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女哪里有全集(楊氏之子全集)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楊氏女哪里有全集,以及楊氏之子全集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楊氏女》古詩鑒賞
《送楊氏女》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韋應物。其古詩全文如下: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前言】
《送楊氏女》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作品。這是一首送女出嫁、表達自己傷別心情的詩篇。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相依為命。當大女兒出嫁之時,送其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復誡訓。此詩寫得情真語摯,淚滿詩行,愁慘凄惻,樸實無華,骨肉之情,躍然紙上。
【注釋】
⑴楊氏女:指女兒嫁給楊姓的人家。
⑵永日:整天。戚戚:悲傷憂愁。
⑶行:出嫁。悠悠:遙遠。
⑷溯:逆流而上。
⑸爾輩:你們,指兩個女兒。無恃:指幼時無母。
⑹幼為長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為楊氏所撫育。”指小女是姐姐撫育大的。
⑺結中腸:心中哀傷之情郁結。
⑻義往:指女大出嫁,理應前往夫家。
⑼自小闕內訓:此句下有注:“言早無恃。”闕:通“缺”。內訓:母親的訓導。
⑽事姑:侍奉婆婆。貽:帶來。
⑾令門:好的人家,或是對其夫家的`尊稱。這里指女兒的夫家。
⑿任恤:信任體恤。庶:希望。尤:過失。
⒀尚:崇尚。
⒁資從:指嫁妝。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備。
⒂容止:這里是一舉一動的意思。猷:規矩禮節。
⒃爾:你,指大女兒。當何秋:當在何年。
⒄居閑:閑暇時日。自遣:自我排遣。
⒅臨感:臨別感傷。
⒆零淚:落淚。緣:通“沿”。纓:帽的帶子,系在下巴下。
【翻譯】
我整日憂郁而悲悲戚戚,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你姐妹自幼嘗盡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郁結,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再見到你不知什么時候。閑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氐郊抑锌吹焦聠涡∨I水沿著帽帶滾流。
【鑒賞】
詩人的大女兒要出嫁,他的心情異常復雜,遂寫了此詩。此詩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讀來感傷不已。
女兒即將遠行,父親心有不舍,卻情難敵義。開頭點明女兒將出嫁之事:女兒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遙遠。念及女兒幼年喪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愛,當此離別之際,心中甚為不忍。然而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詩人忍痛告誡女兒到了夫家,要遵從禮儀孝道,要勤儉持家,這是對女兒的一片殷殷期望。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復誡訓。詩人早年喪妻,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對幼女自然更加憐愛。在長女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詩中說幼女與長女“兩別泣不休”,其實父女之間也是如此。作者沒有多寫自己的直觀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筆墨用于諄諄教導和萬般叮嚀:“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睆娙套I水說完這些,送走女兒才發現自己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與幼女相對而泣。一個情感復雜、無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躍然紙上。
全詩情真語摯,至性至誠。慈父之愛,骨肉深情,令人感動?!柏殐€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兩句,可作為嫁妝的千秋典范。
《楊氏女》txt全集下載
楊氏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有問題再找我
韋應物 送楊氏女
《送楊氏女》
作者:韋應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注釋:
1、永日:整天。
2、悠悠:遙遠貌。
3、行:指出嫁。
4、無恃:無母。
5、令門:對其夫家的尊稱。
6、容止:這里是一舉一動的意思。
7、居閑:平日。
譯文:
我整日憂郁而悲悲戚戚,
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
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
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嘗盡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
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
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
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郁結,
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
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
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
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
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
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
再見到你不知什么時候。
閑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
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單小女,
悲哀淚水沿著帽帶長流。
賞析: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復誡訓。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自小相依為命,感情頗為深厚。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對二女自然更加憐愛。在大女兒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全詩情真語摯,至性至誠。慈父愛,骨肉情,躍然紙上。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勺骷t衣千秋楷模。
韋應物 東郊
《東郊》
作者:韋應物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注釋:
1、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暢。
2、澹:澄靜;
3、慮:思緒。
4、靄:迷蒙貌。
5、庶:庶幾,差不多。
譯文: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實在煩悶,
清晨出去郊游頓覺精神歡愉。
嫩綠的楊柳伴隨著春風蕩漾,
蒼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慮。
靠著灌木叢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著澗流旁任憑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著迷蒙的細雨,
寧靜的大地到處是春鳩鳴啼。
本愛長處清幽屢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務纏身行跡十分匆促。
終有一日罷官歸隱在此結廬,
羨慕陶潛差不多能得到樂趣。
賞析:
這是寫春日郊游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于公務,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慕陶。
詩以真情實感訴說了官場生活的繁忙乏味,抒發了回歸自然的清靜快樂。人世哲,經驗談,話真情真,讀之教益非淺。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可謂風景陶冶情懷的絕唱。
聽楊氏歌
杜甫 聽楊氏歌
佳人絕代歌,獨立發皓齒。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江城帶素月,況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壯士淚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宮徵。勿云聽者疲,愚智心盡死。
古來杰出士,豈待一知己。吾聞昔秦青,傾側天下耳。
韋應物 聞雁
《聞雁》
作者:韋應物
原文: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翻譯:
故鄉遙遠,模糊不清,
不知道在哪里???
