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_周書立政譯文
-
查閱典籍:《尚書》——「尚書·周書立政」原文
周公這樣說:“跪拜叩頭,報告繼承天子的王。”周公因而勸誡成王說:“王要教導常伯、常任、準人、綴衣和虎賁。”
周公說:“啊!美好的時候就知道憂慮的人,很少啊!古代的人只有夏代的君王,他們的卿大夫很強,夏王還呼吁他們長久地尊重上帝的教導,使他們知道誠實地相信九德的準則。夏代君王經(jīng)常教導他們的諸侯道:‘跪拜叩頭了,諸侯們!’夏王說:‘考察你們的常任、常伯、準人,這樣,才稱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依循德行,假若這樣考察人,你們的常任、常伯和準人就沒有賢人了。’
“夏桀即位后,他不用往日任用官員的法則,于是只用些暴虐的人,終于無后。
“到了成湯登上帝位,大受上帝的明命,他選用事、牧、準三宅的官,都能就三宅的職位,選用三宅的屬官,也能就其屬官之位。他敬念上帝選用官員的大法,能夠很好地任用各級官員,他在商都用這些官員和協(xié)都城的臣民,他在天下四方,用這種大法顯揚他的圣德。
“啊!在商王紂登上帝位,強行把罪人和暴虐的人聚集在他的國家里;竟然用眾多親幸和失德的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于是重重地懲罰他,就使我們周王代替商紂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撫治理天下的老百姓。
“到了文王、武王,他們能夠知道三宅的思想,還能清楚地看到三宅部屬的思想,用敬奉上帝的誠心,為老百姓建立官長。設(shè)立的官職是:任人、準夫、牧作為三事;有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以及百司庶府;有大小邦國的君主、藝人,外臣百官;有太史、尹伯;他們都是善祥的人。諸侯國的官員有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各國沒有君主;還設(shè)立了商和夏的舊都管理官員。
“文王因能夠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設(shè)立這些官員,而且能夠是俊彥有德的。文王不兼管各種教令。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用和不用只順從主管官員和牧民的人;對于各種獄訟案件和各種禁戒,文王不敢過問這些。到了武王,完成了文王的事業(yè),不敢丟棄文王的善德,謀求順從文王寬容的美德,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這偉大的王業(yè)。
“啊!您現(xiàn)在已是君王了。從今以后,我們要這樣設(shè)立官員。設(shè)立事、準人、牧夫,我們要能明白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才能讓他們治理政事。管理我們所接受的人民,平治我們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的事務(wù),這些事務(wù)不可代替。雖然一話一言,我們終要謀于賢德的人,來治理我們的老百姓。
“啊!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部告訴君王了。從今以后,繼承的賢子賢孫,千萬不要在各種獄訟和各種禁戒上耽誤時間,這些事只讓主管官員去治理。
“從古時的商代先王到我們的周文王設(shè)立官員,設(shè)立事、牧夫、準人,就是能夠考察他們,能夠扶持他們,這樣才讓他們治理,國事就沒有失誤。假如設(shè)立官員,任用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終世都會沒有光彩。從今以后設(shè)立官員,千萬不可任用貪利奸佞的小人,應(yīng)當任用善良賢能的人,用來努力治理我們的國家。
“現(xiàn)在,先王賢明的子孫,您已做君王了!您不要在各種獄訟案件上耽誤,只讓主管官員和牧夫去治理,您要能夠治理好軍隊,步著大禹的足跡,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沒有人不服從。以此顯揚文王圣德的光輝,繼續(xù)武王偉大的功業(yè)。啊!從今以后,繼位君王設(shè)立官員,必須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這樣說:“太史!司寇蘇公規(guī)定要認真地處理獄訟案件,使我們的王國長治久安。現(xiàn)在規(guī)定慎之又慎,依據(jù)常例,使用中罰。”
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后矣。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亦越成湯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協(xié)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
嗚呼!其在受德,[B139]為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烝。三亳阪尹。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
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義德,率惟謀從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嗚呼!孺子王矣!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準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
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準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茲乃俾乂,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訓于德,是罔顯在厥世。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勵相我國家。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
- 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
- 況故人新?lián)恚瑵h壇旌節(jié)
-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