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歐陽修為什么寫的好(歐陽修寫的采桑子)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桑子歐陽修為什么寫的好,以及歐陽修寫的采桑子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采桑子》歐陽修的賞析
歐陽修《采桑子》的賞析:
歐陽修的一組《采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后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
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
“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
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
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游人之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 、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擴展資料: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歐陽修這首詞主要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上片著重寫潁州西湖的夜景,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下片描寫在月白風清的夜色中,湖水似一片玉田,而由此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幻覺,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陽修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著力表現西湖的恬靜脫俗。詞人用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盡管游人往來、管弦聲聲,但是鷗鷺毫不戒備,依然安睡。這是作者充滿喜悅之情地衷心贊美西湖,表明歐陽修與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間,同時也間接表現了歐陽修退隱之后,已無機心,故能與鷗鷺相處。
詞的下片寫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雖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態,但比較而言要數“風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詩意了。清風徐徐,月光皎潔,湖水澄澈,晶瑩透明,月光一照,閃閃發光。這時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廣袤無際,好似“一片瓊田”。再現了歐陽修引退之后,歡度晚年,胸懷坦蕩,與物有情的感受。
歐陽修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中寫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寫法最突出的特點是:以靜寫動,以動襯靜.通過平靜的湖面,青堤暗影,以及若有若無的笙簫聲,將整個畫面刻畫得極靜.而筆峰陡轉,風送船行,湖漪鳥飛,又以這樣極溫和的動更襯得西湖之靜.
詞的上片,輕舟短棹,一開頭就給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覺
.以下數句展開了一幅美麗的西湖春景:不僅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跟綿長的堤影掩映著,看到的是一幅淡遠的畫面;而且在短棹輕縱的過程里,隨船所向,都會聽到柔和的笙簫,隱隱地在春風中吹送.這些樂曲處處隨著詞人的船,仿佛是為著詞人而歌唱.廖廖數筆,就營造出一片安謐、恬靜的氣氛.下片著重描寫湖上行舟、波平如鏡的景色.前三句以靜寫動,寫風平浪靜時水面晶瑩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鏡,游人不覺船移,只是看到船漿輕劃,水上形成細小的波紋時,方感船身滑動.結句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難免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
,而西湖卻愈顯其幽靜
.此句與王維筆下的“空山不見人,但聞鳥鳴聲”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