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張衡歸田賦多少字(張衡歸田賦多少字)

少年別多情2022-11-13 06:00歷史7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張衡歸田賦多少字,以及張衡歸田賦多少字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游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脫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相關內容。

歸田賦

兩漢:張衡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翻譯: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贊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愿,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云間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圣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揮文采,述說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擴展: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蜀郡太守張堪的孫子。

舉孝廉出身,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擔任尚書。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獲封西鄂縣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已經散佚。明代學者張溥輯有《張河間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譽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后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和張衡的《歸田賦》怎么進行比較賞析?

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歷史時代背景

2.作者的人生經歷

3.寫作背景

4.詩歌賞析:文體、形式、作品的歷史地位、內容、寫作手法(修辭等等)

張衡《歸田賦》賞析

《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游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脫精神。《歸田賦》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開了駢賦的先河,是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篇章。是一篇短小明暢的抒情小賦,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一洗漢大賦鋪采縟文、繁重凝滯、虛夸堆砌的規矩,轉為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的風格,語言自然清新,洗練優美,感情真摯,情景交融,是難得的賦作佳篇。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張衡《歸田賦》賞析,歡迎閱讀。

歸田賦

作者:張衡

游都邑以永久(1),無明略以佐時(2);徒臨川以羨魚(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從唐生以決疑(6)。諒天道之微昧(7),追漁父以同嬉(8);超埃塵以遐逝(9),與世事乎長辭(10)。

于是仲春令月(11),時和氣清。原隰郁茂(12),百草滋榮。王雎鼓翼(13),鸧鹒哀鳴(14);交頸頡頏(15),關關嚶嚶。于焉逍遙(16),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17)。仰飛纖繳(18),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19),懸淵沉之魦鰡(20)。

于時曜靈俄景(21),系以望舒(22)。極般游之至樂(23),雖日夕而忘劬(24)。感老氏之遺誡(25),將廻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26),詠周孔之圖書(27);揮翰墨以奮藻(28),陳三皇之軌模(29)。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30)?[1]

注釋

(1)都邑:指東漢京都洛陽。永:長。久:滯。言久滯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謀略。這句意思說自己無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臨川以羨魚:《淮南子·說林訓》曰:“臨川流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用詞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時的愿望。徒:空,徒然。羨:愿。

(4)俟:等待。河清:黃河水清,古人認為這是政治清明的標志。此句意思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預期。

(5)蔡子:指戰國時燕人蔡澤。《史記》卷七九有傳。慷慨:壯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舉,戰國時梁人。決疑:請人看相以絕對前途命運的疑惑。蔡澤游學諸侯,未發跡時,曾請唐舉看相,后入秦,代范睢為秦相。

(7)諒:確實。微昧:幽隱。

(8)漁父: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王逸《漁父章句序》:“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而樂。”嬉:樂。此句表明自己將于漁父通了于川澤。

(9)超塵埃:即游乎塵埃之外。塵埃,比喻紛濁的事務。遐逝:遠去。

(10)長辭:永別。由于政治昏亂,世路艱難,自己與時代不合,產生了歸田隱居的念頭。

(11)令月:吉日,好的時節。令,善。

(12)原:寬闊平坦之地。隰:低濕之地。郁茂:草木繁盛。

(13)王雎:鳥名。即雎鳩。

(14)鸧鹒:鳥名。即黃鸝。

(15)頡頏:鳥飛上下貌。

(16)于焉:于是乎。逍遙:安閑自得。

(17)而乃:于是。方澤:大澤。這兩句言自己從容吟嘯于山澤間,類乎龍虎。

(18)纖繳(zhuó):指箭。纖:細。繳:射鳥時系在箭上的絲繩。

(19)逸禽:云間高飛的鳥。

(20)魦鰡(shāliú):一種小魚,常伏在水底沙上。

(21)曜靈:日。俄:斜。景:同“影”。

(22)系:繼。望舒:神話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仙人,這里代指月亮。

(23)般(pán)游:游樂。般:樂。

(24)雖:雖然。劬:勞苦。

(25)感老氏之遺誡:指《老子》十二章:“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

(27)周孔之圖書: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寫其讀書自娛。(28)翰:毛筆。藻:辭藻。此句寫其揮翰遺情。

