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樂論多少字,荀子·樂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荀子樂論多少字,以及荀子·樂論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樂論是哪位理論家的著作
《荀子·樂論》是《荀子》中的一篇,是荀子對音樂及其有關(guān)問題的論述。荀子認(rèn)為,音樂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
荀子 樂論 譯文
墨子曰:“樂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 不然。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fēng)易俗易(1), 故先王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注釋]
(1)“俗”下《集解》無“易”字,據(jù)《漢書·禮樂志》補。
[譯文]
墨子說:“音樂,是圣明的帝王所反對的,而儒者卻講求它,那是錯誤 的。”君子認(rèn)為并不是這樣。音樂是圣人所喜歡的,而且可以用來改善民眾 的思想,它感人至深,它改變風(fēng)俗也容易,所以古代的圣王用禮制音樂來引 導(dǎo)人民而人民就和睦了。
《荀子》第二十篇《樂論》主要論述的是什么?
《荀子》第二十篇《樂論》,則是荀子的一篇關(guān)于音樂理論的論述,荀子肯定了音樂的必要性,認(rèn)為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又闡明了音樂的重要性,指出音樂具有潛移默化、移風(fēng)易俗的重要作用,能夠改善和調(diào)整君臣之間、至親之間及鄉(xiāng)親之間的關(guān)系。
《荀子》卷20樂論篇詩解4樂行志清窮本極變
《荀子》卷20樂論篇詩解4樂行志清窮本極變
題文詩:
真君子以,鐘鼓道志,琴瑟樂心;動以干戚,
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清明象天,廣大象地,
俯仰周旋,有似四時.樂行志清,禮修行成;
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fēng)易俗,天下皆寧,
美善相樂.樂者樂也.君子也者,樂得其道;
小人也者,樂得其欲.以道制欲,樂而不亂;
以欲忘道,惑而不樂.故至樂者,所以導(dǎo)樂,
金石絲竹,所以道德,至樂行而,民鄉(xiāng)正道.
故樂也者,治人盛者.樂者和之,不可變者;
禮者情理,不可易者.樂以合同,禮以別異,
禮樂之統(tǒng),管乎人心.窮本極變,樂之真情;
著誠去偽,禮之至經(jīng).墨子非之,幾遇刑也.
明王已沒,莫之正也.愚者學(xué)之,危其身也.
君子明樂,乃其德也.亂世惡善,不此聽也.
於乎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勉學(xué),無所熒惑.
【原文】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1;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2;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fēng)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3。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xiāng)方矣4。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注釋〕 1道dǎo?音導(dǎo):是繁體“導(dǎo)”略筆。 2修:當(dāng)為“循”字之誤。 3美善相樂:世德堂本作“莫善于樂”。〖按〗《荀子集注》:盧文弨曰:宋本作“美善相樂”,正承上五句而言。此‘樂’字讀‘喜樂’之樂。下文‘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云云,皆承此‘樂’字而言。若改為‘莫善于樂’,則仍讀‘禮樂’之‘樂’,與上下文皆不相應(yīng)矣。 4鄉(xiāng):“向(今作向)”字略筆,不可簡寫作“鄉(xiāng)”。 方:道。
〔譯文〕 ?君子用鐘、鼓來引導(dǎo)人們的志向,用琴、瑟來使人們心情快樂。拿著盾牌斧頭等舞具來跳舞,用野雞毛和牦牛尾等舞具做裝飾,用石磬、簫管來伴奏。所以那樂聲的清朗像天空,廣大像大地,那舞姿的俯仰旋轉(zhuǎn)又和四季的變化相似。所以,音樂奉行而人們的心志清明,禮制遵循而人們的行事有成;耳聰目明,氣血平和,改變舊的風(fēng)俗習(xí)慣,天下都?xì)w于平靜,美與善皆大歡喜。所以說:音樂,就是歡樂的意思。君子把從音樂中獲得道義作為歡樂,小人把從音樂中滿足欲望當(dāng)作歡樂。用道義來控制欲望,那就能歡樂而不淫亂;為滿足欲望而忘記了道義,那就會迷惑而不快樂。所以音樂是用來引導(dǎo)人們娛樂的。金鐘石磬琴瑟管簫等樂器,是用來引導(dǎo)人們修養(yǎng)道德的。音樂推行后民眾就向往道義了。所以音樂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但墨子卻反對它。
【原文】
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1;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tǒng),管乎人心矣。窮本極變2,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jīng)也。墨子非之,幾遇刑也。明王已沒,莫之正也3。愚者學(xué)之,危其身也。君子明樂,乃其德也4。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於乎哀哉5!不得成也。弟子勉學(xué),無所營也6。
〔注釋〕 1和:《禮記·樂記》、《史記·樂書》均作“情”,疑原本作“和情”,后人為求對文而刪一字,反使文義不完整了。 2窮:窮究,深入到極點。本:指本性。極:達到最高限度。 變:化,指感化人心改變風(fēng)俗。窮本極變:與前面所說的“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含義相承。 3正:糾正。 4德:宜作“仁”,因為上下文都押韻,這一句也當(dāng)押韻。 5於[wū?音烏]乎:同“嗚呼”。 6營:通“熒”,惑亂。
〔譯文〕
況且音樂,是協(xié)調(diào)人情時不可變更的手段;禮制,是治理社會時不可更換的原則。音樂使人們同心同德,禮制使人們區(qū)別出等級的差異。所以禮制音樂的綱領(lǐng),可以總管人們的思想了。深入地觸動、極大地改變?nèi)说男男裕且魳返膶嶋H情形;彰明真誠、去掉虛偽,是禮制的永恒原則。墨子反對它們,近乎犯罪。圣明的帝王已經(jīng)死去,沒有人來加以糾正。愚蠢的人學(xué)習(xí)他,會危害自己的生命。君子彰明音樂,這才是仁德。混亂的社會厭惡善行,不聽這提倡音樂的話。唉呀可悲啊!音樂因此而不能見成效。學(xué)生們努力學(xué)習(xí)吧,不要因為墨子的反對而有所迷惑啊。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