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莫愁艇子誰系,莫愁艇子曾系

一縷陽光2023-01-18 01:30故事54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莫愁艇子誰系,以及莫愁艇子曾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西河·佳麗地金陵》宋詞賞析

西河·佳麗地

金陵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南齊謝朓《鼓吹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詩:“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金陵,六朝金粉之地,歷來為騷人墨客吟詠的題材,而以詞詠金陵的,當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周邦彥這首《西河·金陵懷古》,寫法別致,寄慨良深,也是名篇。

賞析點評:

詞作上片寫金陵的地理形勢。開首即以贊美的口吻“佳麗地”,用謝朓詩句,點出金陵。“南朝勝事”,點出懷古,扣題。起二句為總括。“南朝”,指從公元四二○年劉裕代晉到五八○年陳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齊、梁、陳等朝代。以“誰記”提起,加以強調:“南朝盛事”已隨流水逝去,人們早已將它遺忘了。“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勝卻依然如故。金陵當年是在石城置邑的,因山為城,因江為池,形勢險固。這兩句主要寫山、水為陪襯,描繪出金陵獨特的地理形勢──群山環抱,聳起的山峰,隔江對峙;且以美人頭上的“髻鬟”形容山巒,以“清”字形容江水,不僅形象,而且顯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至于舊時王朝的都城,卻“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當年“豪華競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擊聲正反襯出環境的闃寂冷寞,天際的風帆給人一種空曠落寞之感。詞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極力渲染這些歷史遺跡遭遇著冷落,正在被遺忘,與上文“誰記”相應,抒發了深沉的懷古之情。

詞作中片寫金陵的古跡。開首以景出,“斷崖樹,猶倒倚”,著一“猶”字,強調景色依然,使眼前實景,帶上歷史色彩。下面又追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莫愁本不在金陵,但宋時已有莫愁在金陵的傳說,所以本詞也說倚在斷崖下倒掛的老樹曾系過莫愁的小船。這里化用了古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點出古跡。接下繼續寫景,“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郁蒼蒼”,謂云霧很濃,望去一片蒼青色,埋沒了半邊城的營壘。《大清一統志·江蘇江寧府》:“韓擒虎壘在上元縣西四里”。“賀若弼壘在上元縣北二十里。”上元縣,即金陵。結末二句,“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女墻”,城墻上帶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墻,俗稱城墻垛。“賞心”,指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淮水”,指秦淮河,該河橫貫金陵城中,為南朝時都人士女游宴之所。這兩句點明時間是“夜深”,地點在“賞心亭”,即夜深時分,詞人仍站在賞心亭上,觀覽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發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嘆喟。這兩句起到束上啟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繪的景色,皆是由此觀覽到的,又引出下片懷古的感慨。

詞作下片,寫眼前景物。“酒旗戲鼓甚處市”,這是詞人眼前見到的景色:酒樓、戲館,一派熱鬧景色,不禁發出“甚處市”問語,這是何處的繁華市面呢?前面兩片所寫多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這里則寫連景物也變了。當然,酒樓、戲館非純自然景色,而包含人事在內。這情況引起詞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謝鄰里。”“王謝”,指東晉時王姓、謝姓兩大望族,他們都住在烏衣巷。這里是說這些酒樓戲館所在地,仿佛是當年王、謝兩家比鄰而居的烏衣巷。這也就是說,當年貴族住的烏衣巷現在換了主人。至此,詞人不禁產生人世滄桑之感,于是結末發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的興亡之嘆。燕子是不知人事變遷的,依然飛進往年棲息過的高門大宅,而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房中,然而詞人看到夕陽余輝中成對的燕子,卻認為它們有知,且正在議論興亡大事哩!當然這是詞人內心的興亡之感賦予了燕子而已。這片從眼前景物引起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興亡之感,從而表達出詠史的題意。

這是首懷古詞,而周邦彥的懷古之作多有所寄托,這首詞對北宋時舊黨之遭貶竄,或有所暗諷。在藝術手法上,本詞體現了周詞的主要特點之一,正如張炎所評:“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長”(《詞源》卷下),共隱括古樂府及唐劉禹錫《石頭城》、《烏衣巷》等詩而成。上片用《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中片主要用古樂府《莫愁樂》,下片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入詞。通過這些詩意,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極為熨貼,而不露痕跡。本詞結構嚴整,上片寫金陵地勢險固,中片寫金陵古跡,下片寫眼前景物,布局井然。從時間上說,是斷續交織,從空間上說,是疏密相間。上片寫的是遠景,以疏為主;中片寫的是近景和遠景,以密為主;下片為特寫鏡頭,密而又密。此外,本詞句法參差不齊,音調抑揚頓挫,詞句美麗,境界清曠,風格沉郁悲壯,使壯美與優美融為一體。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金陵懷古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翻譯

江邊前朝天子車駕經過的道路,如今楓樹參天,樹色暗淡。前朝宮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殘壘,野草叢生。

傷心那前朝庾開府庾信,可憐那南朝的庾開府,到老來卻做了北朝的大臣。

注釋

輦路:帝王車駕所經之路。

江楓暗:謂楓樹茂密。

庾開府:即庾信,初仕梁為太子中庶子,梁元帝時以右衛將軍出使西魏,被留長安。后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應是作者因安史亂起而避難江南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從詩的內容看,可知詩人于春天路過金陵,見六朝往事,皆淹役于荒草之中,撫今追昔,感慨萬端,揮毫寫下此詩。