(29)陳:陳述。軌模:法則。

(30)如:往,到。以上兩句說自己縱情物外,脫略形跡,不在乎榮辱得失所帶來的結果。

譯文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贊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愿,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云間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圣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揮文采,述說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賞析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文人當他們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滿于當時朝政之時,大都會走向退隱歸田、潔身自好的道路。張衡也是其中一例。

自東漢安、順以后,外戚宦官當權,朝政日非,漢順帝有一段時間曾升遷張衡為侍中,諷議左右。然閹豎終恐張衡揭露他們,永和(漢順帝年號,公元136—141年)初,張衡遂被罷黜為河間相。公元138年(永和三年),張衡六十一歲由河間相上書乞骸骨,《歸田賦》就是這時作的。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賦的一大特色,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分別引用《淮南子·說林訓》和《左傳·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也是從《楚辭·漁父》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化來的。張衡充分利用了歷史典故詞句短小、內涵量大的優點,于文辭之外又平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因而《歸田賦》并未因為篇制短小而顯干癟。同時,《歸田賦》所選用的多是為人們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澀難懂。所以這篇小賦以其雅致精煉、平易清新的語句,包容了內涵豐富的史實,并賦之以新意。

此外,《歸田賦》還用了一些疊韻、重復、雙關等修辭方法,如“關關嚶嚶”、“交頸頡頏”,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而“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既反映了作者暢游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

總之,《歸田賦》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漢大賦了,它已開始由敘事大賦轉入抒情小賦,風格上也不再追求氣勢的鋪排、辭藻的堆砌,而類似于四六句駢文,開了駢賦的先河。《歸田賦》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篇章。

創作背景:

此賦作于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于河間相任上乞骸骨時。由于深感閹豎當道,朝政日非,豪強肆虐,綱紀全失,自己既 俟河清乎未期 ,又 無明略以佐時 ,使他從《思玄賦》所宣泄的精神反抗中頓悟到 徒臨川以羨魚 ,不如退而織網,于是決心 超塵埃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以歸隱田園的實際行動表示對黑暗政治的訣絕與抗爭了。全賦極其短小明暢,不過二百一十一字,一洗以前漢賦閎侈巨衍、堆垛凝滯、虛夸損情的舊弊,腳踏實地,直抒心跡,特別是對想象中歸田后田園景象的描繪: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睢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作者簡介: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西漢張衡《歸田賦》欣賞

《歸田賦》是漢代辭賦家張衡從仕途轉向退隱時所作的一篇小賦。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漢張衡《歸田賦》欣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張衡《歸田賦》欣賞

歸田賦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

于時曜靈俄景,系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賞析

文學賞析

這篇賦雖然很短,但卻凝聚了張衡仕宦一生的感慨與情志,《文選》將它納入“志類是非常科學的。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自己功業難就,決心抽身退隱。所謂“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是用《史記》蔡澤與唐舉之典。蔡澤當年不遇于時,曾讓唐舉為他相面決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澤自比,但通過卜相決疑后,他決心歸隱,去追隨像楚辭中所寫的漁父,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在這一層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相當悲憤的,雖然語似曠達,但在曠達中掩蓋不住他對江河日下的東漢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黃河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雖有蔡澤那樣的滿腹經綸,卻再也沒有他那樣建功立業的機遇了。他只好向著人間社會,慨嘆一聲,悄然而去。

第二層寫自己歸田后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線由低沉轉向高昂。心情也從抑郁轉向開朗。天氣是那樣的晴朗,百草是那樣的豐茂,鳥兒是那樣的歡躍。面對著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煩惱,“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了。

第三層又頓作轉折。感情的曲線又跌了深淵之中。作者在寫漁獵時,并沒有寫其中的樂趣,而是大發了一頓“云間之逸禽”如何“觸矢而斃”,“淵沉之魦鰡”如何“貪餌吞鉤”,這明明是語此而意彼,借以大發世事之險惡,官場之傾軋的感慨。話雖很短,但這里面顯系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種種悲憤與心酸。

