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nèi)容

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句子)

青梔白衫2022-12-20 10:51詩詞35

很多朋友對于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和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句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guān)于孔子的所有文言文

孔子詩選 去魯歌 彼婦之口,可以出走。披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yōu)哉游哉,維以卒歲。 蟪蛄歌 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尚在耳。 龜山操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 注:《琴操》:“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欲諫不得,退而望魯龜山作歌,喻季之蔽魯也。”《琴操》,古琴曲集,傳為東漢蔡邕輯。 盤操 干澤而漁,蛟龍不游。覆巢毀卵,鳳不翔留。慘予心悲,還原息陬。 注:見《琴操》。 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論語》為孔子弟子收集整理出來的。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的30字文言文有哪些?

答:

1、有一次,子路問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樣,孔子說:“活著的問題還沒解決,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問:“該怎樣對待鬼神?”孔子說:“對待人還沒對待好呢,談什么對待鬼神!”孔子就是這樣看重實際問題,而不喜歡空論的。孔子也很少談怪異、武力、變亂、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實,孔子也是不許可的。子貢曾說:“我不愿意別人對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樣對待別人。”孔子便說:“賜啊,這不是你現(xiàn)在能做到的!

2、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fā)現(xiàn)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xùn)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jīng)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3、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jīng)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shù)。”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于其數(shù)。”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shù)臅r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于是,孔子反復(fù)的鉆研,體會琴曲的內(nèi)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xiàn)出來了,才罷休。

4、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襄子讓他換首曲子,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一連三番,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xù)彈奏同一首曲子。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終于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他皮膚黝黑,個頭高挑,目光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襄子深拜孔子說:“我老師曾說過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間一切事業(yè)、學問、技能、德行,如果不能專一堅持,就不會有所作為,所以孔子說“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5、春秋時期,孔子在年輕時當過趕馬的車夫,從御術(shù)中的“起乘轉(zhuǎn)合”中悟出許多人生道理,如“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他在周游列國的途中給弟子們講述這些道理,子路笑他政治上到處碰壁,他用欲速則不達來推諉。

6、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墻東門旁發(fā)呆,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他的前額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產(chǎn),不過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把這段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著說:“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夸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確實是這樣啊!

孔子簡介:

孔子(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曾受業(yè)于老子,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關(guān)于孔子的文言文

只有《論語》吧!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fù)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qū)別。舊注說,悅在內(nèi)心,樂則見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wù)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tài)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tài)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guī)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于動詞之前。

(6)務(wù)本:務(wù),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xiàn)。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注釋】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wù)以說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yīng)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2)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jù)說《孝經(jīng)》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yīng)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diào)整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fù)習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國(2),敬事(3)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4),使民以時(5)。”

【注解】

(1)道:一本作“導(dǎo)”,作動詞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國:乘,音shèng,意為輛。這里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zhàn)車的國家,即諸侯國。春秋時代,戰(zhàn)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shù)目來計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jīng)不是大國。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個人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待所從事的事務(wù)要謹慎專一、兢兢業(yè)業(yè)。

(4)愛人:古代“人”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的區(qū)別。廣義的“人”,指一切人群;狹義的“人”,僅指士大夫以上各個階層的人。此處的“人”與“民”相對而言,可見其用法為狹義。

(5)使民以時:時指農(nóng)時。古代百姓以農(nóng)業(yè)為主,這是說要役使百姓按照農(nóng)時耕作與收獲。

【譯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jié)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nóng)時”。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則孝,出(3)則弟,謹(4)而信,泛(5)愛眾,而親仁(6),行有余力(7),則以學文(8)。”

【注釋】

(1)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里是用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2)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nèi)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3)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于自己的人。

(4)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

(5)□:音fàn,同泛,廣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閑暇時間。

(8)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原文】

1·7 子夏(1)曰:“賢賢(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2)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3)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4)致其身:致,意為“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則不威;學則不固(3)。主忠信(4)。無(5)友不如己者(6);過(7)則勿憚(8)改。”

【注釋】

(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yīng)當有一個斷句。

(2)重:莊重、自持。

(3)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5)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過:過錯、過失。

(8)憚:音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終(1)追遠(2),民德歸厚矣。”

【注釋】

(1)慎終:人死為終。這里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2)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dǎo)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原文】

1·10 子禽(1)問于子貢(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5)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7)異乎人之求之與?”

【注釋】

(1)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鄭玄所注《論語》說他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載此人,故一說子禽非孔子學生。

(2)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wèi)國人,比孔子小31歲,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貢善辯,孔子認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據(jù)《史記》記載,子貢在衛(wèi)國做了商人,家有財產(chǎn)千金,成了有名的商業(yè)家。

(3)夫子:這是古代的一種敬稱,凡是做過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這一稱謂。孔子曾擔任過魯國的司寇,所以他的學生們稱他為“夫子”。后來,因此而沿襲以稱呼老師。《論語》書中所說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學生對他的稱呼。

(4)邦:指當時割據(jù)的諸侯國家。

(5)抑:表示選擇的文言連詞,有“還是”的意思。

(6)溫、良、恭、儉、讓:就字面理解即為:溫順、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是孔子的弟子對他的贊譽。

(7)其諸:語氣詞,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yù)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觀其(1)志;父沒,觀其行(2);三年(3)無改于父之道(4),可謂孝矣。”

【注釋】

(1)其:他的,指兒子,不是指父親。

(2)行:音xìng,指行為舉止等。

(3)三年:對于古人所說的數(shù)字不必過于機械地理解,只是說要經(jīng)過一個較 長的時間而已,不一定僅指三年的時間。

(4)道:有時候是一般意義上的名詞,無論好壞、善惡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時候是積極意義的名詞,表示善的、好的東西。這里表示“合理內(nèi)容”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quán)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禮(1)之用,和(2)為貴。先王之道(3),斯(4)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釋】

