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雙溪樓的典故出自哪里(過南橋雙溪樓的典故)

回首寒暄2022-11-11 23:20詩詞72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雙溪樓的典故出自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過南橋雙溪樓的典故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辛棄疾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作者: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

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

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翻譯:

抬頭觀看西北方向的浮云,

駕馭萬里長空需要長劍(御劍術),

人們說這個地方,深夜的時候,

常常能看見斗牛的火焰(斗牛是星座)。

我覺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

月亮明亮星光慘淡,待點燃燈火

(燃犀是指點燃生命的火光,燃犀也指一種怪獸),

倚在欄桿處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山峽夾江對應而起,

過高樓(古代的危樓是指高的樓臺),

想飛去但還是收斂作罷,

身體精神都已感到疲憊,

不妨舒服的躺下來,涼爽的酒,

涼爽的席子(簟席子),

千古興亡的事情,百年的悲歡離合,

嬉笑怒罵,一時登高樓觀賞風景,

問什么人能夠放下塵世的瑣事呢,

片片白色的船帆的影子印在白沙河岸,

如同系斜陽的纜繩!

賞析:

祖國的壯麗河山,到處呈現著不同的面貌。吳越的柔青軟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閩粵的萬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羅的武庫。古來多少詩人詞客,分別為它們作了生動的寫照。作者的這首詞就是一篇杰作。

宋代的南劍州,即今延平,屬福建。這里有劍溪和樵川二水,環帶左右。雙溪樓正在二水交流的險絕處。要給這樣一個奇峭的名勝傳神,很不容易。作者緊緊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點,那就是劍,也就是千峰似劍的山作了全力的刻畫。而劍和山,又和作者融在一起,上闋一開頭,就象從天外飛來的將軍一樣,凌云健筆,把上入青冥的高樓,千丈崢嶸的奇峰,掌握在手中,寫得寒芒四射,凜凜逼人。而在宋室南渡時,作者一人支柱東南半壁進而恢復神州理想,將其又隱然蘊藏于詞句里,這是何等的筆力。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從延平津雙劍故事翻騰出劍氣上沖斗牛的詞境。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匯集在一起,以我覺二字領起,給人以寒意搜毛發的感覺。然后轉到要燃犀下看(見《晉書。溫嶠傳》),一探究竟。風雷怒,魚龍慘,一個怒字,一個慘字,緊接著上句的怕字,從靜止中進入到驚心動魄的境界,字里行間,跳躍著虎虎的生氣。

下闋頭三句,盤空硬語,實寫峽、江、樓。詞筆剛勁中帶韌性,極富烹煉之工。這是用了柳宗元游記散文的文筆來寫詞的神技。從高峽的欲飛還斂,詞人從熾烈的民族斗爭場合上被迫退下來的悲涼心情。

不妨高臥,冰壺涼簟,以淡靜之詞,勉強抑制自己飛騰的壯志。這時作者年已過了五十二歲,任福建提點刑獄之職,已是無從施展收復中原的抱負了。以下千古興亡的感慨,低徊往復,表面看來,情緒似乎低沉,但隱藏在詞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懷國事的憂憤。它跟江湖山林的詞人們所抒寫的悠閑自在的心情,顯然是大異其趣的。

陳亮 水龍吟

《水龍吟》

陳亮

鬧花深處樓臺,

畫簾半卷東風軟。

春歸翠陌,

平莎茸嫩,

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

淡云閣雨,

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

游人未賞,

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

向南樓一聲歸雁。

金釵斗草,

青絲勒馬,

風流云散。

羅綬分香,

翠綃封淚,

幾多幽怨?

正消魂又是,

疏煙淡月,

子規聲斷。

賞析:

這首詞別本題作春恨。但寫的并非尋常的閨怨和離愁,而是一首春恨之國的政治抒情詞。上片寫春日美好的景象,下片寫恨。層樓、畫簾、風軟、草嫩、云淡、寒輕,以工筆細描全力表現出春光的美好宜人。而后筆鋒陡轉,芳菲世界,只有鶯、燕領略享受,氣氛驟然凄冷寥落。寂寞承恨字而來,雁歸人渺,無限凄清,轉入憶舊。男女踏青斗草的美妙情事,風流云散。情人灑淚分手的幽怨,刻骨鏤心。最后以景作結。一腔壯懷激烈,全在這淡淡的景物之中,寫得沉郁悲涼。本詞實乃借春恨,隱寓時代愁、家國恨。

