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賦原文多少個 琴賦中的琴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琴賦原文多少個,以及琴賦中的琴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是什么意思
“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是形容靜寂無聲或形容憂愁的樣子。
該詩句出自三國嵇康的《琴賦》:“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
白話釋義:黑云蔭山上,翔鸞在山頂。清露潤澤的肌膚,惠風流其間。那是因為經營其左右的人,堅持以自然神美麗,而值得思愿愛快樂了
“竦”song(第三聲) 會意。字從立,從束。“立”與“束”聯(lián)合起來表示“被捆綁著站立著”。
本義:直立受束縛的樣貌。
引申義:肅敬;恭敬。原文中以形而喻靜。
“密”mi (第四聲)從宓,意為“隱藏處”。“宓”與“山”聯(lián)合起來表示“山中的隱藏處”。
本義:山中的隱蔽處、層山疊丘之間的縫隙、小空間、小空地。
引申義:重山疊丘、群山掩蔽。再引申義:掩蔽、周嚴),原文中以形而喻閑。
擴展資料:
《琴賦》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嵇康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此賦開始描寫樂器所生的環(huán)境:敘述椅梧生于崇山峻嶺,吸取了天地純一之氣及日月精華。在《琴賦》的首段,即以寫地之勝,來烘托出椅梧的珍貴,即指出了琴的珍貴。
嵇康在《琴賦》中從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繪、琴的演奏情狀、琴曲的音樂發(fā)展,風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體之美。
包括了琴的審美主體之形成、琴之美感功能、琴器自身之構造美等等,這種整體多元之美學界定,是從老莊之自然哲學所發(fā)展出來的琴美學,是由琴的審美活動來宣揚人的獨立、自由之本質。
不同于阮籍的《樂論》的琴觀,可以說中國琴學理論離開了審美藝術的史前期,而邁向了審美與藝術的新的里程埤,從政治、宗教與倫理的附庸地位靜脫出來,走向審美與藝術的自覺之路。
關于嵇康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有哪些?
關于嵇康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有:《養(yǎng)生論》、《嵇康集》、《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呂長悌絕交書》?《琴賦》 ?等。
《養(yǎng)生論》,三國嵇康撰,是我國古代養(yǎng)生論著中較早的名篇。本文論述了養(yǎng)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主張形神共養(yǎng),尤重養(yǎng)神;提出養(yǎng)生應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以防患于未然;要求養(yǎng)生須持之以恒,通達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體養(yǎng)生途徑。文章論述透徹,富有文采。現(xiàn)存《昭明文選》《嵇中散集》等書中。
《嵇康集》不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文學和哲學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很有影響的教育思想論著,其中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聲無哀樂論》、《養(yǎng)生論》、《難自然好學論》、《家誡》及《太師箴》等篇,以玄學思想武器猛烈抨擊了被扭曲了的儒家教育,否定經學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反映時代要求的個性解放和反對禮法名教的進步教育主張,在利用和改造老莊思想的基礎上,開拓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理論。
《嵇康集》
嵇康自幼聰穎,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他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尤為喜愛老莊學說。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司馬氏掌權后,隱居不仕,拒絕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隸校尉鐘會構陷,而遭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人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
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fā)。又注重養(yǎng)生,曾著《養(yǎng)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嵇康
文學成就
主詞條:正始文學
嵇康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其詩現(xiàn)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而以四言成就較高。何焯《文選評》稱:"四言不為《風》、《雅》所羈,直寫胸中語,此叔夜高于潘、陸也。"他的四言詩是繼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主要作品
書:《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呂長悌絕交書》?
賦:《琴賦》《酒賦》《蠶賦》《懷香賦》
論:《養(yǎng)生論》《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聲無哀樂論》《答難養(yǎng)生論》《難自然好學論》《難宅無吉兇攝生論》《答解宅無吉兇攝生論》?
