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金縷曲運用了哪些典故(金縷曲又名)

她好無恙.2022-12-15 22:27詩詞537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金縷曲運用了哪些典故,以及金縷曲又名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金縷曲贈梁汾 運用的典故及思想情懷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贈給好友顧梁汾的,但詞中的“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說的卻是另一個朋友的事。這個朋友名叫吳漢槎,是當時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貫江蘇吳江),和顧梁汾及納蘭的交情都很好。順治丁酉年,吳漢槎考中舉人,但不幸得很,這場考試,由于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發生,鬧成大獄。吳漢槎雖然是憑真才實學考中的,也受牽連,被判充軍寧古塔。

顧梁汾全力營救朋友,想盡一切方法,過了二十年之久,順治換了康熙,仍然無濟于事。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在康熙年間官封“太傅”(相當于宰相),顧梁汾就在納蘭的家里做他父親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邊塞之地受盡寒苦,于是就寫了兩首金縷曲寄去給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兩首詞,被認為足可以比美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并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的

金縷曲中有哪些用典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李賀《浩歌》中有“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句,作者以此示其景仰平原君廣納賢才之賢德,然如此“見才必憐,見賢必慕”之情,竟無人領會,無人理解!然后筆鋒一轉,“不信道、遂成知己”,萬萬沒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這位知己。 “不信”與“竟”的連用,其得遇知己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語出杜甫《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 慶幸我們都還青壯盛年,應當把酒痛飲,縱情高歌,擦去英雄才有的眼淚。表現酣暢淋漓。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語出《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作者把顧梁汾之遭際納入普遍規律,勸其當及時釋懷,不要把讒言污蔑放在心上,以免無休止地困擾自己。

金縷曲中有哪些典故

釵鈿約:陳鴻《長恨傳》:"定情之夕,授金釵鈿盒以固之."白居易《長恨歌》:"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這里引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比喻當日作者與妻子的山盟海誓.

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詞中幾處用典的含義及作用是什么?

用典的作用答題套路。含蓄蘊藉,言簡意賅,增加歷史厚重感,增強可讀性。

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納蘭性德不追求功名,非常愛好填詞,他在《虞美人·為梁汾賦》寫道: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黃庭堅)自招秦七(秦觀)共泥犁。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多。

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金縷曲贈梁汾名句佳句

1. 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賞析

讀解納蘭容若《金縷曲·贈梁汾》 納蘭容若《金縷曲·贈梁汾》曰:“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此乃容若初識顧梁汾時酬贈之作。容若性篤于情,顧梁汾祭先生文激賞曰“其于道義也甚真,特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

是作成于丙辰(1676),容若年二十二,時顧梁汾年四十,黑頭解官,館于納蘭府,志不得,而容若乃納蘭府少主,與顧定肺腑之交,必先明其志,以消懸殊地位之隔閡。 詞起拍即自命“狂生”,“狂”者,指慷慨激發、忘形塵俗也。

猶顧梁汾祭文贊其“浩浩落落,其以世味也甚淡,直視勛名如糟粕,勢利如塵埃”也。容若門第顯赫,卻自認乃命運播弄,誤生京國簪纓之族。

緇塵句出謝眺:“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烏衣,借晉王謝諸甲宅之烏衣巷以指豪門。

此拍以“緇塵”領起,容若視功名富貴如糞土高潔情懷溢于言表。繼而用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原句,以示其景仰平原君廣納賢才,而如是“見才必憐,見賢必慕”之情,竟無人領會!而后反問,迭用“不信”、“竟”,其遭逢知己的喜悅之情,溢于言外。

繼而反用老杜《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之詩意,慶幸兩人尚值盛年,當席前痛飲,澆塊壘,訴生平,酣暢淋漓,盡情歌哭。收拍宕開,以景作結。

月色瑩潔如水,以象友情肝膽相照,更渲染出高潔而凄清之氛圍,即情即景,盡在不言中。 下片起拍呼應“向尊前”,由己而及梁汾,作慰勉之詞。

蛾眉謠諑,出自《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把梁汾之遭忌納入普遍規律,勸其橫眉冷對宵小。