辛棄疾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作者:辛棄疾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

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公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

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云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注釋:

1、韓南澗:即韓元吉,辛棄疾居信州,與韓相鄰,往來唱和頻繁。

2、渡江天馬:原指晉王室南渡,建立東晉,因晉代皇帝姓司馬,故云天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3、經綸:原意為整理亂絲,引伸為處理政事,治理國家。

4、新亭風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國時吳所建。東晉初渡江南來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飲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嘆: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大家都相視流淚,見《世說新語言語》。此指南宋人們對河山廢異的感慨。

5、夷甫:西晉宰相王衍的字。他專尚清淡,不論政事,終致亡國。

6、沉陸:也說陸沉,指中原淪喪。

7、平戎萬里:指平定中原,統一國家。戎,指金兵。

8、山斗:泰山、北斗。《新唐書韓愈傳》曾說韓的文章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贊揚韓元吉的文章。

9、桐陰:韓元吉京師舊宅多種梧桐樹,世稱桐木韓家。元吉有《桐陰舊話》記其事。此句寫其家世、生活。

10、綠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陽,其別墅曰綠野堂。

11、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陽的別墅名平泉莊。

12、東山:在今浙江省上虞縣。東晉謝安寓居東山,常游賞山水,縱情歌酒。這三句是預想韓元吉將來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賞析: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時作者家居上饒帶湖。韓南澗,即韓元吉,字無咎,號南澗,南渡后,流寓信州。孝宗初年官至吏部尚書。

詞一起兩句如高山墜石,劈空而來,力貫全篇。《晉書》卷六《元帝紀》載:西晉亡,晉元帝司馬睿偕西陽、汝南、南頓、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東晉王朝,做了皇帝。時童謠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縷。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王安石《祭范潁州文》:蓋公之才,猶不盡試。肆其經綸,功孰與計?南渡以來,朝廷中缺乏整頓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敗。此二句為全篇之冒,后面的議論抒情全由此而發。接長安父老,新亭風景,連用兩典:一見《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桓溫率軍北征,路經長安市東(古稱霸上,即咸陽),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此指金人統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見《世說新語言語篇》:東晉初年,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北宋淪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們,感嘆山河變異可憐依舊。這就是宋室南遷近六十年來的社會現實!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文征明《滿江紅》)。任何屈膝叩頭的事都做得出來,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還有些作為,后來又走上老路。繼指責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談誤國: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晉大臣,曾任宰相。衍將死,顧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附王衍)。后桓溫自江陵北伐,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這里借桓溫對王夷甫的批評,斥責南宋當權者使中原淪陷,不思恢復。通過上述種種有力的議論,于是指出: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泛稱之一。這里指金人。辛棄疾在帶湖閑居,提出平戎萬里這樣嚴肅的政治問題,既是對韓南澗的期望,更表現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對國事的關懷。

這是一首壽詞,過片不免要說些祝壽的話。先頌韓的才干和光榮家世。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黃升《花庵詞選》則稱韓南澗政事文章為一代冠冕。并說他的文才可比美韓愈。韓家為北宋望族。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記韓元吉《桐陰舊話》十卷,說記其家舊事,以京師第門有梧木,故云。此以庭門梧桐垂陰,滿院清幽,贊韓元吉家世顯赫。因此說他自在人間誕生到而今的年紀,正可風云際會,在政治上大顯身手。繼用古代三個著名宰相寄情山水的佳話喻韓寓居上饒的志趣。一、唐文宗時,裴度治第東都集賢里,沼石樹叢,岑繚幽勝。午橋作別墅,具燠館涼臺,號綠野堂,激波其下,不問人間世(《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三《裴度傳》)。二、唐人康駢《劇談錄》:李德裕東都平泉莊,去洛城三十里,卉木臺榭,若造仙府。遠方之人多以異物奉之。三、《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安雖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其時謝安寓居會稽東山。這里以裴度、李德裕、謝安的閑適瀟灑風度來喻韓南澗,雖不無過譽,但文字瀏麗自然,清新雅致。而后結以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相共勉,卒章見志,與前結愛國情懷,一脈相承,正是前后貫串,神來氣來,而中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致(沈祥龍《論詞隨筆》)。

