律《九日登天湖分賦》,起韻“時”是上平四支,其余的“歸”、“暉”、“衣”、“微”四韻是上平五微。
由此可見,起句借韻已得到古代詩人們的認可喜愛,因為它增加了韻字,開闊了創作的空間,況且,首句并不強調要押韻的。
引起較大爭議的是主張全首可通押的第三種意見。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五律《春中田園作》四韻中,“白”、“脈”、“客”,用十一陌韻,而第六句“歷”用第十二錫韻。
賈島的七絕《題興化寺園亭》中,一,四句的韻字“池”、“知”是四支韻,第二句“薇”是五微韻。
與王維同為山水田園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