“古今同忌”之“同”,更囊括了自己。休問過去將來、何族何官,悠悠身世,實不可知。

若要尋思,從頭皆錯。所幸者知己相逢,一日心期,此誼長存,歷千劫而不改初衷;所惜者,相見恨晚,愿結后生之緣。

結拍用《史記·季布傳》“一諾千金”之典,以示結友之忠摯情誼。顧梁汾和詞附注,曾“私訝他生再結,殊不祥何意,為乙丑五月(1685容若逝世之年)之讖也,傷哉!” 容若詞主體風格韻淡恩幽,凄切婉麗,然不乏豪宕之詞。

徐軌《詞苑叢談》評此詞“嵚嵜磊落,不啻坡老、稼軒,都下競相傳寫。” ======================== 清代詞壇,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詞人,競用〔金縷曲〕這一詞牌填詞。

像陳維崧,一生竟寫了〔金縷曲〕幾百首。而在清代眾多的〔金縷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納蘭性德贈梁汾一首。

據徐釚在《詞苑叢譚》中說,此詞一出,“都下競相傳寫,于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有《側帽詞》者。” 納蘭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詞人,梁啟超在評價他的詞作時,說他“直追李主”。

況周頤也認為:“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現存納蘭性德的詞作,有三百多首。

這些詞,有寫愛情的苦悶,有寫仕宦的煩惱,有寫塞外風光與江南景物,也有表現封建社會行將崩壞時地主階級有識之士的失落感。許多詞,寫得凄婉動人,其中又充塞著磊落不平之氣,在詞史上獨具一格。

可惜,納蘭性德只活了三十一歲,作為貴介公子、皇室侍衛,生活面比較狹窄,這不能不對創作也有所影響。在二十四歲那年,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

顧貞觀后來重刊納蘭的詞作,更名《飲水詞》。〔金縷曲〕《贈梁汾》則是納蘭詞中熠熠生輝的一首絕唱。

梁汾,就是顧貞觀的別號。顧貞觀也是清初著名的詩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擔任秘書省典籍,因受人輕視排擠,忿而離職。

李漁在《贈顧梁汾典籍》一詩中說:“鑷髭未肯棄長安,羨爾芳容忽解官;名重自應離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這表明,顧貞觀的離任,實在是不得已的。

納蘭性德在詞里說:“蛾眉謠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為而發。 顧貞觀是在四十歲時,才認識納蘭性德的,他說:“歲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余之晚。”

那時,顧貞觀又一次上京,經人介紹,當了納蘭性德的家庭教師,兩人相見恨晚,成為忘年之交。 納蘭性德與顧貞觀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現實有共同的認識。

據顧貞觀說,吳兆騫被誣流放,納蘭性德看了顧給吳的兩首〔金縷曲〕,異常感動,決心參予營救吳兆騫的活動,并且給顧貞觀寫了這首披肝瀝膽的詩篇。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驚;因為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宰輔。

納蘭性德風華正茂,文武雙全,在他面前正鋪設著一條榮華富貴的坦途。然而,他竟劈頭自稱“狂生”,而且還帶著頗為不屑的語氣,這一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著三句,是他對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緇塵即塵污,比喻世俗的污垢。

納蘭性德化用謝朓“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的詩意,說自己生長在京師的富貴人家,蒙受塵世的污濁。“偶然間”三字。

表明。

2. 《金縷曲.贈梁汾》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典故

“有酒惟澆趙州土”。原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平原君即戰國時代趙國的公子趙勝,此人平生喜歡結納賓客。李賀寫這兩句詩,對那些能夠賞識賢士的人表示懷念。他舉起酒杯,澆向趙州,覺得茫茫宇內,惟獨平原君值得景仰。納蘭性德徑用李詩入詞,同樣是表示對愛惜人才者的敬佩。當然,他和李賀的心情不盡相同。李賀懷才不遇,攀附無門;納蘭性德生長名門,青云有路。但是,他從顧貞觀、吳兆騫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會的不平,感到人才總是無法逃脫遭受排擠的厄運,因而憂思重重,滿懷悲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難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誰會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獨落寞的悲哀。總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騷之情,統統包含在反詰的口吻之中。

