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問連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今天給各位分享摸魚兒問連根有絲多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賞析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并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賞析
連根之藕,有絲多少?并蒂之蓮,心為誰苦?這蓮便是愛憐之憐,這" 絲"便是相思之思,這相依相向的兩朵紅蓮,正是為自由戀愛以死抗爭的一對民家兒女的化身哪!天意已讓他們死后不再分離,為什么人世卻容不得他們的真誠相愛?與他們相比,娥皇、女英湘江殉舜之類的大悲之事也算不得凄絕塵寰了,但他們身雖死,而那如靈芝瑞露般純潔的愛情,卻海枯石爛不磨滅;他們一腔悲憤,絕不會讓黃土情種仍在受到腐惡勢力的摧殘,真怕不及時吊祭,以后重來面對落紅狼藉,不免更增幾分悲涼之意呢!全詞抒情、志感、敘事、寫景、設問,發論皆有之,情潮起伏,凄惋中飽含激憤,讀來蕩氣回腸,感慨萬端。
鑒賞
作者在小序中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凄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尸體。由于這一愛情悲劇,后來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后,抒發感想,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此詞與《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并蒂的奇觀,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問蓮根”三句,起首一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絲”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絲連,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作者聞聽此事后,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問,要斥問,為什么竟發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觸之大一語可見。“雙花”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天已許”兩句,更表現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并蒂蓮,生死相依,為什么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謝客”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稱她們為湘妃。以這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未是斷腸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贊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香奩夢”兩句引用小序中韓偓《香奩集》自序語,用靈芝、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圣。
“人間”后三句,嘆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卻盛贊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海枯石爛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吊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成的并蒂蓮花。作者知道,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吊,恐怕以后再來,就會“紅衣半落”,甚至于“狼藉臥風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摸魚兒(又名雁丘詞) 作者:元好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這首詞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過全詞未必了解,今天特將其錄下,并講一講其中的故事。當年,元好問去并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者。這個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脫網而逃。豈料脫網之雁并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盤旋一陣,然后投地而死。元好問看看捕雁者手中的兩只雁,一時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只雁,接著把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號曰“雁邱”,并作《雁邱詞》。 早就知道那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但直到現在才讀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讀懂了它。后來一直很喜歡,常常默默念著那一句句刻骨銘心之語。 這是一首詠物詞。在詞前有小序說“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邱詞》。” 這就是說,大雁殉情的事強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詞的開篇,便陡發奇問,破空而來。作者本要詠雁,卻從“世間”落筆,以人擬雁,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想象極為新奇。也為下文寫雁的殉情預做張本;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遙想雙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后,愛侶已逝,安能獨活!于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過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長眠之處,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的時候,簫鼓喧鬧,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煙如織,簫鼓聲絕,一派蕭索。古與今,人與雁,更加感到鴻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復生,招魂無濟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鳴,在這里,作者把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更增加了悲劇氣氛。 詞的最后,是作者對殉情鴻雁的禮贊,他說鴻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會嫉妒,雖不能說重于泰山,也不能跟鶯兒燕子之死一樣同歸黃土了事。它的美名將“千秋萬古”,被后來的騷人歌詠傳頌。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中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作者在小序中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凄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尸體。由于這一愛情悲劇,后來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后,抒發感想,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此詞與《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賞析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并蒂的奇觀,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問蓮根”三句,起首一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絲”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絲連,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作者聞聽此事后,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問,要斥問,為什么竟發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觸之大一語可見。“雙花”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天已許”兩句,更表現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并蒂蓮,生死相依,為什么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謝客”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稱她們為湘妃。以這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未是斷腸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贊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香奩夢”兩句引用小序中韓偓《香奩集》自序語,用靈芝、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圣。 “人間”后三句,嘆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卻盛贊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海枯石爛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吊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成的并蒂蓮花。作者知道,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吊,恐怕以后再來,就會“紅衣半落”,甚至于“狼藉臥風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關于荷花的詩句: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原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并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問連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摸魚兒 作者:元好問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 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元好問 摸魚兒二首其一 全詩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是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
千山暮景,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忌。
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詞牌名是“摸魚兒”的詞
元好問《摸魚兒》其一: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夢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元好問《摸魚兒》其二:
問蓮根,有絲幾許,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向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辛棄疾《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綱,盡日惹風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摸魚兒 《讀 杜甫 登高》
人道是,難比天鳥,看萬物為之倒。古今多少登高人,還數少陵野老。秋木落,江水咆,壯志難酬幾暮朝?千秋已過,慚萬代騷客,俯首折腰,夢轉赴前朝!
夔州處,暢飲詩圣憂擾,百杯濁酒干了,攜手青天云上遙,吟“一覽眾山小”!開元盛,天寶朽,風過云去皆飄渺!驚回首時,遠去昨日惱,天涯海角,無非一葉草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