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宋朝江西的詩人有哪些,宋朝的江西詩派

很多朋友對于宋朝江西的詩人有哪些和宋朝的江西詩派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有哪些文人是江西人?

王安石、曾鞏、黃庭堅、陶淵明、湯顯祖等。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2、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

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寧五年(1072)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

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并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3、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4、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5、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江西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曾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淵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庭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湯顯祖

宋代著名的詩人有哪些

詩人是創作詩歌的人,屬于文學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那么,宋代著名的詩人有哪些呢?下面跟我來看一下吧!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進士。

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

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

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天圣進士的。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

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

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工詩文,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

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地也流露出對中原地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晏幾道:

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詞,與其父齊名。其詞受五代艷詞影響而又兼"花間"之長,多抒寫人生失意之苦與男女悲歡離合之情,以小令見長,工于言情,語言清新,曲折輕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詞多感傷情調。有《小山詞》。

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時杰出的文學家。

元好問年輕時,正值蒙古軍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馬亂,他帶著母親,逃到河南。

殘酷的生活現實與顛沛流離的遭遇,給元好問以深刻的'影響。他初步了解了社會與人民,開始創作一些反映現實,詛咒戰爭的詩歌。

同時,寫下了《論詩絕句》30首,對魏晉以來的詩歌作了系統的批評,在文學批評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金亡后,元好問避居家鄉,專事著述。他痛感國破家亡的痛苦,滿懷悲憤寫下了大量優秀的現實主義詩篇。另外,他還著有《中州集》、《壬辰雜編》等史書。

元人撰寫金史,多取材于此。

陸游 :

陸游(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陸游: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

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與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著名的宋朝詩人有哪些

在宋朝中是有著許多的詩人,有些也是非常出名的。那么,著名的宋朝詩人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辛棄疾 1104~1207年,南宋詩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人。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余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2、歐陽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3、蘇軾 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在政治上屬舊黨,累遭貶黜。其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詞屬豪放一派,意境開闊。其書畫也自成一家。

4、周邦彥 1056~1121年,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漂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5、陸游 1125~1210年,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6、李清照 1084~?,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反映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詞調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王灼云: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閣巷荒謠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碧雞漫志)

8、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9、晏幾道 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10、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11、柳永 ?~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12、姜夔 1155~1121?年,字堯章,鄱陽人。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庫全書提要: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并冠一時。

13、秦觀 1049~1100年,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商郵(今江蘇)人。歷官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等職。坐元佑黨籍。紹圣后累遭貶調。文辭為蘇試所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詞詩,詞多寫男女情愛,傷感身世之作,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長短句》。

14、賀鑄 1052~1125年,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輝縣)人。孝惠皇后族孫。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吳下。其詞題材較豐富,風格也多所變化,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韻。今傳《東山詞》一卷、《賀方回詞》二卷。

古代文言文江西詩人

1. 江西古代有哪些詩人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徐稚、陶淵明、綦毋潛、來鵠、林士弘、王安石、歐陽修、晏殊、晏幾道、曾鞏、黃庭堅、姜夔、楊萬里、朱熹、陸九淵、京鏜、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縉、汪大淵、宋應星、魏良輔、湯顯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蔣士銓、魏禧、詹天佑等等. 徐稚(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今豐城白土鄉隱溪村)。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號五柳先生,潯陽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綦毋潛(691年-756年,綦音qi齊),字孝通,江西南康人。

15歲游學京都長安,與當時詩壇名家多有交往,漸有詩名。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林士弘(?-622) 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江西鄱陽人。

占據虔州(今江西贛州),起初稱“南越王”,后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州)的廣大地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里陽村人),漢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 晏幾道(1030~1106年,北宋詞人。

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人。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

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有《白石道人歌曲》。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杰出的詩人。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

別號 *** ,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 文天祥(1236—1283) 漢族,吉州吉水(今屬江西吉安)人。

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解縉(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宋應星(1587-1661),漢族,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朝科學家。

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54~1638)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湯顯祖(1550~1616) 明代戲曲作家。

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

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約1626年—約1705年)。

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蔣士銓(1725~1784) 清代詩人。

字心馀、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鉛山(今屬江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辭官后曾主持□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

詹天佑,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2. 江西詩人文言文

陶淵明.楊萬里.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 .晏殊 .劉辰翁 .胡銓 .朱熹 .文天祥.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 有關江西古代名人的文言文

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 鄧家巷)人。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隨父親宦游南北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實。

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 解。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他于二十二歲中 進士后,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 刑獄提典等職,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

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時,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以及 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并未引起 朝廷的重視。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今南京)知府, 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開始實施變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場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同時,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對農民的剝削,促進 了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

國家財政狀況有所改善,軍事力量也得 到加強。但由于司馬光等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新法在推行中屢 遭阻礙,宋神宗也時有動搖。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相,再任 江寧知府,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后人稱其 王荊公。

