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蕙崇春江晚景(蕙宗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什么意思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點掉隊離群。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擴展資料: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于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
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于畫。這是因為繪畫屬于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
最后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
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還是惠崇春江曉景?
古詩原名《惠崇春江晚景》,而不是《惠崇春江曉景》。
【作者】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游》等。
【朝代】宋
【全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惠崇春江晚景為啥叫晚景?
因為惠崇和尚畫的是春江傍晚的景色。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首先我們確定這兩首作品確實是寫早春,但是詩題中的“晚景”是指早春一天中的“晚”,即傍晚,與“早春”沒有概念沖突。
創作背景和構思
據記載,北宋有個著名的僧人叫惠崇,此人才華不淺,善于詩畫,蜚譽僧俗兩界,就連當時的大文學家歐陽修亦是對其傾睬有加,多次與其雅聚唱和。
《惠崇春江晚景》是惠崇的名畫,畫面春意栩栩如生,春江上的花樹、家禽等等和諧相襯。蘇軾很喜歡此畫,于1185年作題畫詩兩首,此篇詩作即是其一。
構思
對惠崇和尚的畫作題詩,雖說容易擬就,但出精品比較難。自是以其非凡的才華,對春天美景的灌注的熱愛的感情,躍然于紙上。
春江上的景色不少,但東坡著重剪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花兒——桃花,水中嬉戲的鴨子,青青的蔞蒿以及剛剛發芽的蘆葦。將春天的生機,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且與惠崇的畫作相映成輝。
明明是江南早春為什么詩題叫惠崇春江晚景?
首先我們確定這兩首作品確實是寫早春,但是詩題中的“晚景”是指早春一天中的“晚”,即傍晚,與“早春”沒有概念沖突。早春有早晚,晚春也有早晚。你不能關公戰秦瓊,胡亂來比對,然后煞有介事地提出問題。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有些版本作《春江曉景》,但是不論曉景還是晚景,肯定是在春天,江邊的景色。至于為什么不知早晚呢?因為蘇軾可能也不知道。
這是蘇軾為惠崇的《春江晚景》這幅畫題的詩。
惠崇是北宋初期著名的“九僧”中的領軍人物,詩歌中佳句很多,更有一手好畫工。《春江晚景》這幅畫已經失傳,但是能讓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動筆賦詩,可見絕非泛泛之作。他的作品留下來不多,現在收藏在遼寧博物館的《沙汀煙樹圖》就是國寶。
正因為已經失傳,我們就只有通過蘇軾的兩首作品來感受,所以你要糾結是早上的景色還是晚上的景色,得靠文字去悟,但是蘇軾的詩題是明確告訴我們,他覺得是“晚景”。
但是蘇軾的時代離慧崇時期相距近百年,他能看到原畫,說不定看到夕陽也不一定,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的“晚景”之說沒有問題。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自行領悟。
第一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第二首: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從詩里面能讀出早晚的區別嗎?我是讀不出來,所以蘇老說是晚景,那就是晚景唄。
惠崇春江晚景是什么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七言絕句。
全詩的意思是: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簡析:這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