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和情感
今天給各位分享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和情感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謁金門·秋已暮原文_翻譯及賞析
秋已暮,重疊關山岐路。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一點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五代·牛希濟《謁金門·秋已暮》 謁金門·秋已暮 秋已暮,重疊關山岐路。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一點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秋天 , 敘夢懷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分別時正是秋暮,關山重重連著條條遠路。征馬嘶鳴,你揮著鞭兒將馳向何處。鳥兒默默地看著你遠去,清曉的寒霜滿樹。
紫禁城中的聲聲鐘鼓,驚斷夢憶往事的追溯,夢醒時檀枕上淚滴無數。一點紅日如血的殷紅,殷紅凝和著薄薄的晨霧,翠眉鎖愁卻無人相訴。
賞析
上闋中我們看到一匹馬正在關山重疊的岔路上賓士,一個神情郁郁的旅人騎在馬背上緩緩地搖著鞭子,此刻時令已到深秋,在落滿霜花的樹枝上,禽鳥迎著晨光喳喳地哀啼。這一闋另然僅有四句二十一宇,但卻將游子行旅的時間,環境,動作和目擊的情景作了十分形象的描繪,真可謂文約而意豐,言簡而意賅。“秋已暮”,不僅點明節令已是深秋,而且意味著其時四野正籠罩著一片秋日的暮靄;“重疊關山歧路”,點明游子行旅的空間環境,關山重疊的崎嶇與“歧路”的漫長悠遠已把旅途跋涉的苦況泄露了出來。“嘶馬搖鞭”寫出了馬行的踟躕與馬嘶的悲涼,而這也正是從側面寫出游子遲遲不忍前行而又不得不搖鞭催馬的矛盾情懷。“何處去”。這一小小的設問更道出游子飄泊的景況,這種在人生道路上無目的的追尋,其內心的悲涼自不待言。“曉禽霜滿樹”不但以五字三“象”(禽一霜一樹)濃縮了游子的所見,而且與“秋已暮”相呼應,更見旅人暮行而復曉行的旅途的辛苦與勞頓。古人作詩講求煉字煉句,此句即煉句之范例:黎明時分,禽鳥啼叫在結滿霜花的樹枝上,亦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似的,短短的語境涵蓋了眾多的意象和豐富的意蘊,這幅“晨霜鳴禽圖”豈不也是游子景況和命運的一個象征,他的心豈不也在人世的風霜中悲衰地 *** 。
五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于蜀,依嶠而居。后為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時拜雍州節度副使。
牛希濟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唐代·蘇颋《汾上驚秋》
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秋天 , 詠史抒情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豈到白頭長知爾,嵩陽松雪有心期。——唐代·李商隱《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豈到白頭長知爾,嵩陽松雪有心期。 秋天 , 寫景 , 感慨壯志難酬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露白宵鐘徹,風清曉漏聞。坐攜余興往,還似未離群。——唐代·杜審言《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鐘徹,風清曉漏聞。
坐攜余興往,還似未離群。 秋天 , 晚上 , 宴會抒懷
謁金門·雙喜鵲
王庭筠 謁金門雙喜鵲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閨怨的詞。選材雖傳統,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寫作技巧及思婦的情感表現得極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讀不厭。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表現了閨中人急迫盼望丈夫歸來又極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國民俗中以喜鵲鳴叫為吉祥。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喜兆,故謂靈鵲報喜(《開元天寶遺事》)。幾極寫閨中人的驚喜,失望、復驚喜復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婦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啊。雙喜鵲的雙字極好地襯托出少婦的孤單,真是人不如禽。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假設舊愁可以忘記,即使舊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煩又多得沒有地方容納了。著多解,這里當安置、容納解。與該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調名詞苦恨春醪如水藻,閑愁無處著,吳淑姬《小重山》詞心兒小,難著許多愁。其中的著均為安置之意。(見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用委婉曲折的設問,把內心的悲涼苦楚表現得纏綿緋側淋漓盡致,堪與辛棄疾《念奴嬌》的舊恨春江流不斷,舊恨云山千疊相比美。
過片描寫了景物。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墻角的梅花凋謝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幾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妝點著花的殘萼。明顯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婦的惜春自憐。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來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寫出了梅花的凋零衰敗。清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贊揚作者字新欣賞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寫孤獨,又蘊含空漠無依,墻角是環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寫照。青春而逝,紅顏將老,恰如流水年華一去不再,觸景傷情,其內心深處的悲涼、無助無奈躍然紙上。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寫景抒情,總括全篇,承上作結。雖然已是敗花殘枝,光禿禿的枝上已無花可落,寡情的東風卻依然逞兇肆虐,繼續摧殘著孤寂無依的梅樹。
此詞上闋重在心理描寫,對閨中人的深沉摯受、癡情盼望的刻畫極其深刻。下闋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貼切自然。藝術上達到極高境界。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評價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詞風,間涉幽峭之書,綿邈之音《謁金門》是詞人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謁老君廟
李白 謁老君廟
先君懷圣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后,空余松柏林。
【譯文及注釋】
老祖宗李耳心懷慈悲,憐憫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經》。如今,當我步入他的寺廟時,不禁心神肅靜。
這廟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荒草茂盛幾乎把路掩蓋,臺階上落下的灰塵很厚,所以,鳥爪子的印跡深深。
老子出函谷關就到流沙國去了,所以,丹爐的香火無人傳承,出關的道路上紫煙迷茫,哪里還有他的行蹤?