接下去是寫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青眼是高興的眼色,據說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遇見意氣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納蘭性德翻用其意,說他們相遇時彼此正當盛年,都還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過,在舉杯痛飲之余,又不禁涕淚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悅、落拓的悲哀,一齊涌上心頭。辛稼軒曾有句云:“倩何人,喚取翠袖紅巾,揾英雄淚。”納蘭性德的心情,與此相類。不過,辛詞“揾”字比較含蓄,納蘭用“拭盡”一語,卻是淋漓盡致地宣泄情感。這幾句,詩人把歌哭笑啼交錯在一起,比杜、辛的詩句顯得更鮮明更奔放。

3. 填詞,納蘭容若(金縷曲 贈梁汾王)

金縷曲·贈梁汾王 納蘭容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他這首詞是贈給好友顧梁汾的,但詞中的“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說的卻是另一個朋友的事。這個朋友名叫吳漢槎,是當時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貫江蘇吳江),和顧梁汾及納蘭的交情都很好。順治丁酉年,吳漢槎考中舉人,但不幸得很,這場考試,由于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發生,鬧成大獄。吳漢槎雖然是憑真才實學考中的,也受牽連,被判充軍寧古塔。

顧梁汾全力營救朋友,想盡一切方法,過了二十年之久,順治換了康熙,仍然無濟于事。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在康熙年間官封“太傅”(相當于宰相),顧梁汾就在納蘭的家里做他父親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邊塞之地受盡寒苦,于是就寫了兩首金縷曲寄去給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兩首詞,被認為足可以比美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并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的。

4. 結合課文,金縷曲

人的名字與人的性格命運之間真的似乎有某種神秘的關系。

納蘭性德,納蘭 這個滿洲人的姓氏,有一種柔弱嫵媚之氣;然而,清初三大詞人之一的納蘭,他 的名字“性德” ,卻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這種嫵媚,而帶著一份剛毅之感。納蘭 的詞中最能反映他的剛毅的就是這首剛毅與悲涼兼具的《金縷曲》了。

這首詞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這年容若獲殿試二甲七名,賜進 士出身,并授三等待衛,不久又晉為一等。

然而,富貴與功名在他眼中從來如浮 云。他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里,結交的幾乎都是那些久負盛名卻江湖落拓的漢族 知識分子,并與他們相應相求。

他以貴介公子,皇帝近待的身份與沉居下僚(當 時顧貞觀被聘為納蘭性德家的家庭教師) 的顧梁汾相識,不但大有相見恨晚之嘆,且對其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梁汾,就是顧貞觀的別號。

顧貞觀也是清初著名的詩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擔任秘書省典籍,因受人輕視排擠,忿而離職。李漁在《贈顧梁汾典籍》一 詩中說:“鑷髭未肯棄長安,羨爾芳容忽解官;名重自應離重任,才高那得至高 官。”

這表明,顧貞觀的離任,實在是不得已的。納蘭性德在詞里說:“蛾眉謠琢,古今同忌” ,正是有所為而發。

這首詞即是納蘭與梁汾相識不久的題贈之作,此首詞寫得感情深摯、意境開 闊、氣勢雄渾 ,堪稱不朽之作。因此徐釚在《詞苑叢譚》中說,此詞一出,“詞 旨(山欽)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軒,都下競相傳寫,于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 有《側帽詞》者。”

嚴迪昌《清詞史》云:此詞“情辭兼備,超邁有神”,都對 本詞給以極高的評價。“德也狂生耳” ,開頭突兀,氣勢不凡,一位豪放不羈的浪子便屹立在你的眼 前。

郭麐曰:“容若專工小令,慢詞間一為之,惟題梁汾杵香小影‘德也狂生耳’ 一首,最為跌宕。( 《靈芬館詞話》)我們都知道納蘭出生鐘鳴鼎食之家,成長于 書香門第,何來“狂生”之說?這就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使人仔細的讀下去。

