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老田荒什么意思,良田種玉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玉老田荒什么意思,以及良田種玉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吳文英的詞
關于吳文英的詞如下:
“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庇裉镏~,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王國維很是喜歡在作者的作品之中選取一句作為對此詞人的評價,頗具戲謔之意味。在吳文英的《秋思》之中,那句所取評論“映夢窗,凌亂碧”中,“夢窗”恰是吳文英,“凌亂碧”暗指吳文英的詞風。
在張炎的《祝英臺近》中,那句所取評論“玉老田荒”中,“玉”“田”正是張炎,“老”和“荒”指的是張炎的詞風。
表面上看,這種僅憑著一句詞就全部歸納了詞人之風的方法的確有些武斷,但是從他們的詞來看,卻也是這么回事。
從詞之自北宋發展繁榮至南宋凋敝,南宋之詞人,表面功夫上的技巧過甚,于是便掩蓋了寫詞之人的真性情。
南宋正是皇室衰敗之時,文人前途一片迷茫,吳文英之詞,極盡夢幻朦朧,似乎也是自身心理無所去處的一種表現,無所去處,正如心不知所屬,路不知往何之困惑。
這困惑,似乎是吳文英之詞中思緒不清,無所表達之心源。所以說“凌亂碧”, 雖是碧玉,卻是凌亂無章。
張炎生活在時代變革之中。元廢南宋,亡國之奴張炎昔日乃是貴公子,而今卻是無家可歸。他的詞先是追求奢華之風,宋滅之后漸漸變得凄楚怨暮,流露出不盡的亡國之思。
即便如此,他的詞之悲難超李后主之博大,他的詞之豪不及辛棄疾半分,他的詞之幽又難過李清照之余音,他的詞之麗難勝柳永之清唱。
張炎始終沒能在一個夕陽落盡的故國尾聲,再為宋詞開創出一個新的狀貌,終是隨著滾滾之時光涌流而“玉老田荒”。
翻譯:楓最紅時秋將盡,慢將孤寂度繁華 玉老田荒,心已遲暮.......... 錦瑟年華,誰與度?
事物在最燦爛的時候就要面對不可避免的衰亡,逐漸的孤寂的心境將改變過去繁華年代的意氣風華,美玉已老,良田已荒,心已經老去。。。。。
美好的青春年華,誰會和我一起度過。。。。
面對世事無常,人生變遷,歲月流逝,主人公感嘆:青春時候,誰是伴我陪我的人?
。。。。。。。。
整段文字充滿傷感、憂郁,彌漫著孤單、自憐的情懷。
"玉老田荒,心事已遲暮。幾回聽得啼鵑,不如歸去。終不似、舊時鸚鵡。"是何意思?哪位網友能翻譯一下,謝謝!
這出自(宋)張炎祝英臺近詞,詞題是 與周草窗話舊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漢南樹。轉首青陰,芳事頓如許。不知多少消魂,夜來風雨。猶夢到、斷紅流處。最無據。長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遲暮。幾回聽得啼鵑,不如歸去。終不似、舊時鸚鵡。"
作者張炎此詞對頗為得意,取“玉老田荒”中字自號“玉田”。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p>
您問的這一節,是講自己和國家一樣已經沒落,空懷“美人遲暮”的惆悵。在杜鵑鳥“不如歸去”的啼聲中歸隱去吧。終不能學那被人豢養的鸚鵡去取悅于人。
這里表達了作者在宋亡后的遺民心情。
祝英臺近·與周草窗話舊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祝英臺近·與周草窗話舊
[作者] 張炎 ? [朝代] 宋代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漢南樹。轉首青陰,芳事頓如許。不知多少消魂,夜來風雨。猶夢到、斷紅流處。
最無據。長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遲暮。幾回聽得啼鵑,不如歸去。終不似、舊時鸚鵡。
《祝英臺近·與周草窗話舊》作者張炎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張炎的其它作品
○ 風入松·裳古曲
○ 清平樂·采芳人杳
○ 清平樂·候蛩凄斷
○ 聲聲慢·秋高
○ 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 張炎更多作品
王國維《人間詞話·心事已遲暮》經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心事已遲暮》經典解讀
心事已遲暮
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p>
秋思
吳文英
堆枕香鬟側,驟夜聲、偏稱畫屏秋色。風碎串珠,潤侵歌板,愁壓眉窄。動羅箑清商,寸心低訴敘怨抑。映夢窗,零亂碧。待漲綠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斷紅流處,暗題相憶。
歡酌。檐花細滴。送故人、粉黛重飾。漏侵瓊瑟,丁東敲斷,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終,催去驂鳳翼。嘆謝客、猶未識。漫瘦卻東陽,燈前無夢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祝英臺近
張炎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漢南樹。轉首青蔭,芳事頓如許。不知多少消魂,夜來風雨。猶夢到、斷紅流處。