賞析

金陵(今江蘇南京)從三國吳起,先后為六朝國都,是歷代詩人詠史的重要題材。司空曙的這首《金陵懷古》,選材典型,用事精工,別具匠心。

前兩句寫實。作者就眼前所見,選擇兩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繪,著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敗荒涼的景象,表現得很具體,很鮮明。輦路即皇帝乘車經過的道路。想當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樂喧天,前呼后擁,應是無比威風。此時這景象已不復存在,只有道旁那飽覽人世滄桑的江楓,長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濃密的陰影,使荒蕪的輦路更顯得幽暗陰森。“江楓暗”的“暗”字,既是寫實,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著這條路走去,就可看到殘存的一些六朝宮苑建筑了。“臺城六代競豪華”,昔日的宮庭,珠光寶氣,金碧輝煌,一派顯赫繁華,更不用說到了飛紅點翠、鶯歌燕舞的春天。現在這里卻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處滋生,長得蓬蓬勃勃,好像整個宮庭都成了它們的世界。“野草春”,這“春”字既點時令,又著意表示,點綴春光的唯有這萋萋野草而已。這兩句對偶整齊,輦路、宮庭與江楓、野草形成強烈對照,這將它的現狀與歷史作比較,其盛衰興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筆鋒一轉,運實入虛,別出心裁地用典故抒發情懷。典故用得自然、恰當,蘊含豐富,耐人尋味。

先說自然。庾開府即庾信,因曾官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信是梁朝著名詩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親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賞識,所謂“父子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詩人從輦路、宮庭著筆來懷古,當然很容易聯想到庾信,它與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說恰當。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間,梁為西魏所亡,遂被強留長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開皇元年。他經歷了北朝幾次政權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兩個王朝的覆滅,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動亂變化的。再說他長期羈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國和家鄉,其詩賦多有“鄉關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詩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處。他經歷過“安史之亂”,親眼看到大唐帝國從繁榮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安史亂時,他曾遠離家鄉,避難南方,亂平后一時還未能回到長安,思鄉之情甚切。所以,詩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傷歷史上六朝的興亡變化,又借以寄寓對唐朝衰微的感嘆,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園之思、身世之感在內,確是貼切工穩,含蘊豐富。“傷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傷心賦》一篇,傷子死,悼國亡,哀婉動人,自云:“既傷即事,追悼前亡,惟覺傷心······”以“傷心”冠其名上,自然貼切,而這不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際,也寄托了作者對這位前輩詩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時此地悲涼心情的自白。

這首詩寥寥二十字,包蘊豐富,感慨深沉,情與景、古與今、物與我渾然一體,不失為詠史詩的佳作。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龍虎地,繁華六代猶記。紅衣落盡,只洲前,一雙鷺起,秦淮日夜向東流,澄江如練無際。

白門外,枯杙倚,樓船朽橛難系。石頭城壞,有燕子銜泥故壘。倡家猶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賣花聲過春滿市。鬧紅樓,煙月千里。春色豈關人世。野棠無主,流鶯成對,街入臨春故宮里。

翻譯

金陵乃位居險要之地,盤龍臥虎,歷經六朝風雨。曾經行人流連的荷塘蓮葉今已凋枯殆盡,只有那白鷺洲上一兩只正在起飛徒增荒涼的白鷺而已。秦淮水東流,長江練無際。

金陵城外斷木殘樁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樓船或戰船也無法系樁停泊。今日的金陵已是滿身瘡痍、處處狼藉,只有燕子銜泥筑巢。歌女唱著《后庭花》,不知亡國之痛的人們仍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聲鼎沸,紅樓熱鬧,煙月千里。春色歲歲雖然有,與人世變幻有何干系呢?野棠無主花散落,流鶯對對,飛入那臨春閣閣。

注釋

紅衣:指荷葉,喻舞衣或舞裙。

白門:金陵。

枯杙:指枯斷之木橛。

臨春:陳后主為自己荒唐無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閣之一的“臨春閣”。

賞析

《西河》屬三疊慢詞,這是作者次韻北宋周美成(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的一首和作。它抒發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出自內心的黍離之悲、亡國之痛。

上片總寫號稱六代豪華的金陵古城已經破敗不堪。念昔日之盛嘆今日之衰,為全首詞定下了沉痛哀傷的基調。

首句起筆擒題,令一個三字句“龍虎地”,即以諸葛亮的贊語“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突出古城金陵乃位居險要、氣象萬千之地。“六代繁華猶記”,這是對古城過去的繁華作空自回顧。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皆在金陵建都,曾出現那些帝王統治下的繁華景象,故稱六化豪華,可是今日詞人眼下的金陵城已經“紅衣落盡,只洲前,一雙鷺起”了。唐趙嘏《長安晚秋》中有“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紅衣”指荷葉,喻舞衣或舞裙,故此處寫荷塘蓮葉今已凋枯殆盡,喻指當時六朝弦歌妙舞的盛況今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只是白鷺洲上一兩只正在起飛徒增荒涼的白鷺而已。

末了,“秦淮日夜向東流,澄江如練無際”。承上句寫秦淮水東流,長江練無際,將當時金陵蕭條冷落所引起的傷感進一步潑露筆端,猶如李后主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傷懷哀怨之聲,給人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沉痛感覺。

全詞中段,進一步寫今日古城荒蕪敗落的景象,可謂詞人情緒的鋪展和延伸,伏而后起。

“白門外,枯杙倚”,首先一筆,繪出金陵城多為東倒西歪的斷木殘樁。“白門”即金陵;“枯杙”即指枯斷之木橛。僅此一物,就突出了古城的敗落蕭條。用筆之精,可見一斑。繼而“樓船朽橛難系”,說明由于到處是朽木殘樁,即使有高大的樓船或戰船也無法系樁停泊。比之于宋周美成詞作中的同韻同句--“斷懸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無論寫景抒情均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石頭城壞,有燕子,銜泥故壘”一句,整個金陵已是滿身瘡痍、處處狼藉,破敗不堪了。昔之六朝勝地,雄稱盤龍臥虎的名城,今已淪為樓航戰船難系、城堡壘窩的亡都,其亡國之痛全然溢于詞中。而末句“倡家猶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這是作者感情的崛起,“后庭花”乃南朝陳后主所創的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清商子夜”則是南朝的《清商曲》《子夜曲》。這里詞人將晚唐杜牧的政治諷刺詩《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揉進自己的詞中,對不知亡國之痛、陷于靡靡之音、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表示了無比的激憤!

