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哪些景區(qū)有詩詞 永嘉的風(fēng)景名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永嘉哪些景區(qū)有詩詞,以及永嘉的風(fēng)景名勝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guān)于溫州石桅巖的詩句
1.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yuǎn)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yǎng)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lián)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我痛惜他們?yōu)檠吃岫鴩斯舶У那貒迹摇百澝馈蹦銈儌涫芏鲗櫟漠?dāng)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dá)快樂,無常不定。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kuò)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nèi),南距溫州市區(qū)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qū)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qū),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fēng)景區(qū)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hù)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及沿江農(nóng)村文化景區(qū)(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qū))、大若巖景區(qū)、石桅巖景區(qū)、北坑景區(qū)、水巖景區(qū)、陡門景區(qū)、四海山景區(qū),七大景區(qū)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2.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
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yuǎn)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yǎng)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lián)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
我痛惜他們?yōu)檠吃岫鴩斯舶У那貒迹摇百澝馈蹦銈儌涫芏鲗櫟漠?dāng)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dá)快樂,無常不定。
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kuò)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nèi),南距溫州市區(qū)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
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qū)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qū),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fēng)景區(qū)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hù)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及沿江農(nóng)村文化景區(qū)(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qū))、大若巖景區(qū)、石桅巖景區(qū)、北坑景區(qū)、水巖景區(qū)、陡門景區(qū)、四海山景區(qū),七大景區(qū)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3.童年記憶中的溫州華蓋山的作文具體描寫溫州華蓋山的作文
溫州——一個山清水秀,有著空靈的奇山秀水和厚重的歷史人文,我常常感懷于心并又為此激動不已。這種情懷、這種感慨、這種體悟和心情,總想把它賦筆成文,珍藏于心。
那隱匿在山水之間厚重的歷史帷幕,卻很難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然而,這溫州山水所獨具的美質(zhì)和神韻卻使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超脫,乃至全然為之而陶醉了。
作為一個溫州人,我自然游覽過溫州的許多風(fēng)景名勝,如果你去溫州游玩,那么楠溪江就是不可不去的地方,那是一處令人夢思神往的人間仙境。
楠溪江,僅僅聽聽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出她的美韻,更有那精明的溫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臨江公路旁豎起的那一個個“楠溪江,山水詩的家鄉(xiāng)”的大廣告牌,就是僅驅(qū)車從這里一掠而過,身上也會落滿這楠溪江山水華麗的詩句。
楠溪江在溫州永嘉境內(nèi),南北縱貫。一提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個在仕途上不走運的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他被貶后來這里做過永嘉太守,雖一生中官運不佳,又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刀下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年僅49歲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悶歲月里,憑借這永嘉山水的靈性卻拂拭了自己心靈上的憤懣和憂思,成就了其大量優(yōu)美的山水詩作,開我國古代山水詩之先河。也許就是這空靈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詩句具有了富麗而豐贍的藝術(shù)內(nèi)涵。
據(jù)我所知,這綿綿3百里的楠溪江分巖頭、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等7處以田園山水風(fēng)光見長的境區(qū)共計800多個景點,而我也只是游覽過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卻已被楠溪江的壯美所征服。
好比這獅子巖,就是活脫脫是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詩畫。一座酷似雄獅的小嶼截流孤立在這楠溪江萬傾清流之中,昂首張口,迎流而踞,細(xì)雨霏霏之中,雄姿嬌態(tài),氣勢磅礴。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們?nèi)乙黄鸹氐嚼霞覓吣梗覀儝咄昴购蟊銇淼搅碎希覀內(nèi)チ藥煜聨r和石巍巖,一進(jìn)入景區(qū),就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使人心情愉快。
楠溪江的水清澈見底,就像一面面鏡子,照映著我的心,時時牽動著我,我們一起在水邊嬉戲,那甘甜的水 每時每刻都在凈化著我的心靈;石路兩旁的樹木高大威武,雄壯有力,一棵棵青翠勁拔,讓鳥兒們自由地飛翔、嬉戲;楠溪江畔的山更是別有一番風(fēng)韻,一座座氣貫長虹,使人心生敬畏。
溫州——一個美麗而人才輩出的地方,這就是我親愛的故鄉(xiāng)。
4.石桅巖導(dǎo)游介紹詞
位于鶴盛鄉(xiāng)下岙村的峽谷中,為一塊高306米的淺紅色巨石,巖頂如并蒂蓮蕾,比肩而聳,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
石桅巖擎天拔地,有“浙南天柱”之譽(yù)。它三面環(huán)溪,南面山腳下有一深潭,潭兩岸懸崖黝黑如鐵。乘竹筏溯流而西,眼看到了絕境,倏然間,舟筏捌一彎,鉆進(jìn)一條三米寬左右的巖縫,巖縫峭壁上置一鋼梯,攀登其上,入“水仙洞”,洞中有壁泉,飛珠拋玉,洞旁怪石嶙峋,喬松排青。以洞作窗,對面峰巒陡立,崢嶸險峻,高低不同的兩座獨立石峰,中嵌一石,如麒麟送子,昂首向天。溪邊修有棧道,沿溪而上,溪流蜿蜒至石桅巖腳,變化多端,給人回味無窮。
石桅巖四圍有九座奇峰環(huán)拱,山勢險峻,惟北邊有大片草坪,綠茵如氈。南面寬廣平靜的溪流上有70多米長的石碇步。東面有一巖突兀,謂“人頭巖”,似樵夫凝眸遠(yuǎn)眺。