“偶然” 兩句是說自己出身豪門望族,又在京城奔走供職,過著世俗的生活,實屬偶然。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華喧囂的生活。

在詞的開頭,他就坦率地 把自己鄙薄富貴家庭的心境,告訴給顧貞觀,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們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貴介公子。“有酒”兩句,用平原君的典故表示自己喜好交游、禮賢下士卻無人理解。

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清王琦注:“古之平原君 虛己下士,深可敬慕。

今日既無其人,惟當買絲繡其形而奉之,取酒澆其墓而吊 之已矣。深嘆舉世無有能得士者。”

這里納蘭性德引用李賀詩的典故,也表現了 他對有才之人的敬仰和喜愛之情。因為納蘭性德的出身高貴,所以在他面前正鋪 設著一條能夠平步青云的坦途。

可是由于現實社會官場的黑暗,顧貞觀的遭遇讓 他深深感到社會的不平,感到人才總是無法逃脫遭受排擠的厄運,因而憂思重重,滿懷悲憤。可是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難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誰會成 生此意” ,透露出孤獨落寞的悲哀。

“不信道,遂為知己” ,之前的幾句作者一直在抒發自己心情的苦悶,為下面 與友人的相遇做鋪墊,就在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遇到了梁汾。重復強調意外 之感,是為了表達得友的狂喜。

“青眼”句:據《晉書·阮籍傳》,阮籍能作青白眼,以白眼對俗士,嵇康 來訪,則以青眼對之。唐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 之人吾老矣。”

此反用其意。說他們相遇時彼此正當盛年,都還未老,于是青眼 相向,慷慨高歌。

不過,在舉杯痛飲之余,又不禁涕淚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 惜,得友的喜悅、落拓的悲哀,一齊涌上心頭。

辛稼軒曾有句云:“倩何人,喚 取翠袖紅巾,揾英雄淚。”納蘭性德的心情,與此相類。

上闋的最后一句,“君不見,月如水”是全篇唯一描寫景物的句子。這 給詞 所 勾勒 的 月 夜宴飲圖 , 涂 上 了 一 層 朦 朧淡雅 的 色 調 , 很 好地 烘 托 了氣 氛 。

也有用皎潔無暇的月亮來襯托他們悲涼的情懷和純潔的友誼的 作用。“共君此夜須沉醉。”

我認為此句中的“須”字用得很妙。它表明,詩人認為 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神經麻木,才可以忘卻懷才不遇,悲憤憂郁的心情。

此句與杜 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也頗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縱酒”未必大醉,“沉醉”卻是醉得不省人事。

為什么必須爛醉如泥?下面跟著作答。“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屈原的《離騷》中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 善淫。”在納蘭性德看來,古往今來,有才識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友人 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

不合理的現實既已無法改變,他便勸慰好友,大 家懶得去管,一醉了事。這種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現實的表現,但詩 人冷峭的情緒,乃是憤怒與消極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從顧貞觀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詩人想 到自己。

在污濁的社會中,過去的生涯,毫無意趣,將來的命運,也不值一哂,因而他發出了“尋思起,從頭翻悔”的感嘆。在詞的開頭,詩人已透露出他對門 閥出身的不屑。

這里再一次申明,是強調他和顧貞觀。

5. 《金縷曲.贈梁汾》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典故

《金縷曲·贈梁汾》 清代:納蘭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抄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百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解析: (1)有酒惟澆趙州土:用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句意,是說希望有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那樣招賢納士的人來善待天下賢德才士。澆,澆酒祭祀。

趙州土,平原君墓土。 (2)“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青眼是高興的眼色,據說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遇見意氣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度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

6. 金縷曲.贈梁汾的譯文

金縷曲

贈梁汾①

德也狂生耳②。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③。有酒惟澆趙州土④,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⑤,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⑥,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⑦,后身緣⑧、恐結他生里。然諾重⑨,君須記。