全詞末段,首句“賣花聲過春潮滿市,鬧紅樓,煙月千里”,寫古城淪亡以后一種虛假的繁榮。緊隨一句“春色豈關人世”,道出了虛假繁榮的端倪;春色歲歲雖然有,與人世變幻有何干系呢?春色掩飾不了古城淪喪以后的慘狀。

最后“任野棠無主,流鶯成對,銜入臨春故宮里”,這是作者用典作結束。“臨春”乃陳后主為自己荒唐無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閣之一的“臨春閣”。詞人寫野棠無主花散落,為流鶯銜入“臨春”里,運用想象借南朝陳叔寶這個亡國之君的敗跡,隱含哀而鑒之的嗟嘆。

縱觀全詞,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寫景抒發感情,即寫古城破敗景象抒發亡國之恨。因為作者畢竟不是李后主和陳后主,荒唐誤國哀傷得直不起腰來;他痛父殉于國難,能終身不仕新朝,所以,一咱幽怨交加之情、哀而鑒之之心表現在詞中,可謂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和作。

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全文翻譯及賞析

導讀:本篇為歌詠金陵古跡、感傷歷史興亡的詞。全詞隱括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和《烏衣巷》兩首詩的詩意,鑄成畫面壯美、情感深沉的詠古新篇。自出機杼,渾化無跡。

西河金陵懷古①

周邦彥

佳麗地②,南朝盛事誰記③?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④。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⑤。空馀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⑥,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⑦。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注釋]

①西河:唐教坊曲。

②佳麗地:指江南。

③南朝盛事:南朝宋、齊、染、陳四朝建都于金陵。

④髻鬟對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長江邊相對而屹立的山。

⑤莫愁相傳為金陵善歌之女。

⑥女墻:城墻上的矮墻。

⑦燕子不知何世: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故都勝地的繁榮景象,如今還有誰曾記憶?青山依舊繞著故都,江邊美人發鬢般的髻鬟還束著。怒濤無人問津,只好拍打著孤城,風檣船帆正在駛向遙遠的地方。枯藤老樹還倒掛在懸崖邊。過去莫愁女的游艇,如今還有誰在手中看著?此地空留以前的舊跡,蒼蒼郁郁,半壁古營壘淹沒在濃霧里。夜深時月光照過矮檣,望著東流的淮水,我感傷不已。當年熱鬧繁盛的酒樓戲館,如今又在何處表演?今天那些冷清的里巷,曾經是那些王公貴族的豪宅。燕子飛進尋常百姓的家里,在夕陽之下,敘說今昔。

【譯文二】

金陵啊,多么綺麗的勝地,南朝的繁華誰還曾記?古城為山包圍又下繞滄江,對起的青山有如美女頭髻。怒濤寂寞地拍打著孤城,風帆片片馳向遙遙天際。

老樹倒倚在懸崖石壁上,莫愁的小船也曾在岸樹拴系,郁郁蒼蒼樹林空留舊跡,沉沉濃霧遮蓋殘垣敗壘。深夜明月越過城上小墻,傷心地東望秦淮河水。

當年的酒樓戲館今在何處?想來仿佛王謝家族的鄰里。燕子哪知世事的變化,它們飛進了普通人家,相對呢喃像說興亡事,斜陽西下大地靜寂。

【評點】

本篇為歌詠金陵古跡、感傷歷史興亡的詞。全詞隱括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和《烏衣巷》兩首詩的詩意,鑄成畫面壯美、情感深沉的詠古新篇。自出機杼,渾化無跡。

上片開始非常突兀,點明金陵是個“佳麗地”,描寫了金陵周邊的景色。光陰似箭,歲月冉冉,金陵顯得沉寂古老。

中片承接上片而來,勾勒了一幅滄桑的圖景,深切感人。斜倒在石壁上的老樹,不見舊跡的茂密的樹林,被濃濃白霧籠罩的殘垣敗壘,見之傷心。接著,詞人化用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境,傷心地回想往事。當時樂聲陣陣,人聲鼎沸,街道上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而現在呢?熱鬧不再,只剩凄涼。

下片以一個問句開始,然后化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的意境,用燕子的喃喃來表現自己仍然記得當年的盛況,表達對盛世的懷念。

本詞詞意一波三折,若斷若續,不直接寫歷史事件,也沒有議論,純粹寫景,寓情于景,更為感人。在描寫景物時,詞人角度多變,筆法細膩。本詞與王安石的《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

[賞析]

此詞系詠史之作。全詞化用劉禹錫詠金陵之《石頭城》和《烏衣巷》兩首詩,但又渾然天成。此詞三闋結構:上闋起調至“風檣遙度天際”,寫金陵勝境;中闋由“斷崖樹”至“傷心東望淮水”,寫金陵古跡并發出憑吊;下闋由“酒旗戲鼓甚至處市”至末,寫目前景物及千古興亡之思。此作蒼涼悲壯,平易爽暢,筆力遒勁。

此詞系隱括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二詩而成。詞中詠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鋪寫景物抒發人事代謝古今滄桑的感慨。作者在詞中化用前人詩句為己所用,以己筆寫己情,把劉禹錫原詩中生動具體的形象——山川、草木、風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觸。用“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體,從容不迫地一一道來,使人更覺真實可感。