最無據。長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遲暮。幾回聽得啼鵑,不如歸去。終不似、舊時鸚鵡。
讀這兩首詞,恰有宋詞遲暮之感。
詞中之懶散無思,空憑這華麗言辭撐著門面。
好似一艷婦衣著華麗,卻已經是哀若心死,美得毫無生氣,美得老氣橫秋。
王國維很是喜歡在作者的作品之中選取一句作為對此詞人的評價,頗具戲謔之意味。
在吳文英的《秋思》之中,那句所取評論“映夢窗,凌亂碧”中,“夢窗”恰是吳文英,“凌亂碧”暗指吳文英的詞風。
在張炎的《祝英臺近》中,那句所取評論“玉老田荒”中,“玉”“田”正是張炎,“老”和“荒”指的是張炎的詞風。
表面上看,這種僅憑著一句詞就全部歸納了詞人之風的方法的確有些武斷,但是從他們的詞來看,卻也是這么回事。
從他評詞的“不隔”之說,吳文英和張炎之詞都屬于南宋之詞,并且在前面早就歸入了“鄉愿”之類,就是說他們的詞在文辭上雕琢過甚,在意境之開拓上淺薄,格調不耐人尋思。
并且從詞之自北宋發展繁榮至南宋凋敝,南宋之詞人,表面功夫上的技巧過甚,于是便掩蓋了寫詞之人的真性情。
南宋正是皇室衰敗之時,文人前途一片迷茫,吳文英之詞,極盡夢幻朦朧,似乎也是自身心理無所去處的一種表現,無所去處,正如心不知所屬,路不知往何之困惑。
這困惑,似乎是吳文英之詞中思緒不清,無所表達之心源。所以說“凌亂碧”,雖是碧玉,卻是凌亂無章。
張炎生活在時代變革之中。元廢南宋,亡國之奴張炎昔日乃是貴公子,而今卻是無家可歸。
他的詞先是追求奢華之風,宋滅之后漸漸變得凄楚怨暮,流露出不盡的亡國之思。
即便如此,他的詞之悲難超李后主之博大,他的詞之豪不及辛棄疾半分,他的詞之幽又難過李清照之余音,他的詞之麗難勝柳永之清唱。
張炎始終沒能在一個夕陽落盡的故國尾聲,再為宋詞開創出一個新的狀貌,終是隨著滾滾之時光涌流而“玉老田荒”。
“玉老田荒”張炎詞
“玉老田荒”張炎詞
唐詩宋詞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瑰寶中最耀眼奪目的兩朵藝術之花。尤其是宋詞,以其和諧的韻律、長短相間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為青年人所喜愛。說到詞,略有文學史知識的人大概都不會對蘇東坡、辛棄疾等詞作名家陌生的,但說到南宋末年的大詞人張炎,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與他同時代的仇遠在《玉田詞題辭》中稱贊他“意度超玄,律呂協洽,方之古人,當與白石老仙(姜夔)相鼓吹”。舒岳祥也說他“詩有姜堯章深婉之風,詞有周清真雅麗之思”??梢娝谒卧H得到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到了清朝中葉,常州詞派作家們開始對他有所批評。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斥其“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換意”。清末大學者王國維最終蓋棺論定:“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人間詞話》)為什么本來影響與蘇辛不相上下的大詞人到后代的評價卻越來越低了呢?
詞在最初階段的時候多是小令,篇幅短小,填詞者可以不很注意雕琢字句,純任天機,顯得自然可愛。柳永引慢詞入文人詞,使得詞的含量更大,內容更加豐富,也因此開始注意層次的安排。周邦彥是詞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使詞律更趨于精密。在他的手里人巧已勝于天工了。張炎生于顯貴之家,內承家學、外受師傳,有很高的音樂修養與文學造詣。他沿著周邦彥注重形式的道路發展而來,結構上更加嚴謹,安排上也力求布局完密,將詞的形式美發展到一個登峰造極的高度。然而同時他作品的思想內容卻顯得蒼白無力,對宋元之交的廣闊的現實生活缺乏應有的反映,不能啟發讀者遠慕、遐思,而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他作品中清新疏朗的名句確是不少,如:
“斷碧分山,空空剩月”(《瑣窗寒·悼王碧山》)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解連環孤雁》)
讀來頻有情韻,讓人體味到一絲淡雅清新的幽香。但仔細揣摩全篇就會覺得不夠高超深遠,味道不足了。當機緣湊合,文思奔涌的時候,他也能站立船頭吟出“揚帆萬里,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壺中天》)這樣通篇氣勢磅礴的佳作。然而此類作品在《山中白云詞》中不過象朗月夜的星辰,偶見一二罷了,終究算不得大手筆。
文學家的創作,除去掌握藝術技巧之外,還需要有高才、真情、偉抱、卓識,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產生出好作品。讀者喜愛的多是形美質實的作品,卻不喜歡華麗的空架子。張炎盡管在填詞的藝術方面有精湛的體會與訓練,但在詞作內容方面卻貧乏枯躁。懂得了這個道理,對張炎詞終究會受到批評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關于玉老田荒什么意思和良田種玉什么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