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現存詞有多少首(歐陽修的詞作名篇20首)
大家好,關于歐陽修現存詞有多少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歐陽修的詞作名篇20首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歐陽修作過多少首詩,對于他的資料有多少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漢族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天圣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歐陽修死后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詩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令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附歐陽修總世系:
一世開閩歐陽氏總始祖歐陽韶員子直孫配王氏無子→二世歐陽幼咸(立宰相歐陽通季子詢季孫歐陽幼咸為嗣)→三世吉州剌史歐陽琮→四世溫州長史歐陽衍→五世博羅縣丞歐陽昌→六世歐陽詹唐進士國子監四門助教→七世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八世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歐陽澥→九世潘湖歐厝吉州推官歐陽郴(歐陽澥季子)、遷閩縣寶歷進士歐陽袞(歐陽澥四子)子進士宰相詩人歐陽迥(炯)孫歐陽琳、歐陽毗(王比)兄弟俱登咸通進士→十世嗣子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歐陽偃(后唐狀元黃仁穎字仁達號潘湖翁嫡子)→十一世歐陽觀封梁國公道州判官→十二世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歐陽修。
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東田歐陽氏世譜》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三譜解開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據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載:后唐狀元端明殿內閣掌院學士黃仁穎配唐進士四門助教歐陽詹曾孫女、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孫女、歐陽澥長女、歐陽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鄉貢進士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曾與泉州開元寺高僧沙門文中共書經幢序文。由此,揭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狀元黃仁穎嫡系曾孫!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兩譜所提供的譜牒史料,從而為人們解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即:歐陽修父觀祖父偃嫡系曾祖狀元黃仁穎嫡子、歐陽郴嗣子之謎。需說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歐陽郴,原籍福建晉江潘湖歐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為唐進士國子監四門肋教歐陽詹之曾孫、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之孫、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歐陽澥之季子;配工部尚書李稠長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狀元黃仁穎,字福佑,一字仁達,號潘湖翁,配歐陽澥長女歐陽郴之妹,其子歐陽偃本姓黃,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貧無力攻書,遂外甥承母舅歐陽郴家,實贅于舅父歐陽郴家,隨母姓。至于二弟恩貢靖江軍團練歐陽俊,與恩貢屯中郎中歐陽儀則為唐工部尚書李稠之女——潘湖歐厝吉州推官歐陽郴妻所生。
【生平】
[編輯本段]
歐陽修四歲喪父,家貧,其母以荻畫地,教他寫字。他四歲而孤,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后知諫院。慶歷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疏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后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后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后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準。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今屬安徽省)。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修卒于家,謚文忠。歐陽修陵園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西辛店鎮歐陽寺村。該園環境優美,北依崗阜,丘陵起伏,南臨溝壑,溪流淙淙。陵園肅穆,碑石林立,古柏參天,一片郁郁蔥蔥,雨后初晴,陽光普照,霧氣升騰,如煙似雨,景色壯觀,故有“歐墳煙雨”美稱,為新鄭古代八景之一。
【思想追求】
[編輯本段]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響。
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里,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并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愈文集,出仕后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學者當師經”,師經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韓愈的某些偏頗。在對“道”的解釋上,他把現實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體內容。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于心”(《答吳充秀才書》)。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 (《與張秀才第二書》)。在對待“道”與“文”的關系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是歐陽修對創作的基本論點。
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張得到了尹洙、 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熱烈贊同。后來,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時,又鼓勵考生寫作質樸曉暢的古文,凡內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文學成就】
[編輯本段]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余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于平,一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上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系當時政治斗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游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細節,刻畫人物。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都很有價值。
歐陽修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韓愈想象奇特的詩風;其它一部分詩作沉郁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為一體,風格接近杜甫,如《重讀〈徂徠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變幻,氣勢豪放,卻近于李白,如《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但多數作品,主要學習韓愈“以文為詩”,即議論化、散文化的特點。雖然他以自然流暢的詩歌語言,避免了韓愈的險怪艱澀之弊,但仍有一些詩說理過多,缺乏生動的形象。有的古體詩因此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例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而百姓“釜無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現象。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勸統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質序。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如《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現了詩人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對昏庸誤國的統治者的譴責。更多的是寫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麗,或平淡有味,多抒發詩人的生活感受。如《黃溪夜泊》中的“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的“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等。總的來看,他的詩歌風格還是多樣的。 歐陽修不僅善于作詩,且時有新見,后人集錄成書,稱為《六一詩話》,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今人郭紹虞說:“詩話之稱,固始于歐陽修,即詩話之體,亦可謂創自歐陽氏矣”(《宋詩話考》)。歐陽修的詩話,改變了以前的論詩這作或重在呂評、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細加抽繹,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他在評論詩的時候,雖然不廢雕琢,但主張歸于自然。在《梅圣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后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為宋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當時和后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離情別緒、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后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從思婦眼中寫征人,情意深遠,含蓄蘊藉,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覺,感情亦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出襟懷豪逸和樂觀的一面。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于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后媲美,千載傳誦。
【其他成就】
[編輯本段]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并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于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
【歷史地位】
[編輯本段]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贊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宋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決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東北),河水改道北流,經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等地,至乾寧軍合御河入海。當時因年荒民困,沒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館陶郭固口決口,四年堵塞后流勢仍不暢,引起了北流和恢復故道東流的爭論。至和二年(1055年),歐陽修極力反對回河東流,連上兩疏陳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當時“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繼以兇年,人戶流亡,十失八九”的嚴重形勢,認為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眾,開一千余里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著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于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臺埽,尋塞而復故道;未幾,又決于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后數年,又塞而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于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間,河未為患。至慶歷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為,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斷言六塔河“于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為也”。 歐陽修的奏疏未予采納,朝廷命加緊堵口,開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決口塞而復決,回河失敗。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歐陽修寫過幾首蝶戀花?
