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_并戰計偷梁換柱案例
-
查閱典籍:《三十六計》——「三十六計·并戰計偷梁換柱」原文
胡亥篡位 秦始皇稱帝,自以為江山一統,是子孫萬代的家業了。但是,他自以為身體還不錯,一直沒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宮廷內,存在兩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長子扶蘇、蒙恬集團,一個是幼子胡亥、趙高集團。扶蘇恭順好仁,為人正派,在全國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蘇為太子,為了鍛煉他,派他到著名將領蒙恬駐守的北線為監軍。幼子胡亥,早被嬌寵壞了,在宦官趙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樂。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于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秘不發喪。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制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后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克格勃染指硅谷 硅谷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微電子工業中心。近10多年,全世界電子方面每一樣新產品,幾乎都是在硅谷誕生的。由此,硅谷受到世人的矚目。前蘇聯克格勃也把手伸向了這里。 克格勃少將涅克拉索夫指示潛伏在美國的三名老牌間諜“A”、“B”、“C”,要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迅速獲取硅谷的電子技術最新情報和設備。 間諜“B”接到任務后,便全力開展活動。但是,他非常不走運,到處碰壁。一天,在散步的路上,他發現有一個人的相貌極似自己,于是想辦法與這個人搭話。經了解,這個人是硅谷某公司絕密倉庫的司機。間諜“B”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終于和這個司機成了好朋友。這個司機的工作和家庭情況,以及出車所走路線被間諜“B”掌握得一清二楚。 不久,這個司機神秘地失蹤了。當然,別人并未發現這一點,因為他的車由間諜“B”駕駛著。間諜“B”開著車自由地進出絕密倉庫,沒有人看出他的破綻。間諜“B”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克格勃所需要的一切如數地送到莫斯科。 東西可以調包,人也可以調包。間諜“B”利用與這個司機面貌酷似這一條件,用自己代換了他,從而混入禁地,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絕密資料。
知縣撮合有情人 清朝名士袁子才在江寧做知縣的時候,有一個姓陳的女子,已許配給李某,但李某家貧,女家索禮很重,以致兩人無法成婚。后來,陳氏女被一個風流和尚設計奸污了,在和尚威逼利誘之下,不得不做了這和尚的情婦。鄉間有幾個無賴得知此事,想借故勒索和尚。一晚,和尚和陳氏女被無賴們當場捉住,送往縣衙。 知縣袁子才問清了事情的由來,很同情陳氏女的遭遇,決定幫她擺脫和尚的糾纏,與李某結成秦晉之好。 袁子才半夜提審了和尚,申斥一頓之后,勒令他寫下一張200兩銀子的借據,剝下和尚袍,令他滾蛋。然后在自家中找到一個做粗活的女仆,剃掉她的頭發,穿上那件和尚袍,關進監牢。 第二天,袁子才升堂,先問陳氏女,她一言不發,只是低頭哭泣。袁子才把驚堂木一拍,喝道:“可惡的禿驢,出家人竟敢與黃花閨女同居,天理難容!來人,與我打80大板!”衙役們不由分說,當堂剝下“奸夫”的褲子,一看傻眼了,原來是個女的!袁子才故裝驚訝:“怎么是個尼姑!原告竟敢與本官開玩笑,本官定要追究。現在把被告放了吧!” 幾天后,袁子才把李某找來,把陳氏女無辜受辱的經過如實說明,并給了他200兩銀子。李某感動得熱淚盈眶,回去后即向女家納聘,不久李某就與陳氏女結為夫婦。 袁子才運用偷梁換柱的計謀,換回了陳氏女的名譽,并在李某與陳氏女之間做撮合工作。