本景區(qū)“雄”、“奇”、“險”、“秀”、“幽”、“奧”諸字皆備。
主要景群有:小三峽、石桅巖、下岙水庫游樂區(qū)三處,長約8公里的小三峽集峭壁危巖、奇峰險陜、急流深潭、沙灘草地于一體,景色清幽迷人。石桅巖在溪谷中拔地而起,其造型獨特,姿態(tài)雄奇。在渡頭至小三峽途中的上埠村一帶還有紅巖、觀音峰、青蛙石以及“石林拱翠”等景點。此外還有梅坦村東面的百丈巖和東北的陶姑洞。
石桅巖在鶴盛鄉(xiāng)下岙村北約500米處的峽谷中,有一巨峰,擎天拔地,因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其相對高度306米,通體皆石,呈淺紅色,巖頂如并蒂蓮蕾,比肩而聳。此巖有“浙南天柱”之譽(yù)。
石桅巖周圍環(huán)拱著九座高度在100--200米之間的峰巒,它們高低不等,形態(tài)各異,如群星托月般,簇?fù)碇@“天之驕子”。石桅巖三面環(huán)溪,陡坡松枝展翠,藤蘿障翳,時有猴群出沒。石桅巖南面腳下有一深潭,乘竹筏溯流而西,潭兩岸是黝黑如鐵的懸崖。眼看到了絕境,倏然間,舟筏捌一彎,鉆進(jìn)一條三米寬左右的巖縫,巖縫峭壁上置一鋼梯,攀登其上,入一石洞,名“水仙洞”,洞高8米,寬6米,深10米,洞中有壁泉,飛珠拋玉,洞口一野樹,倚壁而生,蒼枝瘦干向內(nèi)欹偃,似天然盆景,洞旁怪石嶙峋,喬松排青。以洞作窗,對面峰巒陡立,崢嶸險峻,高低不同的兩座獨立石峰,中嵌一石,如麒麟送子,昂首向天,清流環(huán)石桅巖腳近300度迂回流淌,溪邊修有棧道,沿溪而上,溪流似綠寶石鑲嵌的腰帶,盤旋石桅巖腳,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景色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給人回味無窮。
石桅巖北邊有大片草坪,綠茵如氈。石桅巖南面寬廣平靜的溪流上有70多米長的石碇步。夕陽西下時,雄偉的石桅巖倒映在碧水中,牧童趕著黃牛,哼著小曲,對岸下岙村上空炊煙裊裊,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fēng)光圖景。
石桅巖四圍山勢險峻,清晨,云霧如潮,淹沒群山,唯石桅巖峰頂在云霧之上,如航船上的桅桿。石桅巖東面有一巖突兀,謂“人頭巖”,似樵夫正在凝眸遠(yuǎn)眺,悉心為其護(hù)航。
你自己整理以上
5.形容楠溪江山水的詞
山水之游,雖為人生一大快事,但對于我來說卻并不輕松,那隱匿在山水之間厚重的歷史帷幕,卻很難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然而,這溫州山水所獨具的美質(zhì)和神韻卻使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超脫,乃至全然為之而陶醉了。
想必現(xiàn)代人于忙碌緊張的競爭之隙,暫入自然的懷抱,讓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澗去松弛一下緊繃著的神經(jīng),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怡悅那麻木的心靈,引清風(fēng)細(xì)雨,滌一滌被污染了的情懷,也是一種怡然的活法。而這次春節(jié)旅行的第一站,溫州的楠溪江,正是這樣一處令人夢思神往的人間仙境。
楠溪江,僅僅聽聽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出她的美韻,更有那精明的溫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臨江公路旁豎起的那一個個“楠溪江,山水詩的家鄉(xiāng)”的大廣告牌,就是僅驅(qū)車從這里一掠而過,身上也會落滿這楠溪江山水華麗的詩句。
到楠溪江的時候,是在大年初二,當(dāng)北國的大地上仍在飄落著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的時候,而這里的楠溪江,卻細(xì)雨霏霏,綠意蔥蔥。我知道,這綿綿3百里的楠溪江分巖頭、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等7處以田園山水風(fēng)光見長的境區(qū)共計800多個景點,但只憑一個下午的游程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溫州的朋友問我怎麼安排這里的游程,我只是選擇了巖頭的獅子巖和大若巖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溫州永嘉境內(nèi),南北縱貫。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個在仕途上不走運的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他被貶后來這里做過永嘉太守,雖一生中官沒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刀下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年僅49歲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悶歲月里,憑借這永嘉山水的靈性卻拂拭了自己心靈上的憤懣和憂思,成就了其大量優(yōu)美的山水詩作,開我國古代山水詩之先河。也許就是這空靈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詩句具有了富麗而豐贍的藝術(shù)內(nèi)涵。
我不知道當(dāng)年的謝靈運來過這獅子巖沒有,而眼前的這獅子巖,卻活脫脫是一付優(yōu)美的山水詩畫。一座酷似雄獅的小嶼截流孤立在這楠溪江萬傾清流之中,昂首張口,迎流而踞,細(xì)雨霏霏之中,雄姿嬌態(tài),風(fēng)情萬種。
喚來一排小竹筏,撐傘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頭戴竹笠搖槳筏頭。竹筏毫無聲息地駛離岸邊,寬闊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覺不到江水的流動,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煙,還是霧靄,飄渺在江水的盡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覺身旁的楠溪江水是從遠(yuǎn)方的雨煙霧靄中飄飄而來。由于天上飄下的雨珠細(xì)碎如霧,直讓人感覺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這靜靜的江水溶化。江水平靜如鏡,見不到一絲雨滴落下的漣漪,若不看獅子巖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覺不到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還是在流動著。
6.石桅巖景區(qū)的石桅巖景點怎么樣
石桅巖位于鶴盛鄉(xiāng)下岙村的峽谷中,擎天拔地,有“浙南天柱”之譽(yù),堪稱華夏之冠。為一塊高306 米的淺紅色巨石,巖頂如并蒂蓮蕾,比肩而聳,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
石桅巖三面環(huán)溪,與石桅隔溪相對諸峰,簇?fù)憝h(huán)立,然高不及半,皆不敢與之“試比高”,“于遠(yuǎn)處遙望,無不盡其仰慕惶恐之忱”,從而更顯出了石桅巖高聳入云的氣勢。南面山腳下有一深潭,潭兩岸懸崖黝黑如鐵。
乘竹筏溯流而西,倏然間,舟筏捌一彎,鉆進(jìn)一條三米寬左右的巖縫,巖縫峭壁上置一鋼梯,攀登其上,入“水仙洞”,洞中有壁泉,飛珠拋玉,洞旁怪石嶙峋,喬松排青。
以洞作窗,對面峰巒陡立,崢嶸險峻,高低不同的兩座獨立石峰,中嵌一石,如麒麟送子,昂首向天。溪邊修有棧道,沿溪而上,溪流蜿蜒至石桅巖腳,變化多端,給人回味無窮。 石桅巖四圍還有九座奇峰環(huán)拱,山勢險峻,惟北邊有大片草坪,綠茵如氈。南面寬廣平靜的溪流上有70 多米長的石碇步。東面有一巖突兀,謂“人頭巖”,似樵夫凝眸遠(yuǎn)眺。
7.石桅巖景區(qū)的景區(qū)介紹
本景區(qū)“雄”、“奇”、“險”、“秀”、“幽”、“奧”諸字皆備。風(fēng)景名勝
主要景群有:小三峽、石桅巖、下岙水庫游樂區(qū)三處,長約8公里的小三峽集峭壁危巖、奇峰險陜、急流深潭、沙灘草地于一體,景色清幽迷人。石桅巖在溪谷中拔地而起,其造型獨特,姿態(tài)雄奇。在渡頭至小三峽途中的上埠村一帶還有紅巖、觀音峰、青蛙石以及“石林拱翠”等景點。此外還有梅坦村東面的百丈巖和東北的陶姑洞。
石桅巖在鶴盛鄉(xiāng)下岙村北約500米處的峽谷中,有一巨峰,擎天拔地,因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巖,其相對高度306米,通體皆石,呈淺紅色,巖頂如并蒂蓮蕾,比肩而聳。此巖有“浙南天柱”之譽(yù)。
