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鶴歸飛指哪里(愿到孤山飛鶴處,閑看云間待鶴歸出處)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孤鶴歸飛指哪里,以及愿到孤山飛鶴處,閑看云間待鶴歸出處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沁園春孤鶴歸飛的一字領是哪幾個字
《沁園春·孤鶴歸飛》里面沒有一字領的字。
原文: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零落如云,又豈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閑采莼。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翻譯:
遼東化鶴歸來,老人謝世,新人成長,已是物是人非。這一處處的荒涼的墳墓中躺著的人啊,曾經在生前有過多少美夢,無論王公貴戚還是尋常百姓,現在都化為塵土。曾經攜帶著美酒,來到春色滿園的林園中,對酒賞景;也算沒有辜負了大好的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華。時間飛逝,現在我已是身體瘦弱,雙鬢花白了。
親友都已四散飄零,哪里能料到如今只剩我一人返回家鄉。幸好現在眼睛還算看得見,身體還算健康,品茶也能夠知道茶的甘甜,吃飯也還能夠嚼爛。不要以為自己老邁了,還有許多的窮人生活不易。危機雖然僥幸躲過,然而壯志已經消殘。回到家鄉的日子里,乘著小舟,在湖中悠閑地采莼。我還有什么好遺恨的呢?現在我與漁翁飲酒同醉,與小溪旁的農民結為鄰居。
此文出自陸游?〔宋代〕《沁園春·孤鶴歸飛》。
詩文解析:
詞人在公元1178年秋天,他從四川回到了闊別了九年的故鄉紹興。(陸游生于公元1125年)這時候的陸游已經五十三歲了。九年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環境的變化會很大,人的變化相對說來不會太大。但是對當時的陸游所處的時代來說,環境的變化相對要小些,而人事的變化會比較的大。作者這首詞當是返鄉之后所作。
故土久別重回,使詞人產生對故鄉的陌生感。上片,作者從久別重回故土發出了一系列的感嘆。下片由時事變遷,年老體衰,但詞人報國的“壯志”初衷未改,表現了詞人不甘“溪友為伴”、老驥伏櫪的豪情壯志。
南鄉子陸游古詩的意思是什么?
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
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凄涼,卻恐他鄉勝故鄉。
賞析淳熙五年(1178年)春二月,陸游自蜀東歸,秋初抵武昌。這首詞是作者在將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寫的。上片寫行程及景色。“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寫作者只身乘歸吳的船只,雖經過了許多水陸途程,但前路還很遙遠。陸游在蜀的《秋思》詩,已有“吳檣楚柁動歸思,隴月巴云空復情”之句;動身離蜀的《敘州》詩,又有“楚柁吳檣又遠游,浣花行樂夢西州”之句。屢言“吳檣”,無非指歸吳的船只。擔憂前程的遙遠,寄歸夢于吳檣,也無非是表達歸吳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順利、迅速而已。妙在“寄夢”一事,措語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詩之寫“我寄愁心與明月”。“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想見”,是臨近武昌時的設想。武昌有江山草樹之勝,崔顥《黃鶴樓》詩,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作者設想在傍晚夕陽中船抵武昌,系纜于洲邊上,必然能看見山上山下,一片煙樹參差起伏的勝景時的情景。單單一個“認”字,便見是歸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對照辨認。這三句,寫景既美,又切武昌情況;用筆貼實凝煉,而又靈活有情韻。
下片抒情。“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嘆年老,是年五十四歲;下句追思曾為朝官,離開朝廷已經很久。這次東歸,是奉孝宗的召命,念舊思今,一樣是前程難卜,感情復雜,滋味當然不會好受。“朝衣”事,是從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劍珮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岑參《寄左省杜拾遺》“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中演化而出。下面三句,與上片結尾相同,也是運用了設想的手法。作客思鄉,本是詩人描寫晉王贊詩:“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唐李商隱詩:“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陸游在蜀,也有思鄉之句,如“久客天涯憶故園”、“故山空有夢魂歸”等。這時作者在還鄉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鄉交舊少,凄涼,卻恐他鄉勝故鄉”。意境新奇。這個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詩:“亂后誰歸得?他鄉勝故鄉。”但杜甫說的是故鄉遭亂,欲歸不得,不如在他鄉暫且安身,是對過去之事的比較;陸游說的是久別回鄉,交舊多死亡離散的變化,怕比客居他鄉所引起的寂寞與傷感更大,是對未來之事的顧慮。語句相同,旨趣不同,著了“卻恐”二字,更覺得這不是簡單的沿襲。這未必就等于黃庭堅所說的“脫胎換骨”,而更可能是對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謀而合。這種想歸怕歸的心情,內心是矛盾的,所以陸游到家之后,有時有“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又豈料如今余此身”(《沁園春》)之嘆;有時又有“營營端為誰”、“不歸真個癡”之喜。
陸游少年時寫的愛國詩?
