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陸游葬在哪里(陸游墳墓在哪)

少年別多情2022-12-13 20:28詩詞238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陸游葬在哪里,以及陸游墳墓在哪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歐陽修,王維,王安石,陸游,李商隱,范仲淹,每人200字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靜寧),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于裴旻的。與李商隱、李賀三人并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于這方面的記載。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被后世詩家尊為“詩圣”。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余(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乾通六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屬江蘇),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在詩中難免有些政治思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濟南(今屬山東)人,婉約派代表詞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后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善屬文,于詩尤工。《宋史·藝文志》著錄《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傳。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創“易安體”,為宋詞大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后人所輯。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正易安作也。(《詞苑叢談》)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攜隱。(趙明誠)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閨語”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例:《醉翁亭記》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后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帶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 王維(701-761),字摩詰( 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后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謚“文”。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八大家”。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作品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存詞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高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原名朱說。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望亭)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李元昊造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歷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 岳陽樓記 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爍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陸游故鄉在哪里?

陸游(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父陸佃,徽宗時官至尚書右丞,被誣元□黨籍,罷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請大夫,直秘閣。陸游出身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

陸游死后和唐婉葬在一起沒

從那首膾炙人口的《釵頭鳳》詞、傳說中唐琬的唱和開始,加上他幾十年后陸續以沈園為題悼念唐琬的幾首詩,陸游用自己的一生寫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愛情悲劇。

詩人陸游是現在哪個地方的人

陸游是愛國詩人,也是愛酒詩人。那么詩人陸游是哪里人?下面是我為你搜集詩人陸游是哪里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人陸游是哪里人

陸游的老家是現在的浙江紹興,就是古時候的越州山陰。陸游家庭條件很好,出身在名門望族,他家族在當地是很受人敬仰的藏書大家。尤其是他的家中祖輩還是大官,而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的徒弟。《爾雅新義》、《春秋后傳》等都是陸游家中的珍藏典籍。他的父親也是位主張抗金的人,陸宰因為抗金所以導致受了朝中人的排斥,就離開了朝堂不愿意當官了。后來在金兵攻破了汴京的時候,眼看要受到災難的襲擊,陸宰就帶著年僅4歲的陸游逃到了老家山陰。

后來陸游在飽受戰亂的年代站了出來,想依靠仕途改變國家的命運,但是去被秦儈擋住了前程。他轉而去參軍,也曾經上了前線殺敵,但是指持續了半年就被調離了前線,他一腔愛國熱只能在心中抒發。而陸游的晚年也是在紹興度過的,他住在三面環山的地方,鏡湖旁邊的三山。晚年生活的陸游已經完全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了,國家不幸是他心中的一塊傷疤,在隱居中也創作了很多關于國家的詩詞,但大多數是感慨心中的悲傷情緒。晚年的陸游雖然生活環境很好,有些夢是再也完不成了,這也是讓人悲傷的地方。

陸游 生肖 是什么

關于陸游屬什么生肖這個問題據 歷史 記載就可以知道,陸游出生于1125年,這一年是蛇年,所以陸游是 屬蛇 的。

生肖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陸游屬蛇,他的壽命恰好和蛇的這一特質相符合,陸游直到85歲的時候才去世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因為醫療等技術還很不發達,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只有50歲左右,而陸游卻比平均壽命值多30多年。可見陸游的身體如同他所屬的生肖蛇一樣,生命力十分旺盛,壽命很長。

除此之外,生肖蛇還具備個性堅強不屈的品質,這一點和陸游的性格也十分相似。陸游的一生都渴望報效祖國,親臨戰場去收復祖國的失地,可是這個想法一直都沒有很好的實現,因為陸游身邊一直有奸臣在阻撓他,雖然最后陸游也沒有實現這一愿望,可他仍然在為這一理想而奮斗,即便知道前方困難重重,陸游也不會退縮,這表現出陸游堅強不屈的性格,同陸游所屬生肖蛇的性格有相同之處。

蛇具有一種很頑強的品質,結合陸游的做官生涯,陸游曾多次被貶,遭遇這樣的處境,陸游不僅很難實現他的抱負,連官職也沒有了,可是陸游并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反而繼續頑強的生活,因為他堅信,只要自己不服輸,終究還是有機會進入朝廷做官的,果然 ,陸游憑著他這種頑強的性格,在被貶后不久還是返回朝廷做官。關于陸游屬什么生肖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陸游屬蛇的,陸游的性格和他的生肖有著很相似的特質。

詩人陸游字什么號什么

陸游的字叫務觀,號叫 放翁。陸游的性格豪放胸懷大志,打小就很聰明,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是兩宋之交,他在偏安的南宋,還有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國家戰爭,外加上因為戰爭導致的家庭流離都給陸游的心靈造成了不能磨滅的創傷。

陸游的詩歌內容涉及了4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堅持反抗金一定要向投降派討伐。比如陸游的樂府詩《關山月》就寫出了戰爭性的鮮明,當時還鼓舞了民眾們,在反抗金時的熱情得到廣泛人的推許。

第二個是抒發了陸游報國熱情,還有悲憤之情。陸游有很多詩是寫這方面的,比如《書憤》這首詩大致內容寫的就是陸游的個人遭遇,還有整個民族的命運,《書憤》就是這件事件的代表作品。

第三個內容是寫陸游的日常生活和家園的田園風光,陸游就是從他對生活的熱愛的情景中找到的詩詞的題材。比如《游山西村》這首詩就很明顯的寫出了 江南的無限風光和沒好。

第四個內容是關于愛情詩的,在宋代的愛情詩上題材很少,因為大家對宋詩的言情方面的寫作能力慢慢的變弱了,但是陸游他不一樣,因為年輕時的陸游和妻子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沈園二首》這首詩就是陸游為了掉念過世的前妻創作的一首詩。這首《沈園二首》可以稱得上古代愛情詩中的巨作精品。

猜你喜歡:

1. 古代詩人陸游

2. 游山西村 陸游

3. 陸游書憤優秀教案設計

4. 陸游《游山西村》

5. 詩人陸游是現在哪里人

6. 陸游生平主要事跡是什么

7.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南宋詩人陸游死于何處

家里,浙江山陰老家。陸游于嘉泰三年辭官還鄉,已近80高齡。此后猶賦詩作文不輟,但身體卻逐年衰弱,終于在嘉定二

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恨,與世長辭。

陸游詳細生平?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于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劉克莊《后村詩話續集》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0909.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