石桅巖周圍環(huán)拱著九座高度在100--200米之間的峰巒,它們高低不等,形態(tài)各異,如群星托月般,簇?fù)碇@“天之驕子”。石桅巖三面環(huán)溪,陡坡松枝展翠,藤蘿障翳,時有猴群出沒。石桅巖南面腳下有一深潭,乘竹筏溯流而西,潭兩岸是黝黑如鐵的懸崖。眼看到了絕境,倏然間,舟筏捌一彎,鉆進(jìn)一條三米寬左右的巖縫,巖縫峭壁上置一鋼梯,攀登其上,入一石洞,名“水仙洞”,洞高8米,寬6米,深10米,洞中有壁泉,飛珠拋玉,洞口一野樹,倚壁而生,蒼枝瘦干向內(nèi)欹偃,似天然盆景,洞旁怪石嶙峋,喬松排青。以洞作窗,對面峰巒陡立,崢嶸險峻,高低不同的兩座獨立石峰,中嵌一石,如麒麟送子,昂首向天,清流環(huán)石桅巖腳近300度迂回流淌,溪邊修有棧道,沿溪而上,溪流似綠寶石鑲嵌的腰帶,盤旋石桅巖腳,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景色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給人回味無窮。
石桅巖北邊有大片草坪,綠茵如氈。石桅巖南面寬廣平靜的溪流上有70多米長的石碇步。夕陽西下時,雄偉的石桅巖倒映在碧水中,牧童趕著黃牛,哼著小曲,對岸下岙村上空炊煙裊裊,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fēng)光圖景。
石桅巖四圍山勢險峻,清晨,云霧如潮,淹沒群山,唯石桅巖峰頂在云霧之上,如航船上的桅桿。石桅巖東面有一巖突兀,謂“人頭巖”,似樵夫正在凝眸遠(yuǎn)眺,悉心為其護(hù)航。
8.李白在楠溪江有什么詩
根據(jù)新浪博客 mi行走的小米“楠溪江.行走唐詩之路”,有李白的詩,全文如下:
或許,西湖對詩人心靈的浸潤太過豐盈
或許,詩人對浙東山水的傾注太過縱情
只是一個轉(zhuǎn)身,詩人在西湖的身影,便投入青山綠水
由此,出杭州向浙東,走出一條詩歌之路
有誰會料想,人生的一小步成就了歷史的一大步
向西,開啟絲綢之路
向南,引領(lǐng)大航海時代
向北,茶馬古道,使嶺南的茶香飄至漠北
如果說,這樣的腳步過于沉重
而向東,詩人的行吟,便多了些自在與閑適
也許,原本就是極具個體的消遣、隱逸、棲居
因而這條詩歌之路,雖美麗而寂寞,雖寂寞又直達(dá)心靈
山水中的人文色彩,東晉南朝人于詩歌中鼎力開掘
唐將詩歌推向文學(xué)高峰的同時,將山水詩也帶入了全盛時代
浙東的詩歌之路,全唐詩兩千多詩人中有三百多人游歷其間
于此山水中沉醉的身影,便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響亮的 名字
浙東山水,百溪清流,風(fēng)景如畫
《世說新語》云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其上,若云興霞蔚”
詩人乘舟而行,水盡則登山而歌
從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詩句中,便可領(lǐng)略浙東山水的意境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這又何嘗不是我的所愿呢
進(jìn)入楠溪江,在石桅巖清澈的山溪中,如入仙境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王羲之),多么美妙的詩情畫意
空山不見人,于此獨享,又是何等的快慰
作者于楠溪江石桅巖,供參考。
9.永嘉石桅巖作文800字
重頭景點是石桅巖。
如今的旅游景點皆以市場經(jīng)濟(jì)為首,一個條凳、一根繩索,路邊一站,就能堂而皇之讓人留下買路錢,即便如寶葫蘆出示了攝影家協(xié)會的會員證,也一概不能赦免。
遠(yuǎn)
遠(yuǎn)看到景區(qū)入口售票處,想到連續(xù)付出白花花的票子就有點心疼,當(dāng)時正是水位最低季節(jié),從河道上過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便從天橋一側(cè)步行而下,一路崎嶇倒
也有樂趣。不過晚節(jié)不保,到了最后路段,一個不慎,腳底打滑,隨提的茶杯撲飛入水,隨波漂流而去。一張門票換一個茶杯還落下半身濕漉,哎哎,這筆帳算的。
石桅巖景區(qū)位于永嘉縣鶴盛鄉(xiāng),集“雄”、“奇”、“險”、“秀”、“幽”、“奧”于一身,巨峰擎天拔地,通體皆石,雖相對高度僅306米,卻冠以“浙南天柱”之譽(yù)。
石桅巖周圍環(huán)拱著九座高度在100--200米之間的峰巒,它們高低不等,形態(tài)各異,如群星托月般,簇?fù)碇@“天之驕子”。
贊美楠溪江的詩句
1. 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1. 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有哪些
謝靈運寫楠溪江的詩究竟有多少呢?他的原有詩集早已散佚。據(jù)《永嘉縣志》可稽查的,即有《過白岸亭》、《登石門最高頂》、《夜宿石門》、《登永嘉綠嶂山》,以及公元423年秋離開永嘉時寫的《北亭與吏民別》等五首。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夜宿石門》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暝還云際宿,尋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 發(fā)。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寧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2. 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
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yuǎn)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yǎng)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lián)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
我痛惜他們?yōu)檠吃岫鴩斯舶У那貒迹摇百澝馈蹦銈儌涫芏鲗櫟漠?dāng)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dá)快樂,無常不定。
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kuò)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nèi),南距溫州市區(qū)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
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qū)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qū),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fēng)景區(qū)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hù)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及沿江農(nóng)村文化景區(qū)(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qū))、大若巖景區(qū)、石桅巖景區(qū)、北坑景區(qū)、水巖景區(qū)、陡門景區(qū)、四海山景區(qū),七大景區(qū)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3. 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yuǎn)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yǎng)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lián)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我痛惜他們?yōu)檠吃岫鴩斯舶У那貒迹摇百澝馈蹦銈儌涫芏鲗櫟漠?dāng)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dá)快樂,無常不定。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kuò)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nèi),南距溫州市區(qū)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qū)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qū),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fēng)景區(qū)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hù)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及沿江農(nóng)村文化景區(qū)(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qū))、大若巖景區(qū)、石桅巖景區(qū)、北坑景區(qū)、水巖景區(qū)、陡門景區(qū)、四海山景區(qū),七大景區(qū)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4. 形容楠溪江山水的詞
