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李?Z寫了哪些恨,李煜的山花子
大家好,關于山花子李?Z寫了哪些恨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煜的山花子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浣溪沙李景詞中有哪些愁
1、簡述:
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中有“春恨之愁”“傷春之愁”“孤獨寂寥之愁”“音信不通之愁”。
2、原詞: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3、譯文:
卷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4、注釋:
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⑶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里形容春恨籠罩。
⑷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⑸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遙遠的地方。
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山花子 春恨》中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山花子(春愁)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楊柳 霧 杏花 鐘 景陽宮 月花(殘紅)
李璟《攤破浣溪沙》的古詩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李璟《攤破浣溪沙》的古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變式。
菡萏:荷花的別名。
韶光:美好的時光
夢回雞塞:夢回,夢醒。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今在內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徹:吹到最后一曲。徹,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倚:憑靠。
譯文
滿塘鮮艷的荷花都凋謝了,翠綠的荷葉也殘敗了。愁人的秋風吹起了綠色的波紋,使人產生無限的哀愁。這荷花和時節一樣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夢中想著國家邊塞的戰事,醒來時卻正淅淅瀝瀝地下著秋雨。小樓上傳來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聲,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無限的凄涼。倚著欄桿遠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淚水啊!
賞析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脅,遷都南昌,抑郁而死。其詞僅存四首,風格凄婉。
這首詞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歷來備受名家推崇。據說,一次詞人戲謂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這是真心話,決非奉承之辭?詞人通過秋景寫心中憂愁,寫出了一國之君在國家面臨滅亡危險的時候卻無能為力的無限哀愁。
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從詞語的選用上,便已達成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后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表現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于“翠葉”之下綴一“殘”字,詩人雖未明白敘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境中重現。“西風”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蕩凄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隨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里的“韶光”后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敘寫下來,層層引發,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并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闋前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上闋的呼應。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為主;下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以后的人之情意。“雞塞”是雞鹿塞的簡稱,是漢時一個邊塞,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雞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全句寄托著思婦之情,因而才有著“細雨夢回”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回”“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無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敘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之后,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干”三字做了結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蘊的余味。
注:后六節來源于網絡,有改動。
山花子春恨詞的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意象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開篇兩句,呈現了四種意象——彌漫的曉霧,迷離的楊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鐘聲,釀造了一種殘敗清冷的氛圍。這是殘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悵。五更鐘,用語本于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這里暗用宋朝滅亡的舊典。《宋史?6?1五行志》載,宋初有“寒在五更頭”的民謠,“五更”諧音“五庚”,預兆宋朝的國祚在第五個庚申之后終止。宋太祖立國于建降元年庚申〔960),到理宗開慶元年 (1259)正好為五個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滅亡。如今,這五更的鐘聲響起,不啻如一聲聲家破國亡的喪音,敲打著詞人憂傷的心靈。下面“寂寞景陽宮外月,照殘紅”兩句,又以冷月、舊宮、殘花三種意象,進一步渲染寂寞、凄涼的景況。“景陽宮”,即景陽殿,是南朝陳的宮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禎明三年(589),隋軍南下過江,攻占臺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側),陳后主聞訊,即與妃子張麗華投景陽宮井藏匿,至夜,被隋軍擒獲。
明朝和陳朝都建都南京。這里是用象征陳朝段滅的景陽宮舊事影射明朝的亡國。曾經照徹陳朝景陽宮殿、目睹過陳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見證人,冷峻地觀照著明朝滅亡后的慘淡景象——暮春的紅花在寂寞中紛紛凋殘,意味頗為深長。
山花子李?Z寫了哪些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李煜的山花子、山花子李?Z寫了哪些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