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
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賞析:
古代交通不便,遠飛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對故土的懷念。本詩作者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其心中的感觸較之常人又深一層。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并入化機(出自《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征。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于兩途。
首句直抒胸臆,一個渺字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悲哀、凄涼;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綿綿不絕、淅淅瀝瀝的雨來襯托詩人一言難盡的愁思,渲染了一種蕭瑟、凄清的氣氛,高字更體現出詩人的孤獨。全詩語言純樸,自然含蓄,耐人尋味,主要表達了遠宦思念家鄉的情感,也蘊含了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結尾留下廣闊的空間,引讀者自己去思考,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韋應物 東郊
《東郊》
作者:韋應物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注釋:
1、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暢。
2、澹:澄靜;
3、慮:思緒。
4、靄:迷蒙貌。
5、庶:庶幾,差不多。
譯文: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實在煩悶,
清晨出去郊游頓覺精神歡愉。
嫩綠的楊柳伴隨著春風蕩漾,
蒼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慮。
靠著灌木叢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著澗流旁任憑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著迷蒙的細雨,
寧靜的大地到處是春鳩鳴啼。
本愛長處清幽屢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務纏身行跡十分匆促。
終有一日罷官歸隱在此結廬,
羨慕陶潛差不多能得到樂趣。
賞析:
這是寫春日郊游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于公務,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慕陶。
詩以真情實感訴說了官場生活的繁忙乏味,抒發了回歸自然的清靜快樂。人世哲,經驗談,話真情真,讀之教益非淺。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可謂風景陶冶情懷的絕唱。
韋應物的詩
韋應物的詩
1、《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3、《賦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4、《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5、《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6、《七夕》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
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
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7、《答趙氏生伉》
暫與云林別,忽陪鴛鷺翔。
看山不得去,知爾獨相望。
8、《答鄭騎曹青橘絕句》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
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9、《答重陽》
省札陳往事,愴憶數年中。
一身朝北闕,家累守田農。
望山亦臨水,暇日每來同。
性情一疏散,園林多清風。
忽復隔淮海,夢想在灃東。
病來經時節,起見秋塘空。
城郭連榛嶺,鳥雀噪溝叢。
坐使驚霜鬢,撩亂已如蓬。
10、《大梁亭會李四棲梧作》
梁王昔愛才,千古化不泯。
至今蓬池上,遠集八方賓。
車馬平明合,城郭滿埃塵。
逢君一相許,豈要平生親。
入仕三十載,如何獨未伸。
英聲久籍籍,臺閣多故人。
置酒發清彈,相與樂佳辰。
孤亭得長望,白日下廣津。
11、《道晏寺主院》
北鄰有幽竹,潛筠穿我廬。
往來地已密,心樂道者居。
殘花回往節,輕條蔭夏初。
聞鐘北窗起,嘯傲永日馀。
12、《登寶意寺上方舊游》
翠嶺香臺出半天,萬家煙樹滿晴川。
諸僧近住不相識,坐聽微鐘記往年。
13、《登樓》
茲樓日登眺,流歲暗蹉跎。
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
14、《登樓寄王卿》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15、《調笑》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16、《獨游西齋,寄崔主簿》
同心忽已別,昨事方成昔。
幽徑還獨尋,綠苔見行跡。
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憂來結幾重,非君不可釋。
17、《端居感懷》
沈沈積素抱,婉婉屬之子。
永日獨無言,忽驚振衣起。
方如在幃室,復悟永終已。
稚子傷恩絕,盛時若流水。
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
寂性常喻人,滯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來止。
夏木遽成陰,綠苔誰復履。
18、《對殘燈》
獨照碧窗久,欲隨寒燼滅。
幽人將遽眠,解帶翻成結。
19、《對春雪》
蕭屑杉松聲,寂寥寒夜慮。
州貧人吏稀,雪滿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棲禽愁未去。
開闈正亂流,寧辨花枝處。
20、《對雪贈徐秀才》
靡靡寒欲收,靄靄陰還結。
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
妍光屬瑤階,亂緒陵新節。
無為掩扉臥,獨守袁生轍。
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長安遇馮著》
作者: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揚揚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注釋:
1、灞陵:即霸陵。
2、冥冥:形容雨貌。
3、燕新乳:意謂燕初生。
譯文:
你從東方回到長安來,
衣裳沾滿灞陵的春雨。
請問你來此為了何故?
你說為開山辟地買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開,
習習和風燕子新孵雛。
去年一別如今又逢春,
雙鬢銀絲添生了幾縷?
賞析:
這首贈詩,以親切詼諧的筆調,對失意沉淪的馮著深表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
開頭寫馮著從長安以東而來,一派名流兼隱士風度。接著以詼諧打趣形式勸導馮著對前途要有信心。再進一步勸導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煥發才華,會有人關切愛護的。最后勉勵他昨日才分別,如今已經是春天了,你的鬢發并沒有白幾縷,還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為。
全詩情意深長,生動活潑。它的感人之處,首先在于詩人的心胸坦蕩,思想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對朋友充滿熱情。因此,他能對一位邂逅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誠同情,體貼入微,而積極勉勵。詩在敘事中寫景,借寫景以寄托寓意。情調和風格,猶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轉,讀來一覽無余,品嘗則又回味不盡。
韋應物 送楊氏女
《送楊氏女》
作者:韋應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注釋:
1、永日:整天。
2、悠悠:遙遠貌。
3、行:指出嫁。
4、無恃:無母。
5、令門:對其夫家的尊稱。
6、容止:這里是一舉一動的意思。
7、居閑:平日。
譯文:
我整日憂郁而悲悲戚戚,
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
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
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嘗盡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
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
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
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郁結,
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
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
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
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
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
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
再見到你不知什么時候。
閑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
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單小女,
悲哀淚水沿著帽帶長流。
賞析: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復誡訓。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自小相依為命,感情頗為深厚。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對二女自然更加憐愛。在大女兒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全詩情真語摯,至性至誠。慈父愛,骨肉情,躍然紙上。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勺骷t衣千秋楷模。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