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是哪里,渭城曲又名叫什么
大家好,關于渭城曲是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渭城曲又名叫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省份在哪里
在陜西省咸陽市,理由:
詩詞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題“使安西”是出使安西,也就是要去現在的新疆一帶。
渭城是咸陽的古稱,唐朝的首都是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
渭城在長安的西北,有點遠但也不是太遠。送別長安一直送到渭城,表示情深意重。
陽關也就是玉門關,現甘肅敦煌西南一帶。要去新疆就必須要經過玉門關,而過了玉門關后就地廣人稀,更無”故人“。
渭城曲是寫詩人送朋友從哪到哪
1、《渭城曲》是寫詩人王維送朋友從“渭城”到“陽關”,即從現在的陜西咸陽到甘肅省敦煌西南。
2、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3、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4、《渭城曲》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全文大意: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 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6、《渭城曲》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去邊疆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古曲。《渭城曲》是一首送別的名曲,此詩后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
渭城曲的詩意是什么?
此詩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后二句轉入傷別,卻不著傷字,只用舉杯勸酒來表達內心強烈深沉的惜別之情。全詩以洗盡雕飾、明朗自然語言抒發別情,寫得情景交融,韻味深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并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
擴展資料
原文
渭城曲
王維(唐代)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話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后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詩題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因作這首七絕。
《渭城曲》是哪個朝代,誰的?內容是什么?
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解】
1、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2、浥:潤濕。
3、客舍:旅館。
4、柳色:柳象征離別。
5、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韻譯】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
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
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詩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郁的環境氣氛,后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
??此詩后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注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
??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作者】
王維,字摩詰(1)。公元692?—761年(2)。祖籍太原(今山西祁縣),父親時遷居蒲州(今山西洛縣)。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新·舊唐書》皆有傳。王維是多才多藝型人物,他不但精詩工畫,音樂造詣也很高。《唐才子傳》云:“九歲能屬辭,工草隸,嫻音律。......維詩入上上品,畫思亦然。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客有以《按樂圖》示維者,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對曲果然。”有詩集《王右丞集》,畫作傳世的有《藍田煙雨圖》等。蘇東坡曾贊嘆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歌創作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品大都反映現實,有比較進步的政治傾向。后期,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張九齡罷相后始,因官場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作詩歌都以山水田園為主。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成就非常高,后世享有盛名。
生平介紹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渭城曲是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渭城曲又名叫什么、渭城曲是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