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禎藏書事跡
-
清著名藏書家、文學家。字子真,一字貽上、豫孫,號漁洋山人,一號阮亭。曾為避諱更名為士正,新城(今山東淄博桓臺人)。順治十二年(1655),授揚州府推官,改韓林院侍講,國子監(jiān)祭酒,累官至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案失察免官歸。以詩文為一代宗師,其詩多抒寫個人情懷,早年作品清麗華贍,中年后轉為清淡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律。與朱彝尊齊名,時稱“朱王”。家富藏書,其先父有遺書,然而因兵火散佚過半。他入仕途后,借他人的藏書錄做副本。所得收入,悉以購書,長達30余年,從無間斷。康熙四十年(1701)請假告歸,惟載書數(shù)車以行,弟子禹之鼎為之畫有《載書圖》。作書樓“池北書庫”,取白居易池北書庫之名命名,藏庋之富,甲于山左。與“曝書亭”并稱盛一時。有《池北書庫藏書目》,收錄宋元明本近500種,每書之下撰寫有題記,現(xiàn)代藏書家王紹曾輯有《漁洋讀書記》600篇。朱彝尊為之作《池北書庫記》。又精于鑒賞,書賈賣書欲抬高書價,必說:此書經新城王先生鑒賞過。藏書印有“王阮亭藏書印”、“御史大夫”、“宮詹學士”、“忠勤公之世孫”、“經筵講官”、“懷古田舍”、“瑯琊王氏藏書之印”、“國子祭酒”、“寶翰堂章”等圖章數(shù)十枚。謚文簡。著有《帶經堂集》、《漁洋詩文集》、《漁洋山人精華錄》、《居易錄》、《精華錄訓篆》、《池北偶談》、《蠶尾集》、《香祖筆記》等數(shù)十種。
作者介紹
-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chuàng)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