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地指的哪個地方(魏國在何地)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魏地指的哪個地方,以及魏國在何地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魏國是今天的什么地區
魏國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陜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
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的后代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為封國在畢地而得姓。畢國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淪為平民。畢萬正是畢公高的后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升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并把魏地封給畢萬。據《史記·魏世家》記載:晉大夫畢萬以軍功受封于魏,卜偃為其占卜曰:“畢萬之后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币馑季褪钦f:畢萬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叭f”是盈足之數,“魏”同“巍”,有高大雄偉之意,得此封賞,符合天意。天子擁有兆民,諸侯管轄萬民。以畢萬之福大命大,必定會越來越興旺發達。魏氏正是由此而得姓。
公元前636年,畢萬之孫魏犨因為隨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晉文公重耳繼位后,令魏犨承襲魏氏的封爵,列為大夫,治所在魏邑(今魏縣)。
公元前453年,晉知伯(荀瑤)率韓魏之師圍攻趙氏基地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三年不能攻克,趙無恤遂策反魏恒子和韓康子兩家,反攻知伯,殺之并分其地。韓、趙、魏三家分晉局面形成。公元前445年,魏斯繼位,自稱諸侯,史稱“魏文侯”,為了變法圖強,稱雄圖霸,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魏國是現在的哪里
魏國占據了幾乎全部的華北地區。上北至遼寧,東至黃海。東南至長江一帶,西南至秦嶺,占據西安。魏國是三國時期政權之一,其疆土在北京市、河北省、遼寧省、東省、山西省的完整地區,以及陜西省中北部、甘肅省西北部和江蘇省、湖北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
魏國于西域設置管轄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藩后,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雙方決裂后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
黃初元年(220年)至黃初七年(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滅蜀漢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擴展資料: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后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于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
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于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占東漢荊州北部)、揚州(占東漢揚州北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魏國
三國說的魏蜀吳分別指的是現今的什么地方?
魏國就是現在的北方地區,蜀國就是位于西南地區,東吳就是位于東南地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后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后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于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關于魏地指的哪個地方和魏國在何地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