山水之游,雖為人生一大快事,但對于我來說卻并不輕松,那隱匿在山水之間厚重的歷史帷幕,卻很難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然而,這溫州山水所獨具的美質(zhì)和神韻卻使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超脫,乃至全然為之而陶醉了。
想必現(xiàn)代人于忙碌緊張的競爭之隙,暫入自然的懷抱,讓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澗去松弛一下緊繃著的神經(jīng),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怡悅那麻木的心靈,引清風(fēng)細(xì)雨,滌一滌被污染了的情懷,也是一種怡然的活法。而這次春節(jié)旅行的第一站,溫州的楠溪江,正是這樣一處令人夢思神往的人間仙境。
楠溪江,僅僅聽聽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出她的美韻,更有那精明的溫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臨江公路旁豎起的那一個個“楠溪江,山水詩的家鄉(xiāng)”的大廣告牌,就是僅驅(qū)車從這里一掠而過,身上也會落滿這楠溪江山水華麗的詩句。
到楠溪江的時候,是在大年初二,當(dāng)北國的大地上仍在飄落著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的時候,而這里的楠溪江,卻細(xì)雨霏霏,綠意蔥蔥。我知道,這綿綿3百里的楠溪江分巖頭、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等7處以田園山水風(fēng)光見長的境區(qū)共計800多個景點,但只憑一個下午的游程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溫州的朋友問我怎麼安排這里的游程,我只是選擇了巖頭的獅子巖和大若巖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溫州永嘉境內(nèi),南北縱貫。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個在仕途上不走運的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他被貶后來這里做過永嘉太守,雖一生中官沒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刀下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年僅49歲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悶歲月里,憑借這永嘉山水的靈性卻拂拭了自己心靈上的憤懣和憂思,成就了其大量優(yōu)美的山水詩作,開我國古代山水詩之先河。也許就是這空靈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詩句具有了富麗而豐贍的藝術(shù)內(nèi)涵。
我不知道當(dāng)年的謝靈運來過這獅子巖沒有,而眼前的這獅子巖,卻活脫脫是一付優(yōu)美的山水詩畫。一座酷似雄獅的小嶼截流孤立在這楠溪江萬傾清流之中,昂首張口,迎流而踞,細(xì)雨霏霏之中,雄姿嬌態(tài),風(fēng)情萬種。
喚來一排小竹筏,撐傘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頭戴竹笠搖槳筏頭。竹筏毫無聲息地駛離岸邊,寬闊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覺不到江水的流動,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煙,還是霧靄,飄渺在江水的盡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覺身旁的楠溪江水是從遠(yuǎn)方的雨煙霧靄中飄飄而來。由于天上飄下的雨珠細(xì)碎如霧,直讓人感覺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這靜靜的江水溶化。江水平靜如鏡,見不到一絲雨滴落下的漣漪,若不看獅子巖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覺不到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還是在流動著。
5. 李白在楠溪江有什么詩
根據(jù)新浪博客 mi行走的小米“楠溪江.行走唐詩之路”,有李白的詩,全文如下:
或許,西湖對詩人心靈的浸潤太過豐盈
或許,詩人對浙東山水的傾注太過縱情
只是一個轉(zhuǎn)身,詩人在西湖的身影,便投入青山綠水
由此,出杭州向浙東,走出一條詩歌之路
有誰會料想,人生的一小步成就了歷史的一大步
向西,開啟絲綢之路
向南,引領(lǐng)大航海時代
向北,茶馬古道,使嶺南的茶香飄至漠北
如果說,這樣的腳步過于沉重
而向東,詩人的行吟,便多了些自在與閑適
也許,原本就是極具個體的消遣、隱逸、棲居
因而這條詩歌之路,雖美麗而寂寞,雖寂寞又直達(dá)心靈
山水中的人文色彩,東晉南朝人于詩歌中鼎力開掘
唐將詩歌推向文學(xué)高峰的同時,將山水詩也帶入了全盛時代
浙東的詩歌之路,全唐詩兩千多詩人中有三百多人游歷其間
于此山水中沉醉的身影,便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響亮的 名字
浙東山水,百溪清流,風(fēng)景如畫
《世說新語》云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其上,若云興霞蔚”
詩人乘舟而行,水盡則登山而歌
從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詩句中,便可領(lǐng)略浙東山水的意境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這又何嘗不是我的所愿呢
進(jìn)入楠溪江,在石桅巖清澈的山溪中,如入仙境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王羲之),多么美妙的詩情畫意
空山不見人,于此獨享,又是何等的快慰
作者于楠溪江石桅巖,供參考。
6. 夸楠溪江的山的句子
山水之游,雖為人生一大快事,但對于我來說卻并不輕松,那隱匿在山水之間厚重的歷史帷幕,卻很難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
然而,這溫州山水所獨具的美質(zhì)和神韻卻使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超脫,乃至全然為之而陶醉了。 想必現(xiàn)代人于忙碌緊張的競爭之隙,暫入自然的懷抱,讓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澗去松弛一下緊繃著的神經(jīng),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怡悅那麻木的心靈,引清風(fēng)細(xì)雨,滌一滌被污染了的情懷,也是一種怡然的活法。
而這次春節(jié)旅行的第一站,溫州的楠溪江,正是這樣一處令人夢思神往的人間仙境。 楠溪江,僅僅聽聽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出她的美韻,更有那精明的溫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臨江公路旁豎起的那一個個“楠溪江,山水詩的家鄉(xiāng)”的大廣告牌,就是僅驅(qū)車從這里一掠而過,身上也會落滿這楠溪江山水華麗的詩句。
到楠溪江的時候,是在大年初二,當(dāng)北國的大地上仍在飄落著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的時候,而這里的楠溪江,卻細(xì)雨霏霏,綠意蔥蔥。我知道,這綿綿3百里的楠溪江分巖頭、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等7處以田園山水風(fēng)光見長的境區(qū)共計800多個景點,但只憑一個下午的游程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
溫州的朋友問我怎麼安排這里的游程,我只是選擇了巖頭的獅子巖和大若巖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溫州永嘉境內(nèi),南北縱貫。
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個在仕途上不走運的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他被貶后來這里做過永嘉太守,雖一生中官沒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刀下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年僅49歲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悶歲月里,憑借這永嘉山水的靈性卻拂拭了自己心靈上的憤懣和憂思,成就了其大量優(yōu)美的山水詩作,開我國古代山水詩之先河。
