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有哪些苦(賣炭翁還有賣什么翁)
很多朋友對于賣炭翁有哪些苦和賣炭翁還有賣什么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白居易的賣炭翁刻畫了賣炭翁的形象寫出了賣炭翁勞動的辛勞
本詩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伐薪、燒炭”,概括了復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
好容易燒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于挨餓受凍,只利用農閑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貼家用的話,那么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并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自己出面向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濟狀況,而是設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讀者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余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后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兩句詩用同情的口吻,寫出了賣炭翁艱難的處境和復雜的內心矛盾。當時正是“夜來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節,身上只穿著單衣的老翁照理應該盼望著天氣和暖起來,可是他卻巴望著更冷一些,因為天氣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錢了。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氣是足夠寒冷了。因此這位老翁一大早就趕著牛車沿著那結了冰的車道向集市趕去。“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他希望能賣個好價錢,所以他來得很早,此時集市大門尚未打開,他不得不在門外的泥地中休息一會兒。人餓了,拉車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興的,充滿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償買上冬衣了。讀到這兒,也許讀者會憐憫他寒冷天氣中只穿著那單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賣個好價錢,也會不由替他高興。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賣炭翁心里盤算著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的時候,遠處兩騎人馬翩翩而來,原來是“黃衣使者白衫兒”駕到。“翩翩”二字本來是用以形容英俊瀟灑之態,用在這里卻含有諷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這兩員太監趾高氣揚,目中無人的嘴臉。因為是皇帝派來的,所以稱“使者”。他們手里高舉皇帝頒布的文告,口稱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說,強行扭轉車頭,驅趕著老牛向皇宮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這樣被太監拉走了,留給老翁的不過是半匹紅紗一丈綾而已。
第一部分,賣炭翁勞苦悲慘的生活,想想慘在哪些方面?
賣炭翁的慘在于衣服食物的缺少,天冷難耐,自己燒出的炭就是御寒之物,自己卻無衣無食饑寒交迫。
《賣炭翁》苦宮市也 苦的意思
《賣炭翁》苦宮市也 苦的意思:
以……為苦,文言文中常見的意動用法,為為……感到苦惱。苦宮市也的意思是對對官市感到苦惱、憤怒。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組詩中的一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
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宮市也。”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初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
“宮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皇宮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采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采購權也抓了過去,常有數十百人分布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
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其詳情見韓愈《順宗實錄》卷二、《舊唐書》卷一四〇《張建封傳》及《通鑒》卷二三五。)
賞析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了幾乎瀕于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于這個詩眼。在表現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
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
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這篇詩沒有像《新樂府》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沖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并不是偶然的。
賣炭翁中作者是如何表現賣炭翁的辛苦和生活的極度貧苦的?
開頭至“心憂炭賤愿天寒”為第一部分,表現了
賣炭翁
燒炭的辛勞與生活的極度貧苦。“滿面……十指黑”以
肖像描寫
表現勞作的艱苦。“賣炭……口
中食
”以
設問
交代了賣炭僅為維持生存的基本所需。“可憐……愿天寒”中運用
心理描寫
,通過“衣正單”與“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現了賣炭翁極其困苦的生活處境。
賣炭翁中詩人從哪幾處側面描寫描寫了他的可憐?
詩人通過多側面描寫表現賣炭翁的苦難。
外貌描寫: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將一個終日勞作、外表憔悴的老人形象展現出來。
心理描寫: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將老人的的復雜心理面描摹的什么準確生動。
行動描寫:曉駕炭車碾冰轍,市南門外泥中后歌。將賣炭翁希望破滅后的無奈和悲哀,賣炭翁所承受的痛苦既來自艱辛的勞作更來自宮使的霸道。
賣炭翁中的疾苦如何體現?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了幾乎瀕于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于這個詩眼。在表現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賣炭翁有哪些苦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賣炭翁還有賣什么翁、賣炭翁有哪些苦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