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_56章 備梯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墨子》——「墨子·56章 備梯」原文
譯文 禽滑厘事奉墨子三年,手腳都起了老繭,臉曬得黑黑的,干仆役的活聽墨子使喚,卻不敢問自己想要問的事。墨子先生對此感到十分憐憫,于是備了酒和干肉,來到泰山,墊些茅草坐在上面,用酒菜酬勞禽滑厘。禽子行了
再拜禮之后,嘆了口氣。
墨子問他:“你有什么要問的嗎?”禽滑厘又行了兩次再拜禮,說道:“請問守城的方法。”
墨子回答說:“先不要問,先不要問。古代也曾有懂得守城方法的人,但對內不親撫百姓,對外不締結和平,自己兵力少卻疏遠兵力多的國家,自己力量弱卻輕視強大的國家,結果送命亡國,被天下人恥笑。你對此可要慎重對待,弄不好,懂得了守城的辦法反為身累。”
禽滑厘行再拜禮后又伏地叩頭行稽首禮,希望能弄清防守的辦法,說:“我還是冒昧地問問,如果攻城一方兵士眾多又勇敢,堵塞了我方護城河,軍士一齊進攻,攻城的云梯架起來了,進攻的武器已安排好,勇敢的士兵蜂涌而至,爭先恐后爬上我方城墻,該如何對付呢?”
墨子回答說:你問的是對付云梯的防衛辦法嗎?云梯是笨重的攻城器械,移動十分困難。守城一方可以在城墻上筑起“行城”和“雜樓”,將自己環繞起來。行城和雜樓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兩者之間的部分要拉上防護用的遮幕,因此距度不宜過寬。筑行城的方法是:行城高出原城墻二十尺,上面加上鋸齒狀的矯墻,這種矯墻稱作“堞”,寬十尺,左右兩邊所編大木橫出各二十尺,高度和寬度與行城相應。
矯墻下部開名叫“爵穴”、“■鼠”的小孔,孔外用東西遮擋起來。供投擲的技機,抵擋沖撞的沖撞車,供出外救援用的行棧,臨時用的行城等器械,其排列的寬度應與敵人進攻的廣度相等。各器械之間挾進持鐫和持劍的士兵,其中掌沖車的十人,拿劍的五人,都應挑選力大的軍士擔任。用視力最好的兵士觀察敵人,用鼓聲發出抗擊號令,或兩邊向敵人夾射,或重點集射一處,或借助技機向敵人擲械,從城上雨點般地將箭、砂石、灰土傾泄給城下之敵,加上往下投擲火把、傾倒滾燙的開水,同時賞罰嚴明,處事鎮靜,但又要當機立斷,不致發生其他變故。象這樣防守,云梯攻法就得被打敗了。
守城一方在“行城”上筑起臨時用的矯墻“堞”,一律高六尺,在墻外安裝劍,用機械發射,敵方的沖撞器來了就撤發射機,沒來就使用它。
矯墻下部開的名叫“爵穴”的小洞,每三尺一個。“蒺藜投”一定要針對敵方進攻的范圍擺放,用車推下城墻然后又用車再拉上來,以便反復使用。
在城外十尺遠的地方安置斷樹,這稱之為“置裾”。裾的厚度為十尺。采伐斷樹“裾”的方法是,無論大小,一律連根拔起,鋸成十尺一段,間隔一段距離深埋于地中,一定要埋牢實,不能讓它被拔出來。
城墻上每隔二十步設置一個“殺”,備有一個儲放投擲物的“鬲”,鬲厚十尺。“殺”安有兩個門,門寬五尺。裾也可設有門,不過要淺埋才成,不要埋牢實,要讓它能容易被拔出來。城上對著裾門的地方放置“桀石”,以供投擲。
城上懸掛有火具,叫懸火,每隔四尺設置一個掛火具的鉤樴。五步設一口灶,灶門備有爐炭。讓敵人全部進入就放火燒門,接著投擲懸火。排出的作戰器具,根據敵人的進攻范圍相應擺放。兩個作戰器械之間設置一個懸火,由一個兵士掌執,等待出去的鼓聲。鼓聲一響就點懸火,敵人接近隨即投放。敵人如將懸火打滅,就再次投放不絕。如此反復多次,敵人必定疲憊不堪,因此就會領兵而去。敵人一旦退出,就命令敢死隊從左右出穴門追擊潰逃之敵,但勇士和主將務必依照城上的鼓聲從城內出去或退入城內。再趁著反擊時布置埋伏,半夜三更時城上四面擊鼓吶喊,敵人必定驚疑失措,伏兵乘機
能攻破敵軍軍營,擒殺敵軍首領。不過要用白衣做軍服,憑口令相互聯絡。如此一來,用云梯的攻城方法就失敗了。
注釋(1)《備梯》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戰術的篇章之一。主要講如何對付敵人以云梯攻城的戰術方法。在此篇中,墨子指出守城的戰術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外交戰略。(2)“其”應作“甚”。(3)“塊”應作“槐”。(4)“■”應作“茅”。(5)“煙資”應作“堙茨”。(6)“錢”應作“棧”。(7)“射”字后疑漏一“之”字。(8)“披”應作“技”。(9)“炭”應作“灰”。(10)“裾城外”三字前疑漏一“置”字。(11)“伐裾”后疑漏“之法”。(12)“傳”應作“斷”。(13)“城”后漏一“上”字。
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子墨子其哀之,乃管酒塊脯,寄于大山,昧葇坐之,以樵禽子。禽子再拜而嘆。
子墨子曰:“亦何欲乎?”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守道?”
子墨子曰:“姑亡,姑亡。古有其術者,內不親民,外不約治,以少間眾,以弱輕強,身死國亡,為天下笑。子其慎之,恐為身姜。”
禽子再拜頓首,愿遂問守道。曰:“敢問客眾而勇,煙資吾池,軍卒并進,云梯既施,攻備已具,武士又多,爭上吾城,為之奈何?”
子墨子曰:問云梯之守邪?云梯者重器也,其動移甚難。守為行城,雜樓相見,以環其中。以適廣陜為度,環中藉幕,毋廣其處。行城之法,高城二十尺,上加堞,廣十尺,左右出巨各二十尺,高、廣如行城之法。
為爵穴、煇鼠,施荅其外,機、沖、錢、城,廣與隊等,雜其間以鐫劍,持沖十人,執劍五人,皆以有力者。令案目者視適,以鼓發之,夾而射之,重而射,披機藉之,城上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火、水湯以濟之,審賞行罰,以靜為故,從之以急,毋使生慮。若此,則云梯之攻敗矣。
守為行堞,堞高六尺而一等,施劍其面,以機發之,沖至則去之。不至則施之。
爵穴,三尺而一。
蒺藜投必遂而立,以車推引之。
裾城外,去城十尺,裾厚十尺。伐裾,小大盡本斷之,以十尺為傳,離而深埋之,堅筑,毋使可拔。
二十步一殺,殺有一鬲,鬲厚十尺。殺有兩門,門廣五尺。裾門一,施淺埋,弗筑,令易拔。城希裾門而直桀。
縣火,四尺一鉤樴。五步一灶,灶門有爐炭。令適人盡入,■火燒門,縣火次之。出載而立,其廣終隊。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發之。適人除火而復攻,縣火復下,適人甚病,故引兵而去,則令我死士左右出穴門擊遺師,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又聽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施伏,夜半城上四面鼓噪,適人必或,有此必破軍殺將。以白衣為服,以號相得,若此,則云梯之攻敗矣。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
-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 云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