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長劍兮玉珥什么意思,撫長劍兮玉珥,繆鏘鳴兮琳瑯
很多朋友對于撫長劍兮玉珥什么意思和撫長劍兮玉珥,繆鏘鳴兮琳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誰幫我翻譯一下《九歌之東皇太一》
《九歌之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鏘鳴兮琳瑯?,幭庥裢跽妫翆奄猸偡肌^ル日糍馓m藉,奠桂酒兮椒漿揚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譯文;
吉祥日子好時辰,
恭敬肅穆娛上皇。
手撫長劍玉為環,
佩玉鏗鏘聲清亮。
華貴坐席玉鎮邊,
滿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蘭為墊,
祭奠美酒飄桂香。
高舉鼓槌把鼓敲,
節拍疏緩歌聲響,
竽瑟齊奏樂音強。
群巫嬌舞服飾美,
香氣四溢香滿堂。
眾音齊會響四方,
上皇歡欣樂安康。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是什么意思啊
蕙草包祭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椒釀制的美酒漿。
出自:《九歌》屈原〔先秦〕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翻譯: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時光,恭恭敬敬娛樂天神東皇。手撫著鑲玉的長劍劍柄,身上的佩玉和鳴響叮當。精美的瑤席玉瑱壓四方,擺設好祭品鮮花散芳香。蕙草包祭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椒釀制的美酒漿。
擴展資料
《九歌·東皇太一》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的開首篇,是祭祀東皇太一的祭歌。
此詩自始至終只是對祭禮儀式和祭神場面的描述,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東皇太一的敬重、歡迎與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賜福人間,給人類的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帶來福音。
篇首以“穆將愉兮上皇”統攝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樂康”作結,一呼一應,貫串著祭神時人們的精神活動,從而突出了主題。全詩篇幅雖短,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場面隆重,氣氛熱烈。
《楚辭》兩首 翻譯現代文
屈原原文(一):《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瑤席兮玉(王+真),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望湖譯文]
選定吉日啊,行祀良辰!恭敬祭祀啊,愉我上皇。
身佩長劍啊,撫彼玉珥;盛裝玉飾啊,脆鳴叮當。
壇鋪瑤席啊,玉鎮平展;更要奉上啊,名花溢香。
蕙煮祭肉啊,蘭花為襯;桂酒奠祭啊,佐以椒漿。
揚起鼓槌啊,敲響祭鼓;節拍徐緩啊,歌唱勿慌。
竽瑟齊列啊,作樂鏗鏘。
翩躚巫女啊,服飾艷麗;芳香飄溢啊,馥郁滿堂。
五音紛呈啊,悅耳交響;上皇歡欣啊,愉快安康。
[說明] 原詩的構成除兩句五言外,都是六言。五言第三字和六言第四字例用“兮”字。最特出的是,基本上隔句用韻,且押陽韻一韻到底,這在《九歌》十一篇中是獨一無二的。面對這樣一篇韻律嚴整的詩歌,譯文也采取相應的嚴整結構。即以九字兩句譯原文的六字或五字一句,第一句結尾以“啊”代“兮”,第四句末都押陽韻。問題是原文“陳竽瑟兮浩倡”的“倡”字,《辭?!丰尀椤白鳂贰?,不是唱歌;可讀“chàng”,又可讀“cháng”,考慮全篇用韻,以后者為是。其他如 “玉珥”、“瑤席”、“椒漿”等特殊用語均在注釋中有說明,在譯文中可不譯出。
屈原原文(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陳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望湖譯文]
手持吳戈啊,身披利甲,車輪交錯啊,短兵廝殺。
旌旗蔽日啊,敵兵如云,將士爭先啊,亂射交叉。
軍陣被侵啊,隊列遭踏,左驂慘死啊,右驂被扎。
車輪深陷啊,絆住戰馬,揮動鼓槌啊,戰鼓猛撾!