李某用和尚賠給他的“損失費”作為聘金,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冒充新娘的妓女 明朝時,有一個小偷趁一富家娶媳婦那天人多雜亂,悄悄溜進洞房,潛伏在床底下,打算天黑后出來偷東西。沒料到一連三天這富家通宵燃燭,新婚夫婦竊竊私語,小偷無法下手,肚子餓得咕咕叫,瞅了個機會出房逃走,被大家合伙捉住。送到官府后,小偷竟自稱是醫生,為防止新娘舊病復發而跟隨到了富家。 縣令要富家送新娘到堂上對證,富家怕小偷說出家丑就是不送新娘來。 縣令對此案不能了結而發愁。這時,身邊當差的老吏說:“小偷潛入洞房,又突然跑出來,未必認識新娘,如用另一婦人出庭作證,小偷就會錯認新娘。這樣,我們就可以斷定他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話了。”于是,縣令叫人找來一個妓女,打扮成新娘的模樣。第二天,縣令對手下人說:“把新娘帶上堂來!”那妓女翩翩而至,小偷急忙上前說:“瑞姑,你叫我隨你到姑爺子家來治病,他們把我當成賊抓了起來,你可要為我作證啊!”縣令問:“你認識瑞姑嗎?”小偷肯定地回答:“怎么不認識,從小我就認識。”眾人聽罷,哈哈大笑,小偷知道原委后,不得不低頭認罪。 小偷在床下偷聽到新娘有病,因此冒充醫生,想蒙混過關,縣令將計就計,偷梁換柱,揭穿了小偷的謊言。
三國戰例 古代作戰,一般是,在戰場上的敵對雙方都要進行布陣,陣中的“天衡”首尾相對,稱作陣的大梁;連貫陣中央的有地軸,稱作陣的支柱。通常擺在大梁和支柱上的兵力都是主力,善戰者,很能發覺對方的主力位置,并設法把對方的主力軸換掉,就可乘機控制對方。 公元200年,袁紹率精兵10萬、戰馬萬匹,在官渡與曹操對峙,而曹操只有三、四萬兵馬。袁紹派大將郭圖、顏良進攻曹操的東部,在白馬把曹操的守將劉廷圍住。曹操北上準備去解白馬之圍,其謀士荀攸向曹操獻計:袁紹在白馬已布下重兵,要解白馬之圍,必須要把袁紹白馬的主力引開……曹操依照荀攸的計謀,領兵去延津,裝作要渡河去攻打袁紹的后方。袁紹聽報后,不由大驚,連忙把圍攻白馬的主力回撤,只保留小部分兵力圍守白馬。曹操乘袁紹主力兵力回撤之機,率軍攻打白馬,袁紹的留守軍大敗,其大將顏良被殺。曹操以“偷梁換柱”計成功地解了白馬之圍,并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商場案例 在實際經商活動中,偷梁換柱之策,往往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就是盜用名牌商標,以欺騙手段,生產制造假冒偽劣商品,以獲取暴利。這種事例在目前我國的商品經營活動中還是經常發生的,如前一段市場上曾出現的假茅臺酒、郎酒、汾酒;假云煙、紅塔山煙以及晉江假藥等等。當然這種投機經營,只能得勢于一時一事,不可能也絕不會長久的。它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經營者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則是反其意而用之,以變更自己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在生產初期,產品處于試制試銷階段,因而需要經常變更形象,待產品成熟定型后,再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變更的形式有:一是變更企業名稱。當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信譽不佳時,往往采取改換企業名稱策略,以重新樹立新的企業形象;二是改變產品商標。即在產品初創,不知市場反饋如何時,采取不注冊商標策略,以便在以后產品競爭力不強時,及時更新商標,等產品質量逐漸提高后,再注冊商標。三是模仿名牌商標。如市場出現的從酒瓶包裝式樣到商標圖案都與貴州茅臺酒或四川郎酒相似的白酒等等,即是利用名牌商標推銷自身產品的實例。但這種模仿應該是質量過硬、價格低廉,否則消費者就不會買第二次。 偷梁換柱之策,在商務談判中,還有其特殊作用。即根據談判雙方都急于了解對方底細的心理,使對手上當。如故意造成疏忽的假象,讓對方得知自己的底細,或將假情況遺棄在對方容易發現的地方等等,給對手以假象,耗費其精力,以取得談判的勝利。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后乘之。曳其輪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