這是一首以議論為詞的作品,且數用典故,但不覺其板,不覺其滯,條貫縷暢,大氣包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沉著而痛快。這一因作者感情沉摯,曲折回蕩,或起或伏,始終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深厚感人。二因援古以證今,又用人若己(《文心雕龍事類》),熨貼自然。三則豪情勝概,出之字清句雋(如裴度等三典),使全篇動蕩多姿,豈一味叫囂者所能望其頂踵(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

水龍吟·西湖懷古

陳德武 水龍吟西湖懷古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 臨堤臺榭,畫船樓閣,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

可惜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 登臨形勝,感傷今古,發揮英氣。 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 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

【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詞作。詞人筆觸徘徊在懷古與傷今之間,徜徉在幻想和現實之側。寫得慷慨悲壯。下筆千鈞,表情亦淋漓酣暢。

寫西湖的詩詞,古往今來真不知有多少!南宋末年陳德武這首詞雖題曰懷古,卻更多是感今的。

此詞一起不凡,是屬于那種起句貴突兀(沈德潛《說詩晬語》),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謝榛《四溟詩話》),令人為之一震。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是宋仁宗御制題辭。但詞的首句是果,次句是因,即正由于西湖自古多佳麗,所以她才使錢塘成了東南第一名州。這兩句與柳永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望海潮》)的寫法頗相似,都從大處落墨,概述錢塘或西湖的氣象非凡,接著才作具體描述。

接下來六句,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來寫西湖的佳麗。堤上,亭臺樓閣,園林秀美;堤下,湖水蕩漾,游人歌吹。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在六月;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風光明媚。這里說的雖是夏秋間事,實際含有四季風光,無不秀美的意思。這三句顯然來自柳永的詞重湖疊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總之以上六句從空間和時間上描述了西湖的佳麗,而錢塘成為東南第一名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過詞人用了這樣多筆墨寫名州美景,并非欣賞她的秀麗風光,從全篇看,這只是一種借托而已。

靖康二年(即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北宋淪亡,宋室南渡,偏安在西子湖畔(因稱錢塘為臨安)。那時候,多少志士仁人發出過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飛);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綱);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張元干)。但是結果呢?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應該說詞人在這里所指斥的并非是誓志收復中原、為國立功的文臣武將。所謂一時豪杰是指南渡之初,那些也曾感慨過、激昂過、甚至痛哭流涕而后來壯志消沉抗戰不徹底的人。詞的這幾句,在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中有著極其高度的概括: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人情老易,由于時過境遷,朝中一些官僚和士大夫們,安于現狀,習以為常,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漸忘掉國難家仇了!上片的最后這幾句正如文及翁《賀新郎西湖》中寫的: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世界,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南宋覆亡前后這樣的憤激之言,悲壯之音,總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傳出,看來可能因為她地處南宋的首都吧。

詞的上片先寫西湖的佳麗,結以都忘卻,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興亡之思,郁憤之感,已彌漫字里行間。至下片便汪洋恣肆,一發不可收拾,而且生出了奇思異想來。

可惜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天旋時異,古人常用翻天覆地來比喻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如《長恨歌》天旋地轉回龍馭便是。公元1127年汴京淪陷,徽宗、欽宗和后妃、公主、百工技藝、娼優、儒生以及金銀、珍寶、器皿等被擄北去。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少見的奇恥大辱。但如今憑靠何人才能雪恥呢?換頭這二句,感慨殊深,激憤之情,較前尤甚,也即文及翁詞中問中流擊楫何人是?千古恨,幾時洗的意思,為國勢的危殆而焦灼。

但正由于希望尚未完全泯滅,所以當登臨這地形險固(形勝)之地的時候,一方面感傷今古,一方面又覺得英雄才氣尚可發揮,還沒有到國中無人、國勢不可挽救的地步?真是既抱希望,又感無望,充分表現出此刻登臨的復雜矛盾感情。細品味筆意,卻是頗曲折的。

