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成語典故
-
夢筆生花 江淹在被權(quán)貴貶黜到浦城當(dāng)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dāng)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中年以后,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chuàng)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huán)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jù)《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xué)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后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于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fā)生在張協(xié)與江淹之間。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xié)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年少孤貧,曾仰慕司馬相如和梁鴻的為人,不搞章句之學(xué)而喜好文章。歷仕宋齊梁三朝,做過鎮(zhèn)軍參軍、郡丞、光祿大夫等官職,封醴陵侯。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減退,時人謂之「才盡」。江淹詩賦都有較高的成就。前人說他的詩「善于摹擬」,從他現(xiàn)在所存的詩歌來看,也很善于抒情。有《江醴陵集》。