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山亭夏日山亭在哪里 高駢 山亭夏日
大家好,關于高駢山亭夏日山亭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高駢 山亭夏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山亭夏日古詩高駢生活在唐朝哪個時期
山亭夏日古詩高駢生活在唐朝后期
高駢(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省景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將、詩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
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歷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護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駢率軍破峰州蠻。次年,進兵收復交趾,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任內修筑大羅城,奠定了現代越南首都河內的基礎。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多次重創黃巢起義軍,并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封渤??ね?。后因大將張璘陣亡不敢出戰,嚴備自保,致使黃巢順利渡江、兩京失守,自身兵權被削。黃巢平定后,高駢后悔當初未立功業,日漸消沉。晚年嗜好裝神弄鬼,幾近癡癲。他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致使上下離心,終于光啟三年(887年)為部將畢師鐸所囚殺?!缎绿茣穼⑵淞腥搿杜殉剂袀鳌贰?/p>
高駢身為武臣,而好文學,被稱為“落雕侍御”。宋人計有功稱其詩“雅有奇藻”。《全唐詩》編有其詩一卷。
唐朝的高駢山亭夏日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色
這首寫景的詩歌中寫了(庭院,樓臺,水池)等處的景色,把山亭(寧靜)的特點表現出來.
唐詩《山亭夏日》賞析
? ? ?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將高駢的詩作。全詩以寫景見長,用近似繪畫的手法寫山亭夏日風光,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
? ? ? ? 一、《山亭夏日》全詩: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 ? ? ? ? 二、《山亭夏日》譯文:
綠樹蔽日,遍地濃蔭,夏天白晝漫長。樓臺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鏡中美景。微風輕拂,水波蕩漾,好像水晶簾幕輕輕擺動。滿架薔薇,艷麗奪目,院中早已彌漫陣陣清香。
? ? ? ? ? 三:詞句注釋
? ? ? ? ? 1、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 ? ? ? 2、水精簾:又名水晶簾,是一種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唐李白《玉階怨》:“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p>
? ? ? ? 3、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藥。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唐韓愈《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p>
? ? ? 四、《山亭夏日》整體賞析
? ? ? ? 第一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
? ? ? 《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
? ? ? ?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
? ? ? ?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
? ? ? ? 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 ? ? ?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
? ? ? ?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
? ? ? ? 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p>
? ? ? ? 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
? ? ? ? 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 ? ? 第四局、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
? ? ? ? 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耙辉合恪保峙c上句“微風起”暗合。
? ? ? ? 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閑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 ? ? ? ? 五、作者簡介
? ? ? ? 高駢(821—887),唐末大將。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時代為禁軍將領。唐昭宗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時任淮南節度使、江淮鹽鐵轉運使、諸道行營都統等職,鎮壓黃巢起義軍。后擁兵揚州,割據一方。終為部將畢師鐸所殺。《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譯賞析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山亭夏日
朝代:唐朝
作者: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盛夏時節,綠樹蔥郁,樹陰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樓臺的倒影。微風拂過, 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花開滿了薔薇架,滿院都可聞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注釋
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
⑵水精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李白《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p>
⑶薔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一種觀賞性植物,它的莖長似蔓,須建架供其攀援生長。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十分變態?!都t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短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薔薇,十分漂亮,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譯賞析2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水晶簾 一作 水精簾)
古詩簡介
《山亭夏日》是唐末將領高駢的詩作。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全詩以寫景見長,筆法多變。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閑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翻譯/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釋
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⑵水精簾:又名水晶簾,是一種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唐李白《玉階怨》:“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⑶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藥。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唐韓愈《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十分變態?!都t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短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薔薇,十分漂亮,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譯賞析3
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注釋
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深。
⑵水晶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
⑶薔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一種觀賞性植物,它的莖長似蔓,須建架供其攀援生長。
譯文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風輕輕拂動色澤瑩澈的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決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耙辉合恪?,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文章寫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閑之感。
《山亭夏日》原文及翻譯賞析4
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水晶簾 一作 水精簾)
譯文及注釋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簾 一作 水精簾)
水晶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簾:是一種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晒┯^賞,果實可以入藥。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釋
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水晶簾:是一種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藥。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綠樹陰濃夏日長”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都t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樓臺倒影入池塘”這里詩人是從視覺寫夏日,寫看到的景觀。詩人看到平靜的池塘倒映著遠近不同的亭臺樓閣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寫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詩句來。“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僅寫出了明凈與清新,也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臺樓閣的胸懷,把池塘寫大了。
“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滿架薔薇一院香”中詩人又從嗅覺角度來寫夏日。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那薔薇不是詩人看到的,詩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還有薔薇滿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詩人。在這盛夏驕陽下的山亭的幽靜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滿架薔薇”,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靈動與生機。另外,“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不無關聯,若沒有微風,薔薇花香就不會飄過來,詩人自然就不知道還有“滿架薔薇”。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高駢 山亭夏日
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高駢(?—887),字千里,晚唐名將。出生于禁軍世家,幼頗修飭,折節為文學。曾在咸通七年(866)率軍收復交趾,破蠻兵二十余萬。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光啟中被部將畢師鐸所害?!度圃姟反嫫湓娨痪怼?/p>
鑒賞:此詩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情調雅致的山亭夏日風光圖。
夏日的太陽正烈,而山亭入目的都是綠樹的濃蔭,給人以清涼之感?!皾狻弊植粌H表明綠樹繁茂稠密,還有山大林深的意思。池塘水平如鏡,樓臺的倒影清晰可見,一片寧靜的夏日午時風光。而此時,卻有一陣微風拂過,水晶簾輕輕晃動,滿院充溢著薔薇花的芬香。
夏日的微風不容易讓人感覺到,詩人是先看見水晶簾動,才知道起風了;院子里薔薇的香氣亦隨風散開,香氣沁人心脾,讓人在炎炎夏日精神為之一振。詩人捕捉到微風簾動、花香細細這些尋常人不易察覺的小細節,傳神地將夏日山亭的幽靜清雅展現出來了,而悠閑自在的詩人形象亦從中浮現。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