[注釋]

①梁汾:顧貞觀(1637~1714年)字華峰,號梁汾。江蘇無錫人。清康熙五年(1666年)順天舉人。著有《積書巖集》及《彈指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與納蘭相識,從此交契,直至納蘭病歿。

②德也句:作者自指,意為我本是個狂放不羈的人。

③偶然二句:緇塵,風塵。京國,京城。烏衣門第,東晉時王導、謝安等名門望族居住烏衣巷(今南京市內),后以“烏衣”借指高門貴族之家。此二句意思是說自己生長在豪門望族之家,又在京城里供職,實屬偶然。

④有酒二句:李賀《浩歌》:“買線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平原君好養士,死后雖未葬趙州,但他是趙國公子,又是趙相,故稱他的墓為“趙州土”。這里借用此典表明作者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又有平原君那樣禮賢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但如此的性格又有誰能理解。成生,納蘭自指。以納蘭原名成德、成容若,故云。

⑤青眼二句:晉阮籍為人能青白眼,見禮俗之人為白眼,見高人雅士、與己意氣相投者則為青眼。見《晉書》本傳。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這里化用杜詩之意,是說你我結為莫逆,年齡都不算老(梁汾時年四十,納蘭二十二),彼此青眼相對,互相器重,而今正當大有可為之年,不須傷悲,應拭去悲慨之淚,振作精神。

⑥且由他二句:意謂姑且由那些小人去造謠中傷,要知這種卑鄙的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蛾眉謠諑:謠言中傷之意。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⑦一日句:劫,佛家語,謂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此句意為你我一日心期相許,成為知己,即使橫遭千劫,情誼也會長存的。

⑧后身緣:佛家以為人死后還能來世再生。這里是說來生你我還有交契的因緣。

⑨然諾重:意思是守信義,不食言。然諾,答應。

7. 納蘭性德 金縷曲 贈梁汾詞中 幾處 用典的含義及作用

有酒二句: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這里借用典故表明作者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又有平原君那樣禮賢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成生,納蘭自指。

青眼二句:晉阮籍為人能青白眼,見禮俗之人為白眼,見高人雅士、與己意氣相投者則為青眼。這里化用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是說你我結為莫逆,年齡都不算老(梁汾時年四十,納蘭二十二),彼此青眼相對,互相器重,而今正當大有可為之年,不須悲傷,應拭去悲慨之淚,振作精神。

《金縷曲.贈梁汾》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典故

 “有酒惟澆趙州土”。原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平原君即戰國時代趙國的公子趙勝,此人平生喜歡結納賓客。李賀寫這兩句詩,對那些能夠賞識賢士的人表示懷念。他舉起酒杯,澆向趙州,覺得茫茫宇內,惟獨平原君值得景仰。納蘭性德徑用李詩入詞,同樣是表示對愛惜人才者的敬佩。當然,他和李賀的心情不盡相同。李賀懷才不遇,攀附無門;納蘭性德生長名門,青云有路。但是,他從顧貞觀、吳兆騫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會的不平,感到人才總是無法逃脫遭受排擠的厄運,因而憂思重重,滿懷悲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難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誰會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獨落寞的悲哀。總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騷之情,統統包含在反詰的口吻之中。

 接下去是寫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青眼是高興的眼色,據說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遇見意氣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納蘭性德翻用其意,說他們相遇時彼此正當盛年,都還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過,在舉杯痛飲之余,又不禁涕淚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悅、落拓的悲哀,一齊涌上心頭。辛稼軒曾有句云:“倩何人,喚取翠袖紅巾,揾英雄淚。”納蘭性德的心情,與此相類。不過,辛詞“揾”字比較含蓄,納蘭用“拭盡”一語,卻是淋漓盡致地宣泄情感。這幾句,詩人把歌哭笑啼交錯在一起,比杜、辛的詩句顯得更鮮明更奔放。

關于金縷曲運用了哪些典故和金縷曲又名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2271.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