上片一開始就突兀橫空而出,點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個“佳麗地”,這一句是從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中來,既切金陵,又令人渾然不覺。結尾卻又言簡意賅的描寫燕子的呢喃話舊,時間、地點是在“斜陽里”的故都。以繁華始,以蕭瑟終,全詞情景的基調就這樣顯示了。經過詞人運用了峰回路轉、若斷若續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滄桑圖景刻畫得深切感人。陳廷焯評周邦彥有云:“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頓挫之妙。”(《白雨齋詞話》卷一)頓挫的特色,在這篇懷古詞中最為明顯。作者在懷古,著眼點是六朝舊事,歷史興亡之感總括于“南朝感事誰記”一句中。下面分別作點染。“山圍”四句化用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意。“莫愁艇子曾系”從古樂府《莫愁樂》“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經系過曾愁佳麗的游艇,斷崖倒樹,觸目荒涼,“空余舊跡”。接著,詞人化用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境,傷心東望,淮水蒼茫,不禁回想起昔時盛事,如酒簾飄飄,樂鼓咚咚,當時長街的一片喧鬧景象,如今“酒旗戲鼓甚處市”這正是續而又斷。最后,詞人化用了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的'詩境,借燕子的訴說興亡,表現了“盛事”也許仍然可記,“舊跡”也許仍然可憑。這便是斷而再續。

詞的第二部分以密為主,在前面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勾勒:從前面圍繞“故國”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斷崖樹”,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從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從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霧中“半壘”和月下“女嬙”。鏡頭漸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畫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寫鏡頭:一對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對呢喃。小小飛禽的的對話,可以說刻畫入微,密而又密。“相對”,是指燕子與燕子相對,盡管它們的呢喃本無深意,然而在詞人聽來看來,卻為它們的“不知何世”而倍增興亡之感。

此詞與王安石《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全詞不直寫歷史事件,不加些許議論,純以景寫情。作者寫景時疏密相間,既有烏瞰,又有特寫;既有遠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詞疏朗而又細密,藝術效果極佳。

南齊謝朓《鼓吹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詩:“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金陵,六朝金粉之地,歷來為騷人墨客吟詠的題材,而以詞詠金陵的,當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周邦彥這首《西河?金陵懷古》,寫法別致,寄慨良深,也是名篇。

詞作上片寫金陵的地理形勢。開首即以贊美的口吻“佳麗地”,用謝朓詩句,點出金陵。“南朝勝事”,點出懷古,扣題。起二句為總括。“南朝”,指從公元四二○年劉裕代晉到五八○年陳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齊、梁、陳等朝代。以“誰記”提起,加以強調:“南朝盛事”已隨流水逝去,人們早已將它遺忘了。“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勝卻依然如故。金陵當年是在石城置邑的,因山為城,因江為池,形勢險固。這兩句主要寫山、水為陪襯,描繪出金陵獨特的地理形勢──群山環抱,聳起的山峰,隔江對峙;且以美人頭上的“髻鬟”形容山巒,以“清”字形容江水,不僅形象,而且顯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至于舊時王朝的都城,卻“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當年“豪華競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擊聲正反襯出環境的闃寂冷寞,天際的風帆給人一種空曠落寞之感。詞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極力渲染這些歷史遺跡遭遇著冷落,正在被遺忘,與上文“誰記”相應,抒發了深沉的懷古之情。

詞作中片寫金陵的古跡。開首以景出,“斷崖樹,猶倒倚”,著一“猶”字,強調景色依然,使眼前實景,帶上歷史色彩。下面又追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莫愁本不在金陵,但宋時已有莫愁在金陵的傳說,所以本詞也說倚在斷崖下倒掛的老樹曾系過莫愁的小船。這里化用了古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點出古跡。接下繼續寫景,“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郁蒼蒼”,謂云霧很濃,望去一片蒼青色,埋沒了半邊城的營壘。《大清一統志?江蘇江寧府》:“韓擒虎壘在上元縣西四里”。“賀若弼壘在上元縣北二十里。”上元縣,即金陵。結末二句,“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女墻”,城墻上帶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墻,俗稱城墻垛。“賞心”,指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淮水”,指秦淮河,該河橫貫金陵城中,為南朝時都人士女游宴之所。這兩句點明時間是“夜深”,地點在“賞心亭”,即夜深時分,詞人仍站在賞心亭上,觀覽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發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嘆喟。這兩句起到束上啟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繪的景色,皆是由此觀覽到的,又引出下片懷古的感慨。

詞作下片,寫眼前景物。“酒旗戲鼓甚處市”,這是詞人眼前見到的景色:酒樓、戲館,一派熱鬧景色,不禁發出“甚處市”問語,這是何處的繁華市面呢?前面兩片所寫多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這里則寫連景物也變了。當然,酒樓、戲館非純自然景色,而包含人事在內。這情況引起詞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謝鄰里。”“王謝”,指東晉時王姓、謝姓兩大望族,他們都住在烏衣巷。這里是說這些酒樓戲館所在地,仿佛是當年王、謝兩家比鄰而居的烏衣巷。這也就是說,當年貴族住的烏衣巷現在換了主人。至此,詞人不禁產生人世滄桑之感,于是結末發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的興亡之嘆。燕子是不知人事變遷的,依然飛進往年棲息過的高門大宅,而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房中,然而詞人看到夕陽余輝中成對的燕子,卻認為它們有知,且正在議論興亡大事哩!當然這是詞人內心的興亡之感賦予了燕子而已。這片從眼前景物引起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興亡之感,從而表達出詠史的題意。

這是首懷古詞,而周邦彥的懷古之作多有所寄托,這首詞對北宋時舊黨之遭貶竄,或有所暗諷。在藝術手法上,本詞體現了周詞的主要特點之一,正如張炎所評:“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長”(《詞源》卷下),共隱括古樂府及唐劉禹錫《石頭城》、《烏衣巷》等詩而成。上片用《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中片主要用古樂府《莫愁樂》,下片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入詞。通過這些詩意,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極為熨貼,而不露痕跡。本詞結構嚴整,上片寫金陵地勢險固,中片寫金陵古跡,下片寫眼前景物,布局井然。從時間上說,是斷續交織,從空間上說,是疏密相間。上片寫的是遠景,以疏為主;中片寫的是近景和遠景,以密為主;下片為特寫鏡頭,密而又密。此外,本詞句法參差不齊,音調抑揚頓挫,詞句美麗,境界清曠,風格沉郁悲壯,使壯美與優美融為一體。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1

