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寫水調歌頭(蘇軾寫過水調歌頭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蘇軾為什么寫水調歌頭,以及蘇軾寫過水調歌頭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的《水調歌頭》為什么這么出名?
你好,蘇軾的《水調歌頭》流傳千古的原因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藝術魅力:由于結構精巧、想像奇特,使這首詞所展示的形象廣闊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第二,思想內容:所抒寫的“此事古難全”的離愁別恨能激起各個時代、各種類型的讀者的共鳴;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過蘇軾兄弟的界限,“變為一切熱愛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蘇軾的《水調歌頭》的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的創作背景是:
時值中秋佳節,皓月當空,宋代詩人蘇軾已經與自己的胞弟闊別七年有余,愈是中秋節便愈發思念,再加上蘇軾仕途的不順,一貶再貶,因此蘇軾借著中秋節天上的一輪明月,有感而發,寫下了《水調歌頭》這首千古名詞。
為什么蘇軾要寫《水調歌頭》?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蘇軾為什么要寫《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前面有一句可以解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懷念)子由.(蘇軾弟弟). 興致高\想祝愿大家\想弟弟了 都是做詩的原因
蘇軾為什么要寫《水調歌頭》
中秋之夜,望著滿月想起自己在遠方的的親人,不禁傷感,作下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
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擴展資料
“水調歌頭”,則是截取大曲《水調》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填詞名解》說:“歌頭,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頭’‘氐州第一’之類。《海錄碎事》云:‘煬帝開汴河,自造《水調》,其歌頗多,謂之《歌頭》,首章之一解也。
顧從敬《詩馀箋釋》云:‘明皇欲幸蜀時,猶聽唱《水調》,至‘唯有年年秋雁飛’,因潸然,嘆嶠真才子!不待曲終。’水調曲頗廣,因歌止首解,故謂之《歌頭》。或云南唐元宗留心內寵,擊鞫無虛日。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但唱‘南朝天子愛風流’一句,如是數四,以為諷諫。
后人廣其意為詞,以其第一句,故稱‘水調歌頭’云。”“水調歌頭”與唐人《水調》所屬宮調不同。唐代的《水調》,屬商調曲;宋代的“水調歌頭”,則為中呂調(《碧雞漫志》卷四)。故《詞譜》卷二十三說:“凡大曲歌頭,另倚新聲也。”
“水調歌頭”一調,有不同異名。毛滂詞名《元會曲》,張矩詞名《凱歌》,吳文英詞《江南好》,賀鑄詞名《臺城游》,汪相如詞名《水調歌》,姜夔詞名《花犯念奴》,明楊慎詞名《花犯》。
參考資料水調歌頭_百度百科
為什么蘇軾要寫《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以奇特的想象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按問“天”一一問“月”一一問“人生”的思路,層層遞進。
詞前小序,敘述作詞的原因,領起全篇。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刻畫了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表達了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探求,表達了作者的豁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蘇軾為什么寫水調歌頭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蘇軾寫過水調歌頭嗎、蘇軾為什么寫水調歌頭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