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抒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發了)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抒情的,以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發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通過描寫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是為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上任而寫的。一、二兩句點名送別地點是在被“三秦”地區護衛著的京城,而友人要去的地方是要過“五津”的蜀州。三、四句抒寫送別之情: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所以離別的心情是一樣的。五、留兩句書寫真摯的友情,勸慰杜少府不要為遠離朋友而悲傷,因為山高水遠不能阻隔知心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這兩句詩是全篇的警策之語,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末兩句進一步勸慰杜少府要心情舒暢地到蜀州赴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離別是那樣傷心流淚。這首送別的抒情詩,筆力矯健,意境開闊,一洗悲酸之態,在勸慰和鼓勵之中又充滿了真摯而深沉的友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朋友,這首詩是王勃為朋友去蜀州做縣尉而作.杜少府,姓杜.少府,官名,是對縣尉的尊稱.之任,赴任.蜀州,也作“蜀川”,今四川崇慶.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王勃在臨別時勸杜少府不要為離別而傷心.他認為只要彼此的友誼真摯,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像近鄰一樣.
王勃的這首詩,一反過去送別寫那無盡的悲傷的做法,語氣健朗,胸懷曠達,詩的意境開闊,獨標高格.】
《淮上與友人別》是詩人在揚州與友人分手時所作.“淮上”即指揚州.這首詩不是送別,而是握別,即友人“向瀟湘”,詩人自己則上長安.
這首寫在揚州與友人握別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全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烘托了離人的別離情緒.
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作者出于對友人的依戀和關心,借描繪兩個地方的形勢與風貌,點出秦蜀兩地相隔千里,在展現的雄渾開闊的境界之中隱含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三、四兩句是勸慰勉勵友人,不作哀傷之別,也是自慰,既含蘊著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出他曠達、爽朗的胸懷.
第五、六兩句寫在四海之內有了知心朋友,就是遠在天邊,也還是像近鄰一樣親近,息息相通.人遠,但心近,表現了朋友間不拘形跡的真摯感情.詩人以廣闊的胸懷為杜少府寬解,勉勵他勇敢地踏上征途.這種與朋友的送別情懷遠遠超出了世俗之常情.
詩的最后兩句寫不要在分別的時候,像青年男女般啼哭,讓眼淚沾濕了佩巾.這是進一步勸慰友人別后不要悲傷,這也是詩人自已情懷的吐露,更顯得情深意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1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芭c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 蹦且饩w怎么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游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霸谄缏贰?,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作品點評: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縣令時所作的抒情詩。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表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結構嚴謹,起承轉合章法井然,用樸素的語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2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
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頷(hàn)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這首詩四聯均緊扣“離別”起承轉合,詩中的離情別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又具有深刻的哲理、開闊的意境、高昂的格調,不愧為古代送別詩中的上品。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