革命導師列寧曾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執政之所以能敢作敢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進步的哲學思 想支配,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還把“ 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樹立了“天變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

這些進步思想 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剛勁著 稱,使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則遒勁清新,豪氣縱 橫。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臨川集》 、《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殘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條) 為紀念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人民 *** 在臨川區修建了王安石紀念館,該館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參觀、游覽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 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清運道人。

明代杰出的 劇作家、文學家,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被譽 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家山(今臨川區)。

湯顯祖 從小聰明好學,二十一歲時中舉。由于不肯依附權貴,雖博學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歲才中進士。

后歷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明朝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 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 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 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 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于泰州學派的主要人物羅汝芳,受到了反 正統宋學思想的熏陶。在南京為官時,又受到李贄、達觀等人反 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加上他對當時腐敗社會的深刻認識,使他 成為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進步文人,這也是他在文學事業上獲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 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 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我國歷 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 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此外,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 廟記》也是我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 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 卷。

新中國成立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

4. 江西詩人文言文

陶淵明。楊萬里。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 。晏殊 。劉辰翁 。胡銓 。朱熹 。文天祥。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歐陽修《醉翁亭記》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5. 江西古代詩人詩歌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

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

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

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

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代表作《醉翁亭記》,《秋聲賦》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代表作品: 《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的詩人,漢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代表作品: 《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等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

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

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

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代表作品: 《過零丁洋》,《正氣歌》。

6. 江西古代詞人有哪些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 歐陽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進士。

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

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幾道 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有《小山詞》。 劉辰翁 (1231--1297),別號須溪,南宋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進士出身。做過濂溪書遼(當時講學的地方)院長。

他對專權誤國的賈似道不滿。后來堅決不肯擔任官職。

宋亡后,埋頭著書。在南宋遺民里面,他的詞反映的愛國思想是比較強烈的。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進士,授撫州事軍判官。

紹興七年(1137)任樞密院編修官。因堅持抗金,上書請斬秦檜等三人,遭秦檜迫害,謫吉陽軍。

檜死,始得內遷。孝宗時,起為工部員外郎、端明殿學士。

能文工詞。詞作不多,但風格較為多樣,其中反對和議的憤世之作都筆墨酣暢,意氣雄邁。

代表作有《好事近》、《菩薩蠻》、《醉落魄》、《玉樓春》等。其中在《好事近》里詞人對“豺狼當轍”的現實進行了怒斥,表明自己“處涸轍以猶歡”的志向情操,寫得一氣呵成,慷慨激昂。

而詞《菩薩蠻》則是另一種風格,寫情人恨別,竟至于發癡愿,希望老天垂憐,使“今宵長似年”,真是良宵苦短,離恨綿長,令人不禁同情感傷。原著《澹庵集》多散佚;今有《澹庵文集》、《澹庵詞》。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詩人、哲學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

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

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

其詞結有《晦庵詞》。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寶佑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于家鄉起兵抗元。

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后得以脫逃,轉戰于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就義于大都(今北京)。能詩,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相對平庸,后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風格變得十分慷慨激昂(著名的如《過零丁洋》)。

其存詞不多,但大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風骨凜然,表現了詩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兩首流傳最廣。

“蛟龍(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為后人所引用。有《文山先生全集》。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

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

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姜夔 1155~1121?年,字堯章,鄱陽人。

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

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

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

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

其中兩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詞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個字卻描摹了“舟、花、香、水、雨、聲、夢。

宋朝著名詩人有哪些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它經濟富庶,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在中國歷史上占有輝煌的地位,然而在軍事上卻頻頻敗于比它落后的多的異族政權。你知道宋朝有哪些著名詩人嗎?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歐陽修(1007-1072)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后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曾鞏(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歷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官至中書舍人。曾鞏出自歐陽修門下,完全接受了歐陽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創作主張,而且比歐陽修更著重于道。因此,曾鞏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較少的一家。但曾文長于議論,他的政論文,語言質樸,立論精辟,說理曲折盡意。如《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紆徐委備,近似歐陽修文。記敘文亦常多議論,如《宜黃縣縣學記》、《墨池記》都于記敘中縱談古今。曾鞏亦能詩,今存詩400余首,以七絕成就較高,但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視。著作今傳《元豐類稿》50卷,有《四部叢刊》影元刊本。

蘇轍(1039—1112)

北宋時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號穎濱遺老。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又有“小蘇”之稱。仁宗(趙禎)嘉佑年間進士。神宗(趙頊)時,王安石行新法,軾、轍力言不便。又嘗罷蔡確、韓縝、章dun 、呂惠卿等,累官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后以事忤元豐諸臣,累貶徙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徽宗時,復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謚文定。蘇轍為文汪洋澹泊,與兄軾齊名。著有《詩傳》、《春秋傳》、《論語拾遺》、《孟子解》、《龍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欒城文集》等。

