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哪個朝代(東方朔哪個朝代建立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東方朔哪個朝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東方朔哪個朝代建立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東方朔是哪個朝代的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個什么樣的人
東方朔是漢武時代的人汗青上他能言善道最有名的是漢武帝因尋求長生被他以彭祖壽長人中就長嗎嗎這個問題嘲笑
東方朔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那時的皇帝是誰?為什么能帶到當時皇帝的重用?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1)。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2),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數(3),其不足采者輒報聞罷(4)。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5)。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6)。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7),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8),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9),捷若慶忌(10),廉若鮑叔(11),信若尾生(12)。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1)平原:郡名。此處指唐朝平原郡(今陵縣) 厭次:縣名。在今山東陵縣(神頭鎮)。(2)待以不次之位:謂越級提拔。(3)自炫鬻:謂賣弄炫耀自己的才能,(4)報聞罷:意謂經過請示皇帝而不任用。(5)三冬:謂三年。文史足用:王先謙云:“文者,各書之體;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諷誦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應試。”(6)言:一字為一“言”。(7)鉦鼓之教:言指揮軍隊進退之法。(8)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語:“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見《論語·先進篇》)(9)孟賁:戰國時著名的勇士。(10)慶忌:春秋時吳王僚之子。傳說慶忌非常敏捷,箭射不中,馬追不及,(11)鮑叔:鮑叔牙,春秋時齊大夫,與管仲分財,自取其少。(12)尾生:傳說為古代之信士。他與女子約會于橋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
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1),令待詔公車(2),奉(俸)祿薄,未得省見(3)。
(1)偉之:以為大奇(顏師古說)。(2)公車:漢代官署名。設公車令,掌管宮殿中司馬門的警衛工作,并接待上書的臣民,(3)未得省見:未得召入見天子。
久之,朔給騶朱(侏)儒(1),曰:“上以若曹無益于縣官(2),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于國用,徒索衣食(3),今欲盡殺若曹。”朱(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過,叩頭請罪。”居有頃,聞上過,朱(侏)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4),召問朔:“何恐朱(侏)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侏)儒長三尺余,奉(俸)一囊粟,錢二百四十。臣朔長九尺余,亦奉(俸)一囊粟,錢二百四十(5)。朱(侏)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6),稍得親近。
(1)紿:欺騙。騶:主駕車馬之吏。侏儒:矮子。(2)若曹:你們。縣官:指天子。(3)索:求也。(4)多端:點子多。(5)錢二百四十:為待詔一日之俸,每月俸錢為七千二百(陳直說)。(6)金馬門:指未央宮門。門旁有銅馬,古名“金馬門”。
上嘗使諸數家射覆(1),置守宮盂下(2),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乃別蓍布卦而對曰(3):“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眽眽)善緣壁(4),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
(1)數家:術數家。射覆:猜測覆蓋之物。是古代近于占卜的一種游戲。(2)守宮:蝎虎。俗稱“壁虎”。(3)別:分也。(4)跂跂:蟲爬行貌。脈脈(mòmò):凝視貌。