最后一段是真正的曠達語。所謂“老氏之遺誡”,乃指老子所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意即應節制田獵,加強人生的自我修養。于是他徜徉徘徊于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樂和周公孔子所遺傳下的深奧的典籍之中,并奮發著述,闡明圣則。最終他以老莊的哲學——游于物外,意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輕外物而自重的哲學來武裝自己,于是達到了齊榮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線在這一層中又轉向開朗昂揚,全篇也就在這曠達超脫的調子中戛然收束。

總觀全篇,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篇言“志”之賦。其“志”就是對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對人生怎樣擺脫這種悲哀的深刻反省。而這種“志”又是他一生的總結,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當深厚和真實。話雖不多,但句句發自內心,且句句閃現著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不斷跳躍變化的感情曲線,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動性和內心世界的豐富性。這一切都使這篇小品化的抒情小賦在言志抒情時獲得了真實性和個性化的永恒價值。

《歸田賦》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運用,也同他所展現的內容相稱。作者一反《思玄賦》等作品中的藝術表現習慣,此賦篇幅短小,語言清新自然,與作品所展現的環境、心情渾然一體。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賦的一大特色,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分別引用《淮南子·說林訓》和《左傳·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也是從《楚辭·漁父》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化來的。張衡充分利用了歷史典故詞句短小、內涵量大的優點,于文辭之外又平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因而《歸田賦》并未因為篇制短小而顯干癟。同時,《歸田賦》所選用的多是為人們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澀難懂。所以這篇小賦以其雅致精煉、平易清新的語句,包容了內涵豐富的史實,并賦之以新意。

此外,《歸田賦》還用了一些疊韻、重復、雙關等修辭方法,如“關關嚶嚶”、“交頸頡頏”,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而“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既反映了作者暢游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

   名家點評

李善《文選注》:《歸田賦》者,張衡士不得志,欲歸于田,因作此賦。

六臣《文選注》:(李周翰)曰:“衡游京師,四十不仕。順帝時閹官用事,欲歸田里。故作是賦。”

杜范《和高吉父六絕》其二:麥隴吹風餅餌香,桑畦映日繭絲光。晩春好誦《歸田賦》,問汝胡為兩鬢霜。

馬積高《賦史》:張衡賦寫得很精美的,只有《歸田賦》一篇。……此賦在內容上亦無特別深刻之處,不過有感于世路艱難,欲自外榮辱、隱居著書而已。

張衡的歸田賦

《歸田賦》是漢代辭賦家張衡從仕途轉向退隱時所作的一篇小賦。全文分為四層:第一層寫自己功業難就,決心抽身退隱;第二層寫自己歸田后的欣喜心情;第三層又頓作轉折,反映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悲憤與心酸之情;最后一段寫出真正的曠達語。接下來我為大家帶來了張衡的歸田賦,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原文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譯文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贊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愿,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云間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圣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揮文采,述說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注釋

(1)都邑:指東漢京都洛陽。永:長。久:滯。言久滯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謀略。這句意思說自己無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臨川以羨魚:《淮南子·說林訓》曰:“臨川流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用詞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時的愿望。徒:空,徒然。羨:愿。

(4)俟:等待。河清:黃河水清,古人認為這是政治清明的標志。此句意思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預期。

(5)蔡子:指戰國時燕人蔡澤。《史記》卷七九有傳。慷慨:壯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舉,戰國時梁人。決疑:請人看相以絕對前途命運的疑惑。蔡澤游學諸侯,未發跡時,曾請唐舉看相,后入秦,代范睢為秦相。

(7)諒:確實。微昧:幽隱。

(8)漁父: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王逸《漁父章句序》:“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而樂。”嬉:樂。此句表明自己將于漁父通于川澤。