龍虎地,繁華六代猶記。紅衣落盡,只洲前,一雙鷺起,秦淮日夜向東流,澄江如練無際。

白門外,枯杙倚,樓船朽橛難系。石頭城壞,有燕子銜泥故壘。倡家猶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賣花聲過春滿市。鬧紅樓,煙月千里。春色豈關人世。野棠無主,流鶯成對,街入臨春故宮里。

翻譯

金陵乃位居險要之地,盤龍臥虎,歷經六朝風雨。曾經行人流連的荷塘蓮葉今已凋枯殆盡,只有那白鷺洲上一兩只正在起飛徒增荒涼的白鷺而已。秦淮水東流,長江練無際。

金陵城外斷木殘樁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樓船或戰船也無法系樁停泊。今日的金陵已是滿身瘡痍、處處狼藉,只有燕子銜泥筑巢。歌女唱著《后庭花》,不知亡國之痛的人們仍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聲鼎沸,紅樓熱鬧,煙月千里。春色歲歲雖然有,與人世變幻有何干系呢?野棠無主花散落,流鶯對對,飛入那臨春閣閣。

注釋

紅衣:指荷葉,喻舞衣或舞裙。

白門:金陵。

枯杙:指枯斷之木橛。

臨春:陳后主為自己荒唐無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閣之一的“臨春閣”。

賞析

《西河》屬三疊慢詞,這是作者次韻北宋周美成(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的一首和作。它抒發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出自內心的黍離之悲、亡國之痛。

上片總寫號稱六代豪華的金陵古城已經破敗不堪。念昔日之盛嘆今日之衰,為全首詞定下了沉痛哀傷的基調。

首句起筆擒題,令一個三字句“龍虎地”,即以諸葛亮的贊語“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突出古城金陵乃位居險要、氣象萬千之地。“六代繁華猶記”,這是對古城過去的繁華作空自回顧。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皆在金陵建都,曾出現那些帝王統治下的繁華景象,故稱六化豪華,可是今日詞人眼下的金陵城已經“紅衣落盡,只洲前,一雙鷺起”了。唐趙嘏《長安晚秋》中有“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紅衣”指荷葉,喻舞衣或舞裙,故此處寫荷塘蓮葉今已凋枯殆盡,喻指當時六朝弦歌妙舞的盛況今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只是白鷺洲上一兩只正在起飛徒增荒涼的白鷺而已。

末了,“秦淮日夜向東流,澄江如練無際”。承上句寫秦淮水東流,長江練無際,將當時金陵蕭條冷落所引起的傷感進一步潑露筆端,猶如李后主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傷懷哀怨之聲,給人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沉痛感覺。

全詞中段,進一步寫今日古城荒蕪敗落的景象,可謂詞人情緒的鋪展和延伸,伏而后起。

“白門外,枯杙倚”,首先一筆,繪出金陵城多為東倒西歪的斷木殘樁。“白門”即金陵;“枯杙”即指枯斷之木橛。僅此一物,就突出了古城的敗落蕭條。用筆之精,可見一斑。繼而“樓船朽橛難系”,說明由于到處是朽木殘樁,即使有高大的樓船或戰船也無法系樁停泊。比之于宋周美成詞作中的同韻同句--“斷懸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無論寫景抒情均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石頭城壞,有燕子,銜泥故壘”一句,整個金陵已是滿身瘡痍、處處狼藉,破敗不堪了。昔之六朝勝地,雄稱盤龍臥虎的名城,今已淪為樓航戰船難系、城堡壘窩的亡都,其亡國之痛全然溢于詞中。而末句“倡家猶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這是作者感情的崛起,“后庭花”乃南朝陳后主所創的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清商子夜”則是南朝的《清商曲》《子夜曲》。這里詞人將晚唐杜牧的政治諷刺詩《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揉進自己的詞中,對不知亡國之痛、陷于靡靡之音、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表示了無比的激憤!

全詞末段,首句“賣花聲過春潮滿市,鬧紅樓,煙月千里”,寫古城淪亡以后一種虛假的繁榮。緊隨一句“春色豈關人世”,道出了虛假繁榮的端倪;春色歲歲雖然有,與人世變幻有何干系呢?春色掩飾不了古城淪喪以后的慘狀。

最后“任野棠無主,流鶯成對,銜入臨春故宮里”,這是作者用典作結束。“臨春”乃陳后主為自己荒唐無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閣之一的“臨春閣”。詞人寫野棠無主花散落,為流鶯銜入“臨春”里,運用想象借南朝陳叔寶這個亡國之君的敗跡,隱含哀而鑒之的嗟嘆。

縱觀全詞,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寫景抒發感情,即寫古城破敗景象抒發亡國之恨。因為作者畢竟不是李后主和陳后主,荒唐誤國哀傷得直不起腰來;他痛父殉于國難,能終身不仕新朝,所以,一咱幽怨交加之情、哀而鑒之之心表現在詞中,可謂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和作。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2

菩薩蠻令·金陵懷古原文 :

龍蟠虎踞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縹鳳不來游,臺空江自流。

下臨全楚地,包舉中原勢。可惜草連天,晴郊狐兔眠。

詩詞賞析:

康與之的《菩薩蠻令·金陵懷古》則由金陵昔日龍虎地、今朝狐兔眠的滄桑巨變,進行深刻的歷史反思,對于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主義和妥協政策發出扼腕之嘆。時至南宋滅亡之際,金陵懷古詞作更多淪亡之苦、黍離之悲。陳允平的《西河》(形勝地)雖然和韻周邦彥同題之作,但是卻充滿著“夢醒覺非今世”的悲緒,顯得格外凄清迷惘。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3

金陵懷古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

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翻譯

金陵繁華多少事,都不過是歷史中的一筆,我獨自登上了江城的高處,只見滿目蕭然,凄清寒涼。

一只飛鳥飛過,身后一縷細煙飄散在江邊。幾片帆船在風雨中向下游飄去,可是游子的歸舟?