時有幸倡郭舍人(1),滑稽不窮,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數也(2)。臣愿令朔復射,朔中之,臣榜百(3),不能中,臣賜帛。”乃覆樹上寄生(4),令朔射之。朔曰:“是窶藪也(5)。”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為膾,干肉為脯;著樹為寄生,盆下為窶數。”上令倡監榜舍人(6),舍人不勝痛,呼謈(7)。朔笑之曰:“咄(8)!口無毛(9),聲謷謷(10),尻益高(11)。”舍人恚曰:“朔擅詆欺天子從官,當棄市。”上問朔:“何故詆之?”對曰:“臣非敢詆之,乃與為隱耳(12)。”上曰:“隱云何?”朔曰:“夫口無毛者,狗竇也(13);聲謷謷者,鳥哺 也(14);尻益高者,鶴俯啄也。”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復問朔隱語,不知,亦當榜。”即妄為諧語曰(15):“令壺齟,老柏涂(途),伊優亞,狋吽牙(16),何謂也?”朔曰:“令者,命也。壺者,所以盛也(17)。齟者,齒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柏者(18),鬼之廷也。涂(途)者,漸洳徑也(19)。伊優亞者,辭未定也。狋吽牙音,兩犬爭也。”舍人所問,朔應聲輒對,變詐鋒出,莫能窮者,左右大驚。上以朔為常侍郎(20),遂得愛幸。
(1)幸倡:得到皇帝寵幸的倡優。(2)至:實也。(3)榜:鞭撻。(4)寄生:寄生于他物的生物。(5)窶數:放在頭上用以頂物的環形草墊。(6)倡監:謂黃門倡監,當屬于黃門令(陳直說)。(7)謈(bó):因痛而呼叫。(8)咄(duō):呵叱聲。(9)口無毛:謂后竅(楊樹達說)。(10)嗷嗷(áo áo):嘈雜聲。(11)尻(kāo):臀部。(12)隱:謂隱語,即謎語。(13)狗竇:狗洞。有說當作“狗穴竇”(劉攽說)。(14) (kòu,又讀gòu):待母哺食的雛鳥。(15)諧語:和韻之語。(16)狋(yí,又讀yín):犬爭斗聲。吽(óu):犬爭斗聲。(17)盛(chéng):受物。(18)柏:指墓上之柏。(19)漸洳(rù):浸濕。(20)常侍郎:官名。侍從皇帝。
久之,伏日(1),詔賜從官肉。大(太)官丞日晏不來(2),朔獨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太)官奏之(3)。朔入,上曰:“昨賜肉,不待詔,以劍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謝。上曰:“先生起自責何也。”朔再拜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4),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
(1)伏日:三伏之日。即盛暑之時。(2)太官丞:少府屬官。晏:晚也。(3)之:衍字(劉攽、王念孫等說)。(4)細君:東方朔妻子之名。
東方朔是什么朝代的人?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幼年失去父母, 由兄嫂撫養成人。東方朔從小聰慧靈敏,刻苦好學, 到二十幾歲時,已精通《詩》、《書》、《易》及孫子、吳起兵法, 加以善劍術、富文才,能言善辯, 深得鄉里器重。當時正值漢武帝大力加強中央集權, 開拓疆土, 意欲大展宏圖而廣招賢良方策之際, 于是東方朔上書自薦說“臣朔年22歲,身高九尺, 雙目像懸掛的明珠, 牙齒像編排整齊的玉貝,勇猛比得上衛國勇士孟賁, 敏捷不亞于王子慶忌, 廉潔可與齊國大夫鮑叔比美,信義超過信士尾生。我自信能夠成為天子手下稱職的大臣。”他這種毫不謙遜, 鋒芒畢露的言行, 讓漢武帝稱奇不已, 于是下旨召為公車令(管理百官上書及皇帝征詔事宜)。
臣現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懸珠,亮如朗星,齒若編貝,勇賽孟賁,敏過慶忌,廉似鮑叔,信如尾生,凡此種種,德才兼備,列為天子重臣不為過也。臣東方朔冒昧再拜以達上聽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 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 后人匯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 “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 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 備加稱頌,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
東方朔是那個朝代的人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原本姓張,平原羌次(今山東陵縣人)。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
東方朔是哪個朝代的?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個什么樣的人?
東方朔(約前161年—前93年?),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漢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拜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職。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相聲以東方朔為祖師;又有傳說東方朔偷取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于是他也成了小偷,盜賊的祖師爺;雖然能言善辯,可是政治上東方朔并沒有留下什么成績,正因為他語言詼諧,常在漢武帝前談笑取樂,曾言政治得失,上陳“農戰強國”之計。漢武帝始終視為俳優之言,不以采用,所以,東方朔只留下詼諧機智的名聲和幾篇文章罷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