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蘇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仁宗嘉□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托有病,不肯應詔。嘉□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后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辛棄疾(1140-1207)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與蘇軾齊名,并號稱“蘇辛”,史上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余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詞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這篇應用散文感情熾熱,構思縝密,層層深入,有理有據,語言也精確、簡潔。文章僅用了六百余字,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不枝不蔓,一氣貫通,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有預測、字字落到實處,質樸無華,明曉暢達。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于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節選自《應用寫作》1998年第1期,《詞壇巨擘公文高手——讀辛棄疾議練民兵守淮疏》

柳永

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妓*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周邦彥

中國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歷官太學正,國子主簿,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管理音樂的機構)。詩詞文賦,無所不擅。但為詞名所掩,詩文多零落不傳。其中《汴都賦》為成名之作,長7000字,流傳至今。古體詩《天賜白》、《過羊角哀左伯桃墓》,風骨凜然,絕無綺羅香澤之氣。周邦彥被公認為是“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邦彥詞多寫男女戀情,詠物懷古,羈旅行役,內容較窄,境界不高。但在藝術創意上堪稱大家,其詞善于鋪敘,即在寫景抒情中滲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環,開闔動蕩,抑揚頓挫之勢,發展了柳永、張先的慢詞。加之語言工麗,多用典故,形成了渾厚、典雅、縝密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寫故事,重現當時的境界,而且寫對話,如見詞中之人,且聞其語,生動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態,在詞中實為獨創。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寫得更妙。一首小令寫了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聯起來,將上闋的追憶戀愛與下闋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嬌兩種境界進行了比較,感受追憶兩個故事中的同一種情調: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長。另如長調〔花犯〕“粉墻低”,跳躍曲折,照應、收放、開合,十分講究;〔過秦樓〕“水浴清蟾”,將時間、地點、人物、感情變換數次,構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發展的脈絡;〔蘭陵王〕《柳》,把將離之情,既去之思,居者與行者,舊恨與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渾然融為一氣。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新調。因此他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周邦彥的集子有楊澤民、方千里、陳允平三家和詞,今存《片玉詞》10卷,《彊邨叢書》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詞1卷,《四印齋所刻詞》本。

梅堯臣(1002年——1060年)

梅堯臣,字圣俞,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在宋朝,做官幾乎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和追求。因此,進館、入閣、點翰林、當學士(宋朝置“史館”、“秘閣”、“資政殿”等,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便成了讀書人的人生理想,也成了他們事業成功與否的標志。在宋朝,一個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認的才子,如果沒能進館入閣,那是要被惋惜和譏笑的,大詩人梅堯臣就是如此。

梅堯臣出身于官宦之家,從小愛好詩歌。他一反宋初西昆體詩歌表面的浮艷和內容的空洞,注重平淡、含蓄、深遠,給北宋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不過,有才的人不一定都能考上進士,正如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所說:“帝制時代的考科舉,原是十考九不取的。屢考不取,才是正常現象;考取了才是反常和意外。”所以,盡管梅堯臣“工為詩”,有才名,但他的科考之路卻坎坷崎嶇,屢試不第,最后只好“拼爹”,通過父輩的功勞蔭補入仕,授太廟齋郎、河南縣(隸屬河南府)主簿。

這個小官運氣不錯,剛出道就遇到了好上司錢惟演。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2),錢惟演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西京(今河南洛陽市)留守,稱“使相”,與宰相平級。錢惟演是朝中大臣,尊重人才,提攜后進,堪稱伯樂。他曾對當時在洛陽任職的部下梅堯臣、歐陽修、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給予過許多幫助,尤其對梅堯臣和歐陽修高看一眼,厚愛一籌,經常與他們詩酒唱和,還在同僚中廣為延譽,梅堯臣、歐陽修因此被世人并稱為“梅歐”。

只是梅堯臣在錢惟演眼里是人才,在民間也有詩名,但朝廷卻始終沒有把他當成干才。在洛陽任滿以后的'歲月里,他還到江西、浙江、陜西等多地任職,歷任縣令、監稅、監倉等職,一干就是三十年。像他這樣文名顯赫,又經過多地任職、多崗位鍛煉的,老在區區末吏的崗位上徘徊不前,頗為少見。很多士大夫認為,像梅堯臣這樣的大才子,不進館入閣,真是枉費其才。嘉佑元年(1056),翰林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聯名向宋仁宗推薦梅堯臣。在大家的惋惜、褒揚以及輪番推薦之下,宋仁宗決定面試一下這個聞名天下的詩人。一試,果然才華出眾,便賜他進士出身,出任國子監直講,后任尚書都官員外郎。然而,這個員外郎仍舊只是個上不了臺面的散官閑職。更讓人遺憾的是,梅堯臣在都官員外郎任上沒幾天便溘然長逝了。梅堯臣的命運令時人唏噓不已,有同僚甚至替他抱屈:“贏得兒童叫夫子,可憐名位祗都官。”(宋代趙與虤《娛書堂詩話》)

不過,梅堯臣對自己的仕途通達與否似乎并沒有過高的期望。嘉佑年間(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編修《新唐書》。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后,他對妻子刁氏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布袋矣。”好動的猴子,被塞進布袋,該多難受?表達了他頗不情愿的心態。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于仕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誰見到過能爬上竹竿的鲇魚呢?

