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韻的字有哪些字,一東平聲韻的字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一東韻的字有哪些字和一東平聲韻的字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冬東韻怎么區分的?各有些什么字?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6],所以我們在這一節里只談平聲韻;至于仄聲韻,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
在韻書里,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于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咸
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至于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甚么分別,現在我們不需要追究它。我們只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別的。后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后來成為風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在《紅樓夢》里,有這樣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指定用寒韻。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吧?!毕懔庹鸬溃骸伴e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這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用韻的嚴格。
上平十四寒韻
寒韓翰丹殫單安難餐灘壇檀彈殘干肝竿干闌欄瀾蘭看刊丸桓紈端湍酸團摶攢官觀冠鸞鑾欒巒歡寬盤蟠漫干汗鄲嘆攤姍珊玕奸貆刓剜漙慱棺驩讙鉆盤鞶瘢鏝鬗謾瞞潘啴跚羱剬胖弁豻簞癉攔完瓛岏莞髖般磻拌撣驙汍芄綄巑攢敦倌繁曼饅鰻痑禪籣讕貒峘洹狻眢涫灣羉樠
上平十五刪韻
刪潸關彎阛還環镮鬟鍰圜班斑頒般蠻顏奸菅攀頑豻山鰥間蕑艱閑閑嫻鷴慳孱潺殷斒斕湲綸眅憪擐轘跧扳瞷鬘黫訕澴靬患獌
【一東】東同童僮銅桐峒筒瞳中衷忠盅蟲沖終忡崇嵩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
【二冬】冬咚彤農儂宗淙鍾鐘龍蘢舂松淞沖容榕蓉溶庸傭慵封胸兇匈洶雍邕癰濃膿重從逢縫峰鋒豐蜂烽葑縱蹤茸蛩邛筇跫供蚣喁?
一東和二冬可以通用嗎?
一東韻和二冬韻基本可以通用。
一東韻包括:東、同、中、蟲、宮、融、雄、風、隆、空、公、紅、翁、怱、通、蓬、加(驄/宗)
二冬韻包括:冬、彤、農、鐘、松、容、濃、從、逢、蹤、茸、供
隋唐時期的東韻字收ung,東就念dung;冬韻字收ong,冬就念dong。
需要注明的是,它是以古漢語發音來編寫的,所以“東”和“冬”是不同韻部。根據這種方式編輯的書很多,諸如《平水韻》《詞林正韻》《詞林韻編》等等。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古體詩則可用仄聲韻。
所謂的“一東、二冬、三江、四支”是將漢字根據古代漢語聲韻分類將不同韻的字整合在一起的集合,簡單地說,就是將韻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而用開頭第一個字標識這個“韻腳”。按這種分類,將漢字分為一百零六個韻部。第一個是“東”,所以稱“一東”,第二個是“冬”,所以稱“二冬”。
雖然是隋唐至宋的演變過程,但實際在宋之前,古人還是能分的清東、冬之間的差距,而到了宋代,古人基本上就不分東、冬了。宋人作詞基本不辨一東二冬,后世詞韻自然也將二者整合唯一。
擴展資料:
成書歷史
平水韻因平水而得名。據考,平水應為平陽,即今山西臨汾,因地處平水之陽而得名。宋金、明清時期設平陽府,王文郁曾任平水書籍官一職。
史料記載,金元時期,平陽是北方文化中心之一,地位僅次于元大都,雕版印刷業十分興盛。平陽雕版中最著名的《平水韻》當時風行全國,成為后來歷代詩人作詩押韻的依據,被稱作“詩韻”,有“平水詩韻行天下”之說。
平陽所印書冊,常標以“平水新刊”,因此稱為“平水版”,“平水版”韻書名聞天下,總稱之為“平水韻”。
金元明清七百年間,平水韻稱著天下。元代熊忠編的《古今韻會舉要》存錄劉淵的《平水韻》韻目,這是現存資料中關于平水韻的最早記錄,后人遂認為平水韻始于劉淵。
金元時期,106韻的韻書還有《草書韻會》、《韻府群玉》等?!镀剿崱肥拙幷呤钦l,至今暫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平水韻》是將宋代《禮部韻略》中已注明“同用”的韻部合并編成的。
從歷代韻書看過來,其中第一、二韻都是東、冬韻。這兩韻不但在今天的普通話中,甚至在古漢語中,也僅僅是主元音略有差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水韻
怎么區分一東韻和二冬韻的字?
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 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二冬】冬咚彤農儂宗淙鍾鐘龍蘢舂松淞沖容榕蓉溶庸傭慵封胸 兇匈洶雍邕癰濃膿重[重復]從[服從]逢縫峰鋒豐蜂烽葑縱[縱橫] 蹤茸蛩邛筇跫供[供給]蚣喁 以上是二韻的《平水韻》韻目。另外,近體詩(律詩和絕句)是不可以通押的。詞和古體詩(古絕、古風、歌行等)可以通押! 追問: 今體詩可以通韻吧?我也知道一東的韻有多少!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區分! 追問: 如果不能通押的話……那那個中華新韻《十四韻》寫來干嘛的呢? 回答: 1,近體詩的格律要求很嚴格,是不可以鄰韻通押的,即使是長篇排律也是如此。例如:杜甫2,至于區分,就只有熟悉韻目中的字,3.,中華新韻《十四韻》是按照普通話的漢語拼音編排的,對于一些保守的人來說,還有爭議。我是贊成中華新韻的,因為它既解決了入聲字的困擾,又合并了很多相似的韻目。只可惜,很多人還不認同,我認為對押韻要求不嚴的古體詩不妨采用。 追問: 首句不能用通韻鄰韻押……那其余韻可以么? 回答: 就以近體詩中的律詩為例,如果說可以通融的話,只有第一句韻腳可以用鄰韻,其他:二、四、六、八句的韻腳,必須用同一韻目。 追問: 如果用同一韻部的話……那襯韻怎么理解? 回答: 你把詩韻和詞韻弄混了吧 補充: 襯韻也叫借韻,是指格律詩的首句不壓本韻,而用鄰近它韻的現象。 追問: 唉…失誤……呵呵!新聲韻好還是中華的那個好呢?還是都一樣? 追問: 不是說襯韻后就可以押同韻的字的么?比如第一個字我押邊……第二個字我押般字……那應該怎么補救? 回答: 你寫的什么詩體?
一東韻與二冬韻怎么區分
韻律中,一東以ung為韻尾,二冬以ong為韻尾。
冬部的主元音是o,東部的主元音是u。后來逐漸不分了。冬、東的區別在韻母而不在聲母,所以,二者的區別不是陰平與陽平的區別,因為聲調陰陽的區別主要在于聲母的清濁。另一個說法為:一東的韻母是合口呼(ung)或撮口呼(üng或寫成yung、iong),二冬的韻母是開口呼(ong)。
擴展資料: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二、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
三、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韻律
關于一東韻的字有哪些字和一東平聲韻的字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