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人比黃花瘦 人比黃花瘦!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賞析人比黃花瘦,以及人比黃花瘦!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比黃花瘦全詩及其賞析
點絳唇 重陽菊間小酌,同申元帥等
元代 · 李俊明
秋 樹 風 高 , 可 憐 憔 悴 門 前 柳 。
白 衣 去 後 。
閑 卻 持 杯 手 。
一 笑 相 逢 , 落 帽 年 時 友 。
群 知 否 。
南 山 如 舊 。
人 比 黃 花 瘦 。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句話的賞析
“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擴展資料
原詩: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白話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句話怎么賞析?
賞析: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原文: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擴展資料: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
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賞析
簡單一些:這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一首詞的尾句.簡單點講,就是說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點明主旨,后面以人比黃花,因相思而顯得消瘦可憐,比喻傳神而獨到,精妙絕倫.
具體一些:
這首重九懷人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瑯環(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說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采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卷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于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蘊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云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借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蘊。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賞析
全片由一個“愁”字統領。詞的上片主要寫獨處的愁苦。“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地面薄霧彌漫,天空濃云 籠罩,室內香爐里輕煙飄散,這長長的白晝真讓人難熬啊!常言道:歡娛嫌日短,苦愁怨更長。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更何況“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說明詞人不止一次一個人獨處重陽了。詞人化用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借愁句更添愁思,怎不叫人分外傷心!獨自一人入睡,卻久久不能成眠,身涼心更涼。
下片寫思夫的深切。“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應與丈夫把酒賞菊,共享花香,無奈“借酒消愁愁更愁”,勾起對丈夫更為強烈的思念:“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愁”字被進一步深化。凄涼的西風吹處,卷簾飛起,簾內的思婦久久凝望著黃花沉思默想……黃花、佳人,原應互相比美,然心在丈夫身上的佳人,卻因思夫之愁更比黃花瘦。怎一個“愁”字了得!
人比黃花瘦是什么意思?
人比黃花瘦的意思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人比黃花瘦的意思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出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作品表面上是寫深秋佳節孤獨寂寞的心緒,實則表達了重陽節思念丈夫的心情。這個詞語用來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