晚風吹來,紅葉蕭蕭作響。寒云慘淡,沉沉的壓著舊樓。

故國亡去,失去故園的凄涼有誰知道?人心怎么還能像以往一樣,自在瀟灑呢?

譯文

金陵繁華多少事,都不過是歷史中的一筆,我獨自登上了江城的高處,只見滿目蕭然,凄清寒涼。

一只飛鳥飛過,身后一縷細煙飄散在江邊。幾片帆船在風雨中向下游飄去,可是游子的歸舟?

晚風吹來,紅葉蕭蕭作響。寒云慘淡,沉沉的壓著舊樓。

故國亡去,失去故園的凄涼有誰知道?人心怎么還能像以往一樣,自在瀟灑呢?

鑒賞

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首句破題,兼點時、地。為排解鄉思而懷古,但往事如煙,相隔久遠,難以追尋。獨自踟躕江邊古城,撲入眼簾的只有蕭索的秋景。“悠悠”、“獨上”、“滿目秋”,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并與尾聯的“故國凄涼’‘誰與問”形成呼應。

中間二聯,即承接“獨上江城滿目秋”,著力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晚煙凄迷中,一只水鳥孤零零地落在僻靜無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瀝瀝,江面上稀落地飄零著幾片帆影,駛向歸途。蕭瑟的晚風,把山麓層林的紅葉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陰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壓垮。一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屏,物象雖不同,卻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蕭瑟,創造了一個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間二聯,融情于景,鍛字煉句,顯出作者藝術匠心。用“蕭蕭”“慘慘”修飾“暮吹”與“寒云”,摹聲繪色,寫出了晚風凄景,寒云慘淡,也寫出了作者的心緒; “驚”運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秋風中“紅葉”飄零的情狀,也寫出了詩人心頭之“驚”;“壓”既形象地寫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現出詩人心情之沉重。

尾聯歸結全詩,為金陵秋景圖點睛。這歷史上虎踞龍盤、人杰地靈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涼,無人過問;登臨此地,誰也沒有往日那種激揚分發、躊躇滿志的風情氣韻。“故國凄涼”應“江城滿目秋”,“誰與問”應“獨上”。“人心無復更風流”,由以上種種風物,水到渠成地誘發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深深的憂思。

北宋立國不久,逐漸形成積弱集貧的局面。時任左相的作者,對國勢日益衰微,感觸必深。“故國凄涼”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國勢的時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這首詩格調的寥落沉郁,與昂奮進取的盛唐氣象迥然有別。宋朝立國不久,逐漸形成積貧積弱的痼疾,旨在緩和危機的王安石變法,雖部分地達到了“富國”的目的,但“強兵”的效果甚微。元豐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進行兩次戰爭,都慘遭失敗。第二次的“永樂之敗”,喪師二十萬,神宗“臨朝痛悼,為之不食”(《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十)。當時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對國勢日益凌夷,感觸必深。《金陵懷古》的“故國凄涼”之嘆,未必只是一般的發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國勢的時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4

原文: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詩詞賞析:

金陵是孫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的古都,隋唐以來,由于政治中心的轉移,無復六朝的金粉繁華。金陵的盛衰滄桑,成為許多后代詩人寄慨言志的話題。一般詠懷金陵的`詩,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許渾這首七律則“渾寫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詩境淺說》),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詩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端,寫南朝最后一個小朝廷,在陳后主所制樂曲《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滅,隋軍攻陷金陵,《玉樹后庭花》曲猶未盡,金陵卻已末日來臨,隋朝大軍直逼景陽宮外,城防形同虛設,陳后主束手就擒,陳朝滅亡。這是金陵由盛轉衰的開始,全詩以此發端,可謂善抓關鍵。

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松楸”,墳墓上的樹木。詩人登高而望,遠近高低盡是松楸荒冢,殘宮禾黍。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前兩聯在內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對前朝歷史的遙想,然后補寫引起這種遙想的眼前景物。這就突出了陳朝滅亡這一金陵盛衰的轉捩點及其蘊含的歷史教訓。

頸聯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云變幻。這里,“拂”字、“吹”字寫得傳神,“亦”字、“還”字寫得含蓄。“拂云”描寫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現江豚興風鼓浪的氣勢。“晴亦雨”意味著“陰固雨”,“夜還風”顯見得“日已風”。“江豚”和“石燕”,象征歷史上叱咤風雨的人物,如尾聯所說的英雄。這兩句通過江上風云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

尾聯照應開頭,抒發了詩人對于繁華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據金陵的歷代帝王。金陵和洛陽都有群山環繞,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陽多”的詩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說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樣了。江山不改,世事多變,令人感慨萬千。

這首懷古七律,在選取形象、錘煉字句方面很見功力。例如中間兩聯,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會的變化,手法和景物卻大不相同:頷聯采取賦的寫法進行直觀的描述,頸聯借助比興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現實中司空見慣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則是傳說里面神奇怪誕的動物。這樣,既寫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種神秘莫測的浪漫主義氣氛。至于煉字,以首聯為例:“殘”和“空”,從文化生活和軍事設施兩方面反映陳朝的腐敗,一文一武,點染出陳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沒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壓頂之勢,表現隋朝大軍兵臨城下的威力:“王氣終”則與尾聯的“豪華盡”前后相應,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于盡的慨嘆,讀來令人不禁悵然。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5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臺傾鳷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

一聞歌玉樹,蕭瑟后庭秋。

注釋

蒼蒼:蒼白色。

帝王州:指金陵曾為六朝古都。

列宿:指天上的星宿。

霸業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業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絕:沖斷。

馳道:《三輔黃圖》: “馳道,天子所行道也。”