力士推出,指傳說中古時巴蜀五個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紀》:天為蜀生五個力士,能徙山。秦王獻美女于蜀王,遣五個迎女。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五個共引蛇,山崩,壓殺五個秦女,皆化為石,而山分為五嶺。天吳移水,天吳,海神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有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其為獸也,人面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黃也。聯系起下句作農桑地,是作者希望能有神人來推山移水,把西湖變為農桑之地。這一奇思妙想與上面的畫船樓閣,游人歌吹和都忘卻、平生志緊相聯系,是詞人復雜矛盾而充滿郁憤心情的又一種表現形式。可是無情的現實是:至南宋建都,則游人仕女,畫舫笙歌,日費萬金,盛之至矣,時人目為銷金鍋(郎瑛《七修類鎬》)。如果鏟除這罪惡的淵藪,變為農桑良田,就可以有益于人民了。但這只不過是幻想,鏟除這個銷金鍋,南宋君臣,達官貴人,地主豪紳會找另一個尋歡作樂的地方。詞寫至此,再一轉折:

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紹興十一年(1141),抗金名將岳飛大敗金兀術,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僅四十五里,大河南北人心振奮,在此大好形勢下,宋高宗趙構用秦檜計以一日十二道金牌招回,誣陷至死。這里詞人祝愿用錢塘江水來湔雪國恥,以慰岳飛在天之靈。

上片敘西湖佳麗為指斥南宋君臣斷送大好山河映襯;下片一幻想或許有人可雪當年恥,再幻想發揮英氣,三幻想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四幻想借錢塘潮汐,為岳飛報仇雪恨。幻想重重,轉折層層,一股憂國傷時的感情,欲有所為卻又明知已不可為,將復雜矛盾而始終充滿郁憤的愛國哀思,表達得委曲深刻。江順詔曰:詞貴柔、詞貴曲、詞貴巧、詞貴蘊蓄(見《詞話叢編》二十冊)。此詞寫景明麗,多用柳永《望海潮》句,并無特色,但其抒情,卻稱得上是取徑巧,用語柔,達情曲而又蘊蓄的了,不失為一首愛國主義的佳篇。

倚天萬里須長劍 化用的典故出自哪里

倚天萬里須長劍 出自《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作者:辛棄疾

全文: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辛棄疾《水龍吟》的100字賞析

賞析一

此詞是稼軒借登臨之際,抒發自己英雄失意、功業難成的抑郁之情。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起句破空而來,寫出了天高水長、浩淼寥廓的無邊秋色。 接著用移情之法,明寫山勢連綿、山形各異,實寫詞人對中原淪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愁"與"恨"。"落日樓頭"以靜態的景物寫出了詞人的悲涼和"愁","把吳鉤看了"等句則是以動態的人物寫出了詞人的激憤和"恨"。落日殘照是危機重重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詞人自身的寫照。下片連續運用三個典故,通過古人古事抒寫詞人的雄心壯志和堅持用世的決心,表現了他懷才不遇、年光虛度的憤慨和苦痛。三個典故,一用反問句,一用推測句,一用感嘆句,極富錯綜變化之妙。

賞析二

這首詞沉雄豪壯,是稼軒詞風的典型代表。黃梨莊云:"辛稼軒當弱宋末造,負管、樂之才,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無處發泄;觀其與陳同父抵掌談論,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無聊之氣,一寄之于其詞。"此詞就是豪放中有沉郁之情和蘊蓄之法。其豪壯沉痛之情并不直接說出,而是通過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動作寫情、用典故達意,曲折委婉地道出。上片用倒卷之筆,多整齊的對句;下片用轉折之法,句式多變,故文筆也不平直呆板。故譚獻說此詞"裂竹之聲,何嘗不潛氣內轉。"(《譚評詞辯》)

附:稼軒往往“以文為詞”,擅長使事用典,貼切達意。在賞析此詞時,也應該明白詞中所用的典故:

1.玉簪螺髻

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

2.把吳鉤看了

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

3.欄桿拍遍

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4.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 借此表達出自己有家難回,不愿棄官歸隱和抗金的決心。

5.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 借此表達自己對劉備等英雄的仰慕之情,諷刺了不思抗敵,只顧求田問舍,茍且偷安的官員。

6.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撫枝落淚。(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表達出對北伐無望的憤激之情,對朝廷主和,不愿任用抗戰人才的憤慨。以表達了自己年邁,年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悲哀之情。)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287.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