(9)超塵埃:即游于塵埃之外。塵埃,比喻紛濁的事務。遐逝:遠去。

(10)長辭:永別。由于政治昏亂,世路艱難,自己與時代不合,產生了歸田隱居的念頭。

(11)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

(12)原:寬闊平坦之地。隰(xí):低濕之地。郁茂:草木繁盛。

(13)王雎:鳥名。即雎鳩。

(14)鸧鹒(cānggēng):鳥名。即黃鸝。

(15)頡頏(xiéháng):鳥飛上下貌。

(16)于焉:于是乎。逍遙:安閑自得。

(17)而乃:于是。方澤:大澤。這兩句言自己從容吟嘯于山澤間,類乎龍虎。

(18)纖繳(zhuó):指箭。纖:細。繳:射鳥時系在箭上的絲繩。

(19)逸禽:云間高飛的鳥。

(20)魦鰡(shāliú):一種小魚,常伏在水底沙上。

(21)曜靈:日。俄:斜。景:同“影”。

(22)系:繼。望舒:神話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仙人,這里代指月亮。

(23)般(pán)游:游樂。般:樂。

(24)雖:雖然。劬:勞苦。

(25)感老氏之遺誡:指《老子》十二章:“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

(27)周孔之圖書: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寫其讀書自娛。

(28)翰:毛筆。藻:辭藻。此句寫其揮翰遺情。

(29)陳:陳述。軌模:法則。

(30)如:往,到。以上兩句說自己縱情物外,脫略形跡,不在乎榮辱得失所帶來的結果。

張衡《歸田賦》作品鑒賞

《歸田賦》作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賦,在賦體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漢末葉以來賦體革新轉變的最高成就,下面是其作品鑒賞,歡迎閱讀:

歸田賦

兩漢:張衡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譯文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贊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愿,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云間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圣賢書滋味無窮。提筆作文,發揮文采,述說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榮耀與恥辱的所在?

作品鑒賞:

這篇賦雖然很短,但卻凝聚了張衡仕宦一生的感慨與情志,《文選》將它納入“志類是非常科學的。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自己功業難就,決心抽身退隱。所謂“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是用《史記》蔡澤與唐舉之典。蔡澤當年不遇于時,曾讓唐舉為他相面決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澤自比,但通過卜相決疑后,他決心歸隱,去追隨象楚辭中所寫的漁父,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在這一層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相當悲憤的,雖然語似曠達,但在曠達中掩蓋不住他對江河日下的東漢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黃河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雖有蔡澤那樣的滿腹經綸,卻再也沒有他那樣建功立業的機遇了。他只好向著人間社會,慨嘆一聲,悄然而去。

第二層寫自己歸田后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線由低沉轉向高昂。心情也從抑郁轉向開朗。天氣是那樣的晴朗,百草是那樣的豐茂,鳥兒是那樣的歡躍。面對著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煩惱,“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了。

第三層又頓作轉折。感情的曲線又跌了深淵之中。作者在寫漁獵時,并沒有寫其中的樂趣,而是大發了一頓“云間之逸禽”如何“觸矢而斃”,“淵沉之魦鰡”如何“貪餌吞鉤”,這不明明是語此而意彼,借以大發世事之險惡,官場之傾軋的感慨嗎?話雖很短,但這里面顯系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種種悲憤與心酸。

最后一段是真正的曠達語。所謂“老氏之遺誡”,乃指老子所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意即應節制田獵,加強人生的自我修養。于是他徜徉徘徊于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樂和周公孔子所遺傳下的深奧的典籍之中,并奮發著述,闡明圣則。最終他以老莊的哲學——游于物外,意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輕外物而自重的哲學來武裝自己,于是達到了齊榮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線在這一層中又轉向開朗昂揚,全篇也就在這曠達超脫的調子中戛然收束。

總觀全篇,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篇言“志”之賦。其“志”就是對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對人生怎樣擺脫這種悲哀的深刻反省。而這種“志”又是他一生的總結,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當深厚和真實。話雖不多,但句句發自內心,且句句閃現著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不斷跳躍變化的感情曲線,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動性和內心世界的豐富性。這一切都使這篇小品化的抒情小賦在言志抒情時獲得了真實性和個性化的永恒價值,讀起它不知要比讀他所寫的意在和班固爭奇斗勝的笨拙滯重的《二京賦》要被感動得多多少!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655.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