古丘:指六朝時的陵墓。

臺傾鳷鵲觀:意思是鷦鵲觀樓臺已傾壞。一鷯鵲觀,六朝時所建宮室,今無考。

宮沒鳳凰樓:意思是鳳凰樓宮室荒投。鳳凰樓,在鳳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間所建。

清暑:清暑殿,在臺城內,晉孝武帝所建。雖暑月尤有清風,故以為名。

芳園罷樂游:意思是樂游園里已經沒有了游樂。芳園,指游樂園,在覆舟山南,北連山筑臺觀,苑內造正陽、林光等殿。

玉樹:即《玉樹后庭花》。

注釋

蒼蒼:蒼白色。

帝王州:指金陵曾為六朝古都。謝眺詩《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列宿:指天上的星宿。

霸業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業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絕:沖斷。

馳道:《三輔黃圖》: “馳道,天子所行道也。”

古丘:指六朝時的陵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有“晉代衣冠成古丘力”詩句。全句意思是古墓已壞,長滿松樹。

臺傾鳷鵲觀:意思是鷦鵲觀樓臺已傾壞。一鷯鵲觀,六朝時所建宮室,今無考。

宮沒鳳凰樓:意思是鳳凰樓宮室荒投。鳳凰樓,在鳳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間所建。因有風集此,·赦名。

清暑:清暑殿,在臺城內,晉孝武帝所建。雖暑月尤有清風,故以為名。(見《景定建康志》)

芳園罷樂游:意思是樂游園里已經沒有了游樂。芳園,指游樂園,在覆舟山南,北連山筑臺觀,苑內造正陽、林光等殿。

玉樹:即《玉樹后庭花》。

賞析

月光照著南京,詩人不盡悲從中來。星星還是那幾顆星星,而金陵的王氣卻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路之盡頭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蒼松翠柏老態龍鐘;昔日那么繁華的媽鵲觀、鳳凰樓、清暑殿和樂游苑,也都荒廢殘破,少有人來。蕭瑟的秋風中,還可以聽到陳后主所作的《玉樹后庭花》。

金陵自三國東吳以來,連續是好幾個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將相的經營下,它的繁華程度和消費水平達到了頂點。東晉在這里定都以后,建造清暑殿,重樓復道,是夏天乘涼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馳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長達十余里。鳳凰山上有鳳凰樓,覆舟山下有樂游苑,從山南到山北,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宮觀臺榭。南朝齊詩人謝眺作詩說:“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可見它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學藝術也發展繁榮起來。這首先是因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幾位皇帝就是文學家或藝術家,在他們周圍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為金陵地處江南,民歌流行,藝術土壤豐厚,滋養出華麗璀璨的藝術之花。

但這一切都成為過去。面對著傲岸的詩人李白,只剩下蕭瑟的秋風和素凈的月光。秋風里,隱隱傳來《韋樹后庭花》的樂聲,這種靡靡之音,這種亡國之音,這昭示著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現在還在被人唱著!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6

【內容】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賞析】:

金陵(今江蘇南京)從三國吳起,先后為六朝國都,是歷代詩人詠史的重要題材。司空曙的這首《金陵懷古》,選材典型,用事精工,別具匠心。

前兩句寫實。作者就眼前所見,選擇兩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繪,著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敗荒涼的景象,表現得很具體,很鮮明。輦路即皇帝乘車經過的道路。想當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樂喧天,前呼后擁,該是何等威風!如今這景象已不復存在,只有道旁那飽覽人世滄桑的江楓,長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濃密的陰影,使荒蕪的輦路更顯得幽暗陰森。“江楓暗”的“暗”字,既是寫實,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著這條路走去,就可看到殘存的一些六朝宮苑建筑了。“臺城六代競豪華”,昔日的宮庭,珠光寶氣,金碧輝煌,一派顯赫繁華,更不用說到了飛紅點翠、鶯歌燕舞的春天。現在這里卻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處滋生,長得蓬蓬勃勃,好象整個宮庭都成了它們的世界。“野草春”,這“春”字既點時令,又著意表示,點綴春光的唯有這萋萋野草而已。這兩句對偶整齊,輦路、宮庭與江楓、野草形成強烈對照,啟發讀者將它的現狀與歷史作比較,其盛衰興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筆鋒一轉,運實入虛,別出心裁地用典故抒發情懷。典故用得自然、恰當,蘊含豐富,耐人尋味。

先說自然。庾開府即庾信,因曾官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信是梁朝著名詩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親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賞識,所謂“父子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詩人從輦路、宮庭著筆來懷古,當然很容易聯想到庾信,它與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說恰當。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間,梁為西魏所亡,遂被強留長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開皇元年。他經歷了北朝幾次政權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兩個王朝的覆滅,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動亂變化的。再說他長期羈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國和家鄉,其詩賦多有“鄉關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詩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處。他經歷過“安史之亂”,親眼看到大唐帝國從繁榮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安史亂時,他曾遠離家鄉,避難南方,亂平后一時還未能回到長安,思鄉之情甚切。所以,詩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傷歷史上六朝的興亡變化,又借以寄寓對唐朝衰微的感嘆,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園之思、身世之感在內,確是貼切工穩,含蘊豐富。“傷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傷心賦》一篇,傷子死,悼國亡,哀婉動人,自云:“既傷即事,追悼前亡,惟覺傷心……”以“傷心”冠其名上,自然貼切,而這不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際,也寄托了作者對這位前輩詩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時此地悲涼心情的自白。

