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什么寒空,寒天的詩句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詩句什么寒空,以及寒天的詩句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賀中秋詩詞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什么意思
天上升起一輪明月,都說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月色。哪里知道遠在千里之外,就沒有急風暴雨呢?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么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名句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詩句賞析
【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節日,中秋
【名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出處】
唐·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譯注】
天上升起一輪明月,都說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月色。
①圓魄:指中秋圓月。
【說明】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云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賞析】
這是一首借中秋之月來說理的詩。前兩句描寫月亮,“圓魄上寒空”言月亮之清寒;“皆言四海同”則點出大眾普遍看法,引出后兩句詩人的.觀點。“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是說,此時此地月亮當空,又怎知千里之外沒有疾風驟雨呢?風雨借指人生的無常與艱難。作者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存在著千差萬別。表明了作者敢于質疑,具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同時也說明了對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
古詩的題目和作者?
中秋月
[唐] 李嶠
圓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風。
[譯文]
一輪月在寒冷的夜空中升起,人們都說五湖四海今夜都能看到相同的圓月。可是怎么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今晚沒有大風和狂風呢?
天上廣寒宮是哪首詩的詩句
“天上廣寒宮”是《臨江仙·獨宿禪房清夢斷》的詩句,是宋代詩人鄧肅創作的詩詞。
原文:
獨宿禪房清夢斷,雞聲喚起晨鐘,出門曉月耿寒空。小池凝輩翠,竹外跨飛虹。
梅塢不知何處了,傍籬臨水重重,嘯歌都在冷香中。人間那有此,天上廣寒宮。
鄧肅(1091~1132)字志宏,號栟櫚,沙縣八都鄧墩人,唐末崇安鎮將鄧光布將軍的后裔。父鄧谷,母羅氏。鄧肅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諫官,年少時,即警敏能文,美風儀,善談論。他為人剛正,關心民瘼。在徽宗時因坐上詩諷刺花石綱被屏出太學而名動天下。至靖康元年(1126)欽宗即位,因李綱大力推薦,得欽宗召對便殿,賜進士出身、補承務郎,授鴻臚寺主薄。后金兵犯闕,他奉命出使金營,被扣五十日,堅強不屈,還設法探聽敵營虛實,了解軍情,得出了“金人不足畏”的結論,極力主戰。高宗時又擢為左正言。他居諫官三個月,疏奏二十次,大膽揭露時弊,提出救國良策,亮直之名滿天下。宋建炎元年(1127)八月,李綱因堅持抗金,受權臣陷害而再次罷相。鄧肅不計得失,竭力反對,并為之申辯,贊頌“李綱真以身殉國者”,再次觸怒執政,貶出守郡,罷官回家。鄧肅罷官回家鄉沙縣后,目睹風雨飄搖的國勢,仍念念不忘國事,孤忠之氣溢于言表。鄧肅有《栟櫚文集》二十五卷,其詩文在宋朝不愧為名家。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