也許就是這空靈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詩句具有了富麗而豐贍的藝術(shù)內(nèi)涵。 我不知道當(dāng)年的謝靈運來過這獅子巖沒有,而眼前的這獅子巖,卻活脫脫是一付優(yōu)美的山水詩畫。
一座酷似雄獅的小嶼截流孤立在這楠溪江萬傾清流之中,昂首張口,迎流而踞,細(xì)雨霏霏之中,雄姿嬌態(tài),風(fēng)情萬種。 喚來一排小竹筏,撐傘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頭戴竹笠搖槳筏頭。
竹筏毫無聲息地駛離岸邊,寬闊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覺不到江水的流動,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煙,還是霧靄,飄渺在江水的盡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覺身旁的楠溪江水是從遠(yuǎn)方的雨煙霧靄中飄飄而來。由于天上飄下的雨珠細(xì)碎如霧,直讓人感覺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這靜靜的江水溶化。
江水平靜如鏡,見不到一絲雨滴落下的漣漪,若不看獅子巖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覺不到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還是在流動著。
7. 古人贊美南溪江的詩句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凈柔和、絕無污染。
經(jīng)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zhì)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biāo)準(zhǔn),被專家們譽(yù)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yuǎn)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俯賞碧藍(lán)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fēng)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致;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nèi)缁瑁鼥V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8. 楠溪江的名言名語有什么
[美麗的楠溪江]
美麗的楠溪江 楠溪江是鑲嵌在我們家鄉(xiāng)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美麗的楠溪江。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是個旅游的好去處。 楠溪江兩岸青山巍峨。一座座青山高聳入云端,山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一年四季郁郁蔥蔥,蒼翠欲滴。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了,一簇挨著一簇,一團(tuán)連著一團(tuán),在春風(fēng)中微笑著向我們點頭,真是美不勝收。秋天,山上果園里的果實豐收了。火紅的柿子像姑娘羞紅的臉蛋,又像一個個掛滿枝頭的小燈籠;棕黃色的獼猴桃人見人愛,散發(fā)出誘人的清香;又大又甜的梨子沉甸甸的,把樹枝都壓彎了,小學(xué)生作文《美麗的楠溪江》。習(xí)習(xí)秋風(fēng)中傳來了濃郁的瓜果香味,也傳來了豐收的人們開懷的笑聲。 楠溪江畔零零星星散落著一個個古老的村莊,村子里的人們從小喝著楠溪江的水長大,這里民風(fēng)古樸,人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要是你到這里來游玩,楠溪江人會用濃濃的鄉(xiāng)音來招呼你,會用家鄉(xiāng)最好的土特產(chǎn)來款待你。你會深深感覺到楠溪江的人和楠溪江的山、水一樣美。 美麗的楠溪江,我們的母親河,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 分享給好友復(fù)制網(wǎng)址 日志地址: 請用Ctrl+C復(fù)制后貼給好友。 隱藏簽名檔小字體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關(guān)搜索詞: 旅游 年級 楠溪江 作文 下冊 編輯 旅游 年級 楠溪江 作文 下冊保存 取消 簽名檔
相關(guān)專題:尚無數(shù)據(jù)
〔美麗的楠溪江〕隨文贈言:【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9. 楠溪江的名言名語有什么
[美麗的楠溪江]美麗的楠溪江 楠溪江是鑲嵌在我們家鄉(xiāng)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美麗的楠溪江。
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是個旅游的好去處。 楠溪江兩岸青山巍峨。
一座座青山高聳入云端,山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一年四季郁郁蔥蔥,蒼翠欲滴。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了,一簇挨著一簇,一團(tuán)連著一團(tuán),在春風(fēng)中微笑著向我們點頭,真是美不勝收。
秋天,山上果園里的果實豐收了。火紅的柿子像姑娘羞紅的臉蛋,又像一個個掛滿枝頭的小燈籠;棕黃色的獼猴桃人見人愛,散發(fā)出誘人的清香;又大又甜的梨子沉甸甸的,把樹枝都壓彎了,小學(xué)生作文《美麗的楠溪江》。
習(xí)習(xí)秋風(fēng)中傳來了濃郁的瓜果香味,也傳來了豐收的人們開懷的笑聲。 楠溪江畔零零星星散落著一個個古老的村莊,村子里的人們從小喝著楠溪江的水長大,這里民風(fēng)古樸,人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
要是你到這里來游玩,楠溪江人會用濃濃的鄉(xiāng)音來招呼你,會用家鄉(xiāng)最好的土特產(chǎn)來款待你。你會深深感覺到楠溪江的人和楠溪江的山、水一樣美。
美麗的楠溪江,我們的母親河,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 分享給好友復(fù)制網(wǎng)址 日志地址: 請用Ctrl+C復(fù)制后貼給好友。 隱藏簽名檔小字體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關(guān)搜索詞: 旅游 年級 楠溪江 作文 下冊 編輯 旅游 年級 楠溪江 作文 下冊保存 取消 簽名檔 相關(guān)專題:尚無數(shù)據(jù) 〔美麗的楠溪江〕隨文贈言:【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
10. 古人贊美南溪江的詩句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凈柔和、絕無污染。
經(jīng)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zhì)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biāo)準(zhǔn),被專家們譽(yù)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yuǎn)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俯賞碧藍(lán)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fēng)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致;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nèi)缁瑁鼥V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求永嘉山水詩,請問謝靈運寫的永嘉山水詩有哪些
《登石門最高頂》、《石室山》、《登永嘉綠嶂山》、《石門巖上宿》、《登池上樓》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寧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
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
石室冠林陬,飛泉發(fā)山椒.
虛泛經(jīng)千載,崢嶸非一朝.
鄉(xiāng)村絕聞見,樵蘇限風(fēng)霄.
微戎無遠(yuǎn)覽,總笄羨升喬.
靈域久韜隱,如與心賞交.
合歡不容言,摘芳弄寒條.
