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兔寒蟾為什么哭泣(老兔寒蟾泣天色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老兔寒蟾為什么哭泣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老兔寒蟾泣天色什么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賀 馬詩
《馬詩》
作者:李賀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1、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2、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3、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翻譯: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
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
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
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賞析: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愿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賀 南園
《南園》
作者:李賀
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翻譯: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腰帶吳鉤,
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
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
又有哪一個書生
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么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題目限的。
李賀 將進酒
《將進酒》
作者:李賀
原文: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注釋:
1、琉璃鐘:形容酒杯之名貴。
2、琥珀: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于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后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顏色一般為黃紅色,透明到半透明。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3、真珠紅:真珠即珍珠,這里借喻酒色。
4、烹龍炮鳳:指廚肴珍異。
翻譯:
酒杯用的是琉璃鐘,酒是琥珀色的,還有珠紅的。經過烹、炮的馬肉(龍)和雄雉(鳳)拿到口中吃的時候,還能聽到油脂被燒烤時的油爆聲,像是在哭泣。用綾羅錦繡做的帷幕中充滿了香氣。羅幃之中,除了食品與酒的香氣外,還有白齒的歌伎的吟唱和細腰的舞女和著龍笛的吹奏、鼉鼓的敲擊在舞蹈。宴飲的時間是一個春天的黃昏,他們已歡樂終日了,他們飲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時光。桃花被鼓聲震散了,被舞袖拂亂了,落如紅雨,他們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費了。我奉勸你們要像他們那樣,終日喝個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們喝光,酒鬼劉伶墳上已經無酒可灑了!
賞析: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遺余力地搬出華艷詞藻、精美名物。這是一首諷喻詩,既形象夸張地反映了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又從跳躍的蒙太奇鏡頭中開拓了讀者的聯想,并寫出了自己對生活死既可悲,生也無聊的苦悶心理。
李賀 夢天
《夢天》
作者:李賀
原文: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注釋:
1、夢天:夢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話傳說中住在月宮里的動物。屈原《天問》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藥,飛入月宮變成蟾的故事。漢樂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搗藥長跪蝦蟆丸,說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說在一個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陣陣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樓句:忽然云層變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過云隙,把云層映照得像海市蜃樓一樣。
4、玉輪句:月亮帶著光暈,像被露水打濕了似的。
5、鸞佩:雕刻著鸞鳳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此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月宮中桂花飄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這里卻指東海上的三座山。
7、走馬:跑馬。
8、齊州:中州,即中國。《尚書禹貢》言中國有九州。這兩句說在月宮俯瞰中國,九州小得就像九個模糊的小點,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9、泓:量詞,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翻譯: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
月光斜照,半開的云樓粉壁慘白。
玉輪軋著露水沾濕了團圍的光影,
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
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
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
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
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賞析:
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說,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樓半開壁斜白是說,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云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云縫里穿出來,光芒射在云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墻受到月光斜射一樣。第三句玉輪軋露濕團光是說,下雨以后,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濕了。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里漫游天空所見的景色。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里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云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后又看到云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后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猶如九點煙塵。一泓等于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樣。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是誰的詩
作品名稱:夢天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賀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