歐陽修至少寫了15首(我只找到這么多):
蝶戀花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里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繡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蝶戀花
南雁依稀回側陣。雪霽墻陰,遍覺蘭芽嫩。中夜夢余消酒困。爐香卷穗燈生暈。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歡,未免縈方寸。臘后花期知漸近。東風已作寒梅信。
蝶戀花
臘雪初銷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睡起夕陽迷醉眼。新愁長向東風亂。
瘦覺玉肌羅帶緩。紅杏梢頭,二月春猶淺。望極不來芳信斷。音書縱有爭如見。
蝶戀花
海燕雙來歸畫棟。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半醉騰騰春睡重。綠鬟堆枕香云擁。
翠被雙盤金縷鳳。憶得前春,有個人人共。花里黃鶯時一弄。日斜驚起相思夢。
蝶戀花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戀花
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苔院。
百尺朱樓閑倚遍。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須吹別怨。無腸更為新聲斷。
蝶戀花
永日環堤乘彩舫。煙草蕭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風皺浪。菱花荇蔓隨雙槳。
紅粉佳人翻麗唱。驚起鴛鴦,兩兩飛相向。且把金尊傾美釀。休思往事成惆悵。
蝶戀花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蝶戀花
水浸秋天風皺浪。縹緲仙舟,只似秋天上。和露采蓮愁一餉。看花卻是啼妝樣。
折得蓮莖絲未放。蓮斷絲牽,特地成惆悵。歸棹莫隨花蕩漾。江頭有個人想望。
蝶戀花
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
蝶戀花
翠苑紅芳晴滿目。綺席流鶯,上下長相逐。紫陌閑隨金轣轆。馬蹄踏遍春郊綠。
一覺年華春夢促。往事悠悠,百種尋思足。煙雨滿樓山斷續。人閑倚遍闌干曲。
蝶戀花
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欲近禁煙微雨罷。綠楊深處秋千掛。
傅粉狂游猶未舍。不念芳時。眉黛無人畫。薄幸未歸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紅謝。
蝶戀花
欲過清明煙雨細。小檻臨窗,點點殘花墜。梁燕語多驚曉睡。銀屏一半堆香被。
新歲風光如舊歲。所恨征輪,漸漸程迢遞。縱有遠情難寫寄。何妨解有相思淚。
蝶戀花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蝶戀花
嘗愛西湖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頃刻光陰都過了。如今綠暗紅英少。
且趁余花謀一笑。況有笙歌,艷態相縈繞。老去風情應不到。憑君剩把芳尊倒。
參考資料:歐陽修詞全集
歐陽修的詞作名篇20首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宋]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藉殘紅,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收起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1]
楊柳堆煙,[2]
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3]
樓高不見章臺路。[4]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5]
收起
《浣溪沙》
[宋] 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樽前。
收起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宋]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收起
《玉樓春/木蘭花》
[宋] 歐陽修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收起
《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
[宋]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收起
《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收起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宋] 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
[宋] 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宋] 歐陽修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望采納,
詩人歐陽修的詞集是什么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
詞集名。北宋歐陽修著。三卷。南宋羅泌編。收錄一百九十四首詞。編入《歐陽文忠公文集》。明代毛晉有所刪節,仍為三卷,改題《六一詞》。另有《醉翁琴趣編》六卷,收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六十六首。
歐陽修的所有詩詞。
查詢到歐陽修的古詩一共1190首!
1、《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宋詞三百首
宋·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廉海燕雙...