《示兒》
宋 ·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 ·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宋 ·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書憤五首·其一》
宋 ·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垢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 ·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病起書懷》
宋 ·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關山月》
宋 · 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
宋 ·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謝池春·壯歲從戎》
宋 · 陸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烽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金錯刀行》
宋 · 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
《夜泊水村》
宋 · 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梅花絕句·其二》
宋 ·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 ·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潮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宋 · 陸游
前年膾鯨東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壯;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今年摧頹最堪笑,華發蒼顏羞自照。誰知得酒尚能狂,脫帽向人時大叫。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破驛夢回燈欲死,打窗風雨正三更。
《水調歌頭·多景樓》
宋 · 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占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宋 · 陸游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
《沁園春·孤鶴歸飛》
宋 · 陸游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流年改,嘆園腰帶剩,點鬢霜新。交親。散落如云。又豈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
《好事近·秋曉上蓮峰》
宋 · 陸游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榔栗。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宋 ·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秋晚登城北樓》
宋 · 陸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
關于湖中仙鶴的詩句
1.贊美仙鶴的詩句
1、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顥《黃鶴樓》
解析:意思是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云悠悠。此句是詩中頷聯,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難》
解析: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劉禹錫《秋詞》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萬里,一只仙鶴排開云層扶搖直上,便引發詩情飛上云霄。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4、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出自:唐代賈島《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絕頂之上來人稀少,松樹像孤獨的野鶴一樣在高處站立著。“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于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
5、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出自:唐代劉長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云陪伴著野鶴,怎么能在人間居住。“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以凌云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云”與“鶴”本來已不是俗世凡物,何況還是“孤云”與“野鶴”,這樣超塵脫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詩人詼諧地說豈向人間住。
2.關于丹頂鶴的詩句有哪些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羨鶴》)、“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李嶠《鶴》)、“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鮑照《鶴舞賦》)、“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東游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謝縉《題松竹鶴圖》)、“分飛共所從,六翮勢摧風”(杜牧《別鶴》)、“蒼波萬里茫茫去,駕風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凌虛空”(友鶴仙《友鶴吟》)。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云”(李紳《憶放鶴》)。
3.關于仙鶴的詩詞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送上人 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代鶴 白居易
我本海上鶴,偶逢江南客。
感君一顧恩,同來洛陽陌。
洛陽寡族類,皎皎唯兩翼。
貌是天與高,色非日浴白。
主人誠可戀,其奈軒庭窄。
飲啄雜雞群,年深損標格。
故鄉緲何處,云水重重隔。
誰念深籠中,七換摩天翮。
郡中見群鶴 張九齡
曉日東田去,煙霞北諸歸。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反。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
屆煩仙子馭,何謂野人機。
4.有關仙鶴的詩詞
【詩詞·唐風宋韻】瀟湘夜雨·丹頂鶴
綽綽神姿,婷婷仙骨,頭鑲一點朱砂。
清霜素羽潔無瑕。
居淺澤,閑庭信步;出深谷,展翼齊霞。
堪可謂,當今儒雅,絕代風華。
天涯,曾化令威歸去①,何處桑麻?
