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_敗戰計走為上計賞析
-
查閱典籍:《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敗戰計走為上計」原文
走為上,指敵我力量的不利形勢下,采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尋找戰機,以退為進。這在謀略中也應是上策。
三十六計里面“走”為上計,可見中國人對走的偏愛。古人早就知道走是保存實力、逃避危險的最好的辦法,不然也就不會有溜之大吉、一走了之的說法了。 古今中外“走”的辦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全自己。有的人因出走而得勢,有的人因出走而罹難,可見“走”這中間的學問是相當大的。
在我方與敵方的較量中,如果我方處于劣勢,硬拼,是以雞蛋碰石頭,沒有生路;屈服,永遠受制于他人,更不可能有生路。惹不起,躲著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復興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叫“走著瞧”。曹操也可以說是跑得有聲有色。自從刺殺了董卓之后,一直是東跑西顛,濮陽敗給了呂布,宛城又輸給了張繡,赤壁被周郎火燒,華容道又差點死在關公刀下,到了潼關胡子也割了,袍子也丟了,在那些地方不跑命早就沒有了,可曹操卻坐了天下。
關羽是大起大落,過五關斬六將,要多威風有多威風,走出了水平,也走出了本事。可是到了走麥城,這一小步沒走好,卻把大英雄的命丟了。
還有一種走計,稱為“棄權”,常用于國際國內各種政治場合。在評比、選舉或決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諸候爭權奪利,都試圖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勢;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雖然強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稱放棄參與表態的權利,在保留意見的同時,保留了其它許多東西,說不定還能坐收漁翁之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將軍如果不走,一直留在法國,可能命早就沒了,可是他走了,等到回來的時候便成了法國總統。
唐明皇出走四川,把楊貴妃的命也搭上了,徹底暴露了他所謂愛情至上的嘴臉,可是皇上的江山保住了。
之余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者應冷靜、客觀地分析市場形勢,預測市場前景,正確掌握“走”的藝術,其關鍵在于:
一是要果斷地終止前景暗淡的投資和經營項目,減少虧損,降低負效益。
二是在企業運轉順利的情況下,預測到前面可能發生的情況,立即停止經營一些可能發生意外的項目。這雖然會減少一些盈利,但由于“剎車”及時,易于躲過市場不利的變動。
三是企業在競爭中遇到強大對手,實力對比不及對手時,應果斷地退卻,并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尋找新的市場,使企業轉危為安。 無論在哪個領域,多種勢力在接觸與較量的時候,進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況下,退更為必要,也就是說,走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甚至保全與自己相關的許多人與物。
何時走?怎樣走?這里要隨機應變,學問大得很。按語中講的畢再通用縛羊擊鼓蒙蔽金人,從容撤走的故事,就顯出畢再遇運用“走為上計”的高超本領。
世間許多情形,是進是退,是留是走,難以說清。也許各位看客親身經歷后,可以審時度勢,作出選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
- 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
-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
-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
-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
-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