蒼天怨恨啊,神靈震怒,傷亡殆盡啊,尸橫荒沙。
出征人兒啊,一去不返,野原茫茫啊,路途遙遐。
身佩長劍啊,秦弓在手,身首分離啊,壯心無瑕。
勇盈于衷啊,武彰于外,終顯剛強啊,不可凌加。
身雖已逝啊,英靈永在,神魂剛毅啊,鬼雄堪嘉。
答題不易 望采納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是什么意思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的意思是: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疏節奏緩拍節聲調安詳。
詩詞來自于:
九歌
詩人:屈原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譯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時光,恭敬地娛樂天神東皇。
手撫鑲玉的長劍劍柄,身上佩玉和鳴響叮當。
精美瑤席玉瑱壓四方,擺設好祭品鮮花芳香。
蕙草包祭肉蘭葉襯墊,獻上桂椒釀制的酒漿。
舉鼓槌敲得鼓聲咚響,疏緩節奏啊聲調安詳,吹竽又鼓瑟放聲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裝漂亮,芬芳的香氣溢滿廳堂。
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奏,衷心祝神君快樂健康。
擴展資料:
《九歌》是屈原根據江南民間祭祀的樂歌,經過加工創作而成的。標題是襲用古題,據《離騷》:“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短靻枴罚骸皢⒓e商,《九辨》《九歌》”,都說在夏代就有《九歌》。
關于“九歌”名稱的來歷,王逸認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間祭歌創作的。朱熹認為是屈原對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詞”(《楚辭集注》)。胡適則認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與屈原傳說絕無關系”(《讀楚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九歌
楚辭九歌的翻譯
楚辭?九歌》的譯文,先后見于《詩經與楚辭精品》(余冠英、韋鳳娟主編,1995)和圖文本《楚辭》(趙機編譯,2001)兩書。近閱其中《東皇太一》和《國殤》二篇,譯文質量令人思考。《楚辭?九歌》是楚辭中的代表作,由于語言和習俗的限制,今文翻譯也許達不到原文所具有的完美的境界,但至少也應有詩的韻味,而不該是詞語的堆砌或流于通俗的說明。本文試就這兩篇加以翻譯,力求能從今譯文中品味出楚辭的高雅韻味。并附錄兩書的譯文于后,供對比參考。
屈原原文(一):《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瑤席兮玉(王+真),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望湖譯文]
選定吉日啊,行祀良辰!恭敬祭祀啊,愉我上皇。
身佩長劍啊,撫彼玉珥;盛裝玉飾啊,脆鳴叮當。
壇鋪瑤席啊,玉鎮平展;更要奉上啊,名花溢香。
蕙煮祭肉啊,蘭花為襯;桂酒奠祭啊,佐以椒漿。
揚起鼓槌啊,敲響祭鼓;節拍徐緩啊,歌唱勿慌。
竽瑟齊列啊,作樂鏗鏘。
翩躚巫女啊,服飾艷麗;芳香飄溢啊,馥郁滿堂。
五音紛呈啊,悅耳交響;上皇歡欣啊,愉快安康。
[說明] 原詩的構成除兩句五言外,都是六言。五言第三字和六言第四字例用“兮”字。最特出的是,基本上隔句用韻,且押陽韻一韻到底,這在《九歌》十一篇中是獨一無二的。面對這樣一篇韻律嚴整的詩歌,譯文也采取相應的嚴整結構。即以九字兩句譯原文的六字或五字一句,第一句結尾以“啊”代“兮”,第四句末都押陽韻。問題是原文“陳竽瑟兮浩倡”的“倡”字,《辭?!丰尀椤白鳂贰?,不是唱歌;可讀“chàng”,又可讀“cháng”,考慮全篇用韻,以后者為是。其他如 “玉珥”、“瑤席”、“椒漿”等特殊用語均在注釋中有說明,在譯文中可不譯出。
屈原原文(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陳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望湖譯文]
手持吳戈啊,身披利甲,車輪交錯啊,短兵廝殺。
旌旗蔽日啊,敵兵如云,將士爭先啊,亂射交叉。
軍陣被侵啊,隊列遭踏,左驂慘死啊,右驂被扎。
車輪深陷啊,絆住戰馬,揮動鼓槌啊,戰鼓猛撾!
蒼天怨恨啊,神靈震怒,傷亡殆盡啊,尸橫荒沙。
出征人兒啊,一去不返,野原茫茫啊,路途遙遐。
身佩長劍啊,秦弓在手,身首分離啊,壯心無瑕。
勇盈于衷啊,武彰于外,終顯剛強啊,不可凌加。
身雖已逝啊,英靈永在,神魂剛毅啊,鬼雄堪嘉。
[說明] 原詩的構成都是七言,每句的第四字用“兮”。與前一篇不同的是用韻不規則??此茖儆谵D韻詩,但無明確規律。對此,譯文仍然采用嚴整的結構。即以九字兩句譯原文的七字一句,第一、三句結尾以“啊”代“兮”,第四句末都押發花韻。
[附錄譯文]《東皇太一》
1,《詩經與楚辭精品》
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好時光,恭恭敬敬地娛悅祭祀東皇。太一神手按寶劍飾玉珥,滿身佩玉叮鐺響。鋪上瑤席上壓玉(王+真),再把玉做的鮮花獻上。惠草包著的祭肉墊上蘭草,放好桂花酒和花椒酒再獻上皇。揚起槌啊敲起鼓,節拍徐徐緩聲唱,竽瑟齊奏啊再歌聲高揚。巫女身穿麗服?翩躚舞,芬芳飄溢香氣滿堂。五音紛繁會合交響,神靈娛悅快樂安康。
2,圖文本《楚辭》譯文
吉祥日子好時光,恭恭敬敬祭上皇。玉鑲寶劍手按撫,全身佩玉響丁當。玉(王+真)壓在瑤席上,鮮花供在神座旁。獻上祭肉蘭蕙墊,置上桂酒椒子湯。高舉鼓槌猛擊鼓,輕歌曼舞節拍疏,竽瑟齊奏歌聲揚。華服巫女翩躚舞,芳香馥郁滿堂殿。各種音調成交響,東皇太一喜洋洋。
[附錄譯文]《國殤》
1,《詩經與楚辭精品》
(獨):我手持吳戈矢身披犀牛皮的鎧甲,戰車交錯短兵相接。旌旗蔽日色,敵眾如云涌,箭矢相交墜落,士卒爭踴躍。敵人侵犯我軍陣地沖踏我軍的行列,我們的戰車左驂死亡右驂受傷創。車輪被土埋,馬兒被絆住,將軍仍手持鼓槌擂起進軍鼓。天怨神怒啊,戰士們壯烈犧牲棄身原野。
(合):你們出征就未想過回返,荒原遼闊征程遙遠。你們身佩長劍手持強弓,身首分離也無所懼怕,你們真勇敢又威武,始終剛強而不可侵犯。英雄已死卻英靈不泯,你們的英魂是鬼中的英雄。
2,圖文本《楚辭》譯文
手持吳戈身披犀牛甲,車輪交錯短兵相接廝殺。旌旗蔽日陣前敵人多如云,將士們勇爭先那怕亂箭交墜下。強敵沖我陣隊列遭踐踏,左驂倒地死右服被刀扎。車輪深陷四匹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是什么意思?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的意思是: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疏節奏緩拍節聲調安詳。