琴曲:《風入松》《長清》《短清》《長側》《短側》
有哪些關于琴的古文句子
和如琴瑟
對牛彈琴
焚琴煮鶴
劍膽琴心
一琴一鶴
琴劍飄零
東漢·蔡邕《琴賦》
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協(xié)之鍾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爾乃間關九弦,出入律呂,屈伸低昂,十指如雨。清聲發(fā)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後哀聲既發(fā),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于是繁弦既抑,雅韻復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嘆,雞鳴高桑。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唐·黃滔《戴安道碎琴賦》
戴安道碎琴賦(以“徒候徽響,致聚深情”為韻)
拔塵俗之能琴,共誰不欽?戴安道之擅名斯異,武陵王之慕義彌深。降使殷勤,將召來以聆雅越。持誠慷慨,爰擊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羈,煙霞為賞。澗松雖聳於梁棟,野鶴不侵乎羅網。吳山越水,韜物外之清光。蜀軫虞絲,播人間之妙響。杳杳區(qū)區(qū),何人戒途。白屋忽驚於嘶馬,朱門欲俟於啼烏。焉有平生,探樂府錚鏦之妙。爰教一旦,廁侯門戛擊之徒。於是賁出月窗,毀於蓬戶。擲數(shù)尺之鸞鳳,颯一聲之風雨。朱弦并斷,類冰泉裂石以丁零。玉柱交飄,誤隴雁驚弓而飛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且異鍛珠之義,寧同碎斗之譏。陌上囬塵,走清風於玉殿。堂間釋手,章素節(jié)於金徽。於時野客相高,時人或陋。梧雕桐斷以甯顧,漆解膠離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巖谷春風之候,遙當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彈。靜對庭蕪,待從幽蘭之不奏。向若投綠綺以無意,緬維城而有情。亡一時之高躅,矜六律於新聲。則此日知音,但仰躍魚之弄。碧山煙霧,甯留藏豹之名。則知藝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終挺特以驚俗,不斯須而辱志。於今人語其風,孰不揖當時之事。
《三琴記》北宋 歐陽修
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制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聲如何,不問其古今何人作也。琴面皆有橫紋如蛇腹,世之識琴者以此為古琴。蓋其漆過百年始有斷文,用以為驗爾。其一金暉,其一石暉,其一玉暉。金暉者張越琴也,石暉者樓則琴也,玉暉者雷氏琴也。金暉其聲暢而遠,石暉其聲清實而緩,玉暉其聲和而有余。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余兼有之,然惟石暉者老人之所宜也。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暉,此數(shù)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暉難準。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余自少不喜鄭衛(wèi),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奔馳,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寐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他不過數(shù)小調弄,足以自娛。琴曲不多學耳,要于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yè)已有之,亦不患多而棄也。
唐·薛易簡《琴訣》
《琴史》曰: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蓋在天寶中也。嘗著《琴訣》七篇,辭雖近俚,義有可采,今掇有大槩著焉,曰:
“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濁,則聽者難辯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jié)操者聽之則情感傷,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莊謹。是以動人心,感神膽者,無以加于琴。閏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又云:“彈琴之法,必須簡靜。非謂人靜,乃手靜也。手指鼓動謂之喧,簡要輕穩(wěn)謂之靜。又須兩手相附,若雙鸞對舞,兩鳳同翔,來往之勢,附弦取聲,不須聲外搖指,正聲和暢,方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適,或諷諫以寫心,或幽憤以傳志,故能專精注神,感動神鬼,或只能一兩弄而極精妙者。今之學者,惟多為能。故曰: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
品閑齋閑話:“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彈琴之法,必須簡靜。……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然今人彈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悅耳為能。琴道漸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無“多”則難精,惟有先多,然后求精。
晉·嵇康《琴賦》
馀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導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材干,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末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末達禮樂之情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必。其辭曰: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昊蒼。夕斤納景于虞淵兮,旦唏于于九陽。經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躊而水康。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璀嵬岑目。玄嶺峻巖,蚱鱷嶇嶺。丹崖峻蠼·青譬萬尋。若乃重秈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蒸靈液以播云,據(jù)神淵麗吐溜。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巖觚隈,郁怒彪休。洶涌騰薄,奮沫揚濤。沁汩澎湃,蟹嬗相糾西。放肆大川,濟乎中州。安囬徐邁,搴爾氐浮。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詳觀其區(qū)土之所產毓,奧宇之所寶殖。珍怪瑯玎,瑤瑾翕赤色。叢集累積,奐衍於其側囝。若乃春蘭被其東,沙裳殖其西窖。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璐潤其膚,惠風流其問圓。竦市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蕾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