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
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
一泓海水杯中瀉。
作品注釋(1)夢天:夢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話傳說中住在月宮里的動物。屈原《天問》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藥,飛入月宮變成蟾的故事。漢樂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搗藥長跪蝦蟆丸”,說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說在一個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陣陣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樓句:忽然云層變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過云隙,把云層映照得像海市蜃樓一樣。 (4)玉輪句:月亮帶著光暈,像被露水打濕了似的。 (5)鸞佩:雕刻著鸞鳳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此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月宮中桂花飄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7)齊州:中州,即中國。《尚書·禹貢》言中國有九州。這兩句說在月宮俯瞰中國,九州小得就像九個模糊的小點,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1] (8)泓:量詞,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作品譯文月亮因為天色不明朗而愁苦、哭泣。半開高樓的墻壁上在月亮的斜照下變得慘白。 那月上仙女所乘車的輪子因沾染了露水而顯得霧蒙蒙的。 我和那佩戴著鸞配的仙子在月宮中相逢。 看著海中三座神山的滄海桑田,在天上也不過只有白駒過隙般短暫。 遙望整個神州大地的九州,與之相比大海就像一杯水一樣。 [2]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此詩寫夢游月宮的情景,前四句寫在月宮之所見;后四句寫在月宮看人世的感覺。詩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對月宮仙境的神往,而在于從非現實的世界冷眼反觀現世,從而揭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道理。《李長吉集》引黎簡的話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詩快》評價說:“命題奇創。詩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夢,正不知夢在天中耶?天在夢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筆!”[1] 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說,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樓半開壁斜白”是說,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云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云縫里穿出來,光芒射在云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墻受到月光斜射一樣。第三句“玉輪軋露濕團光”是說,下雨以后,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濕了。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里漫游天空所見的景色。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里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云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后又看到云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后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里卻是指東海上的三座山。它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點“煙塵”。“一泓”等于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樣。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駛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3]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人,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時英年早逝。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汲取了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艷體詩的長處,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過凌駕大自然而創造出新奇幽美的藝術境界,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并對中晚唐時期的部分詩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李賀《夢天》的賞析
??詩人李賀的這首游仙詩,亦真亦幻,奇譎怪異。
??他絕望于現實,于是馳騁奇幻的想象于塵世之外。他這天做了一個夢,但算不上好夢。這一點,詩歌的首句就已告訴我們。月宮的清寒、天色的凄冷為夢境所涂抹的那層悲涼的調子就已暗示我們,詩人潛意識中定是深藏著無盡的悲哀。我們知道,他因諱父名而斷了仕進之路,自覺現實中已無用武之地。他的滿腹才學和匡世濟時的宏偉抱負,已被無邊的黑暗和苦悶擠壓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自慰的只有用心靈的浮光暗影來編織自己虛幻的夢。
??你看,一個孤寂的靈魂御著一縷思緒的秋風起程了,開始了他的夢幻之旅。詩人抬頭望去,月亮是那么的慘淡,灑下一片幽輝。他不禁感慨叢生,對月興嘆——
??月呀,不知你何時開始照亮蒼穹,照臨大地!掐指算來,嫦娥謫居廣寒宮,已不知花開花謝,過了多少個春秋!想來昔日乖巧活潑的玉兔也該老了吧,當年嬌艷的仙子,不知今日是否仍芳華依舊,光彩照人?蟾蜍雖能耐寒,可仙子嬌嫩的肌膚又怎禁得起那千年風刀霜劍的雕刻啊!
??詩人感慨萬端,一路飛升。天板著面孔,陰沉沉的;遠處的月宮也隱沒在一片陰云之中。接著是一陣秋雨,疏疏落落,無聲無息。冰涼的雨灑在衣襟,悲苦的淚卻滴落心頭。
??雨終于停了。月宮從云縫里露出了半面殿壁,橫斜在眼里,一片皎潔,一片幽冷。
??云銷雨霽。一輪白玉琢磨的圓月把它的美完全袒露在詩人面前,它的背后是無窮無盡而又渾然一體的蒼穹,藍得令人心醉,靜得讓人心驚。那輪冰雕玉琢的月呀,被造物主的丹青妙手鑲上了一環無與倫比的暈圈,沒有絲毫斧鑿的痕跡,美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讓人浮想聯翩。
??月輪碾過,暈光閃爍。詩人駕著一縷秋風,自在得象是一葉扁舟游于江海,又象是一只白鶴展翅云間。他的心靈得到了從未有過的舒張。這時他仿佛覺得自己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天地萬物皆為我用;心就是天地,宇內盡納于我心。
??他一路飛升,一路飛升,不覺間,快然自足的月輪妙象,在詩人眼簾竟疊映出了仙人鑾輿緩緩馳來的佳景。哦,原來詩人已到了神往已久的月宮——那個浪漫而神奇的月宮!
??遠遠望去,仙人滾滾的車輪,碾過道上陣雨后的積水,濕漉漉的,令那玉色的車輪顯得格外的圓潤而光潔。詩人駐足道旁,正想一睹仙人的神采,遺憾的是微風方才送來那丁冬飄渺的玉佩和鳴,轉眼間伊人卻又擦肩而過,杳然遠逝,空留一抹倩影、半縷桂香,令詩人唏噓長嘆,流連路頭……
??詩人若有所悟。是啊,月中清景雖好,看來并不是理想的樂土。畢竟仙人相隔,仙境是凡人永遠都難于企及的呀!于是詩人落寞地回過頭來,向來路望望,茫茫紅塵,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撲入詩人的眼簾,在心里激起萬頃波瀾——
??人間的千年萬載的漫長啊,在仙人這兒原來只不過是天馬御風而過;人間那亙古不變的大地滄海啊,在仙界的須臾之間又何嘗不是已然顛倒了無數次滄海桑田;可憐那中土的凡夫俗子啊,自以為有九州之廣,地大物博,又哪里知道在浩淼的宇宙蒼穹也只不過是淡得不能再淡的九點塵煙;你看啊,那仙人的小小酒杯如果傾灑幾滴到得人間,不是也足可滿注四海,掀起驚天狂瀾!