確實,對于做官,梅堯臣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基層工作三十年,每天按部就班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卻一直官運不佳。倒是公務之余吟詩作賦,不亦樂乎。據宋代孫升的《孫公談圃》說,梅堯臣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游山玩水,無時無刻不吟詠。他隨身攜一貯放紙張筆硯的“算袋”,有時靈感一來,兀自離開,從“算袋”中取出紙筆,奮筆疾書。有人偷看他的紙片,發現上面書寫的都是詩歌,或一聯,或一句。而以后,這些苦吟得來的斷章,便成了他詩歌中的警句、絕對、神來之筆。

大文豪歐陽修一輩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對梅堯臣卻心悅誠服,“自以為不及”,還以“窮而后工”對其人其詩進行了高度評價,認為是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艱辛造就了梅堯臣和他的詩歌,可謂一語中的。對于奔竟于途的人,官運亨通,或許是好事,但對于詩人來說,官運不通,倒也不見得是壞事,多一個明心見性詩人,總比多一個碌碌無為的庸官甚至胡作非為的壞官要好。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1919.html

分享給朋友:

“宋朝江西的詩人有哪些,宋朝的江西詩派” 的相關文章

雪后千峰半潞城寫的是哪里的簡單介紹

雪后千峰半潞城寫的是哪里的簡單介紹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寫的是哪里 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禎的《初春濟南作》,由詩名可以看出寫的是濟南。《初春濟南作》清·王士禎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譯文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

楊萬里寫過哪些詩(楊萬里寫過哪些詩?流水日夜喧)

楊萬里寫過哪些詩(楊萬里寫過哪些詩?流水日夜喧)

宋代詩人楊萬里寫過什么詩? 宋代詩人楊萬里寫過兩萬多首詩,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著名的有:《宿新市徐公店》、《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山行》、《閑居初夏午睡起》、《秋夜》、《稚子弄冰》、《新柳》、《舟過安仁》等。《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

秦觀的詩有哪些(秦觀的詩有哪些詩)

秦觀的詩有哪些(秦觀的詩有哪些詩)

秦觀寫的詩有哪些 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宋]秦觀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飲酒詩四首其一[宋]秦觀客從南方來,酌我一甌茗。我酌初不啜,強啜且復醒。既鑿渾沌氏,遂出華胥境。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青...

蘇軾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蘇軾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名字)

蘇軾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蘇軾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名字)

蘇軾的主要代表作品是什么? 蘇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還是大多以小兒女的情思為主,想念親人,想念故土,希望能與家人團圓,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時候,盼望有一絲絲溫情溫暖他那受傷的心靈。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調歌頭》這...

都城南莊在哪里(什么都城南莊)

都城南莊在哪里(什么都城南莊)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都城南莊在哪里,以及什么都城南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這首詩里寫的城南莊在哪里? 長安.剛剛查了一下崔護的出身,太硬了!沒想到崔護竟然是五姓七宗出身,太牛了!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

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

大家好,關于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贊美黃河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贊美黃河的詩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句很是熟悉吧,詩句具有語...

范大成有哪些詩(關于范成大的詩有哪些)

范大成有哪些詩(關于范成大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范大成有哪些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關于范成大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宋朝詩人范大成的簡單介紹 你好!范成大(另有說法名范大成)(1126 ---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

草色遙看近卻無屬于哪個季節(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的是什么季節)

草色遙看近卻無屬于哪個季節(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的是什么季節)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草色遙看近卻無屬于哪個季節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的是什么季節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什么季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春季。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

山行是哪個朝代(山行是哪個朝代的作文)

山行是哪個朝代(山行是哪個朝代的作文)

今天給各位分享山行是哪個朝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山行是哪個朝代的作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杜牧的《山行》創作背景及時間是? 創作背景: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于是創作此詩以記之。《山行》是唐代...

杜甫的詞有哪些(杜甫詩詞有哪些)

杜甫的詞有哪些(杜甫詩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甫的詞有哪些,以及杜甫詩詞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寫過哪些詩分別是哪些 1. 關于杜甫寫過哪些詩的詩句 關于杜甫寫過哪些詩的詩句 1. 杜甫寫過哪些詩詞...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