苦身不由己,命卻由他。
武昌府②,昔年舊址;扎龍地③,今日新家。
無奈處,南遷北徙,不比臘梅花!
[注]①晉·陶潛《搜神后記》說,遼東人丁令威外出學道,千年后化鶴歸來。②武昌黃鶴樓,有仙人乘鶴遠去的傳說。③扎龍:黑龍江省自然保護區,丹頂鶴棲息地。
丹頂鶴的故事
旁白: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
在她大學畢業以后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只受傷的丹頂鶴
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
為何陣陣風兒為她訴說喔~啊~
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沒來過
只有片片白云為她落淚
只有陣陣風兒為她訴說喔~啊~
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只有片片白云為她落淚
只有陣陣風兒為她訴說喔~啊~
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啊~~~~啊~~~~
七律 題丹頂鶴
雪羽朱冠蘆蕩間,百禽誰享壽千年?
臨池顧影翩翩舞,迎日騰云款款翻。
清唳一聲傳廣宇,昂身獨立待群仙。
寒林尋覓丹砂頂,驚露凌風萬里天。
浪淘沙 丹頂鶴
晚照落汀間,
鶴舞金灘。
冰姿傲骨醉翩然。
丹頂女媧輕一點,
可鑒青天。
啼唳向桑田,
心臆無鉛。
知音三兩伴余年。
踏月銜云飛去也,
天外飛仙。
5.關于鶴的詩句有哪些
《秋詞》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黃鶴樓》
年代: 唐 作者: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沁園春·孤鶴歸飛》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流年改,嘆園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散落如云。又豈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閑采莼。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6.關于鶴的詩句
唐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劉禹錫《鶴嘆》)、“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鶴二首》)、“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杜牧《鶴》)、“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鮑照《鶴舞賦》)、“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鄭谷《鶴》)、“丹砂結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劉伯溫《云鶴篇贈詹岡》)、“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謝縉《題松竹白鶴圖》)。
鶴行走時,細腿高抬,挺胸昂首,邁著“矩步”,從不萎萎縮縮,徐緩而高雅,有一種“紳士”風度,透著陽剛之氣。詩人們寫道:“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劉禹錫《鶴嘆》)、“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韋莊《失鶴》)。
詩人們寫鶴的飛,凌霄直上,翱翔萬里。“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羨鶴》)、“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李嶠《鶴》)、“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鮑照《鶴舞賦》)、“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東游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謝縉《題松竹鶴圖》)、“分飛共所從,六翮勢摧風”(杜牧《別鶴》)、“蒼波萬里茫茫去,駕風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凌虛空”(友鶴仙《友鶴吟》)。
“應吹天上律,不使塵中尋”(孟郊《曉鶴》)、“閑整素儀三島近,回飄清唳九霄聞”(李紳《憶放鶴》)、“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元稹《和樂天感鶴》)、“清音迎曉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鶴》)、“清響徹云霄,萬籟悉以屏”(于謙《夜聞鶴唳有感》)。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云”(李紳《憶放鶴》)。
7.描寫仙鶴的古詩詞
《仙鶴篇》
年代: 唐 作者: 武三思
白鶴乘空何處飛,青田紫蓋本相依。
緱山七月雖長去,遼水千年會憶歸。
緱山杳杳翔寥廓,遼水累累嘆城郭。
經隨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
迢迢碧落斷氛埃,霞堂云閣幾重開。
欲尋東海黃金灶,仍向西山白玉臺。
九皋獨唳方清切,五里驚群俄斷絕。
月下分行似度云,風前飏影疑回雪。
風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幾般。
宛轉能傾吳國市,裴回巧拂漢皇壇。
琴中作曲從來易,鼓里傳聲有甚難。
夜夜恒飛銀漢曲,朝朝常飲玉池瀾。
別有聞簫出紫煙,還如化履上青天。
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
燕雀終迷橫海志,蜉蝣豈識在陰年。
莫言一舉輕千里,為與三山送九仙。
孤鶴歸飛指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愿到孤山飛鶴處,閑看云間待鶴歸出處、孤鶴歸飛指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