一、出處:
這句詩出自戰國時期屈原所著的《九歌》第一篇《東皇太一》。
二、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三、原詩如下: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四、原詩譯文如下: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時光,恭恭敬敬娛樂天神東皇。
手撫著鑲玉的長劍劍柄,身上的佩玉和鳴響叮當。
精美的瑤席玉瑱壓四方,擺設好祭品鮮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椒釀制的美酒漿。
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疏節奏緩拍節聲調安詳,又吹竽又鼓瑟放聲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裝更漂亮,芬芳的香氣溢滿大廳堂。
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合奏,衷心祝神君快樂又健康。
五、賞析:
《九歌》是屈賦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詩篇。它代表了屈原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毒鸥琛芬猿谧娴墓Φ潞陀⑿蹣I績為詩;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風物為詩;以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為詩,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間忠君愛國、憂世傷時的愁苦心情和“蕩志而愉樂”,“聊以舒吾憂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詠情性,以風其上”的心旨。
《九歌》包括11章,前人為了使它們符合“九”的成數,曾作過種種湊合。如清代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主張《湘君》、《湘夫人》并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為一章?!堵勔欢唷贰妒裁词蔷鸥琛分鲝堃浴稏|皇太一》為迎神曲,《禮魂》為送神曲,中間九章為“九歌”正文。但多數人的意見,以“九”為虛數,同意汪瑗《楚辭集解》、王夫之《楚辭通釋》之說,認為前十章是祭十種神靈,所祭的十種神靈,從古代人類宗教思想的淵源來考察,都跟生產斗爭與生存競爭有密切關系。十種神靈又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天神──東皇太一(天神之貴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壽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東君(太陽神);②地□──湘君與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國殤(陣亡將士之魂)。有人認為,在上述十種神靈里面,篇首“東皇太一”為至尊,篇末“國殤”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則是陰陽二性相偶,即東君(男)與云中君(女),大司命(男)與少司命(女),湘君(男)與湘夫人(女),河伯(男)與山鬼(女)。《九歌》原來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關系排列的,今本《東君》誤倒(聞一多《楚辭校補》)。
從《九歌》的內容和形式看,似為已具雛形的賽神歌舞劇?!毒鸥琛分械摹百e主彼我之辭”,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們都是歌舞劇唱詞中的稱謂。主唱身份不外三種:一是扮神的巫覡,男巫扮陽神,女巫扮陰神;二是接神的巫覡,男巫迎陰神,女巫迎陽神;三是助祭的巫覡。所以《九歌》的結構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現。清代陳本禮就曾指出:“《九歌》之樂。有男巫歌者。有女巫歌者;有巫覡并舞而歌者;有一巫唱而眾巫和者。”(《屈辭精義》)這樣,《九歌》中便有了大量的男女相悅之詞,在宗教儀式、人神關系的紗幕下,表演著人世間男女戀愛的活劇。這種男女感情的抒寫,是極其復雜曲折的:有時表現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時表現為待神不來的猜疑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會的歡快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別的悲痛與別后的哀思。從詩歌意境上看,頗有獨到之處。
朱熹曾評《九歌》說:“比其類,則宜為三《頌》之屬;而論其辭,則反為《國風》再變之《鄭》、《衛》矣。”(《楚辭辯證》)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較之《詩經》的鄭、衛之風,確實不同。但這并非由于“世風日下”的“再變”,而是春秋戰國時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表現。鄭、衛之詩,表現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質直與純樸;而《九歌》則不僅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現出深邃、幽隱、曲折、婉麗的情調,別具一種奇異濃郁的藝術魅力。
男女之情并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內容。作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的對象不同,內容也就有所不同,如《東皇太一》的肅穆,《國殤》的壯烈,便與男女之情無涉?!秶鴼憽肥且皇椎磕铌囃鰧⑹康募栏?,也是一支發揚蹈厲、鼓舞士氣的戰歌。它通過對激烈戰斗場面的描寫,熱烈地贊頌了為國死難的英雄,從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一個側面。
《九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間的神,實質上是現實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既活潑優美,又莊重典雅,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