注:石室山,今大若巖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經(jīng)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注:綠嶂山,今上塘鎮(zhèn)東北部
石門巖上宿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螟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遠(yuǎn).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jìn)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原文及翻譯
登永嘉綠嶂山原文: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登永嘉綠嶂山鑒賞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謝靈運被降職外放永嘉任太守。詩人在郡不理政務(wù),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處,必有詩篇記勝。這首詩即是其一。據(jù)《讀史方輿紀(jì)要》說:「(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綠嶂山。
謝靈運的山水詩多采取紀(jì)游的寫法。其章法結(jié)構(gòu),大抵是先紀(jì)游,繼寫景,最后興情悟理。此詩即采取這種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寫他出發(fā)前的準(zhǔn)備和啟程情況。詩人攜帶足夠的干糧,拄著輕便的手杖,興致勃勃地啟程了。他沿著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風(fēng)景清幽奇險的高峰。「懷遲」,與威夷、逶隨、逶迤等詞通。「幽室」,風(fēng)景清幽之處,指綠嶂山。靈運是一位旅行家、冒險家。他所選擇的風(fēng)景,不是那些尋常易見的田園或低丘淺流,他對山水的欣賞,不像陶淵明那樣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眺望為滿足。他總是以高山深谷為目標(biāo),欲求人所未見的幽景奇觀。這兩句的「裹糧」和「杖策」,就表明了這次旅游路程之遙遠(yuǎn)險阻,也流露出詩人尋幽探勝的極大熱忱。靈運詩這種在開篇記游時即表現(xiàn)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開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鳴。次二句,寫他溯流而上,向溪澗的源頭前進(jìn);到了上岸處,興致仍然十分濃厚。這是全詩的第一個層次,即紀(jì)游。輕快靈動的詩句,已引領(lǐng)讀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歷次序,描繪途次的風(fēng)景。詩人循溪畔步游,但見溪邊水波澹澹,并在山灣處匯集,凝成了一個澄碧的深潭。潭上煙霧彌漫,使他感覺凜然生寒。環(huán)視溪潭岸上,修竹環(huán)合,搖曳風(fēng)中,雖經(jīng)秋霜之凍,愈見得青翠光潤,蔥郁可人,顯出堅貞的品質(zhì)。「團(tuán)欒」亦作「檀欒」,形容竹的形貌之詞。「寒姿」指水,「霜質(zhì)」謂竹。詩人沿著溪潭繼續(xù)游賞,遙看澗流彎彎曲曲,像蛇一樣蜿蜒而去,使他難以辨明流水的去向。舉目望去,山林伸向遠(yuǎn)方,那山巖也隨著林子延伸,越到遠(yuǎn)處,看起來巖層越密。詩人置身在這無邊無際的深碧蒼翠之中,已經(jīng)不知道是白天還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東看,巖壁上隱現(xiàn)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靈運寫山水景色,最擅長實景實寫,細(xì)膩刻畫。正如王夫之所評:「取景則于擊目經(jīng)心,絲分縷合之際,貌固有而言之不虛」(《古詩評選》卷五)。這六句,從視覺、觸覺、感覺、錯覺多方面著筆,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澗的氣象,又利用淺深、明暗、遠(yuǎn)近的對比,顯示了山水的繁復(fù)、曲折,陰暗、清冷,造成一種幽深、神秘、變幻莫測的境界。如此神秘幽異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見到也未寫過的。靈運寫山水,為了達(dá)到「情必極貌以寫物」的目標(biāo),便力求「辭必窮力而追新」,以新的語言詞眼表達(dá)新奇的意象。這幾句中的「委」與「迥」,「屢迷」與「逾密」,狀景異常精細(xì)逼真。「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一聯(lián),在上下句之中造設(shè)「澹瀲」、「團(tuán)欒」兩個疊韻詞對偶,造成聽覺上整齊鏗鏘的韻律感;而「結(jié)」與「潤」兩個動詞,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間位置,構(gòu)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現(xiàn)出活潑的生氣與清新的韻致,顯出詩人的匠心巧思。「踐夕」二句,總攬一筆,說自己在深山中只顧賞玩幽景,忘卻了時間的推移,不覺中,已從早上游到了黃昏。而巖林最幽深最隱蔽的地方,也都游歷到了,以上是第二層次,詩人以其麗情密藻鋪敘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蠱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層次,即興情悟理。這一部分寫得較為枯燥,下面略作解釋。「蠱上」,謂蠱卦上九。《周易·蠱》說:「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謂履卦九二。《周易·履》說:「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貴」、「美」都是主張、贊賞之意。「幽人」和「高尚」兩句緊承上兩句,進(jìn)而抒 *** 懷,說凡隱逸之人,都是心懷坦蕩,安行無礙,這種高尚之風(fēng),高遠(yuǎn)之趣,真是舉世無雙的了。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靈運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頤阿」,應(yīng)答之聲;「何端」,即何由。這一句意思說:我身心都沉浸在闃無人跡的山林之中,再也無由聽到謦欬之聲了。「寂寞」句,同樣出于《老子》:「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這句說: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莊玄理,安性守道。結(jié)尾一聯(lián),上句的「如」字,應(yīng)作「知」。《莊子·繕性篇》說:「古之治道者,以恬養(yǎng)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yǎng)恬。知與恬交相養(yǎng),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說,知識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須恬靜無為,任其自然,摒棄知識。而摒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恬靜無為養(yǎng)育了這個「知」,而這個「知」又反過來養(yǎng)育了恬靜無為。二者「交相養(yǎng)」、相互促成,人性中就產(chǎn)生了「和理」(指至為純粹平和的精神境界)。這個方法,就是「繕性」。繕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養(yǎng)性之意。靈運在這里說,在此自然的環(huán)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經(jīng)達(dá)到了「恬知交相養(yǎng)」的境界,從此可以去講究養(yǎng)生之道了。
這首詩雖然多了一個語言晦澀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僅模山范水方面極為生動、清新,而且對于游歷的過程、時間,地點、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現(xiàn)出一種登涉之趣。因此,讀者讀這首詩,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詩人攀巖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從而獲得與大自然交感會通的審美上的愉悅。
詩詞作品: 登永嘉綠嶂山 詩詞作者:【 南北朝 】 謝靈運 詩詞歸類: 【紀(jì)游】、【寫景】、【山水】、【寓理】
謝靈運的永嘉山水的詩句
1. 謝靈運關(guān)于永嘉的詩句
謝靈運關(guān)于永嘉的詩句 1.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有哪些
1、《述祖德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
崩騰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無反正,江介有戚圯。
萬邦咸震懾,橫流賴君子。
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
秦趙欣來蘇,燕魏遲文軌。
賢相謝世運,遠(yuǎn)圖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隨山疏浚潭,傍巖藝枌梓。
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
2、《答中書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懸圃樹瑤,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列秀華岳。
休哉美寶,擢穎昌族。
灼灼風(fēng)徽,采采文牘。
3、《贈安成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相彼景響,有比形聲。
始云同宗,終焉友生。
棠棣隆親,頍弁鑒情。
緬邈歲月,繾綣平生。
4、《答謝諮議》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告離甫爾,荏冉回周。
懷風(fēng)感遷,思我良疇。
豈其無人,莫與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5、《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jǐn)筷陨葡际障?/p>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2.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寫。
這些詩,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細(xì)致地描繪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點是鮮麗清新,如《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yōu)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
’”此外,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采鏤金”;鐘嶸說謝詩“名章迥句,處處間起;典麗新聲,絡(luò)繹奔會”;蕭綱也說“謝客吐語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與顏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dāng)人們讀厭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tài)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
關(guān)于謝詩的“自然”,唐釋皎然在《詩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說:謝詩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蘇武那種“天與真性,發(fā)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種“語與興驅(qū),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的自然,而是“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顧詞彩而風(fēng)流自然”。所謂“作用”,就是經(jīng)營安排、琢磨鍛煉。
以此而能達(dá)于自然,這正是謝詩勝人之處,也是他開啟新詩風(fēng)的關(guān)鍵所在。王世貞說:謝靈運詩“至秾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馀子所可及也”。
3.謝靈運描寫永嘉的詩句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寫。
這些詩,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細(xì)致地描繪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點是鮮麗清新,如《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yōu)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
’”此外,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采鏤金”;鐘嶸說謝詩“名章迥句,處處間起;典麗新聲,絡(luò)繹奔會”;蕭綱也說“謝客吐語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與顏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dāng)人們讀厭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tài)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
關(guān)于謝詩的“自然”,唐釋皎然在《詩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說:謝詩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蘇武那種“天與真性,發(fā)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種“語與興驅(qū),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的自然,而是“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顧詞彩而風(fēng)流自然”。所謂“作用”,就是經(jīng)營安排、琢磨鍛煉。
以此而能達(dá)于自然,這正是謝詩勝人之處,也是他開啟新詩風(fēng)的關(guān)鍵所在。王世貞說:謝靈運詩“至秾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馀子所可及也”。
4.謝靈運寫的永嘉山水詩有哪些
《登石門最高頂》、《石室山》、《登永嘉綠嶂山》、《石門巖上宿》、《登池上樓》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寧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
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
石室冠林陬,飛泉發(fā)山椒.