2、《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宋·歐陽修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
3、《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宋詞三百首
宋·歐陽修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
4、《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愛情詩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1]楊柳堆煙,[2]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
5、《浣溪沙》描寫春天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
6、《浣溪沙》
宋·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晝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當路游絲縈醉客,...
7、《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
宋·歐陽修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枕畔...
8、《浣溪沙》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
9、《漁家傲·荷葉田田青照水》
宋·歐陽修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昨夜蕭蕭疏雨墜。悉不寐。朝來又覺...
10、《蝶戀花·簾幕東風寒料峭》
宋·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里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
11、《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
宋·歐陽修
臘雪初銷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睡起夕陽迷醉眼。新愁長向東...
12、《蝶戀花·海燕雙來歸畫棟》
宋·歐陽修
海燕雙來歸畫棟。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半醉騰騰春睡重。綠鬟堆枕香...
13、《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閨怨詩
宋·歐陽修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後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
14、《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宋·歐陽修
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
15、《蝶戀花·永日環堤乘彩舫》
宋·歐陽修
永日環堤乘彩舫。煙草蕭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風皺浪。菱花荇蔓隨...
16、《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宋詞三百首
宋·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
17、《蝶戀花·水浸秋天風皺浪》
宋·歐陽修
水浸秋天風皺浪。縹緲仙舟,只似秋天上。和露采蓮愁一餉。看花卻是啼...
18、《蝶戀花·梨葉初紅嬋韻歇》
宋·歐陽修
梨葉初紅嬋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
19、《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
宋·歐陽修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
20、《蝶戀花·翠苑紅芳晴滿目》
宋·歐陽修
翠苑紅芳晴滿目。綺席流鶯,上下長相逐。紫陌閑隨金轢轆。馬蹄踏遍春...
21、《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
宋·歐陽修
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欲近禁煙微雨罷。綠楊深處秋...
22、《蝶戀花·欲過清明煙雨細》
宋·歐陽修
欲過清明煙雨細。小檻臨窗,點點殘花墜。梁燕語多驚曉睡。銀屏一半堆...
23、《蝶戀花·畫閣歸來春又晚》
宋·歐陽修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
24、《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
宋·歐陽修
嘗愛西湖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頃刻光陰都過了。如今綠暗紅...
25、《漁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漲》
宋·歐陽修
一派潺湲流碧漲。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嶺頭明月上。迷俯仰。月輪正在...
26、《漁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綻》
宋·歐陽修
十月小春梅蕊綻。紅爐畫閣新裝遍。錦帳美人貪睡暖。羞起晚。玉壺一夜...
27、《漁家傲·四紀才名天下重》
宋·歐陽修
四紀才名天下重。三朝構廈為梁棟。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寵。歸來白首...
28、《浣溪沙》
宋·歐陽修
云曳香綿彩柱高。絳旗風颭出花梢。一梭紅帶往來拋。束素美人羞不打,...
29、《浣溪沙》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
30、《浣溪沙》
宋·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當路游絲縈醉客,...
31、《浣溪沙》
宋·歐陽修
葉底青青杏子垂。枝頭薄薄柳綿飛。日高深院晚鶯啼。堪恨風流成薄幸,...
32、《浣溪沙》
宋·歐陽修
青杏園林著酒香。佳人初著薄羅裳。柳絲搖曳燕飛忙。乍雨乍晴花自落,...
33、《浣溪沙》
宋·歐陽修
紅粉佳人白玉杯。木蘭船穩棹歌催。綠荷風里笑聲來。細雨輕煙籠草樹,...
34、《浣溪沙》
宋·歐陽修
翠袖嬌鬟舞石州。兩行紅粉一時羞。新聲難逐管弦愁。白發主人年未老,...
35、《浣溪沙》
宋·歐陽修
燈燼垂花月似霜。薄簾映月兩交光。酒醺紅粉自生香。 雙手舞余...
36、《浣溪沙》
宋·歐陽修
十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眉。老來游舊更同誰。浮世歌歡真易失,...
37、《蝶戀花·幾度蘭房聽禁漏》
宋·歐陽修
幾度蘭房聽禁漏。臂上殘妝,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嬌入眼橫...
38、《蝶戀花·寶琢珊瑚山樣瘦》
宋·歐陽修
寶琢珊瑚山樣瘦。緩髻輕攏,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論情旋旋移...
39、《蝶戀花·一掬天和金粉膩》
宋·歐陽修
一掬天和金粉膩。蓮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蓮深秋正媚。將花寄恨無...
40、《蝶戀花·百種相思千種恨》
宋·歐陽修
百種相思千種恨。早是傷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終不憤。何時枕畔分...
關于歐陽修現存詞有多少首和歐陽修的詞作名篇20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