??就這樣,詩人用他奇譎怪異的想象,使他的詩篇具有了神奇的魔幻色彩。然而,詩人的真實心靈并不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他把他的幻滅,他的苦悶,他的追求,他對時間的認知,對生命的體悟,以及對宇宙的求索,一點點、一滴滴和著夢幻的朦朧融入到了他詩歌的血脈里,詩情的靈魂中,從而使他心靈的歌唱不單是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而是有著深廣的現實基礎。
??透過詩篇的意境,我們不難揣測到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會發現,他仕途絕望的憂忿,體弱多病的痛苦,以及因時光流逝而自感生命不永的凄惶,使他從現實中感受不到生命的熾熱陽光,于是他的一顆心就象一片秋葉一樣,飄離枝頭,離開母體。他希望從世俗的壓抑和自己的痛苦中逃離出來,去尋求別的出路。或許這就是他有了“夢天”這種“自由之旅”的緣由吧。
??具體來說,首先是清幽的月光觸動了詩人的情緒,這使他想到了玉兔蟾蜍和嫦娥的神話。陰云蔽月這又使他覺得天也似乎同自己一樣在悲傷流淚——當然,天的流淚其實是指下雨。陰雨之后,當月亮破云而出時,詩人的思緒就再次回到了月宮。這次他想得更遠了,他不僅想到了仙人出行的車駕,甚至還看到了車輪上露水所形成的暈圈,嗅到了月中飄渺的桂香。自然,車輪上閃爍的暈圈當是從月暈生發的聯想,桂香也當然是基于神話故事的合理想象。而詩歌的后四句當是詩人理想與現實尖銳矛盾在心靈的強烈震撼,是宇宙的廣袤與個體的渺小、生命的有限與宇宙的無限之間劇烈交鋒的產物。
??總之,我們知道,詩人的一顆心從現實出發,但他心靈的家園始終留守現實。無論他思緒的駿馬奔多遠,也始終會眷戀著心靈寄居的鄉土,即由心幻化而出的繽紛的思緒最終仍不能不回歸到現實。因此,詩人的痛苦注定如影不離形一樣無法從根本上擺脫。這一點似乎詩人自己也很清楚,或許詩歌題名“夢天”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吧。由此,我們不妨說,詩人是在清醒地做著虛幻的夢啊!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什么意思?
在一個幽冷的月夜,空中飄灑下陣陣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忽然云層變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過云隙,把云層映照得像海市蜃樓一樣。月亮帶著光暈,像被露水打濕了。自己在月宮中桂花飄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的唐詩原文注釋及賞析
《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賀。其古詩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前言】
《夢天》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七古。此詩寫夢游月宮的情景,前四句寫在月宮之所見;后四句寫在月宮看人世的感覺。詩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對月宮仙境的神往,而在于從非現實的世界冷眼反觀現世,從而揭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道理。全詩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換怪譎的藝術特色。俯視人間,時間短促,空間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世滄桑的深沉感喟。
【注釋】
⑴夢天:夢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話傳說中住在月宮里的`動物。
⑶云樓句:忽然云層變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過云隙,把云層映照得像海市蜃樓一樣。
⑷玉輪句:月亮帶著光暈,像被露水打濕了似的。
⑸鸞佩:雕刻著鸞鳳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此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月宮中桂花飄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這里卻指東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馬:跑馬。
⑻齊州:中州,即中國。《尚書·禹貢》言中國有九州。這兩句說在月宮俯瞰中國,九州小得就像九個模糊的小點,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詞,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翻譯】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月光斜照,半開的云樓粉壁慘白。玉輪軋著露水沾濕了團圍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賞析】
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說,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樓半開壁斜白”是說,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云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云縫里穿出來,光芒射在云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墻受到月光斜射一樣。第三句“玉輪軋露濕團光”是說,下雨以后,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濕了。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里漫游天空所見的景色。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里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云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后又看到云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后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猶如九點“煙塵”。“一泓”等于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樣。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