這首詩寥寥二十字,包蘊豐富,感慨深沉,情與景、古與今、物與我渾然一體,不失為詠史詩的佳作。

《金陵懷古》原文及賞析7

蟾宮曲·金陵懷古

記當年六代豪夸,甚江令歸來,玉樹無花?商女歌聲,臺城暢望,淮水煙沙。問江左風流故家,但夕陽衰草寒鴉。隱映殘霞,寥落歸帆,嗚咽鳴笳。

創作背景

此曲當作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當時盧摯在江東道廉訪使任上。他來到金陵,登臺遠眺,眼見當年顯赫一時的王、謝歌臺,只剩下殘陽下衰草凄迷,寒鴉哀鳴。面對著那寥落歸帆,耳聽著那嗚咽胡笳,他感慨萬分,寫出了這支曲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記得六朝時的金陵,是多么顯耀豪華!為何江令歸來以后,竟滿城衰敗無花?隔江猶聽亡國歌女的聲聲賣唱,臺城遠望秦淮河水的渺渺煙沙,問金陵舊時的豪門如今都在哪里?只見夕陽斜照下的一片枯草,飛來飛去的幾點寒鴉;殘霞掩映中的寥落歸帆,伴著嗚咽悲涼的胡笳。

注釋

雙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雙調為元曲常用宮調。

蟾宮曲: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步蟾宮”“東風第一枝”。

六代:指三國時的吳、東晉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它們都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歷史上合稱“六朝”。豪夸:競相夸耀奢侈豪華。

江令:指江總,陳代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東)人,仕梁、陳、隋三朝。陳時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然而他卻不理朝政,日與孔范等陪侍陳后主游宴后宮,制作艷詞,荒嬉無度,時號“狎客”。

玉樹無花:即指由陳后主親自創作的曲子《玉樹后庭花》,它歷來被看作是亡國之音。

商女:歌女。

臺城:六朝時的禁城,三國時期為東吳后苑所在,遺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

江左:即江東,今江蘇一帶,此專指金陵。風流故家:指六朝顯赫一時的王、謝家族。

賞析

這是一支小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懷古之作。全曲內容共分三個層次。

開頭三句為第一層,緬懷往昔。一般文人登臨懷古,都是觸景生情,面對江山發思古之幽情。這首小令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千年前的歷史氛圍中:“記當年六代豪夸,甚江令歸來,玉樹無花?”在金陵建過都城的六個朝代,都競相夸耀自己奢侈豪華。這層曲的意思是,在這六朝競相夸耀奢侈豪華的金陵,當年陳朝的江總,回來后為什么再也聽不到《玉樹后庭花》的歌曲了呢?這就是說,六代的最后一個王朝,已是繁華銷歇,江河日下,并隱含有責備陳代君臣無度、誤國害民的弦外之音。

接著三句為第二層,寫作者似仍沉浸在歷史的反思之中,耳邊仍縈繞著歌女們《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當登上臺城縱情眺望之時,他眼前便展現出一片遼闊無垠的江淮原野。這就是:“商女歌聲,臺城暢望,淮水煙沙。”以上三句化用劉禹錫《臺城》詩:“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最后五句是曲子的第三層,作者面對如畫的大好河山,生發無限感慨。這一層曲詞的意思是,試問當年世代相傳的大貴族世家哪里去了?只剩下夕陽、衰草、寒鴉,一派深秋的黃昏景象。在晚霞的映照下,大江之中,歸帆點點,凄涼寥落,胡笳嗚鳴,顯然已是元代蒙古人的天下!故國之思盡在不言中。這幾句寫得情景交融。

綜觀這首詞,含蓄凝練,工麗精巧,引用典故也順應自然,顯示了盧摯散曲創作明白如話、生動清麗的藝術風格。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9778.html

分享給朋友:

“莫愁艇子誰系,莫愁艇子曾系” 的相關文章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速求回答! 以下均為黃庭堅的詩詞:1、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

王維寫古詩有哪些(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寫古詩有哪些(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維寫古詩有哪些,以及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維都寫了哪些詩 1. 《山中》- 王維 - 唐代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王維 - 唐代3. 《畫》- 王...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光,有沒有什么有名的詩詞 存詞三首,著名詞作兩首。阮郎歸(北宋) ?司馬光漁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閑。綺窗紗幌映朱顏。相逢醉夢間。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還。落花寂...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以及洞庭湖 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哪些?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如下:1、《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

王勃滕王閣序多少字(王勃滕王閣序寫的哪里)

王勃滕王閣序多少字(王勃滕王閣序寫的哪里)

大家好,關于王勃滕王閣序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王勃滕王閣序寫的哪里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滕王閣序全文字數 滕王閣序全文共773字。以下附全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談笑靜胡沙 是什么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在揮手談笑之間,將安史叛軍一舉平定 李白輕蔑地把叛軍比喻為“胡沙”,猶如妖魔鬼怪,來時氣勢洶洶,飛沙走石,遮...

關于亭的詩句有哪些(關于亭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亭的詩句有哪些(關于亭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關于亭的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關于亭的古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亭的詩句 關于亭的詩句有很多,具體可參考如下內容。(1)《洛下卜居》白居易:三年典郡歸,所得非金帛...

盧綸寫過哪些詩(盧綸寫了多少詩)

盧綸寫過哪些詩(盧綸寫了多少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盧綸寫過哪些詩,以及盧綸寫了多少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盧綸的詩 盧綸的詩有如下這些:1.《秋夜同暢當宿藏公院》唐朝·盧綸:禮足一垂淚,醫王知病由。風螢方喜夜,露槿已傷秋。 顧以兒童愛,每從仁者求。將...

哪些詩寫了范蠡(范蠡寫過詩嗎)

哪些詩寫了范蠡(范蠡寫過詩嗎)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哪些詩寫了范蠡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范蠡寫過詩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唐代寫范蠡的七言律詩有哪些? 1、《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唐代 ? 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

名字含新的詩歌有哪些(含有詩人名字的歌)

名字含新的詩歌有哪些(含有詩人名字的歌)

很多朋友對于名字含新的詩歌有哪些和含有詩人名字的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適合取名字的古詩詞經典名句 適合取名字的古詩詞經典名句如下:1、舒月,宋玉《神女賦》——“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2、瓊琚,《詩經·風·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