(1)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

(2)和:調(diào)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3)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這、此等意。這里指禮,也指和。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yīng)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jié)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義(2),言可復(fù)(3)也;恭近于禮,遠(4)恥辱也;因(5)不失其親,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義:義是儒家的倫理范疇。是指思想和行為符合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禮”。

(3)復(fù):實踐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復(fù),踐言也。”

(4)遠:音yuàn,動詞,使動用法,使之遠離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譯為避免。

(5)因:依靠、憑藉。一說因應(yīng)寫作姻,但從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處。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釋為“尊敬”似有不妥之處。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

【注釋】

(1)就:靠近、看齊。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原文】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謂與?”子曰:“賜(5)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6)。”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jié)、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jīng)·衛(wèi)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jīng)講過的話中領(lǐng)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wù)摗对姟妨恕!?/p>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1)患:憂慮、怕。

(2)人:指有教養(yǎng)、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孔子的文言文有那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

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求一個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文言文版)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讀音tiao二聲,蟬),猶掇(讀音duo一聲,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讀音zi、zhu一聲,都是古代的極小重量單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讀音jue二聲,失去知覺)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前往楚國,行走在一片樹林中,看見一個駝背人在捕知了,就象拾取知了一樣。 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啊!有什么訣竅嗎?” (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了五六個月。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在去貼蟬,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然后在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后在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象枯樹枝;雖然天地很大,容有萬物, (此時)而(我)就只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cè)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樣)還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寓意: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騖的認真做個一年半載,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斂和壓抑一下,養(yǎng)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zhì)沒有辦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一和刻苦。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4308.html

“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和孔子有紅關(guān)的文言文有哪些句子)” 的相關(guān)文章

哪些詩歌可以表現(xiàn)出龍山的景色(云龍山的景色描寫)

哪些詩歌可以表現(xiàn)出龍山的景色(云龍山的景色描寫)

描寫云龍山的詩句 1. 關(guān)于贊美云龍山的詩句 關(guān)于贊美云龍山的詩句 1. 贊美云龍山的詩歌 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輝;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 元代薩都剌《木蘭花慢·彭城懷古》 古徐州形勝,銷磨盡,幾英雄。想鐵甲...

煙水寒是哪個詞里的(煙水寒)

煙水寒是哪個詞里的(煙水寒)

大家好,關(guān)于煙水寒是哪個詞里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煙水寒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層天,萬重山,坎坷路遠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春桃開,秋菊殘,塞雁南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這首詩的意 我只聽說過:一...

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二年級)

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二年級)

大家好,關(guān)于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關(guān)于贊美水的詩有哪些二年級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贊美水清澈的詩句古詩大全 1. 關(guān)于贊美水清澈的詩句古詩 關(guān)于贊美水清澈的詩...

關(guān)于夏季的詩有哪些(關(guān)于夏天的詩有哪一些)

關(guān)于夏季的詩有哪些(關(guān)于夏天的詩有哪一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夏季的詩有哪些,以及關(guān)于夏天的詩有哪一些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guān)于夏天的古詩有哪些啊?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01、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lián)句》02、荷花芳草垂楊渡。——...

自己寫的有關(guān)春天的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寫春天的詩句有哪些?)

自己寫的有關(guān)春天的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寫春天的詩句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勛约簩懙挠嘘P(guān)春天的詩句有哪些,以及關(guān)于寫春天的詩句有哪些?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自創(chuàng)有關(guān)春的詩句大全 1. 關(guān)于春的自創(chuàng)詩句大全 2. 自創(chuàng)關(guān)于春的詩句大全 關(guān)于春的自創(chuàng)詩句大全 1.關(guān)于春天的一首自創(chuàng)的詩 關(guān)于春天的...

猶自可以組哪些詞(猶可以組詞什么詞語)

猶自可以組哪些詞(猶可以組詞什么詞語)

大家好,關(guān)于猶自可以組哪些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猶可以組詞什么詞語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猶字還能組什么詞? 猶豫 猶如 猶言 猶然 猶子 猶疑 猶自 夷猶 猶龍 猶且 猶是 猶若 猶可 不猶...

月亮的古詩有哪些(表達月亮的古詩有哪些)

月亮的古詩有哪些(表達月亮的古詩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月亮的古詩有哪些和表達月亮的古詩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guān)于月亮的古詩有哪些 1、《月夜》唐代: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譯文: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

劉方平寫過哪些詩(劉方平寫過哪些詩歌)

劉方平寫過哪些詩(劉方平寫過哪些詩歌)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劉方平寫過哪些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劉方平寫過哪些詩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那首詩是劉方平寫的?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今河南洛陽人,邢襄公政會之后.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

霓裳和虹裳哪個好(什么叫霓裳)

霓裳和虹裳哪個好(什么叫霓裳)

很多朋友對于霓裳和虹裳哪個好和什么叫霓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裳可以組什么詞? 一、裳組詞如下:1、讀cháng時,組詞如下:云裳、裳帷、摳裳、風裳、虹裳2、讀shang時,組詞如下:越裳、垂裳、垂衣裳、擺衣裳、嫁衣裳二、釋義:[ cháng ]古...

春雨如韭是哪個(春韭是什么意思)

春雨如韭是哪個(春韭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春雨如韭是哪個和春韭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新白娘子傳的渡情歌詞 渡情譜? ? 曲:左宏元編? ? 曲:尤景仰歌曲原唱:左宏元,張慧清填? ? 詞:貢敏哈啊哈 哈啊哈? ? ?哈啊哈 哈啊哈西湖美景三月天哪? ? ?春雨如酒柳如...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