虛泛經(jīng)千載,崢嶸非一朝.
鄉(xiāng)村絕聞見,樵蘇限風(fēng)霄.
微戎無遠(yuǎn)覽,總笄羨升喬.
靈域久韜隱,如與心賞交.
合歡不容言,摘芳弄寒條.
注:石室山,今大若巖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經(jīng)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注:綠嶂山,今上塘鎮(zhèn)東北部
石門巖上宿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螟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遠(yuǎn).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jìn)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5.有誰可以提供關(guān)于永嘉的謝靈運的詩歌
中國文學(xué)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謝靈運(385—433),是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小名客兒,年長后襲封為康樂公,后降為康樂侯,因此世人都稱他為“謝康樂”。
謝靈運自幼好學(xué),博覽群書,文字之美與顏延之并稱江左第一,名動京師。但由于他在政治上所代表的王、謝等門閥世族,與當(dāng)時執(zhí)政的出身比較寒微的劉宋王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因此雖然自恃甚高,以為可以參與政要,但卻一直不被重用,于是造成性情偏激,常懷憤憤,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不久辭官,隱居會稽,文帝時為臨川內(nèi)史,最后在官場傾軋中被殺。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
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謝靈運轉(zhuǎn)而將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并在詩歌領(lǐng)域中成為一代巨匠。 謝靈運在晉宋之際詩名最高。
他以大量山水詩打破了東晉玄言詩的統(tǒng)治,擴(kuò)大了詩歌題材的領(lǐng)域,豐富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技巧,對后代詩人有很大的影響。謝詩中許多世代傳頌的名句如“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林壑?jǐn)款ㄉ葡际障钡龋普婕?xì)致地刻畫出自然景物之美,給人以清新開朗的感覺。
《南史·顏延之傳》中說,顏延之與謝靈運以辭采齊名,而快慢不同。宋文帝劉義隆有一次命題讓他倆作詩,顏很決就交了卷,而謝則好一會兒才完成。
顏延之曾問詩人鮑照:“我與靈運相比優(yōu)劣如何?”鮑照回答說:“靈運的五言詩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你的詩則若鋪錦列繡,也是雕繢滿眼。”南朝梁代的著名詩人兼詩評家鐘嶸在他所著的《詩品》中也引湯惠休的話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
古人的所謂“芙蓉”,又稱“芙蕖”,指的是荷花,亦稱蓮花,而不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芙蓉花,那是木芙蓉。自此,“出水芙蓉”、“芙蓉出水”或“初發(fā)芙蓉”、“芙蓉初發(fā)”便成為形容詩文詞句清新可愛、美妙自然的一句成語。
會稽郡是謝靈運進(jìn)行山水審美實踐和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的地域。《南史·謝靈運傳》記載: 靈運父祖并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會稽,修營別業(yè),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
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每有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遍,遠(yuǎn)近欽慕,名動京師。
作《山居賦》,并自注以言其事。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山行非有期,彌遠(yuǎn)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遂復(fù)經(jīng)圓缺。 積峽忽復(fù)啟,平途俄已絕。
巒隴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鄰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fā)。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七里瀨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yán)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diào)。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jìn)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登江中孤嶼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 懷新道轉(zhuǎn)迥,尋異景不延。
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 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yùn)真誰為傳。 想象昆山姿,緬邈區(qū)中緣。
始信安期術(shù),得盡養(yǎng)生年。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瞻忘歸。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jǐn)筷陨葡际障?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隞, 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復(fù),乘流玩回轉(zhuǎn)。
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jié),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
夜宿石門詩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暝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發(fā)。
雁蕩山 雁山五經(jīng)眼,茲行尤可觀。 初冬天氣佳,雁歸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五云翳層巒。 入境見祥云,振衣登馬鞍。
瀑泉飛玉龍,羽旗導(dǎo)翔鸞。 天柱屹天外,卓筆書云端。
靈峰觀石室,枝屨穿(山贊)(山元)。 山禽知我來,好音若相歡。
群峰列春筍,丹青狀尤難。 行色愧匆遽,更約他時看。
《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詩》 昔聞蘭金,載美典經(jīng)。 曾是朋從,契合性情。
我違志概,顯藏?zé)o成。 疇鑒予心,托之吾生。
【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謝靈運) 可憐誰家婦1,緣流洗素足2。 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3。
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4。 。
6.求永嘉山水詩,請問謝靈運寫的永嘉山水詩有哪些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寧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
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
石室冠林陬,飛泉發(fā)山椒.
虛泛經(jīng)千載,崢嶸非一朝.
鄉(xiāng)村絕聞見,樵蘇限風(fēng)霄.
微戎無遠(yuǎn)覽,總笄羨升喬.
靈域久韜隱,如與心賞交.
合歡不容言,摘芳弄寒條.
