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_并戰計假癡不癲案例
-
查閱典籍:《三十六計》——「三十六計·并戰計假癡不癲」原文
假癡不癲是一種表面癡呆、暗里充滿智慧的偽裝現象,能起到迷惑對方、緩兵待機、后發制于人的計謀。它利用于政治謀略,也就是韜晦之計,在形勢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表面上裝瘋賣傻、碌碌無為,以達到掩蓋自己、迷惑對方,最終擺脫困境、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饑鴷r,魏國大將龐涓因嫉恨自己的本領遠不如孫臏,于是設計加害于孫臏,把孫臏的雙膝蓋骨割除,使孫臏成為廢人。當孫臏得知龐涓還要置他于死地時,孫臏只得使出“詐瘋計”,突然間發瘋。龐涓為了驗證孫臏是否真瘋,派親信去探訪孫臏,只見孫臏在豬圈里手舞足蹈,把隨從送來的飯菜當作毒品,狠狠地摔到地下,又抓起豬圈里的豬糞、豬食往嘴里塞,還一邊叫喊“好吃、好吃”。親信把看到的情況報告給龐涓,龐涓深信不疑,也就放松了對孫臏的看管。孫臏可以到街市上游蕩,時好時瘋,起初,龐涓還派一名隨從時不時地監護孫臏,后見孫臏成天瘋瘋癲癲,沒什么異常舉止,就連監護人員也取消了。一天,齊國使者來訪魏國,得知孫臏的冤屈后,設法把他帶回了齊國。由此,孫臏用“假癡不癲”計成功地瞞過了龐涓的猜疑,并順利地回到了齊國。
出其不意匈奴滅東胡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里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匈奴單于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毙倥膶㈩I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這正是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脑?,這荒原屬于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只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里荒原,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隨便讓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匈奴將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擋。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里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于亂軍之中。
康熙裝癡除鰲拜 康熙帝即位時才11歲。按照規矩,“皇帝年幼,由顧命大臣輔政”。于是,由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的四個顧命大臣輔助小皇帝執政。四個大臣中,鰲拜最為專權,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貪贓枉法,自行其事。眾人都敢怒不敢言?! 】滴蹼m然年幼,但他從小就才華出眾,他覺得鰲拜處處與自己作對,是個心腹大患,必須想辦法除掉他。他把一些滿洲貴族的子弟召來宮中練習武藝,作為自己的親信侍衛?! ■棸荽髾嗒殧?,謹防有實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斷派人觀察康熙的一舉一動,不讓康熙羽翼豐滿,要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這樣自己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看見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戲,并不覺得對自己有何威脅,反而認為康熙胸無大志,只知道玩耍,便放松了警惕?! ∫淮析棸莘Q病,好久不來朝拜皇帝,康熙便親自來到鰲拜府中探聽虛實。他徑直來到鰲拜的臥室,發現鰲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鰲拜心懷叵測。但他很沉得住氣,不但不加責怪,反而安撫說:“滿洲勇士,身不離刀,乃是本色?!宾棸萋犃耍X得康熙是個小糊涂蟲,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 康熙回宮后,就把那幫孩子找來,說:“大清朝已處于危急關頭,你們聽我的,還是聽鰲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滿鰲拜欺上壓下的行為,個個義憤填膺地說道:“我們聽從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鰲拜進宮來,說有要事相商,鰲拜不知是計,便大搖大擺地來見皇帝??滴醣忝切┖⒆油嫠佑螒蚪o鰲拜看。孩子們玩著玩著,一個個跌打翻滾地到了鰲拜身前,這個抱腿,那個撳手,一個抓住頭,一個攬住腰,頓時將鰲拜掀翻在地。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力大無窮,他猛一掙扎,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絆翻在地。但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盡管敵不過鰲拜,仍死命糾纏住他不放。正在這緊急關頭,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進鰲拜的胸中,孩子們一擁而上,將鰲拜擒住??滴醍敿葱妫忽棸葜\反,令監禁聽審?! 】滴跚擅畹丶舫藱喑荐棸莺退狞h羽,自己親政。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亂,收復了臺灣,威震歐亞,在位60年,是歷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 王粲登臨寥落際雁飛不斷天連水
- 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 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
-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