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的詞出自哪里,聲聲慢 百度百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聲聲慢的詞出自哪里,以及聲聲慢 百度百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聲聲慢》是誰寫的詞?
<<聲聲慢>>是詞牌名,很多詩人都填寫過.你問的應該是李清照的詞吧:
《李清照詞《聲聲慢》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昨晚,閱讀了唐詩宋詞,其中讀到李清照詞《聲聲慢》讓我感慨萬千.這位中國歷史上頗具文學才能的女詞作家,那晚年創(chuàng)作的《聲聲慢》,是對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心緒的傾訴,細細讀來,不僅僅是對她的悲戚命運的同情,更多的還是惋惜這位天才女詞人,會在如此環(huán)境中隕落.
全詞只用了97個字,把晚秋的乍暖還寒的氣候和自己寂寞、凄涼的心緒有機結合,達到了欲愁不能、欲盼不得的境況.詞一開始就用了14個疊音字,就象演戲的開場鑼一樣進行渲染,作者用了動靜結合,心、境、意結合來進行渲染,尋尋覓覓是動,寫人的行動,也是意,有意去尋覓;冷冷清清是靜,也是境,寫環(huán)境的冷清悲涼是對一種境況的感知;凄凄慘慘戚戚是寫心,寫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乍暖還寒應該秋末多變的季節(jié),冷熱不勻,身體也是最難適應,最難調養(yǎng)的季節(jié),此句更多是借境抒情,回憶自己動蕩的生平,從一個金兵入侵、南渡避難和丈夫為官,書香門第,金石收藏的幸福美滿家庭,到了妻離子散,形單影只,孤身飄零的窮苦生活,這情形與“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天氣是多么相似.我們可以想象,晚秋的天氣,頭一天晚上還很暖和,但是到第二天早上卻是西風掃落葉,感覺寒冷侵襲,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對一個貧窮而缺衣少食的人來說,用三杯兩盞淡酒來取暖是絕對不可能的,怎么能夠抵擋得了昨晚帶來的寒冷西風,這為前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作了鋪墊.觸景生情,看到天空中大雁飛過,好象是舊時相識,使她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親人,自己的丈夫,更使她感到傷心.這里一個淡字寫出了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尤其是“雁過也”這一句,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依戀、哀怨、欲絕、凄苦的氛圍,讓人心痛,心酸,心碎!
接著,詞的后半部分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借落花喻人的憔悴,人老花謝,還有誰還會來欣賞采摘呢?呆呆地坐在窗前,看滿地落花,憶凄楚、蒼老人生,孤獨地感受怎么能夠捱到天黑呢?又有梧桐得點點滴滴秋雨敲打,這情形,怎么能夠用一個愁字可以概括描寫得盡呢?這一段是寫景,寫聲,寫情,寫黃花、梧桐、細雨等物景,達到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愁苦心情.點點滴滴是用疊音詞寫聲,以聲襯情,極富頓挫凄絕之感.三個問號句,雖然是問花,問黑夜,問愁,其實在寫自己的感情流露,現(xiàn)在自己是人老憔悴,就象落謝的花兒,誰來同情,誰來憐惜呢?人生的衰老也就象白天到黃昏,誰愿意喜歡去捱到這個黑夜呢?把作者依戀、哀怨、凄絕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后一個問愁,這次第是概括,就是上面所有的情形,怎么能夠用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盡,解決得了呢?
全詞簡略,收放自如,自然別致,情景交融.可謂是言盡意不盡,欲說罷不休.作者用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景景含愁,情情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沒有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層疊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聲聲慢》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結合了這個時代作者凄苦的身世,有一定的現(xiàn)實社會意義.同時也開創(chuàng)一代詞風,堪稱千古絕唱!
聲聲慢出自哪里?
《聲聲慢》
作詞:崔開潮
作曲:劉洋
歌手:崔開潮
歌詞: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
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
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月落烏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點點滴滴。
夢里有花夢里青草地。
長發(fā)引漣漪,白布展石磯。
河童撐桿擺長舟渡古稀。
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月落烏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點點滴滴。
夢里有花夢里青草地。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
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
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里。
擴展資料:
《聲聲慢》是中國內地男歌手崔開潮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崔開潮填詞,劉洋作曲。該歌曲收錄于2017年03月26日發(fā)行的專輯《急駛的馬車》中。
崔開潮,1995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 獨立音樂人、唱作人,西南科技大學16屆畢業(yè)。 2017年3月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急駛的馬車》。
《聲聲慢》的作者
一、《聲聲慢》的作者是——宋代詞人李清照。
二、附原文如下: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ㄊ刂皟?一作:守著窗兒)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三、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聲聲慢 出自哪里?