注:石室山,今大若巖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經(jīng)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注:綠嶂山,今上塘鎮(zhèn)東北部
石門巖上宿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螟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遠(yuǎn).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jìn)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滿意請采納
7.描寫“永嘉美景”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永嘉美景”的詩句
四海南奔似永嘉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fēng)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春風(fēng)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yuǎn)道來。
丹陽北固是吳關(guān),畫出樓臺云水間。
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
戰(zhàn)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長風(fēng)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帝寵賢王入楚關(guān),掃清江漢始應(yīng)還。
初從云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南風(fēng)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三川北虜亂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關(guān)。京師震恐,唐玄宗倉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經(jīng)營長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師順江東下,途經(jīng)九江時,三請李白出廬山,詩人應(yīng)召,參加了李璘幕府。隨軍途中,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虜亂如麻”,三川即黃河、洛河、伊河,這里指三水流經(jīng)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黃河兩岸一帶)。北虜指安祿山叛軍。“亂如麻”喻叛軍既多且亂。叛軍到處燒殺搶掠,造成廣大三川地區(qū)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四海南奔似永嘉”,歷史的驚人相似,使詩人回想起晉懷帝永嘉五年(311)時,前漢劉聰?shù)南鄧鴦㈥祝ハ輹x都洛陽,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在詩人眼里,同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樣造成了天下大亂。這就從歷史高度揭示了這場災(zāi)難的規(guī)模和性質(zhì),表明了鮮明的愛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筆。史載,前秦苻堅進(jìn)攻東晉,領(lǐng)兵百萬,聲勢浩大。謝安被孝武帝任為征討大都督,卻奕棋自若,破苻堅大軍于淝水,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詩人自比“東山再起”的謝安,抒寫自己出匡廬以佐王師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時雄心勃勃,自負(fù)很高。前著“但用”,后書“為君”,筆勢飛動,風(fēng)度瀟灑,一種豪邁的氣概、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躍然紙上。以“胡沙”喻叛軍,形象而深刻。叛軍之來,有如妖如魔,飛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寫出它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和暗無天日的殘暴行徑,又寫出徒有聲勢的虛弱本質(zhì)和為時不長的必然趨勢。“靜”字,凝煉、概括,使人想見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為君“靜胡沙”又在“談笑”之間,更見其成竹在胸,勝券在手,指揮若定,易如反掌之氣概,讀之心胸開拓,精神為之一振。
此詩的一個特色是用典精審,比擬切當(dāng)。古人認(rèn)為成功的用典應(yīng)有三條:“易見事”、“易識事”、“易誦讀”。(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用事》)詩人連用二典,皆煉意傳神,明白曉達(dá),情境俱現(xiàn),相映增輝,不愧為用典之上乘。全詩藝術(shù)構(gòu)思,欲抑故揚(yáng),跌宕有致。詩人于前二句極寫叛軍之多且兇,國災(zāi)民難之甚且危,目的卻在襯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圖大略。局勢寫得越嚴(yán)重,就愈見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一掃胡沙凈”的雄心;氣氛寫得越緊張,就愈見其從容鎮(zhèn)定地“挽狂瀾于既倒”的氣魄。這種反襯性的蓄勢之筆,增強(qiáng)了詩的力量。
8.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過白岸亭》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遠(yuǎn)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qiáng)名,漁釣易為曲。
援蘿聆青崖,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戚,
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譯文:
提起寬袍的下擺,沿著沙岸,緩緩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澗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過,遠(yuǎn)處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顯得蔥籠。空瀠蒼翠的青山,它的壯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清清淺淺的溪澗,倒是個隱居養(yǎng)性的好地方。
拽著藤蘿攀上青崖,諦聽林間黃鶯與野鹿的叫聲,我一時浮想聯(lián)翩,胸中涌起縷縷感傷之情。黃鶯翔集在柞樹上,啾啾的歌聲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聲卻很動聽。我痛惜他們?yōu)檠吃岫鴩斯舶У那貒迹摇百澝馈蹦銈儌涫芏鲗櫟漠?dāng)世“賢臣”。
富貴榮耀與貧賤憔悴,更迭輪換,窮困憂愁與顯達(dá)快樂,無常不定。與其投身于這無聊的俗世,還不如自由散淡地隱居山林,不為外物所誘,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本性。
擴(kuò)展資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nèi),南距溫州市區(qū)26公里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云仙都。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楠溪江和雁蕩山這兩個國家級名勝區(qū)之間有石桅巖至雁湖的旅游專用公路。
楠溪江,總面積671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分為大楠溪 、石桅巖、大若巖、太平巖、巖坦溪、四海山、源頭七大景區(qū),共有八百多個景點。風(fēng)景區(qū)沿江分布,有臺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hù)珍貴樹種。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及沿江農(nóng)村文化景區(qū)(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qū))、大若巖景區(qū)、石桅巖景區(qū)、北坑景區(qū)、水巖景區(qū)、陡門景區(qū)、四海山景區(qū),七大景區(qū)總計有800多處景點。
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游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楠溪江
9.關(guān)于楠溪江的詩句
謝靈運寫楠溪江的詩究竟有多少呢?他的原有詩集早已散佚。據(jù)《永嘉縣志》可稽查的,即有《過白岸亭》、《登石門最高頂》、《夜宿石門》、《登永嘉綠嶂山》,以及公元423年秋離開永嘉時寫的《北亭與吏民別》等五首。
過白岸亭⑴ 00謝靈運
拂衣遵沙垣⑵,緩步入蓬屋。 00
近澗涓密石⑶,遠(yuǎn)山映疏木。 00
空翠難強(qiáng)名⑷,漁釣易為曲⑸。 00
援蘿聆青崖⑹,春心自相屬⑺。 00
交交止栩黃⑻,呦呦食蘋鹿⑼。 00
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00
榮悴迭去來⑽,窮通成休戚⑾, 00
未若長疏散⑿,萬事恒抱樸⒀。
夜宿石門(1)
朝搴苑中蘭(2),畏彼霜下歇。
暝還云際宿(3),尋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4)。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5)?
美人竟不來(6),陽阿徒 發(fā)(7)。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1),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2),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3),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4)。
活活夕流駛(5),嗷嗷夜猿啼(6)。
沉冥豈別理(7),寧道自不攜(8)。
心契九秋千(9),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登永嘉綠嶂山
00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00行源徑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00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00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00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00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00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00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00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00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1]
求永嘉山水詩!急急急!
登石門最高頂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對嶺歸回溪。
長林羅戶庭,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階迷。
來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嗷嗷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寧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
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
石室冠林陬,飛泉發(fā)山椒。
虛泛經(jīng)千載,崢嶸非一朝。
鄉(xiāng)村絕聞見,樵蘇限風(fēng)霄。
微戎無遠(yuǎn)覽,總笄羨升喬。
靈域久韜隱,如與心賞交。
合歡不容言,摘芳弄寒條。
注:石室山,今大若巖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經(jīng)轉(zhuǎn)遠(yuǎn),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tuán)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注:綠嶂山,今上塘鎮(zhèn)東北部
石門巖上宿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
螟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fēng)發(fā)。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遠(yuǎn)。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jìn)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祈祈傷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