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石是多少斤(二百石多少斤)
很多朋友對于二千石是多少斤和二百石多少斤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兩千石相當于多少錢
兩千石相當于現在省部級吧。
古代斗小,一斗算1斤,一石就10斤,二千石就是兩萬斤。合60畝地的總產量,也就是享受這個待遇。
參考:
二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二千石在古代是官名,是漢官秩(俸祿),又為郡守(太守)的通稱。
兩千石分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為真兩千石,牧是中兩千石。
漢武帝時州刺史僅為六百石,當時的州只是設立的監察區,沒有實際的權力。后升為真二千石。東漢后期刺史升格為牧,牧是一州最高行政長官,為中二千石。
刺史是兩千石(或者叫“真兩千石”——太守也是兩千石)。牧是中兩千石,比兩千石高一級。比兩千石低一級的叫“比兩千石”。
中二千石月錢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月錢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月錢五千,米三十四斛。中郎秩比六百石(月60斛),侍郎比四百石(月45斛),郎中比三百石(月37斛)。
漢朝在郡以下設縣,大縣(萬戶以上)設縣令,小縣(萬戶以下)設縣長,都是一縣的最高長官??h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不等,縣長是三百石至五百石不等。
古代斗小,一斗算1斤,一石就10斤,二千石就是兩萬斤。合60畝地的總產量,也就是享受這個待遇,兩千石相當于現在省部級吧。刺史是兩千石(或者叫“真兩千石”——太守也是兩千石),牧是中兩千石,比兩千石高一級(比兩千石低一級的叫“比兩千石”)。
年俸祿兩千石是什么官職?
年俸祿兩千石的官職有: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執金吾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漢官秩以萬石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級即為二千石,再次一級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佐史最下,月俸八斛。凡俸祿一半發谷,一半發錢,偶有變動。
中二千石即實得二千石,中是滿的意思,月俸一百八十斛,一歲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凡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以上諸職為九卿)、執金吾等中央機構的主管長官,皆為中二千石。地方官中的三輔,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也是秩中二千石。
擴展資料:
東漢初年,又規定凡官吏俸祿,錢幣與實物各半。至南朝梁時,官吏級別實行九品制,俸祿亦依此而推。北齊官吏級別亦行九品制,但俸祿不以粟計,而以帛計。
隋代俸祿又以粟計,一年分春、秋兩次發給官吏。其級別也更正規,如一品為九百石,自一品至正四品之間各級相差一百石。唐繼隋制,然亦有小異:京外官吏俸祿比京官次等;于主要俸祿之外 ,據官吏品級給予俸食,用于雇傭警衛及庶仆人員,即統稱之“俸料錢”。
唐中期至清末,俸祿以貨幣為主。俸料錢在官吏的全部俸祿中所占比重已超過一半之多。同時,因貨幣在稅收結構中成分增加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唐之俸祿制度已由實物完全向貨幣化發展、轉化。
開元二十四年( 736 )唐玄宗正式改革俸祿制度,統一了俸祿的等級與形式。唐代以后,雖然有時仍然將實物乃至土地作為俸祿,但實行的基本是以貨幣為主要形式的俸祿制度。
俸祿制度要求官吏在享受俸祿的同時履行一定的職責 。若官吏違反朝廷有關法令,或有瀆職行為,其俸祿便要相應扣除。早在漢代就已對官吏實行罰俸制度。
唐代規定,凡文武官員在朝堂上不守禮儀,罰一月俸;舉凡推薦人才不當 ,處理公文稽遲,科舉考試泄題,無故超假等失職行為,皆處罰俸。至清代,罰俸制度更加嚴密,如官員在官署酗酒、賭博、推諉等,均要受罰俸處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千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俸祿
明代的一石到底有多重呢
一百二十斤。
宋代改進了容量單位,將原十斗為一斛,改為五斗為一斛,十斗為一石,同時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長,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厘米,到宋末已達到32.9厘米。
元代度量衡承襲唐制。單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約合今625克。
明代度量衡承襲前制。尺度分為多種,營造尺,一尺合今32厘米;量地尺,一尺合今32.7厘米;裁衣尺,一尺合今34厘米。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衡量一斤約合今593克。
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襲明制,單位量值略有增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以營造尺的長度和庫平兩的重量為準。單位量值每尺合今32厘米,每升合今1035毫升,每斤合今597克。同時,清政府還規定:尺度以尺為主單位,容量以升為主單位,衡重以兩為主單位。
擴展資料
萬石,是漢朝的最高官階——三公,月薪為三百五十斛谷,一年下來就是萬石谷。而二千石,一般是指太守,所以,史書直接用“二千石”來稱呼太守。后來隨著時代變化,不可能薪水一直用石來衡量,于是,萬石也泛指高官。
當然,萬石有時候也是指一家人的年薪加起來達到萬石。例如西漢的官員石奮,他的年薪為二千石,他的兒子石建、石甲、石乙、石慶的薪水都達到了二千石,父子五個加起來年薪就達到一萬石,天下號為“萬石君”。
漢景帝說:你們父子五個年薪達萬石,真是集尊崇于一門啊,“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估計漢景帝是提醒石家,不要忘記了高薪是誰給的。
漢朝著名的酷吏嚴延年,兄弟五個都是能吏,都當上了二千石級別的官員。嚴延年的家鄉人就稱他的母親為“萬石嚴嫗”,大概就是“萬石嚴家老太”的意思。
到唐朝還有這個說法。唐朝的張文瓘有四個兒子:張潛是魏州刺史, 張沛是同州刺史,張洽擔任衛尉卿,張涉當殿中監。父子五個都官至三品,社會上的人都稱他們為“萬石張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古代用糧食衡量年薪 “萬石”系漢朝最高官階薪水
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于1擔(即10斗),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擴展資料:
古代重量單位換算標準: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豆:容量單位。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市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
漢朝兩千石合現在多少斤
《漢書?律歷志》記載秦代的度量衡制度為: 度制(五度)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 量制(五量)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 衡制(五衡)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將秦制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 1尺≈23.2cm 1升≈200ml 1斤≈256g 漢承秦制,所以兩千石就是二十四萬斤
關于二千石是多少斤和二百石多少斤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