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為什么有李白(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名字)
今天給各位分享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名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碎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什么意思?
“碎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的意思是:
在碎石江邊有一堆泥土,泥土會被沖散,但是李白的的名號會流傳千古。
“碎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出自明代名士梅之煥所題的一首七言絕句《題李白墓》。
全詩: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翻譯:
在碎石江邊有一堆泥土,泥土會被沖散,但是李白的的名號會流傳千古。歷史上有來來往往的不少詩詞,在李白的詩面前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
擴展資料:
“碎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出自明代名士梅之煥所題的一首七言絕句《題李白墓》,《題李白墓》的寫成背景:
萬歷三十二年(1604)考中進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職吏科給事中。東廠太監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煥彈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說:“當今國家,百姓貧窮,國庫匱乏,強盜橫行,軍隊疲軟。
言官不談論國家大事,卻做派系之爭,官員們放棄本職工作,發表一些空洞的言論。國家的事情全部被虛假的文辭所束縛了。有人試圖進行一些改革,不是說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沒有成功而誹謗卻隨之而來,正義得不到伸張而仇人卻結了一大堆。
豪杰灰心,庸人得勢,國家的事情沒有辦法做下去了。請求陛下嚴格考察,要求做到實事求是,疏通言路來加強組織紀律,區別褒貶來愛惜人才,只有這樣國家才可能有希望。”
當時朝中大臣拉幫結派勾心斗角,梅之煥潔身自好,曾經說:“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馬身上的蒼蠅,即使走了千里路也還是蒼蠅。”當時有人追究原宰相張居正,梅之煥說:“假使今天有人像張居正那樣考核名實,整頓綱紀,那些誹謗陷害別人的無恥小人還敢如此猖狂嗎?”
他就是像這樣主持公道不附會別人的。派出任廣東副使,當地有豪強把烈女投入河中殺死了,梅之煥捕殺了他,老百姓都敬佩他的英明。海盜袁進搶劫潮州,梅之煥控制了海上通道,招撫遣散他的同伙,最后降服了袁進。后改派為山東學政。
一代詩仙捉月地,千古畫卷采石磯(日更)
如果不是游玩完鎮江,返回武漢的家里,中途經過安徽馬鞍山,一般的人是不會專門去馬鞍山采石磯游玩的。我們與馬鞍山采石磯的緣分,源于馬鞍山采石磯是李白醉酒墜江地,為了避免李白醉酒墜江的說法,將采石磯說成一代詩仙捉月地,采石磯還是長江三大名磯之首。余秋雨說:“長江流到這里,已足可證明自己具有世間一流的文化品相”。
安徽馬鞍山采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并稱"長江三大名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李白飲酒在馬鞍山采石磯墜落長江,李白60多歲的人生,在采石磯終結,令人扼腕嘆息!
我們在唐朝詩人李白捉月地,長江三大磯之首——馬鞍山采石磯探訪。我們首先走了很多級臺階,登了采石磯的最高峰——三臺閣。三臺閣,始建于明崇禎十五年,光祿少卿草履吉捐資興建,歷經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約120余年,現三臺閣為1999年重建,閣高五層,里面供奉文昌帝。三臺閣可以登高攬勝,可以閱江防渡,可以南望天門中斷,西眺大江奔流,東睹古鎮采石,北看九華風光,壯美的山水景觀盡收眼底。
我們游覽了三元洞,三元洞,古稱“中元水府”,“定江神祠”,亦名“妙遠閣”或“三官洞”,里面有石磯娘娘孫尚香和望江佛的雕像。三元洞是采石磯5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宋米芾《畫史》上就有記載 ,素為江南勝景之一。從采石磯頭臨江俯拍的三元洞風光照,成為馬鞍山的標志性景點名片,現為馬鞍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載:清康熙年間,僧人定如云游至采石磯,悅此環境清幽絕俗,就洞筑室,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以祀之,三元洞由此得名。另有民間傳說:湖南三舉人赴京會考,途經采石突然狂風驟雨,恰在洞中避難,方才化險為夷。后三人都金榜題名,為感謝神靈護佑之恩,在此捐資修建洞閣,故名三元洞,也叫三官洞。三元洞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整個建筑飛檐翹角,精巧玲瓏,如凌于絕壁之上。游客至此,可尋幽探險,祭拜許愿,或休憩品茶,憑欄遠眺。因此處為神府福地,故歷代考生學子紛紛前來祈福許愿。
采石磯還有太白樓(原名謫仙樓),謫仙園,李白衣冠冢,聯壁臺(又名捉月臺),李白大鵬展翅雕像,蛾眉亭及燃犀亭。太白樓是我國現存建年最早,建制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影響最久遠的紀念李白古建筑,里面有李白生平簡介。自古以來,游人士子登樓攬勝,題詠唱和,素有“風月江天筑一樓”之美譽。它與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長江三樓一閣” ,2013年,入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聯壁臺,原名舍身崖,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刑部主事方豪與太平知府,池州知府,徽州知府,安慶知府“一部四府”官員,聯壁登臺,共賞江景,故得名“聯壁臺”。民間相傳詩仙李白鐘情采石山水,常于此處把酒臨風,賦詩賞月,留下了“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美麗傳說,故聯壁臺又名捉月臺。采石磯也因李白之故,成為中國十大賞月勝地之一。
李白大鵬展翅雕像,體態飄逸,表現出詩仙李白跳江捉月的瞬間之勢,底部大理石基座鐫刻錢紹武手書李白臨終絕筆《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知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詩中李白以大鵬鳥自喻,感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流露出對人生的無比眷戀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惆悵之情。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詩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名字叫什么?
《題李太白墓》
【作者】:梅之煥
【朝代】:元朝
【作品】:《題李太白墓》
【原文】: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出處】: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賞析】:李白墓在青山,而衣冠冢在采石江邊。相傳李白酒醉狂捉月,落水而死于采石江。許多游人從采石江邊李白墓經過時,都喜歡在上頭題詩。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死后變成采石江邊的一堆土,但他雖死,詩名卻照耀傳誦千古。那些來來往往經過的人,竟也在李白的墓前亂題詩,就好像在魯班門前賣弄大斧,實在太不自量力了。安徽當涂李白墓之墓道、墓壁上,歷代騷客文士題了不少詩,良莠不齊。有好的流傳后世,也有借詩仙而自抬身價的“偽劣”之作。明代名士梅之渙見之氣憤、反感,也題一詩嘲之。
李白掉河原因
《容齋隨筆》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公疾亟(ji),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譯文:
社會上多說李白在當涂采石,在長江上行船因為喝醉了酒,見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撈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有捉月臺。我考察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說:“李陽冰在涂州做地方官時,太白病重,有一萬卷草稿,還沒有修訂,在床上交給我,讓我完成。”還有李華作《太白墓志》也說:“太白寫《臨終歌》而死。”才知道社會上流傳的那些話,實在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說杜甫由于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塊,(飽脹)而死,是一樣(的無稽)。
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名字、采石為什么有李白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