《聲聲慢》原名《勝勝慢》,最早見于北宋晁補之筆下。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一個頗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他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在開封府和禮部考試時都名列第一?!瓣藦埌囫R手,崔蔡不足云”。這是黃庭堅稱贊當時的他和張耒就像司馬遷、班固一樣,而遠超過漢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這樣一個才氣縱橫,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卻一生潦倒,功名蹭蹬。這和他的老師蘇軾有莫大關系。其實所謂蘇門四學士,并不是真的是蘇軾的學生,他們只是仰慕蘇軾文名,甘愿在為人為文方面以蘇軾為楷模,而蘇軾對真正有才華的后生從來是不遺余力地推薦褒贊,晁補之、秦觀、張耒、黃庭堅四人難得始終以蘇軾的立場為自己的 立場,在那個黨爭混亂是非難辨的大氣候下,殊為不易。
晁補之因為官場不順,生活一直比較困窘,但這并不妨礙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情趣。有一次在一個大暑天,蘇軾到揚州訪他,晁補之命人用一個大木盆裝了一大盆清涼的泉水,然后在水中放入大朵的白蓮花。清涼的水色花容讓人暑意頓消。能想出這樣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可見晁補之的品味。
宋代,“歌兒舞女以終天年”是太祖皇帝在世時就為大臣們定下的優(yōu)惠政策,為鼓勵大臣們盡情享受生活少生異心,宋代給朝中官吏們的俸祿是很優(yōu)厚的,更鼓勵大臣蓄養(yǎng)家妓。但買人不是一次買斷,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雇用婢女約定個三五年,最高年限為十 年。有的小妾和婢女期滿后不忍離去,但如父母不同意,也不能留下。若婢女幾經(jīng)轉雇,其身價往往看漲,具有特殊才能的婢女相當昂貴。即使如蘇東坡、辛棄疾這樣人品學識堪稱楷模的人,在當時大風氣下也不能免俗,家中大多養(yǎng)有許多家妓。一般士大夫家庭期滿后多送婢女還鄉(xiāng),讓其婚嫁。所以宋詞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送 別家妓的詞。那些玲瓏聰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尋常的感情和關系,也有可能被收為妾,但并不容易,必須要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并不能強娶。
晁補之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妓,名叫榮奴,他有兩首詞專門是為她的離去而作。這讓人想起《紅樓夢》 中的那些女孩子,一個個以離開大觀園為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似寶玉,對所有女子都真心相待,但晁補之對這榮奴看來是動了一些真心:一首《點絳唇》里說:“檀口星眸,艷如桃李情柔惠。據(jù)我心里。不肯相拋棄??夼氯瞬?,笑又無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臨歧誓?!痹~寫得很直白動情,好像是很無 奈地眼睜睜地看著美麗的榮奴離去,好像他們之間曾有過相許的誓言。晁補之的詞豪放處不遜于東坡,這首小令也當?shù)们逍绿N藉,柔麗綿邈。
朱門深掩,擺蕩春風,無情鎮(zhèn)欲輕飛。斷腸如雪,撩亂去點人衣。朝來半和細雨,向誰家、東館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紅蕊,留待郎歸。 還記章臺往事,別后縱青青,似舊時垂。灞岸行人多少,競折柔枝。而今恨啼露葉,鎮(zhèn)香街、拋擲因誰。又爭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隨。
這就是那首《勝勝慢》,題序明言是為榮奴的離去而作,言下對榮奴的離去甚是不舍,為她今后的命 運擔憂,榮奴為什么一定要離開,我們已不知道,但明明知道她此去有可能是“灞岸行人多少,競折柔枝”,可還要問“拋擲因誰”,這其中的感情幾分真幾分淺, 倒也無意深究了。在那個時代的風氣之下,多情未必是一件好事,無法相諧相好倒不如不惹情絲,落得個兩相干凈。在小令盛行的北宋,晁補之倒喜歡一些長調慢曲,這可能跟他有較高的音樂水準有關系。
慢曲相對于令曲,字句長,韻少,節(jié)奏舒緩。雖是單遍,但唱起來格外悠長婉轉,唐人就有“慢處聲遲情更多”的說法。用《勝勝慢》為名,看來當時晁補之的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還要來得更纏綿娓麗些。直道南宋末年,《勝勝慢》才因為蔣捷的一首《秋聲》變?yōu)榱恕堵暵暵?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