於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畸,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嶗崿,以游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淩飛。邪睨昆侖,俯闞海湄。指蒼梧之迢遞,臨囬江之威夷。寤時俗之多累,仰簛山之馀輝。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憾以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慕老意之魂隅,飲泰容之高吟。顧茲桐而興慮,思假物以托心。乃磯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夔襄薦法,般佳騁神。鎪會衰廁,朗密調均。華繪彤琢,布藻垂文。錯以多象,藉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愛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鍾期聽聲,華容灼爍.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伶?zhèn)惐嚷桑镞B操張,進御君子,新聲慘亮,何其偉也。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征,參發(fā)并趣,上下累應,堪踔碣硌,美聲將興,固以和昶而足耽矣。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fā)清角。紛淋浪流離,奐淫衍而優(yōu)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沛騰邏而競趣,翕晡煜而繁縟。狀若崇山,又像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怫惘煩冤。紆余婆娑國。陵縱播逸,霍瀅紛葩,檢容授節(jié)。應變合度。兢名擅業(yè),安軌徐步,洋洋習習,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馀響手泰素。
若乃高軒飛觀,廣廈閑房;冬夜肅清,郎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足器泠弦調,心閑手敏。觸媲如志,惟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堯》,終吹《微子》寬明宏潤。優(yōu)游躇躊。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歌曰:“淩扶搖兮憩瀛洲,要列了兮為好仇。,餐沆薤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滅游。齊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於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凋,奇弄乃發(fā)。揚和顏,攘皓腕,飛纖指以馳鶩,紛礎矗以流漫。或徘徊顧慕,擁郁抑按,盤桓毓養(yǎng),從容秘玩。闥爾奮逸,風駭云亂。勞落淩厲,布濩半散。十融披離,斐鏵韡奐爛。英聲發(fā)越,采采粲粲。或問聲錯糅,狀若浼赴,雙美并進,駢馳翼驅。初若將乖,後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淩而不亂,或相離不殊。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忽飄飄以輕邁,乍留聯(lián)而扶艫,或參譚繁促,復疊攢仄,從橫駱驛,奔遁相逼。拊嗟累贊,間不容息,壤豔奇?zhèn)ィ瑤洸豢勺R。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清和條昶,案衍陸離。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趣危。嚶符離鴣鳴清池,翼若游鴻翔曾崖。紛文斐尾,琳繆離緬。微風馀音,靡靡猗猗。或摟抱櫟捋,縹繚澈冽。輕行浮彈,明嫡隙惠囬。疾而不速,留而不滯。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風和嗚戲云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tài)之無窮。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乃攜友生,以邀以嬉。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臨清流,賦新詩。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若乃華堂曲宴,街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進南荊,發(fā)兩秦,紹陵陽,度巴人,變用雜而并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龠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嗚,鵾雞游弦。更唱疊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滔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篷乏,亦有可觀者焉。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非夫淵靜者小能與之閑止。非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若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閑遼故音癉,弦長故徽嗚。性沽靜以端理,含今德之和平,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fā)泄幽情矣。足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懔慘凄,愀愴傷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樂者聞之,則歟愉歡釋,撲舞踴溢,留連瀾漫,嗡噱終口。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yǎng)悅念,淑穆玄真,恬虛樂古,齊事遺身。足以伯夷以之廉,顏囬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惠施以之辯給,萬石以之訥慎。其馀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總中和以統(tǒng)物,咸日用而不失。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于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天吳踴躍於重淵,王喬披云而下墜。舞磁鸑鷟瓷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感人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體清心遠,邈雄極兮。良質走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有關琴的古文太多。。。。。。
琴賦原文及翻譯
? ?神農氏造琴,所以協(xié)和天下人性,為至和之主。齊桓有陵巖旁鳴琴曰號鐘,楚王有琴曰繞梁,司馬相如有焦尾尺橡,蔡邕有綠綺,皆名器也。
神農氏造琴,所以協(xié)和天下人性,為至和之主。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鐘,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琴曰綠綺,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 該詩句出自三國嵇康的《琴賦》:“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
? 白話釋義:黑云蔭山上,翔鸞在山頂。清露潤澤的肌膚,惠風流其間。那是因為經營其左右的人,堅持以自然神美麗,而值得思愿愛快樂了
“竦”song(第三聲) 會意。字從立,從束。“立”與“束”聯(lián)合起來表示“被捆綁著站立著”。
本義:直立受束縛的樣貌。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