你走后一千年,我獨自面對著這清冷的寺廟,蕭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萬分?
1、《宋書》:靈廟荒殘,遺象陳昧。
2、《列仙傳》:關令尹喜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
3、《太平御覽》:《關令內傳》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為關令。少好學,善天文秘緯。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四邁,喜曰:應有異人過此。乃齋戒掃道以俟之。及老子度關,喜先戒關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止以白之。果至,吏曰:愿少止。喜帶印綬,設師事之道,老子重辭之。喜曰:愿為我著書,說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于是著《道德經》上下二卷。
【賞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金門答蘇秀才
李白 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云唱,恭聞黃竹篇。恩光照拙薄,云漢希騰遷。
銘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里。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金門現代抒情詩
這是春天,在南方
我的身體發著燒
那人說,看那邊的金門島
眼睛被風吹過去
透骨的涼
我在此岸和彼岸之間漂浮
并想念一個人
有你的地方
給我一點溫暖
微笑或許席卷而來
其實,我真的不是
關心世事的女人
我一心一意只做
一個人的愛人
這是我的職業和使命
我讓每一粒餃子都心心相印
讓晶瑩的白米飯
被歷史熏得噴香
我還負責清潔你的襪子和腳
我喜歡你睡著的時候我蜷在枕畔
幸福得像狗
我們已經不太年輕
力氣
甚至切不完一條刀魚
只要水、面包,蔬菜
只要我永遠像一條船帆
讓風穿透我的身體吧
在這三月里,在南方
·金銀花
如果這個時候你回頭
就會看到那些白色的精靈
她們纖弱的身子
在風中
在茶樹和杜鵑之間
她們在搖擺
沒有多少
供她們逍遙的日子
因為她們是
金銀花
金銀花
即使不回頭
你也能看到她們
那些黃色的神祗
她們的生命總是用這種
決絕的方式演繹
某年某月的
某一天
我走上山來
忽然想到她們
這個季節她們都不在
那片曾經燦爛的土地
空落成一片淚光
納蘭《謁金門·風絲裊》詩詞賞析
納蘭詞·謁金門
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濕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詞譯
整個春天,演繹的不過是一場落花和流水的故事。有情愿,有不情愿,也如花開花落般的簡單。但你的心,從未靜如止水。
夢里,你憂愁如柳絲,牽來幾朵單身的白云。夢里,你那畫眉的指頭,撫摸著伊人的淺淺沉吟,淺淺笑。可是醒來,依舊是風雨夜水茫茫,依舊是古渡橫空船。
一次次,你唯有輕輕地掬起一捧相思水,喝在口里,渴在心里。
評析
此篇寫法別致,即以樂景寫哀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凸現了傷春意緒,傷離哀怨。
上闋以輕倩妍秀的筆觸,描寫室外美好的春景。首句,“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容若喜歡將風中的柳絲說成“風絲”,比如“簾影誰搖,燕蹴風絲上柳條”“嫩煙分染鵝兒柳,一樣風絲”,還有這句“風絲裊”。容若如此稱謂風中柳絲,簡潔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將這兩種輕盈飄柔的意象融合在一起,常常能給人一種逗惹春思的感覺。比如此處“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微風吹來,裊裊的楊柳,絲絲弄碧;清曉時分,碧藍的天空,澄澄地倒映水中,真是給人幾多牽引,幾多遐想。
“一鏡濕云青未了”,承“水浸碧天”而來,謂水面上映出的云朵,一望無際,青色連綿。“青未了”本來是形容翠綠的山色,譬如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青未了”是表現山勢坐落之廣大,青翠之色浩瀚無涯,筆致簡勁有力。因為此處容若用“青未了”形容的是“濕云”,所以筆致就由剛勁轉為飄杳,盡顯青云身姿之輕盈。
“雨晴春草草”,上闋的前三句,寫的是清曉雨霽,水天青青,柔風細細。這本應該是一片令人振奮的風光,但詞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轉,露出了心中的苦澀。草草,勞心煩惱之意,如《詩經·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李白《新林浦阻風詩》:“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那詞人為何會覺得雨過天晴,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呢?“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過片點明煩惱之由,即夢中還曾與伊人相守,還曾為她描畫眉毛,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故生惆悵,難以排解。于是,“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獨自醒來,但感憂心悄悄,這繚亂的愁思,不知何處能寄?結二句直發其旨,表達了深郁于胸的孤寂的情懷。
關于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和謁金門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意象和情感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